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女生频道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323章 法家大师韩非子

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韩非子可能不是最耀眼的那个人。

    首先,他没有开宗立派,名声比不过老子、孔子、墨子。

    其次,他也没有被任何一位统治者重用,政治影响力比不上张仪、李斯。

    虽然他文章写得好,但诸子百家几乎个个有思想、有文采、有口才。

    由于他天生结巴,导致给他减分不少。

    其实,韩非在历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具有枢纽意义的人物。

    他一方面承前,为秦始皇统一全国提供理论方案。

    另一方面启后,秦汉之后,韩非的这套理论长期被古代帝王使用。

    经过韩非这一手,法家不仅在诸子百家的竞赛中获胜,而且长期占据着古代中国政治统治思想的核心位置。

    韩非是個非常矛盾的人,一方面,他的命运非常可怜,年纪不大就被毒死了。

    纵观他的一生,几乎没有得意的时候,看着自己国家的危亡而无能为力。

    但另一方面,他为人世间的权力设计出种种强化的办法,可以说是大阴谋家、权力的帮凶。

    后世很多时候提到他,会说他是个可恨的负面人物。

    “他被秦始皇视作人生偶像,可最终落得悲惨的下场。”

    “他天生口吃,言语不利,却最终成为一代法家大师。”

    “韩非,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

    “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孤愤》《五蠹》《说难》等文章,后人收集整理编纂成《韩非子》一书。”

    “这里有人不禁疑问,为什么韩非不称韩子而称韩非子。”

    “韩非在唐朝以前的确曾被尊称为韩子,在《史记》中,司马迁便称韩非为韩子。”

    “到了唐朝中期,出现了一位同样姓韩的文化巨人,就是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

    “在儒家思想占据主导的唐朝,主流知识分子对韩愈的尊崇自然超过了韩非。”

    “正因如此,从唐朝中期开始。”

    “韩子变成了韩愈专有的尊称,而韩非的尊称则普遍改为韩非子。”

    “韩非是韩国的贵族,他和李斯同是荀子的学生,讲究法家之学。”

    “曾多次上书劝谏韩王安,没有被采纳。”

    “他天生口吃,言语不利,但却善于写书。”

    “李斯也曾感叹自愧不如,秦始皇读到他所著《孤愤》《五蠹》等篇极为赞赏。”

    “公元前234年,韩非子为了韩国出使于秦,上书劝秦始皇先伐赵而缓伐韩。”

    “遭到李斯的诬陷,于次年被迫服毒自杀。”

    “但是他的政治学说,基本上被秦始皇和李斯所采用。”

    “韩非虽然师从荀子,但思想的观念却与荀子大不相同,他没有承袭儒家的思想。”

    “韩非的学术思想来源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韩非喜欢研究法家的学术思想,他的思想根源来自黄帝和老子的黄老之学。”

    嬴政:朕是非常推崇韩非的学说,秦国的严刑峻法以及焚书坑儒很大一部分就受到了韩非的影响。

    韩非作为法家集大成者的代表人物,其学说对秦国的强大有很大的帮助。

    说起来,韩非被他所杀,冤也不冤。

    说冤,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学说不被韩王采纳,却因为学说而被迫出使秦国,从而客死秦国。

    二是因为才能出众,遭同门师兄弟李斯嫉妒,最终迫害而死。

    说不冤,也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按照韩非的学说,从逻辑上说,他的确应该杀。

    二是因为韩非的学说太残酷,间接害死了许多无辜的人。

    韩非的治国策略在帮助秦国强大的同时,自己也不能免于身死。

    韩非的主张很多,有特色的主要有几条。

    主张一,如何防止臣子作乱。

    鉴于历史上很多君王都死于宠臣之手,因此作为君主要时刻防备臣子作乱。

    具体的措施首先紧盯着大臣的言行,一发现苗头就处以死刑,而且绝不赦免。

    再者必要时把大臣的妻儿子女当做人质,防止叛乱,这叫防患于未然。

    主张二,极力主张君主独裁。

    君主要把赏罚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千万不要下放到大臣手里。

    否则就有被大臣架空的危险,最终深受其害。

    还有按照韩非的主张,对大臣的治国言论进行严厉的考核。

    说三天攻下城池就三天,四天或者一天都要进行处罚。

    四天超期说大话了当然要处罚,一天也要处罚是因为夸大困难,误导决策。

    一个押粮官途中发现紧急敌情,率领部下破坏了敌人的阴谋,从而挽回败局。

    不仅不赏,还要进行处罚。

    因为超越职权,属于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当然同时也要处罚带兵将军,因为指挥失误,用兵不当。

