定力够了,四大就能转了,到那时灵明之中因缘熟了,要走了,念头一动,性火真空,性空真火,在空性中一念起,四大的火大一加强,就走了,哪里还需要送去火葬。
所以火中生莲的境界确实是有的,要真做到了空,真空生妙有,四禅八定功夫到了才有。我很注重四禅八定,不要尽是参话头,玩弄机锋转语,不管你是佛法什么宗派,没有禅定基础,什么也不用谈。你到了这境界,岂止生莲而已,观想虚空法界都是莲花。而且不只是意识的观想,而是阿赖耶识的动念,那就变成事实了,真可以让一切众生都看到莲花充满虚空,那是很大的功能。
你去学密宗,就是学死了也得不到秘诀,我把秘诀告诉你,是心风得自在,心息得自在者,一念观想就成真实。你再问,怎么样能心风得自在?我只好说,等哪一天我怎么了再告诉你吧,不要着急。你们有几位学密宗的小青年,要特别注意我这几句话,不要去盲目乱练了!
维摩居士说,“火中生莲华,是可谓稀有”,他说火中生莲华是稀有,而不是没有。
我们看《维摩诘经》很先进,这样提出来。《华严经》中也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个道理也是延续火中生莲华而来的,也就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大愿,“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这段偈子也补充了《普门品》之不足,因为《普门品》只说了三十二应身,其实还有百千亿的无量应化。
读了这个偈子就明白,大乘菩萨道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年轻的同道特别要注意,就是千万不要轻视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众生。所以弥勒菩萨戒的第一条是“自赞毁他”,轻视人就犯了这条戒。
我对同道们说过,真正的菩萨戒绝对禁傲慢,要绝对谦虚,因为谦虚到了极点,反而是无上的崇高。不轻视任何众生,这是何等的谦虚啊!这也就是菩萨道。不要因为学了佛法,就看这个行为不对,哪个行为不合佛法,都看不惯,这就犯了根本戒,是没有资格学佛的。
我们看到别人做了世俗中认为是低下的工作,你怎么知道不是菩萨在火中生莲华,在度人?你轻视他,你就造了恶业。如果他不是,那更值得我们同情他的堕落,就更不应该轻视他。
前面这三个偈子是相连贯的。接下来的又是一转。
大乘菩萨的应化
“或为邑中主,或作商人导,国师及大臣,以佑利众生”。这是讲入世的,讲大乘菩萨的各种应化身不同,随处都是佛道。
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在家世间法中,境界的人,修行的人,这同三十二应身是一样道理。
“诸有贫穷者,现作无尽藏,因以劝导之,令发菩提心”,前面四句偈子讲权位,这四句讲财势。
大菩萨是要发财的,你们最好多发财。讲到发财这个话题,想起我和我的师长意见颇有不同。我老师认为,弘扬佛法还是要走传统的路子,要帝王、王者、大臣、居士发心,才可以振兴。
我说时代不同了,今后文化和佛法的弘扬,要建立在平民基础上,推动的力量,不能也不是靠帝王或国家领导的权位,而是靠资本家的钱财。
几十年下来,看起来好像还是我的意见对了。然后我还跟我老师提出另一个相反看法,在今后的社会,弘扬佛法不那么简单了,要真行菩萨道,就得一手拿佛经,另一手抓只老鼠。
为什么抓老鼠?密宗的财神手中都抓着老鼠。要钱财,佛法,就是财、法二施,等无差别,才能弘扬得开。后世的年轻人学佛,是要有钱供给他才来,要不然他来学你这个干什么?
我看阿弥陀佛顶上有点红红的,好像就是这东西。所以要财法二施才能行,这也意味着未来浊世众生的业力之重,之可怕。这意见对不对,由诸位评断吧。
维摩居士在这里讲,真要弘法度众生,大菩萨有时现身成大富人,财法都平等布施,使贫穷的人受到帮助,劝导他们发菩提心。
贡高在佛经上比较少见到,祖师的语录中常用。
什么叫贡高?贡是形容词,同拱。贡高是自以为了不起。《老子》说“虚其心,实其腹。”人要做到虚心实腹,这有好几层意思。
依禅定功夫来说,虚心是没有杂念,头脑和心脏部位没有杂念。实腹是禅定三禅境界的气住脉停,道家所谓的三丹田充满(头脑是上丹田,心口是中丹田,小腹是下丹田)。另一个道理,思想空灵,只要饭吃得饱,没别的要求,这是凡夫的世间法。与虚心实腹相反的,是禅宗祖师骂人的话“空腹高心”,说人气往上提,思想不定,多心怀疑,搬弄是非,心气浮在上面,三丹田空空的,定不住。
我慢,慢是佛学名词,傲慢是人眼睛往上望,目中无人。傲慢不同,是内心的傲慢,外表看不出来,尽管嘴上说人家好,内心觉得还是自己好。
这就想到中国历史中有许多侠义之人,孔子没有说他们,但司马迁写《史记》,特别为他们列传,非常之推崇。侠客不是太保流氓,用刀子捅人,这不是侠客行为。因为天下有许多事情,道德解决不了,法律解决不了,阿弥陀佛没得办法,观世音菩萨来也只好掉眼泪。只有侠客来了,格老子,我拳头大,你这种做法我就拿下你的脑袋。好了,问题解决了。
“其有恐惧众,居前而慰安,先施以无畏,后令发道心”。这也是侠义道,同前面两个偈子连成一气。布施有三种,财施,是外布施;法施,是内布施;无畏布施,没有几人做得到,就是这里所说的无畏。你要做无畏布施,自己先要有大乘菩萨的气派,有些同道听到个鬼字,就吓得比老鼠还不如,你怎么布施无畏啊?
