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女生频道 > 崛起大明朱慈烺崇祯 > 第771章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消失了几百年的传国玉玺一出现,立即引起了满朝震动,各地百姓也开始议论此事,互相普及传国玉玺的传说。

        一千八百多年前(天武朝往前推),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称皇帝,并造了一方传国玉玺。

        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作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凭证。

        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史载传国玉玺最后一次出现在后唐时期,距天武朝七百年,后唐末帝李从珂举族与皇太后曹氏自焚于洛阳玄武楼,传国玉玺就此失踪。

        不过世人皆知,平常大火是无法烧毁玉石的,后来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寻找传国玉玺。

        明太祖朱元璋也找过,以为传国玉玺在蒙元那,于是派徐达深入漠北,穷追猛打北元,最终无功而返。

        虽然后来蓝玉在捕鱼儿海一锅端了北元,俘获了大量王公贵族,但一直没有找到元朝皇帝的玉玺。

        到了崇祯年间,传闻玉玺传到了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手里,林丹汗被八旗军击溃后,又到了皇太极手里。

        崇祯十二年的辽东大战,尚是太子的天武帝率明军攻克盛京,忠武侯李廷表找到了那所谓的“传国玉玺”,交给天武帝。

        经过天武帝辨别后,确认其为赝品并当场打假,将之摔的稀碎。

        众人由此断定蒙元传下来的传国玺就是赝品,真的传国玉玺只怕就是在后唐时期丢失了,还在洛阳一带!

        .......

        仅仅数日,传国玉玺出现在朱慈烺的龙案上,他第一个上手,不停翻看这块传说中的玉玺。

        只见这块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色绿如蓝,温润而泽,拐角处果然有一个镶金的角。

        传闻这是当年王莽篡汉时导致的,当时玉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王莽遣其堂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骂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

        虽然已经初步判断这玩意就是真的,但朱慈烺还是召开了朝会,召见学识渊博的文华殿大学士、翰林院学士等数十名官员鉴定。

        论古玩收藏,在古典文化上的造诣,这些大佬随便拉出去一个,都比后世的专家牛多了。

        或许他们治国不行,但诗词歌赋,引经据典,鉴定宝贝却是他们的看家本事!

        为什么找这些人鉴定呢?

        因为历史上出现过两次这种情况,都说传国玉玺现世了,由农民献给朝廷。

        第一次是在宋朝哲宗时,有个叫段义的农民在田里耕地,发现了传国玉玺,上交到了朝廷,

        经过十三位大学士的考证,说是真的,但朝野有识之士怀疑这是赝品的人更多。

        宋哲宗不管这些,不仅赏了挖宝献玺的农民,价值后世三十万人民币的财物,还封了个小官,类似于后世连级干部。(戊午,宴紫宸殿,庚申,诏献宝人段义为右班殿直,赐绢二百匹。)

        封赏之后,宋哲宗又昭告天下,搞了一个天受符宝仪式,表示自己受命于天,还把年号给改了,叫元符。

        到了北宋末年的宋徽宗时期,皇帝没事又增刻了印玺十方,明显是这位鉴宝皇帝鉴定出了那个传国玺是赝品了,有意淡化传国玉玺的地位。

        传国玉玺第二次现世是在明孝宗时期,也就是正德皇帝他爹,世界模范丈夫。

        弘治十三年,陕西省户县大王镇兆伦村村民毛志学,在泥河里挖得一方“传国玉玺”,由陕西巡抚熊羽中呈献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认定其为赝品而未采用,连根毛都没奖励给姓毛的村民。

        现在天武朝,同样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都是在泥河里发现的,会不会也是假的呢?

        这件事很多大臣十分的关注,他们踊跃参加鉴定,顺便卖弄下自己的学识,在同僚面前展现自己的文化水平。

        鉴宝大会开始了!

        奉天殿中,殿中中央放着一个大方桌,一群自以为学识扎实的大佬趴在那里开始鉴定,有的官员还戴着老花镜。

        不多时,太上皇也匆匆赶来,掏出女婿孙云球为他新配的高精度老花镜,加入了鉴宝大会中。

        太上皇的到来,并不影响群臣们才艺的发挥,大明的学术交流没有阶级障碍。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礼部尚书朱继柞抑扬顿挫的念了一句,极为肯定的说道:“这八个篆字确是秦丞相李斯的笔迹,本官十分的熟悉!”

        朱继柞喜欢临摹百家书法,对李斯的书法更是有过专门的研究,他的话让不少大臣信服。

        也有在玉石方面擅长的专家对材质进行了分析点评,认为这块玉确实是罕见的上等玉质。

        根据玉玺上的沁种情况分析,沁成时间在一千七百年以上。

        推算秦始皇时期到大明天武朝,时间正好卡的上!