    主张三,君主要深藏不露,亲理朝政。

    作为君主要保留神秘感,不能让人知道你的喜好,免得被人抓住弱点。

    通俗点说就是玩神秘,让人感觉你不按常理出牌。

    而他很好的执行了这一点,就连他平时住宿的地方,大臣们都不知道。

    主张四,君主对谁都不能相信。

    就连妻儿子女都不能相信,因为他们极有可能盼着你早点死,这样他们好早点掌权。

    要知道,君主因为疾病死亡的还不到一半,其他的都是各种非自然死亡的。

    从韩非的《八奸》、《十过》、《三守》、《备内》、《六反》、《爱臣》等著作可以看出。

    韩非精通各种阴谋诡计,善于揣摩君主心思,总结各种正反案例,的确是一代治国能臣。

    他在第一次看过韩非的书以后,也不禁慨叹。

    要是能见到这个人,并与之交往,即使是死了也不遗憾了。

    韩非厉害是厉害,也非常狠辣。

    动不动就杀无赦,动不动就抓人质,动不动就严刑峻法,株连九族。

    他之所以要杀死韩非,是有原因的。

    一是韩非不是秦国人,而是韩国贵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二是韩非独身出使而来,没有人质,他如何控制为自己所用呢?

    三是韩非太聪明了,他的这些计谋很多都是跟着韩非学的,能被韩非一眼看透。

    四是根据韩非的学说,君主谁都不能相信,谁都要防备,可他最不放心的就是韩非。

    “而韩非的思想核心,简单的概括其实也就两点。”

    “第一,法治改革思想。”

    “第二,封建君主专制思想。”

    “首先,什么是法治改革?法治和改革需要分开理解。”

    “这里法治可以理解为依法制国,而不能理解为依法治国。”

    “在韩非看来,只有实行法治才能国治而兵强。”

    “首先,韩非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法不阿贵的思想,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与儒家讲究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相比。”

    “而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更把它发展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对中国法治思想的重大贡献。”

    “对于清除贵族特权、维护法律尊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韩非所说的法。”

    “看似是一种制定完备的成文法,人人平等,不可任意变动。”

    “它又是布之于百姓的公布法,主张以法为教。”

    “除了制定法律以外,还必须要宣传法律、普及法律知识,让广大人民群众遵守法律、运用法律。”

    “由此可见,它是作为臣民的行为准则,是一种积极的防范措施,这些都是法治进步的表现。”

    “但是,韩非所提倡法治和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截然不同的。”

    “现代社会的法治是以民主和人民为基础的,而韩非的法治是以人性好恶利害为基础。”

    “韩非扩大了性恶论,他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自私自利的,没有什么道德可言。”

    “所以就要用利益、荣誉去诱导人们去做事情。”

    “并且以刑去刑,通过严刑峻法,控制老百姓。”

    “在法家看来,富国和富民、强国和强民是对立的。”

    “商鞅曾说,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意思就是人民疲弱,国家就会强大。”

    “所以治理国家,首先就在使老百姓变得疲惫。”

    “由此可见,韩非法治的宗旨是为了尊君抑民。”

    刘彻: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他的法治思想对大汉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有几个重要的观点,他大汉的律法也一直沿用这些观点。

    一是法为治本,韩非子认为法律是治理国家的根本之道。

    他主张以法律为基础,通过制定明确而严厉的法律,来维持社会秩序和统治稳定。

    在韩非子看来,法律的权威应该高于君主和官员,使得国家能够规范管理百姓的行为。

    二是刑罚必严,韩非子主张刑罚必须严厉,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韩非子认为,对罪犯必须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以威慑其他人,使老百姓不敢违法。