我们讲这个长偈已经很久了,现在再重提一下,《维摩诘经》的中心是讲大乘佛法不离世间,不论出世、入世,在家、出家,只有一乘道,没有三乘,也没有五乘。《法华经》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所谓的三乘或五乘的分法,都是方便的法门。《华严经》把这些道理说得更完备。这个偈子所讲的是全套的佛法,如何不离世间修行,直到出世间的成就。现在继续下去。
一般人学佛学道,最有兴趣的就是神通,因此很多人得了神经病。还有的人搞成一脸乌气,说自己看到了什么,耳朵听到了什么,以为这就是神通,都不是的。但这些事有没有灵呢?有时有的。小事非常灵,大事保证不准,因为非正神通也。
神通的生起有修通、报通、依通等。因为修行做功夫,走戒定慧的路子而得的神通是修通。因为过去多生累劫的修行,这一生生来就带来的神通是报通。
年轻人接触的人不多,我有三句口号,是把古人的两句加上一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一万个朋友。
做到了或许对人生能有些了解。因此我各种朋友很多,我的一生像是接待员,专门陪人谈话,那很痛苦的,躲人也躲不开。有时烦起来溜到一个地方关门不见客,不到三个月,又是宾客盈门。譬如我刚来中原时,住在一间旅馆中,昼夜不出房门一步,三个月下来,我房间的房门昼夜都是开的,访客不断。
妖是佛经上称非人之类。他附在人身上就是妖通,妖通的力量大,但都靠不住,你不要信。
真神通是诸佛菩萨、大阿罗汉明心见性之后,不思而得,不勉而中,是大智慧的成就。
神通的种类有五种,是佛法与外道都有的共法。五通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不论练任何功夫,得定了,或者会得一通,最高的可以得五通。通从定发,你不要认为打坐就是定,打坐是准备修订的基础。有了天眼通之后,天耳通就跟着来了。天眼通和天耳通是一种,他心通和宿命通又是一种。有他心通的人,你心里在想什么他都知道,而且不止你一个人,好几个人的念头他都知道。再高层次的神通,连佛在说法都听到,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已经悟道了,这和悟道是两回事。宿命通是前生的事都了解,知道自己这一世是什么因果而成为这样子的。
神足通是最难的,你们看的《密勒日巴尊者传》,过去翻成《木讷记》,因为密勒日巴祖师就是木讷祖师,既翻了音,又形容他老实诚恳的样子。密勒日巴最后修成了不是在空中飞吗?这就是神足通。
佛法除了这五通还有一个第六通:漏尽通,这是不共法,外道可以修成五通仙人,但无法修到漏尽通,如果修到了,他就证得大阿罗汉果了。漏尽通是六根不漏,不来也不去,见思惑烦恼顿断,一念不生,念念无生,是智慧的成就,就是悟道。
修五通的第一要求是离欲,所以比丘、比丘尼戒第一条要戒淫。广义的欲包括一切的贪嗔痴,狭义的欲只有两样东西:饮食、男女。孔子也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欲界众生的生命就这么来的。
如何能在欲中离欲?这就是前面所讲的,如“火中生莲”,是很难的。因此在家修行就特别难,要加好几倍的功力才行。
真想修到五神通,除了要修到戒定现前,还要修到慈。守戒很严,如果没有慈心配合,还不是戒。
为什么?戒律讲究规规矩矩,持戒的人,看人家不严谨,往往就会动嗔念。
讲道德的人往往嗔心重,把善恶是非分得很清楚,其实是大嗔心。你说那不要分别善恶是非好了,那又成了大糊涂蛋、大痴人。所以得定必须持戒,而持戒必须配上慈忍,定力成就才能证得五通。
这还没有证得菩提,因为神通不是道。所以菩萨戒不准表现神通。除非他马上要走了,那可以玩一下神通,给世界上的人见识一下,证明佛法是真的。
为什么不准现神通呢?因为会把众生搞迷糊了,以为神通是道。神通最容易迷人,等于我们迷上了钱财,以为钱财就是财富。金钱只是财富的一种工具,真正的富有并不在于钱多。
所以,有了五神通,是非善恶太清楚而没有慈忍,不能容众,就会成为阿修罗,天人都做不成。
阿修罗就是嗔心重,就是魔。男的阿修罗嗔心重,女的阿修罗痴念重,情痴得要死。不过也不要看不起阿修罗,阿修罗还是很有福报的,他和天人一个是仁慈和蔼,一个是嗔心痴念重。
