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充足的士兵来源后,这些枢密大臣在安排京城卫所时,就更加游刃有余了。
尤其是负责卫所改制的袁可立,最想清理积弊建立一番功业,向一众枢密大臣道:
“亲军三十六卫,自有陛下安排。”
“五城兵马司下属的十五卫,就按之前商定的办法,每卫分配四五百顷土地,编成135名世官和500世袭军士的简编卫。”
“五军都督府八卫,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反正五军都督府在京城周边,有不少草场能屯垦。”
“六个匠卫有装备部和工部安排,天津六卫按地方卫所改。”
“最后剩下的,就是十二个陵卫和大宁五卫。”
“这十二个陵卫,陛下有什么指示?”
最后这句话,是向御马监掌印李凤翔说的。
十二陵卫虽然不属于亲军卫,但是如何安排,显然需要请示皇帝。
李凤翔没有直接回答,询问袁可立道:
“诸位都是如何打算的?”
“要如何安排天寿山十二陵卫?”
袁可立没有回答,而是看向朱燮元。
这位长城督师、经常回京管事的枢密大臣道:
“陵卫编制不小,但是缺额甚多。”
“嘉靖年间,便有‘护陵八卫之军,数不满万’之说。”
“嘉靖二十九年草原部族南侵,抵达陵区的东山口,陵卫之众无一执梃之人以御之。朝廷只能从京营调拨三大支人马防守红门、东西山口,因为调度失当,陵区康陵园、工部厂等处均遭到抢掠。”
“事后,朝廷从八个陵卫抽调人员编为两营,其中永安营4000人,巩华营3000人。”
“后来又升格为昌平镇,专管入卫边兵,防守皇陵,天寿山守备成为昌平总兵下属。”
这是陵区的大体管理,实际还要更复杂。
那就是因为还有一部分陵军没有编入营兵,这些人“买闲挂名,平日不习金鼓”的现象比较普遍,根本无法承担守卫皇陵的重任。
天启元年的时候,蓟辽总督文球等人对未编入营兵的陵军实行“更番”法,将他们“与昌平营军更番上山,一年一换”。
这和当今皇帝推行的“以卫所为兵源,以营兵为战力”、“一半负责当地守卫和屯垦、一半轮番赴京赴边”,已经比较相似。
惟一的区别,就是卫所管理仍是旧制。不像当今皇帝,直接把地分给将士做世业田。
所以陵卫的逃亡比较严重,世官数量比较多,军户数量则只有三成,每卫五千六百人的编制,实际则只有一千五六百人。
对此,朱燮元的建议是:
“天寿山一带要维护风水和树木,只能屯垦大约一万人,再多就要外迁。”
“陵区其实也不需要那么多守卫,朱某以为十二陵卫可改为简编卫,每卫除了世官外,有五百世袭军士、五百军户即可。”
“这样一半在陵区守卫和屯垦,一半去昌平镇当营兵。十二陵卫,能提供六千常备兵力。”
这比之前的永安、巩华二营提供的七千兵力,要少那么一千。但是昌平镇在有了西南有功将士补充后,完全能承担这个缩减。
而且朱燮元实在不认为陵卫有什么战力,不想要太多陵卫出身的营兵在昌平镇。
一众枢密大臣纷纷点头认同,认为朱燮元这个方案很妥当。十二陵卫那边,确实不需要多少人。再多也养不起来,军户会逃出那里。
李凤翔知道皇帝暂时顾不上陵卫,也无法在京城拿出更多土地供养陵卫,按照皇帝的意思道:
“每个陵卫一千人可以,但是陵卫之中,要有专门负责陵墓的人员。”
“每个千户所轮流值班,并且任命指挥,负责陵墓维护。”
“将来在草原上拓边后,再给十二陵卫分草场,扩充四千兵力驻草原。”
“将来,草原上的陵卫,会和昌平镇、天寿山换防,保持陵卫战力。”
“如果有安排不过来的世官,也可以安排去陵卫。”
“陛下说了,陵卫的世官可以按照边疆卫所算,扩充到每卫150人。”
这个安排,让一些大臣皱眉。朱燮元出言询问道:
“陛下说的拓边,是在什么时候?”
“如今哈喇慎等部接受朝廷册封,朝廷要如何安置他们?”
对此,李凤翔微微一笑,说道:
“满桂的东平伯国,不就被草原部族认可,放在承德附近吗?”
“将来,陛下打算在收复辽东后,将满将军的领地北移,调大宁五卫去承德一带屯垦。”
“各个卫所,可以见缝插针安排在各个部族的边界处,为他们划分领地。”
这番话说得简单,其实却全不是这么回事儿。
不说满桂的东平伯国开辟后愿不愿意北迁,就是草原上那些部族,估计也不愿意大明安排卫所过去。
将来为了推行此事,朝廷少不得要出兵,教训那些草原人。
朱燮元盘算着这件事,觉得实在是头疼。将来为了这个,朝廷说不得就会逼反某些人。
不过在草原上设立卫所,好处又是实实在在的。如果大宁都司能重设,朝廷根本不需要在顺天府布置这么多兵力。
参谋部长杨嗣昌,这时也想着自己在草原上的经历,出言道:
“大宁都司,确实应该重设,将来要把大宁五卫迁过去。”
“哈喇慎颇有一些部落首鼠两端,接受大明册封,却又和建虏有联系。”
“距离京城这么近的地方,还是设立卫所,更加让人放心。”
李凤翔闻言竖起大拇指,夸赞道:
“不愧是陛下认可的参谋长,杨总长真是说到了陛下的心坎里。”
“将来,不但大宁五卫要调去草原,十二陵卫、太孙六卫,都会分调兵力过去。”
“长城五百里内,都要受大明掌控,不能有不受控制的势力存在。”
“将来不但要设立大宁都护府,万全都护府、大同都护府等,都要分别设立。”
“长城方面军,不但要负责长城一带防御,还要负责从长城出击,安定北方疆域。”
将皇帝这一番话,原原本本地说给了一众枢密大臣。(本章完)
(https://www.tbxsvv.cc/html/155/155177/36792334.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