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女生频道 >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 第304章 《尚书古文疏证》与日讲

既然要一起背锅,当沈一贯将眼睛看过来时,六位大臣不管是出自哪个党派也只能团结一心。

    比较熟悉《尚书古文疏证》的两个翰林以及礼部侍郎李廷机主动点头,沈一贯便请三人一起上来讲《尚书古文疏证》。

    最开始万历皇帝对于《尚书古文疏证》这样攻击性经典的内容还抱着怀疑的态度,但是听四人一起讲述此书,很快就发觉这本书的研究直刺《古文尚书》的缺点。

    《尚书古文疏证》将《古文尚书》之中许多问题毫不留情面的剖析开来,给出自己的判断,其中一些问题万历皇帝读书之时心中也曾有过疑惑,只不过像其他读书人一样,万历皇帝读书时也下意识会抱有崇拜权威的态度,对于这些疑惑往往藏在心里,久了就不以为意了。

    而此时听到王文龙在《尚书古文疏证》之中的质疑,万历皇帝才明白这些疑点并不是他自己的理解错误,而是《古文尚书》的确有许多不能自我解释的错漏之处。

    而且王文龙还旁征博引,指出千百年来有许多文人学者都曾在自己的书籍之中发表对于这些错漏的疑惑。

    就像所有多年学习《古文尚书》的读书人第一次发现《尚书古文疏证》时的反应一样,万历皇帝越听越惊讶。

    在座四个人所记得的《尚书古文疏证》内容不过几十条,但是这也足以让万历皇帝感兴趣了。

    听了半天时间,又询问许多问题,万历皇帝发现手中没有原书籍对照,理解起来终究是不方便,。

    他正在兴头上,便抬头对屏风后面道:“把朕御书房中《尚书》拿一函来。”

    几个熟悉四书五经、平日帮皇帝整理书房的太监连忙领命而去。

    很快太监们便把一函《尚书》拿来,拿的还是万历皇帝读书之时用的课本,上面有许多万历还在勤学苦读想要有所作为的年纪中所做的笔记。

    万历皇帝便翻开书本,将其中的内容与《尚书古文疏证》提出的疑点一一对应参看,碰到疑惑之处,则直接询问在场的诸位大臣。

    客观来说,这场讨论的水平是极高的,在场的大臣至少也有进士功名,而且还都是二甲以上,状元榜眼都好几个,他们跟着万历皇帝一起参详《尚书》,凑在一起仿佛活字典。

    《尚书古文疏证》之中提到的典籍在场这么多人总有看过的,万历皇帝每询问一句,下面的大臣就能直接背出原文。

    借着这些大臣的帮助,万历皇帝理解《尚书古文疏证》这本书的难度小了不少。

    日讲之时屏风后面照常有个迭钱侍漏的太监,这是给年幼的皇帝准备的,一般是太后的心腹。

    日讲规定小皇帝一部书要温五遍,皇帝每读一遍书,太监就将手中一枚铜钱迭上去,迭够五枚才准下课,另外这太监还有一个职责就是看着漏壶,监督皇帝必须读书满一定时间。

    现在万历皇帝已经快四十岁,显然不需要迭钱,众文官就听侍漏太监道:“圣上,先生每该用膳了。”

    此时万历皇帝却刚刚听《尚书古文疏证》到第五条,还没翻到原文的对应之处,正在兴头上不愿放弃。

    他闻言对李廷机道:“李卿讲完此条再去用饭如何?”

    众文官闻言都是心中大喜——皇上留堂了!

    这说出去一定使得朝中众官员都说他们有本事。

    李廷机道:“臣遵旨。”

    第一天的日讲留堂超过一刻钟,万历皇帝还乐此不疲,精神都好了不少,下课之时还颇为不舍,对太监道:“与先生每酒饭。”

    众官员行礼出门,到了偏殿门口才敢互相使眼色,皇城之中不好交头接耳,但是人人脸上皆带喜色。

    《尚书古文疏证》固然有争议,但也是正经的书籍,能够用这本书吸引住皇帝,他们所为在朝臣之中就是大功一件。

    而万历皇帝在众臣离开之后更是高兴,在研究经史子集这一点上,他和普通的读书人也没有什么不同,甚至万历皇帝性格之中还有一些乖戾,喜欢挑人家错处,喜欢整人,富有攻击力踢翻是非巢的《尚书古文疏证》就更能引动万历皇帝的兴趣。

    日讲散了之后万历皇帝直接对身边太监说:“此书极为有趣,去给朕淘换一套《尚书古文疏证》进呈。”

    太监的办事效率极高,不到半天时间便将这书采买回来了,只不过这时正版书种堂的《尚书古文疏证》还没有流传入京城,京城中流传的版本是抄报行自己拿蜡纸油墨印的,体例并不规矩。

    万历皇帝实在喜欢此书,却也不介意。

    万历直接要太监先将油印的版本呈上来,在宫中看了两天,对这书更加喜爱,不过几日万历皇帝又吩咐太监去弄正版《尚书古文疏证》,这是怕看的盗版书籍之中有错别字,影响书籍理解。

    五天后,万历皇帝再开日讲,将四书和经史内容大量压缩,万历主要目的就是抓着一群大臣帮他讲解《尚书古文疏证》。

    这书旁征博引,如果自己阅读需要查阅大量资料,读起来非常费事,万历皇帝懒得费这个精力,所以就抓一群科举选拔出来的顶级儒学家帮他做活字典。

    消息一出满朝震动,虽然有人批评沈一贯拿偏僻言论误导皇帝,但是更多的官员则是众口一词的称赞沈一贯以及侍讲的众大臣机敏,能够想出这样的办法让万历皇帝对日讲感兴趣,甚至有第二次日讲。

    之前此书虽然有丁元荐的推荐,但是《尚书古文疏证》还只是在京城的饱学之士群体之中流传。

    许多人级别并不到可以和丁元荐交谈的程度,听说了《尚书古文疏证》的内容也大多以为此书是故作大言惊人之论,没有多少阅读价值。

    如今有万历皇帝带货推荐,情况就大大不同。

    首先是广大的京官群体纷纷研究此书,而其余读书人也渐渐听闻皇帝日讲讨论《尚书古文疏证》的事情,出于好奇也找来此书阅读。

    引起的反响是褒贬不一,许多人还是无法接受证伪古文尚书的观点,但是无疑王文龙已经因此在京中获得极大的讨论热度。

    只不过这年代的消息传播速度极慢,而且这事情也不过是京城中的一桩时事新闻而已,还不到可以影响朝政的程度,新出的邸报之中也只不过是写了皇帝再开日讲,最多写明这是因为沈一贯发言引用奇文的缘故,并没有提及《尚书古文疏证》。

    倒是一些外地官员看到邸报后纷纷好奇以万历皇帝的性格怎么会突然这么勤劳要读书?

    (本章完)

(https://www.tbxsvv.cc/html/158/158472/36792713.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