天、阿修罗、人还算是上三道,佛教有许多护法的大神,都是阿修罗,他也不是一天到晚发脾气,有时是很有善心的。
你得罪他,他就发脾气了。可是菩萨不同,不论你对他如何,他始终都是好好对你。
所以维摩居士教化人,不是只用一种方式,是看人的根器而定。对于想成为五通仙人的,以此开导众生,使他立于戒、忍、慈。
忍辱不是说忍受侮辱,你不要曲解,一切不如意就是辱。修订时起了妄念,能切断它就是忍。中原有句话说“慧剑斩情丝”、“提得起,放得下”,都是忍辱。
这一句偈子透露了一个消息,你想修神通的话,就要修戒、忍、慈,能得五神通正定,就成为仙道。仙道不容易的,修成了要去哪里,心念一动就去了。
“见须供事者,先为作僮仆,既悦可其意,乃发以道心”。帮忙别人就是供养,只供养佛菩萨,而不供养众生,也犯了戒,犯了拍马屁戒。
学佛有这种心理就不对了。所以,看到有人需要帮忙,就现身做僮仆去帮忙。别人自然高兴,也可劝他学佛,是教育诱导的方法之一。
我经常鼓励青年人去教书,真教育家要牺牲自己,是很痛苦的,与职业教书匠不一样。我难道不想在家睡觉,为什么到这里来和你们卖弄嘴皮子?
就是因为这是个责任,不是针对任何一个人的责任,只要是应该做的,再累都要做。
“随彼之所须,得入于佛道,以善方便力,皆能给足之”。行菩萨道的人,不论出家、在家,出世、入世都一样,看他的需要,引导他进入佛道。
做好事也需要智慧,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要靠般若,要有善巧方便。善巧方便很不容易,我们一般只讲方便,方便就是方法。度人就是教化人,你度人要使他到哪里去?是要影响他,要教化他人就要有善巧,要懂得方法,才使他能得到满足。
“如是道无量,所行无有涯,智慧无边际,度脱无数众”。现在这首偈子快要到作结论的时候了。我们在上面讲了好几个礼拜,接下来的内容,是讲学佛就要这个样子,这个“道”不是菩提道,是讲各种原则。各种的道、各种的法门无量无边,大乘菩萨道所定的路,所应该做的事,是无边无涯,没有一定的范围。
你说非要怎么样才是佛道,就已经不是佛法了,佛法是圆融无碍的。所以说「如是道无量,所行无有涯」。
总而言之,学佛不是迷信,也不是修一切善法之功德。功德是修佛道必备的资粮,成就是由智慧而来。因此更具备无边无际的智能,要善巧应用各种的方法,才能解脱无数众生。
“假令一切佛,于无量亿劫,赞叹其功德,犹尚不能尽”。纵使让一切佛(还不是菩萨),经过无量劫数,赞叹一个大乘道的菩萨如何度人的功德,都是说不尽的。
前段有位道友问我,他要送一份礼给泰国国王,准备了一尊名贵的观音菩萨像,但是又担心泰国是小乘佛教的国家,可能不合适。
我说送观音菩萨在东南亚都是可以的,但是要他先数一下菩萨像有几只手,他先算十六只,后来再数一次,是十八只。
我说,你搞错了,这应该是准提菩萨像,不是观音菩萨。
我当时没法和他细说。到了晚上,他到我家里,我正巧有一本刚买的五百罗汉像,就顺手交给他,用这个送泰王好了。再一想,这样的礼怕太薄了,就又找了一本中文的《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等于恭维一下泰王是仁王。这样一配,刚好。
就是这么样的一桩小事,也要应用智能。学佛不要学成浆糊,整天昏头昏脑的诵经拜佛,那些只是佛法的加行而已。真正的佛法在世间,你讲话、做人、处世,用心,尽心而为,都要用到善巧方便。
《维摩诘经》说“如是道无量”,你们每天念“法门无量誓愿学”,外道魔道你都应该要学、要会,你才能教化外道、教化魔。大乘菩萨道是不要走上一条窄路。
“谁闻如是法,不发菩提心,除彼不肖人,痴冥无智者”。因此维摩居士讲了那么长的偈子,他下结论说,谁听了这样的道理,还不发菩提心的话,那真是不像人了。
你写信给父母要自称不孝,千万不要写成不孝,那是父母亲去世了的人的自称。
自称不孝是形容自己没有父母亲那么好,不配作他们子女之意。
你写信给老师也可以自称不肖生。《维摩诘经》这里写不像人,就是说不像人,那不像人像什么?就不用答了。这种人也是冥顽无智慧的可怜人,对他要起慈悲,并不是放弃他。
这个长偈到此结束,这是《维摩诘经》的中心所在,要多注意。
(https://www.tbxsvv.cc/html/159/159456/61543050.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