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导,你不是说请我吃饭吗?什么时候请我吃饭呀?”杨蜜打通王树的电话,夹着嗓音幽怨的说。
《仙剑奇侠传3》已经播了,尽管只是在地面频道试播,尚未登陆上星卫视,但地面频道的收视高涨,俨然是一部爆剧。
年底,她与荣信达的合约到期,
她是想往上爬的,心知待在荣信达了不起就是接拍一些电视剧资源,大多还不咋地。
天花板就那样,她自觉已经触摸到了。
所以,她将效仿荣信达的前辈周讯,跳槽。
这个时代,港圈尽管颓势明显,却依旧掌控众多电影资源。
内地演员固有的认知,或者唯有的选择,就是混港圈才能走的更高更远。
杨蜜随之选择与港岛美亚娱乐签约。
原时间线中,她在与港岛美亚娱乐签约后,马不停蹄的狂见港岛多位著名导演和制片人。
舔了不少港岛的著名导演和制片人,却没有卵用。
之后参演了由大陆与好莱坞合拍的魔幻片《人鱼帝国》,以及主演了惊悚片《孤岛惊魂》。
《孤岛惊魂》这电影,是港岛制片,美亚娱乐出品。
还是那句话,杨蜜在访谈中被问及女艺人被潜规则的话题,明确说过想要得到什么,就得付出什么。
她能说出这番话,正是因为她在圈中的动向人尽皆知。
既然隐瞒不了,不如通过暗示的方式回答。
江湖传言,2015年她与两名经纪人合资成立嘉兴天下,签约了不少女艺人。
她,是老鸨。
娱乐圈很多艺人的认知,“想要得到什么,就得付出什么”与潜规则是两回事。
前者是利益交换,属于“平等关系”。
后者,是在戏里戏外被人用身份地位的差距白嫖。
因此在很多艺人眼中,“利益交换”不是潜规则。
戏里戏外被人仗着身份地位白嫖,才是潜规则。
明白这一点,就能恍然为什么有很多女艺人口口声声说没有被潜规则过。
因为,“利益交换”,可以美其名曰谈恋爱。
如果对方有正室,也可以美其名曰不知情被欺骗感情。
“不是我不请你吃饭,而是我现在实在很忙,抽不开时间。”王树无奈的应声。
他从来都不是提起裤子就不认人的渣男,怎么说也与杨蜜相互之间坦诚相见过,属于有情缘的。
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
他还不止日了一次。
若是转眼就甩开,那也太渣男了。
他从来不是渣男,自始至终都是讲究人。
“好吧。”杨蜜觉得王树的语气不像说谎,叹气应声。
紧接着又道,“那我去你公司找你?”
王树听到这话,瞬间察觉对方的小心思。
既有主动勾搭他那味,也想借此让外界以为两人存在不为人知的关系,炒作恋情,蹭他的热度。
能勾搭上最好,勾搭不上蹭一波热度也不差。
更别说,这种热度蹭着蹭着,还可能变假为真。
对于杨蜜来说,血赚不亏。
可对于王树而言
他道:“你来了我也没有时间招待你。”
为了防止杨蜜紧接着接话“没事,我可以自己招待自己”,随即再道,“反而还会给我添麻烦。”
杨蜜确实打算说不用王树招待,她随便看看自己招待自己。
听到王树后面这句,临到嘴边的话顿时噎住了,委委屈屈的接话:“好吧,那我不去了。”
王树只好再道:“等我这段时间忙完了,请你吃火锅。”
“天气冷了,正好是吃火锅的时间。”
“嗯。”杨蜜轻轻的应声。
杨蜜赖着王树继续聊了一会儿,挂断了电话。
作为奥斯卡大导演,王树有不少烦心事。
圈里许多有他联系方式的女演员经常会通过手机联系他。
有的带有骚扰、撩拨的性质,想要白嫖他所掌握的影视资源。
有的是客客气气的问候,想在他这里留下印象赢得青睐。
碍于一直以来的人设,他又不能不搭理。
人设的建立,有时候有好的一面,有时候也有坏的一面。
很烦。
傍晚。
王树去到一家火锅店,推门走进包间。
里面早已等待着一人,正是赵丽影。
昨天,王树接到赵丽影打来的电话,说是感谢他给的角色出演《彗星来的那一夜》的机会和指导,请他吃火锅。
颖宝心直口快、坚韧、内向,还是挺让人欣赏的,王树为了不打击这妹子的信心,随之同意了。
“王导!”