    三是劝善戒恶,除了严惩犯罪,韩非子也主张劝善戒恶。

    他认为通过奖励善行和行为端正的人,来鼓励善良的行为,同时通过严厉的刑罚来制止邪恶和不法行为。

    四是重视社会管理,韩非子强调社会管理的重要性。

    他主张设立各级官员,细致管理各个领域,以确保社会的稳定和治理。

    五是用法治民,韩非子强调君主必须依法治国,而不是凭借个人的意志和权力。

    他主张君主应当遵循法律,行使权力,以免滥用权力导致社会动荡。

    总的来说,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强调以法律为基础,以刑罚和奖励为手段,通过严密的社会管理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统治。

    “在韩非的思想里,没有一点点民主的影子。”

    “要说人权、人格,只有君主才有,其他人只有为君主效劳卖命的义务。”

    “所以也有了后世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的俗语。”

    “从韩非的目的来看,所谓的法治只是一种君主统治臣民的工具。”

    “所以这种法治归根到底其实还是人治,这就是韩非之法的真正实质。”

    “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才是他的真正目的,但是这在当时是符合历史要求的。”

    “当然,如果从后世政治制度发展的总趋势来看,民主政治才是进步的。”

    “这种君主独裁的帝国政治,显然是落后乃至反动的。”

    “不过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显然不应该以今律古以此来苛责韩非。”

    “而这里的改革,其实就是与时俱进,不断改革。”

    “改革图治、变法图强是韩非思想中的一大重要内容。”

    “韩非继承了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思想传统。”

    “韩非持历史进化的观点,提出只要实行有利于封建一统的政策,就是顺乎历史潮流。”

    “韩非的这种具有发展进化的历史观是具有现实意义,一定程度与现在所提倡的不断改革、深化改革有相同之处。”

    “法治和改革,这两点就构成韩非法治改革的思想。”

    “其次,什么是封建君主专制?”

    “韩非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

    “其在史书中更明确的指出,这种统一的君主集权要做到以统一代替分裂,以集权代替割据。”

    “加强以君主为核心的中央集权,打击任何威胁君主统治的势力。”

    “其次还要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禁止思学。”

    “本意就是禁止威胁君主统治的任何思想,施行思想专制。”

    “而这,也是后来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的重要原因。”

    “例行赏发,奖励耕战,谋求国家富强。”

    “本意就是用私利调动人民积极性,快速的实现国家富强。”

    “以上三点,正是后来秦始皇在创建统一国家的过程中努力加以实行的。”

    李世民:秦始皇统一中华以后,历朝历代巩固统一国家的各种政治措施,基本上都采用了韩非的主张。

    韩非总结了商鞅等各派法家的学说,吸收了儒道两家有关法治的思想,最后完成了法家的理论体系。

    韩非提出了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认为法治是唯一适合当时政治形势的一种必然要求。

    对于这一点,他是持认同态度的。

    虽说如今大唐沿用的儒家思想,但韩非一些法家思想的主张也有借鉴。

    一是国家应当把法令用明文公布出来,使老百姓都能了解,有所遵循。

    不仅老百姓,甚至贵族和官吏,都应当遵守国家法令,从而巩固君主的统治地位。

    二是君主应该有威严和权势,以便掌握国家的最高统治权。

    官吏、将帅都由君主任免,只要有能力,即使出身卑贱也可以做官。

    三是重视开垦荒地和发展农业,认为这是使国家走向富裕的根本办法。

    主张奖励努力耕田的农民和勇敢作战的战士,要求取消不耕而富和没有军功而享有爵位的旧贵族的特权。

    四是主张禁止其他各种学派的活动,以国家的法令来约束老百姓的思想。

    国家对老百姓的言论和思想,应该进行严格的控制。

    五是政治上的改革,应该根据现实的需要,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

    因为历史是进化的,而国家的法律制度也应该随着变化,不应该拘泥于古代。

    韩非的学说,为历朝历代他这样的帝王加强封建专制的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韩非总结了前期法家的经验,形成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

    “法家分三派,商鞅、慎到、申不害。”

    “三派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

    “法是指健全法制,用法律作为君主专治统治的工具。”

    “术是指驾驭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

    “势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

    “韩非把三者融为一体,作为维护君主专制的思想。”

