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大明时报》的编写分工
明朝京城的春天其实并没有那么美丽,甚至空气里还带了一些风沙。
不过张晓也顾不得天气好坏,得到了皇帝的办报的许可,一刻不停就跑去向王锡爵汇报工作了。
“既然是陛下同意办的,我这边自然是没什么意见。你看看翰林院诸位同僚谁有空的也可以帮一下忙,这个样刊给陛下之前让我看一眼把关就好。”听了张晓的陈述,王锡爵回答道。
“多谢次辅。”
“这个报纸现在可有名字?”
“下官和陛下建议说叫《大明时报》,陛下就说先这么叫,所以后面会不会再改名字,下官就不知道了。”
“名字就先这么定吧,如果改名了再换过来就是。这样吧,那个朝鲜之役的专刊你就先自己安排怎么写吧。普刊的话,你把版面列出来一下,然后伱把你写的版面列出来,其他版面我这边直接点名,分派下去,要不然你一个人是忙不完这些的。怎么样?”
“普刊的创刊号如何编排,下官已经列好了,那下官就负责格物的版面就好。不过下官这边还需要董侍讲的帮忙。”
“可以,你就负责对应版面。其他的活我会分下去。董侍讲那边你自己去说吧,他那边有空就行。你们现在都给皇子教书,聊起来应该很顺畅才是。”
“下官遵命。”张晓告辞,转身就到董其昌的书房去找他了。
“听张侍读这一番话,既然是陛下还有王阁老都钦点的事情,董某自然要竭心尽力帮忙做好。只是如果是报纸印刷多份,这配画怕是不好画啊。”董其昌有点为难。
“董兄,这次作画不必太细,画出神韵即可,毕竟画的太细,也不好刻版。大概有两三幅画,展现我军的英勇,倭军的残暴,朝鲜君臣和百姓对我军的竭诚欢迎就行。画上的人物也不必多,以免喧宾夺主。”
“所以子茂将军我也要画上去是吗?张贤弟你这里可有子茂将军的画像?”
“子茂将军出征之前是有过画像的,董兄需要的话我去宁远伯府上借出来。”
“那就没问题了,董某一定画好这几幅画。”董其昌高兴应承了下来。
……
在翰林院沟通完毕,张晓回到了家中。
“吕先生,振之贤弟,接下来几天又要忙了。对了振之,你在丁家书局那边还有什么活吗?计划什么时候回家?”张晓问向吕章和李之藻。
“张侍读,李某不回家了。张侍读教给我这么多东西,让李某涨了这么多见识,没有收李某的束脩就算了,还给我这么多银两。张侍读有什么要忙的,都可以吩咐给李某。”李之藻回答说。
“如此也好,那振之老弟你就安心留在京城,科举应试也不能落下,我会给你安排的。”
“多谢张侍读。”
“陛下同意试着办报了,两位这几日就帮我一起写好稿子。主要还是我来亲自操刀,不过也需要两位帮忙润色增补一番。要是正式印出去了,就不知道要印多少份了,少的话几百份,多的话几千几万份也不是不可能。要是写的东西出了什么纰漏,那就麻烦大了。”张晓把办报的方案递给了两人。
“张侍读,那我们主要还是写这个专报对吧,普刊的话只是一个格物版块。”李之藻问道。
“是的,格物版块我就讲讲美洲的几种粮食作物,还有外形比较奇特的几种动物就好。两位还是主要帮忙专报一事。这个朝鲜之役的专报,不只是要讲平壤之役,还要把来龙去脉都讲讲,把朝鲜还有倭国的历史地理也大致讲讲,毕竟好多老百姓甚至是官吏现在也还不知道倭国在哪个方向。对于朝廷为什么要打这一仗,也不一定很能了解,所以这一块的资料,要写的深入浅出,既要把事情讲明白,还不能讲深奥。”
“学生虽然才学不如振之,也要帮张侍读办好这个差事。”吕章说道。
“这样,大稿子我先写着。你们两位就负责找一找朝鲜、倭国在史书里面的记载,朝鲜自不必说,倭国从《三国志》《后汉书》开始也有专门篇章记载了。其他笔记小说等杂书里面记载两国的,你们也都先找一找。当然,针对朝鲜和倭国,我也是写了几本书。我写的也不一定全都那么准确,你们也可以作为参考。看看哪些是有必要放在专刊里面的,要放多少字在里面,要如何裁剪。你们就先弄,弄好了再给我看看。”张晓就这样把任务分办了下去。
两人得令,开始去翻故纸堆了。
张晓也开始亲自操刀写起平壤之战来。
原始的战报张晓已经看过了,而且自己也提前看过剧本,虽然跟原来时空的平壤之战肯定已经不一样了,不过应该还是大抵不差。张晓就照着那一份塘报还有后世史书的一些记载,就可以发挥了。毕竟宣传文字,肯定不可能和战场真实一模一样,能够鼓舞军心民心,那就是好文章了。
“倭国对朝鲜早有觊觎之心,攻入朝鲜之后,其禽兽之行更是暴露无遗。朝鲜百姓生活本就不算富足,但是倭人还是肆意烧杀抢掠,朝鲜百姓四处逃散,冻饿而亡者不可胜数。一旦遇到抵抗,更是屠城烧村,无恶不作。攻入朝鲜王京以后,更是毁坏朝鲜宗庙,发掘朝鲜王陵,种种暴行,实在是罄竹难书。”
“我军前锋不幸陷入倭寇围困之后,倭军更是气焰嚣张,倭国关白丰臣秀吉更是下令给倭军诸将,拿下朝鲜全境以后就要打过鸭绿江,入侵大明朝。正当倭寇嚣张跋扈之际,陛下派遣的大军终于抵达了朝鲜。占领朝鲜北边的倭军不敢抵挡我军天威,一路溃败,在倭将小西行长的带领下龟缩在平壤里,妄图死守城池拖延我军进攻步伐,等待援军到来。”
“但是我军主帅李如松将军不会给倭寇喘息之机,抵达平壤城后,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平壤城发起总攻。炮火齐飞,倭人被炸死炸伤无数,不敢守在城墙。我军诸位将领亲自冲锋先登,倭人慌不择路,死伤无数,更有数千倭军慌不择路试图横渡大同江而逃,无一成功,反而淹死无数,贼将小西行长仅以身免。如今我大军已光复朝鲜北境,我大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朝鲜百姓无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
(本章完)
(https://www.tbxsvv.cc/html/156/156009/36792921.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