        而且这块传国玺没有严重的包浆,说明是长期埋在土里。

        玉生包浆,年代越久,包浆就越厚,传世玉器生成包浆很快,有二三十年变可显现,入土生成包浆就很慢,最快也得百年以上,不少的玉器在地下永远也不出包浆。

        听着文官们侃侃而谈,朱慈烺不得不佩服,这些大佬确实牛逼!

        什么叫专业?这就叫专业!

        这块玉玺经过知识渊博的文官们辨认,最终确认无疑,此玉玺是真货,正是秦朝时的传国玉玺!

        “陛下,传国玉玺现世,实乃可喜可贺,普天同庆!”

        “吾皇,天命所归,玉玺,国之重器,天下之幸!”

        奉天殿中,群臣看着龙案上的传国玉玺,一个个就像打了鸡血一般,表达着激动的心情。

        太上皇也激动的面色潮红,这枚传国玉玺是皇帝“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虽然大明得国最正,但一直没有获得传国玉玺,太祖皇帝朱元璋找了一辈子,最终还是抱憾而身。

        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只见太上皇朱由检缓缓拿起龙案上的传国玉玺,捧在手中端详了好一会。

        “陛下,如今天下一统,国泰民安,政绩显赫,臣建议陛下赴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并将此事昭告天下,以慰天下黎民!”

        杨士聪的声音很大,在大殿中回荡良久。

        沉浸在激动中的太上皇被惊醒了,他这才意识到,自己是太上皇,这事目前好像跟自己的关系不大......

        他抬眼扫视了周围,果见一些大臣用异样的目光看着他。

        太上皇双手端着传国玉玺,走到朱慈烺身边,将之递了过去,并说道:“挺沉的,你拿好了。”

        朱慈烺含笑双手接过,随后将这个一千八百年的老古董一手托在掌心。

        最终,朱慈烺将传国玉玺举起,一脸正色道:“我大明,黎民长寿,国运永昌!”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大臣躬身行礼。

        朱慈烺从前是个坚定的无神论者,但是从他到了大明的那一刻开始,他的思想就彻底转变了。

        杨士聪再次提议,希望朱慈烺去泰山封禅。

        朱慈烺直接否决了,道:“泰山封禅就不必了,礼部准备一下时日,朕要去神烈山孝陵祭祖!”

        自从宋真宗泰山封禅后,再也没有哪位皇帝在泰山举办隆重的封禅大典,原本的一锅好汤,却掺了宋真宗这个没有多少干货政绩的“冷水”,严重拉低了泰山封禅的档次。

        其他皇帝不屑,朱慈烺更是不屑。

        泰山封禅有什么意思?有本事去太平洋封禅!

        传国玉玺现世的消息传的很快,不过也有很多人不相信,因为历朝历代皇帝都努力的搜寻此物,每次都是乘兴所致败兴而归,只怕这次也是一样。

        直到朝廷贴出告示,官方宣布传国玉玺是真的,是经过数十位文官仔细鉴定后的结果,又宣布了天武帝数日后要去神烈山祭祖,这才彻底坐实了这一消息。

        孝陵的祭祀是有严格礼制的,没有特别大事,平时不是想去祭祀就能祭祀的。

        百善孝为先,皇帝总不会因为忽悠民众,故意跑去骗祖宗,况且他年轻时就摔过一个赝品,实在没必要造假!

        民间舆论再次爆开,不论辽东还是广东,天南地北的人谈论最多的就是传国玉玺。

        皇明一统,玉玺现世,消失了数百年的传国玉玺,在天武皇帝统一天下后恰好现世。

        这意味着什么?用屁股想都能知道!

        各地茶楼酒肆之中,说书唱曲的更是把此事编成了一个个故事,广为传颂。

        百姓认为这世上天的眷顾,天武帝的一系列新政也真正让劳苦大众得到了实惠。

        不仅民间如此,军队和官场上也在私底下谈论此事。

        传国玉玺的意义非凡,皇帝天命所归,必有大的作为,只要坚定的紧随其后,在明朝的史书中也许就会出现自己的名字。

        想到这里,文武官员,乃至大头兵们,更加坚定了自己忠君爱国的信念!

        此事最开心的莫过于王大喜,他得到了最大的实惠:一万两白银的赏赐!

        这些白花花的银子实在太晃眼了!

        王大喜不由自主的在家中供奉起了大明天武皇帝的长生位,每日跪倒在长生位前磕头谢恩。

        .......

(https://www.tbxsvv.cc/html/155/155680/81781681.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