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很快就跨越了短短几百米的距离,在军团士兵投掷出第一轮标枪,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敌人的初始冲锋势头之后,战斗很快便发展演变成了一场残酷至极、混乱不堪的激烈混战。
“啊啊啊啊!杀了他们,兄弟们!杀了他们!”
“冲啊!跟我来!把这些混蛋统统赶回去!”
“大家保持好彼此之间的距离!不要被敌人的气势所吓倒!这些不堪一击的废物算得了什么!”
随后,随着时间的缓缓推移,战斗逐渐地发展成熟,希特士兵那庞大的体力优势和长矛射程的加成效果很快开始显现出来,使得军团士兵很快就遭受了重创。
这当然并不出乎人们的意料,因为事实已经一次又一次地证明,在正面对抗的情况下,军团的阵型根本不是手持长矛的敌人的对手。
而且这也是经验丰富、老谋深算的马赫特大人在战斗伊始就预见到的事情,但当亲眼看到它真正地成为现实,没有出现任何令人不快的意外状况时,他还是感到由衷的高兴。
这位面容冷峻、不苟言笑的男子甚至向他的军官们发出了几声满意的“嗯”声,并微微地点了点头,示意他们继续出色地完成工作。
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他的对手莱姆斯在看到事情的进展之后,并没有显露出人们所预料之中的惊慌失措的表情。
他的脸色依旧因为指挥战斗而涨得通红,不时地因为巨大的压力而紧皱起眉头,但总体而言,他还是表现得镇定自若,正常地发号施令,大声呼喊,督促他的士兵们坚守阵地,绝不动摇。
而紧接着,他的催促声突然加大了起来,因为其中两列(最左边和中间的一列)的最前线部队突然感觉到身后的第二排消失了,这让最前面的五百人承受了巨大无比的压力!
此刻,这两支各有200人的部队成为了这场战斗,甚至可能是整个战役与彻底失败之间的唯一障碍。
如果这条看上去脆弱不堪、摇摇欲坠的防线被突破,那将不仅仅是军队侧翼的崩溃,而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毁灭,而唯一的最右边的纵队将只不过是敌海之中的一根无足轻重的稻草。
这种情况绝对不能发生,这也正是莱姆斯亲自在前线率领这些部队的原因所在。
而就在他这样做的同时,后面剩余的两支五百人的部队正迅速地冲过来增援最右边的纵队,将那里的人数增加到了令人惊叹的一千人!
没错,这就是莱姆斯的计划。
将一部分军队削弱到最低限度,恰好足以让他们不会立即崩溃瓦解,同时利用“增援”将另一部分军队扩张到最大的极限。
这个臃肿庞大的部分就会如同一把沉重有力的锤子一般,对着现在相对较为薄弱的敌军防线发起猛烈的攻击,凭借纯粹的数量优势将他们彻底粉碎,然后向左摆动,摧毁那些正在向虚弱的兄弟部队施加压力的剩余敌军。
莱姆斯的这个想法极为精妙出色,他决定充分利用军团编队的最大优势——强大的机动性来对抗笨拙、庞大且数量众多的敌人。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这个策略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却是困难重重。虽然在纸面上看起来十分可靠,但一旦有人认真地去思考,就会很快地意识到,要想让这个策略发挥作用并取得成效,需要完成众多复杂艰巨的任务。
例如,如前文所述,当他们的兄弟部队在奋勇杀敌之时,那稀疏薄弱的队伍必须坚定不移地坚守下去。
其次,由于这样的战术实质上就是牺牲侧翼的存在,所以绝对不能有任何骑兵来干扰他们。
没有任何武器可以有效地保护步兵免受这种攻击角度的影响,因此,即使是少数的骑兵设法绕过去攻击那稀疏的防线,这场游戏也会立刻宣告结束。
所以莱姆斯才会急切地要求斯科皮确认敌方是否拥有骑兵。
一旦他得到了确切的答复,他就会冲锋在前线,心甘情愿地冒着生命的危险来证明他的策略是行之有效的。
而他的同事斯科皮则在后方指挥带领,督促他所指挥的新组建的千人纵队全力向前推进。
“你们的兄弟们正在前方等待着你们呢!千万不要让他们感到失望!快!快!快突破敌人的防线!”
经验丰富、身经百战的军团士兵也清楚地知晓其中的危险所在,所以即便没有斯科皮的喋喋不休,他们也抛开了一切的谨慎小心,盲目地向着敌人冲去,心中满怀希望能够将敌人消灭,或者至少能够将他们拖住。
面对如此众多军团士兵那猛烈至极、近乎疯狂的攻击,前线的那部分部队很快就开始出现崩溃的迹象,一些部队被推离其他军队一百米之远。
这最终导致希特军的领导军官对着他们的士兵大声地咆哮怒吼,命令他们振作精神,甚至威胁要对他们施以严厉苛刻的惩罚。
“住手!住手!这些混蛋不过是一群丧心病狂的疯狗!别给你们的家族丢脸!住手,反击!”