    “归根到底,其实就是韩非为帝王统治者量身定做的帝王之术。”

    “所以记录韩非思想的《韩非子》一书,也成为了后世历代帝王统治的私人书籍,在民间被禁止观看。”

    “纵观中国历史,我们会发现法家的思想一直影响至今。”

    “儒家思想虽为中国历代统治者所信奉,但韩非的一整套君主专制主义的政治策略,始终是历代君主独裁政治的理论基础。”

    “自汉承秦制,虽然汉武帝确立了儒家的统治地位,但汉朝统治者骨子里采纳的还是法家思想。”

    “越要阴谋用尽,越要推崇孔孟之道,以德礼来装点门面。”

    “法家思想和法家权谋是历代帝王心领神会,不能明言的治国驭下之术。”

    “因此,韩非子一直扮演着历代帝王帝师的角色。”

    “外儒内法被后世两千年专制王朝的历代统治者,发挥得淋漓尽致。”

    “法家打击臣民利益,法高于一切,必要时所有人都要为帝王而死。”

    “并且冠以各种各样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等等来迷惑臣民,让所有的人心甘情愿慷慨赴死。”

    “从这一角度来看,法家思想的法治其实就是人治。”

    “法家论述以人为本,其根本目的就是利用人民。”

    朱元璋:法家之法不是寻常意义上的法治,而是严刑峻法,是皇权手中的大棒。

    先秦诸子之一的法家,是一支影响深远的思想学派。

    在长达两千年的历史历程中,法家是帝王用以国家治理的主要方式。

    法家思想流派有两个著名的代表人物,商鞅是法家早期的代表,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到了韩非子,法家进一步丰富完善。

    不但有了单一的刑罚,还丰富了法家的思想。

    法家最终成为一家具有系统性理论的思想学派,这些思想集中体现在《韩非子》这部法家代表作品里。

    总结下来,法家的核心思想集中在三个内容里面法、术、势。

    法,指的是苛刻严峻的刑罚。

    用近乎残酷的刑罚来惩治犯罪,形成威慑力,使老百姓听从皇权的统治,不敢有任何逾越行为。

    商君之法,刻薄寡恩,当时的老百姓就这么评价商鞅制定的刑律。

    术,指的是政治权术。

    说好听点叫做君主管理的手段,讲不好听点就是怎样驾驭臣子,怎么管理老百姓,让老百姓当顺民。

    再不好听点,就是阴谋诡计,属于怎么收拾人的学问。

    对听话的拥护的提拔重用,对不听话的不老实的那就压制排斥流放不用,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韩非认为君主应该深藏不漏,不要让臣子们明白你的心中想些什么。

    有时候还需装聋卖哑,以观察身边的人忠不忠心。

    要防臣如防虎,对待不放心的人,要适时抓辫子,秋后算账,这就是术。

    韩非甚至认为君主有时候要故意说错话,做错事,以试探臣子的忠诚。

    必要时要设置暗探,实施暗杀活动。

    他对此深以为然,设立的锦衣卫就是法家思想的一种运用。

    锦衣卫办案,可以先斩后奏,很大一部分是针对大臣的。

    锦衣卫就是专门的暗探,由于他对大臣不放心,就让锦衣卫时刻盯着。

    韩非这个人是为帝王家服务的,所以韩非认为天下就是帝王一个人的车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所有的人都是为帝王一个人服务的,臣子也不过是帝王管理天下的工具。

    既然是工具,那就要完全顺从。

    工具是双刃剑,要严密监视,觉得用的不顺手了就顺手一扔。

    势,指的是权力与威势,也就是说要保证皇权权威和威严。

    想要保证权威和威严,就需要独断专行。

    大权在握,万人之上。

    没有权力制衡,没有权力监督,没有舆论批评。

    这样就有威严了,就有权威了。

    这是法家的势,一切的制度机制和国家机器的运作,都是维护帝王权威的。

    了解法家的法术势后,就会明白法家之法是帝王之术。

    这样的法是冷酷的,是无情的,没有温度,没有关怀,也没有什么正义。

    (本章完)

(https://www.tbxsvv.cc/html/156/156131/36792697.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