赵丽影见到王树进来,眼珠子一亮,连忙起身恭恭敬敬的喊。
王树见此,笑道:“我们年龄差不多,没必要这么客气。”
连带读本会加上电影拍摄的三天,其实双方相互接触的时间不少。
再加上赵丽影是新人,对演电影懂的比较少,其过程中没少受王树的指导。
因此,两人随着这段时间相处不仅熟络了许多,赵丽影也清楚王树是一个随和的人,并不计较这些东西。
随即回了一个笑脸,憨憨的说道:“我刚才一直在想要不要这么客气。”
“如果不这么客气,王导生我的气怎么办?”
“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客气点比较好。”
这话听起来很耿直,王树听完哈哈一笑。
赵丽影招呼着他落座,然后又招呼着点菜。
王树也没有制止,随她点菜。
赵丽影现在是小明星,就算接了《彗星来的这一夜》这部戏的女四号,收入也很有限。
早期,她甚至一度经常从京城到廊坊往返。
有活的时候就去京城,没活的时候回老家廊坊待着。
京城作为首善之地,不仅房价一直在涨,房租也在涨。
对于小演员来说,居住起来大不易。
至于在郊区租房。
对于赵丽影而言,在郊区租房,不如再跑远一点回老家廊坊。
王树清楚这一餐若是让赵丽影付钱,必然是大破费。
所以,他已经想好了,等会找个时间去上厕所,然后把钱给付了。
这一餐,对他来说,洒洒水都算不上。
可对赵丽影来说,少不了肉疼。
“王导,谢谢你给我机会。”
“还有谢谢你不厌其烦的指导我。”
“这次参演《彗星来的这一夜》,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真的很感谢你。”
赵丽影提着杯中的饮料,起身由衷的说。
她询问过王树是否喝酒,王树拒绝后才喝的饮料。
王树示意她坐下,接着才道:“你是剧组的演员,我是导演,指导你演好电影本来就是我份内的事情。”
这是实话,导演指导剧组的演员本就是份内的事情,并不是特殊照顾。
因为导演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影片能够呈现出更好的效果,而不是为了演员。
话虽这么说,但王树能够选中赵丽影这个新人,并还指导她,性质本身就不一样。
赵丽影清楚这一点。
女四号这个角色,王树明明可以邀请资历更深、演技更好的演员出演,却将角色给了她,本身就是提携。
赵丽影认真的接话:“可是没有王导找我,我也没有机会出演这部电影,更没有通过这次的经历学到很多东西。”
“哈哈。”王树轻轻一笑,也没有否认,而是宽慰道,“你是很优秀的一名演员,对演戏的态度比很多人都要好,就是演技差了一点。”
“这次就算我不找你,相信日后也会有人找你。”
一直以来,王树都不喜欢在剧组对待演戏态度不端正的演员。
赵丽影这种一直都在努力上进的演员,缺少的只是机会。
她听到王树的话,有些脸红。
既是对王树称赞她态度好的不好意思,又是对王树直白的说她演技差的脸红。
不是科班出身,演技差不差,赵丽影一清二楚,她心知王树说的没错。
王树瞧见赵丽影的表情,随即再道:“其实是否是科班出身,并不重要。”
“或者说,不是科班出身的演员,比科班出身的演员更有塑造性。”
“科班出身的演员,往往有很强烈的表演痕迹,给人的感觉就是在按部就班的表演。”
“通常不是在演一个角色,而是在表演一个角色。”
“非科班演员就不一样,演绎的都很接地气,更有生活气息。”
“当然,非科班演员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相对来说难度比较大。”