“一步也不允许后退!任何胆敢向我后退一步的人,都将会受到军事法庭的严厉审判!”
“前进!马赫特大人命令你们这些胆小如鼠的懦夫前进!前进!冲锋!”
现在,他们正在卷入的这场高强度、激烈无比的战斗,几乎不适合说出如此恶毒、难听的话语,而且很容易就能够看出,这样做所带来的弊端远远大于好处。
防线的塌陷不仅没有因为这些喊声而停止,在一些局部的小地方,塌陷的速度反而加快了。
如果是在正常的情况下,军官们绝对不会犯下这样低级愚蠢的错误。
不过将领们之所以会选择这样说,是因为现在与莱姆斯和斯科皮战斗的部队,已经不再是单纯由希特家族的精英所组成的部队,而是希特家族和侯爵们混合组成的部队。
而且由于他们之间积怨已久,矛盾重重,在战斗最为激烈的时刻,这些军官们很快就把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这些“外来者”,指责是他们导致了防线的崩溃。而侯爵们厌恶自己在前线被当作炮灰一样对待,他们对这些话语深恶痛绝,因此崩溃的速度变得更快。
看来马赫特大人对于侯爵们融入军队的工作力度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之处。
莱姆斯所决定采用的策略无疑是充满风险与挑战的。倘若失败,对于他而言,必将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然而,正如亚历山大曾经所言,他们若要赢得这场战役,就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
所以,在确定敌方不存在骑兵之后,这位年轻气盛的勇者决定放手一搏,将命运的骰子掷出。
至于倘若失败之后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斯科皮也无需再去考虑对他进行惩罚。
莱姆斯已然做好了与他的“战船”一同沉没的准备。这也是他身先士卒、甘冒如此巨大风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而截至当下,这场豪赌似乎收获了应有的回报,斯科皮在击退敌方阵型,致使防线破裂和弯曲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而此次的成功,除了军团士兵们英勇无畏的冲锋之外,很大一部分功劳应当归功于马赫特大人对于军队的精心调配。
他最初将侯爵部队安排在了军队的最前沿,意图让他们充当肉盾,去吸收最初的猛烈打击,并借此削弱敌人的力量。
唯有当军团士兵的冲锋势头减弱,并且感到疲惫不堪之时,希特家族的精英们才会闪亮登场。
从理论层面来看,这个计划本不应存在任何的问题。
对于马赫特大人而言,唯一的麻烦在于莱姆斯在不经意间想出了堪称完美的应对策略。
面对军团士兵那猛烈且集中的攻击,实力相对较弱的侯爵部队很快便发现自身极易被消耗,因此他们的士气很快便开始低落消沉。
他们迅速地失去了战斗的意志,并开始节节败退。
而当希特军官们试图通过严厉地斥责来阻止这种不利的局面时,这些人的内心深处所潜藏的怨恨进一步生根发芽,极大地加剧了整个崩溃的态势。
看来马赫特大人将侯爵们纳入军队的计划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这一举措背后的逻辑固然是合理的,期望凭借胜利来平息双方之间的恩怨情仇本是美好的设想。只是双方迄今为止的摩擦冲突过于严重,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化解这些积怨。
基层的侯爵部队被蛮横地剥夺了原本的指挥权,一夜之间便被交付给了这些他们素未谋面的‘陌生人’指挥官,这使得他们对这些士兵的指挥能力产生了极大的质疑。
毕竟,在今日之前,他们从未见过这些人。
那么他们又如何能够确定这些人并非是在将他们推向毁灭的深渊呢?
他们又怎能相信这些来自异国他乡的人对他们怀有善意呢?至少到目前为止,军官们的行动似乎表明情况并非如此乐观。
这些军官与他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对于解决问题毫无助益。
他们的衣着服饰截然不同,说话的口音也大相径庭,甚至他们的指挥系统也与侯爵部队的迥然相异。
例如,希特岛的军官们未曾充分考虑到该岛屿崎岖不平的地形,而是选择在此处采用与在莱尼卡那开阔无垠的平原上相同的策略。
所有的这些因素自然而然地使得侯爵的军队对他们的指挥官极度缺乏信任,即便他们与指挥官之间不存在个人的恩怨纠葛。
而后再结合他们在前线被当作炮灰般使用,哪怕是犯下最微小的错误,也会被用令人憎恶的言语大声呵斥,也难怪他们在进攻的军团士兵的猛烈攻击下,如同软泥一般轻易屈服。
“该死!坚持住,混蛋们!坚持住!”
“将军会砍掉你们的脖子!你们所有人……”
看到这令人痛心的一幕,希特军官们愤怒地大声呼喊,他们竭尽全力,试图阻止这场溃败的蔓延,但很快,斯科皮就成功地与军队的其他部分拉开了极大的距离。
“忘掉他们!骑着马将我们的士兵送到前线!”
希特军官们最终明白,威胁侯爵们是毫无意义的,于是决定改变策略,想要“解散”这些实力薄弱的前线梯队,转而启用他们的王牌部队。
然而,可悲的是,这种大刀阔斧的阵型改变,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却是困难重重。
由于队伍排列密集,装备沉重笨拙,即便是在最为理想的状况下,也会给行动带来巨大的挑战。
现在,值得庆幸的是,希特家族的军队并不像忒西亚军队那般装备着厚重的装甲。
由于他们的家乡地势平坦开阔,所以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机动性。
因此,他们的青铜铠甲设计得更为轻薄,盾牌的尺寸更小,长矛的长度更短,从而使他们的机动性得到了增强。
但即便如此,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调动如此众多的士兵,依旧是困难重重,即便他们不像此刻这般被如同手推车一般推来搡去。
倘若这还不够艰难的话,他们实际上想要在这一切激烈交锋的过程中彻底重塑整个前线的阵容。
要知道,在战斗激烈进行的过程中,每次只能切换一小部分战线,否则整条战线瞬间就会变成一个巨大的空洞。
倘若出现这种情况,经验丰富且技艺娴熟的敌方指挥官能够利用双方部队来回移动的状况,适时发动凌厉的进攻,让双方都措手不及。
一旦军队陷入如此混乱不堪的局面,军队的崩溃将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像此处所要求的那种彻底的改变,就需要彻底停止战斗。
当然,斯科皮绝不是愚蠢之辈,绝不会将这个机会拱手让给敌人,因此,随着这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官不断施加压力,由精锐的希特部队所组成的防线发现自己与他们那无能的“盟友”一同被拖入了泥潭之中。
军官们试图轮流派遣一部分部队,但由于他们每向前迈出一步,就不得不后退两步,他们的策略很快便以失败告终。
根本没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派遣数量充足的优秀士兵去挑战那些冷酷无情的军团士兵。
在场的希特军官们目睹这一切后,心中充满了痛苦与委屈,泪水在心中流淌。真正让他们痛心疾首的是,他们明明拥有阻止这场崩溃的手段,却无法得以部署实施。
因此,有人甚至恶狠狠地咒骂边防军早点战死,以便让自己的精锐部队有机会接替他们的位置。
而其他人则迅速转身,对着自己的传令兵大声吼叫:“快!快去找马赫特大人!让他派出一些部队去攻击敌人的后方!”
这一命令是依据战场形势的瞬息万变而下达的。
斯科皮在前线已经推进了很远的距离,与莱姆斯和马赫特勋爵之间已经相隔甚远。他的侧翼和后方完全暴露在了剩余敌军反击的威胁之下。
而经验更为丰富的希特军官则期望能够精准地攻击这个薄弱之处。
然而,这又一次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倘若他们能够察觉到这一点,莱姆斯同样也能够洞察到。
他早就预见到了这一情况。
因此,当斯科皮冲锋在最前方时,这位聪慧却又有些冒失的将领就让自己的士兵缓缓地撤退,引诱庞大的敌人进行追击。
这给军团士兵带来了多种理想的效果。
首先,身着红衣的士兵无需直面庞大敌人的全面进攻。他们不必固执地坚守阵地,以如此稀疏的阵线去承受敌人无情的打击,而是能够以空间来换取时间,从而提升自身的生存能力。这也让斯科皮有机会完成任务并前来支援。
其次,这种撤退分散了敌人的注意力,使他们无法集中精力关注战场上其他地方所发生的事情,就如同用烟雾掩盖了真正的火力一般。军团士兵的撤退自然而然地让“获胜”的希特阵营欣喜若狂,因此他们兴致勃勃地进行追赶。现在许多人甚至已经双眼通红,如同着了魔一般追赶着“逃跑”的敌人。
没有人怀疑这是一个陷阱,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正是应当发生的事情。双方的人数对比早已注定了这一局面。
至于这些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队伍转过身去查看他们“最右边”战友的危险状态,那是绝无可能的。在那个时期的战场上,一个人的视野范围被设定为唯一的模式——向前。而转身只能让你看到身旁人的肩膀和头部。
至于人的听力,在大多数时候或许都是不存在的——四周的喧闹声或嘈杂的噪音使得任何远距离有用的信息通过空中传播都完全成为了不可能。所以部队无法发出求救的信号。
因此,当莱姆斯越来越接近海岸时,马赫特大人非常乐意保持压力,并追捕他的猎物。
这也是第三个优势得以发挥作用的地方——距离太过遥远!
莱姆斯已经逃得如此之远,就算马赫特大人察觉到了陷阱,要做出反应也需要耗费漫长的时间。
毕竟,他必须让自己的阵型完全掉转方向,这绝对不是一件轻松快捷的事情。
这一切都意味着,等到马赫特大人获取到相关消息的时候,那边的战斗已经近乎结束。
现在,军团士兵不仅从正面发起了进攻,有些甚至绕到了侧面,对侧翼发起了攻击!
(https://www.tbxsvv.cc/html/154/154746/36792305.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