“但只要打通任督二脉,就会是演技极为厉害的演员。”
“而科班演员,往往入门容易,想要蜕变成一名优秀的演员,比较难。”
这话可不是王树大放厥词,而是两岸三地诸多知名非科班演员给出的结论。
纵观两岸三地的演员,大多经典影视角色,都是由非科班演员塑造。
简而言之,科班演员入门容易,蜕变难。
非科班演员,入门不易,却只要入门,就有无穷的塑造性。
其实这就是体验派、方法派和表现派的区别。
表演艺术中的三大派系,体验派最难。
非科班演员由于没有受到系统的学习,其表演形式只能借助生活中的经验,这种方式就是体验派。
因此,许多非科班演员一直都在这条路上,能脱颖而出者,其演技个顶个的厉害。
比如周讯、孙丽这两人,就是体验派演员。
也不是说非科班演员都是体验派,有些非科班演员悟性不够,为了尽快提升演技,会进行系统的学习,借助方法派和表现派的表演方式快速提升。
这两派,多出自科班演员。
其中,方法派传承自体验派。
同样要求演员达到下意识的真实反应,却有一点显著不同,那就是方法派允许演员替换交流对象,而体验派不允许。
举个例子,直男演同x恋,让他爱上一个男人。
方法派允许直男演员将对手替换想象成一个女人,而体验派则要求你必须从这个同性身上找到你爱的部分。
这是因为体验派认为替换交流对象不利于捕捉对手反应的细微变化,尤其对于舞台剧表演来说,一出戏演几十上百场,替换交流对象容易让演员在重复中失去临场新鲜感,最后使表演僵化。
不过在电影的拍摄中,演员不是每次都能有一个真实的交流对象,而且最真实的表演只需要一条就够了,不用反复重复。
所以在电影拍摄中,演员替换交流对象有时即使必须也无伤大雅。
比如美国的电影演员,就有许多使用方法派的成功例子。
但,美国开放,好莱坞玩的花,这也是美国电影演员能够通过方法派成功的原因之一。
更别说,就美国那文化,许多好莱坞演员男女通吃。
因此,说不定看似是方法派,其实就是体验派。
至于表现派,它不强调从自我出发,而是强调在内心中先构建出一个“角色的形象”,强调模仿。
同时表现派不提倡下意识生活在情境里,而是强调“跳出来”拿捏和设计。
有人说体验派就是斯坦尼,表现派就是布莱希特。
前半句是对的,后半句不对。
布莱希特提倡的“间离”是一种演出效果,更多通过编剧和导演手段来达到,而非一种表演手段。
布莱希特在他自己的演剧实践中,希望观众能间离,但仍然要求演员是体验的。
国内某些表演者为了给自己的表演方法找理论依据,拉了布莱希特来当大旗而已,很多人受骗了。
至于有人说体验派是由内而外,表现派是由外而内……也是错的。
体验派要求内外同时有机完成的“下意识”,表演时演员的注意力既不应该在自己的外部动作,也不应该在自己的内心,就像生活中大部分时候人的注意力并不在自己,而在对手和环境,无论内在感受还是外部行为都不是刻意产生的,表演时也应该是这样的。
而斯坦尼晚期的“形体-心理动作法”其实就是导演为了帮助演员达到下意识而带领演员进行即兴创作的方法,并非某些人顾名思义的“斯坦尼晚年从由内而外变为由外而内”。
国内许多混科班的人,为了显得自己有实力以及装比和为自己的表演方法找依据,各种臆想、“创新”布莱希特、斯坦尼等人既有理论。
(本章完)
(https://www.tbxsvv.cc/html/156/156152/36792422.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