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话叫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封建时代的权力斗争实际上也差不多。
就比如元文宗是个奇葩,他的皇后也不遑多让。
元文宗让了皇位又后悔,反手毒死了大哥,而在这场宫廷斗争中,元文宗的皇后卜答失里也与宦官一起谋杀了元明宗的皇后,将其推入烤羊的火坑里小火烧死。
后来咱们也知道,元文宗死前又脑子抽风,说要把皇位让给侄子来坐。
元文宗抽风也就算了,毕竟都要死了,脑子不正常情有可原,可皇后卜答失里一起抽风就比较让人不能理解了。
你们两夫妻合力杀了元明宗夫妇,如今又要推人家儿子当皇帝,你们是真不怕死啊。
而且太皇太后卜答失里还不止于此,被扶上皇位的元顺帝才十三岁,朝政理所当然的归于卜答失里。
可这个才二十八岁的太皇太后觉得掌权没啥意思,寻觅一番之后提拔了一个叫伯颜的上来当宰相理朝政,并很快跟这个伯颜滚到了床上。
而这個伯颜呢,不出意外也是一个奇葩。
其当宰相的生涯里基本就是秉持了一个简单原则:
凡是汉人都是贼逆,凡是与汉文化有关的东西都是祸患。
按这个原则,大权在握的伯颜就开始不断的提出政令让元顺帝盖章。
汉人因科举亡国,这个不好,应该禁掉!元顺帝点头。
汉人习枪棒武术,这个危险,应该禁掉!元顺帝同意。
汉人喜聚众唱戏,这个容易聚众议政,禁!元顺帝从之。
汉人实在是太多了,我们把张、王、刘、李、赵这五个姓氏的人全杀了吧!元顺帝从……等等!
元顺帝都惊了,你是嫌朕死的不够快啊。
伯颜这个宰相当时面对的是元朝各地层出不穷的农民起义,而这个尽屠五大姓就是这位大元最高宰相所想出来的妙计,其水平也可想而知了。
因为这件事,伯颜和元顺帝彻底翻脸,两个人都觉得对方不可理喻,矛盾也愈发公开化,这些都被伯颜的大侄子看在眼里,其名脱脱。
脱脱觉得叔叔伯颜这水平迟早翻车,到时候清算起来咱家怕不是十族都不够砍的,所以为了自救,他要大义灭亲。
当时脱脱本身就是伯颜的得力助手,跳反之后与元顺帝堪称一拍即合,两个聪明人合谋对付一个智障,基本不存在失手可能。
于是这一天,太皇太后情夫兼大元朝唯一宰相伯颜悠哉悠哉出城打猎,回来后发现城门关了。
不仅如此,守城的人也都换成了生面孔,一直以来都是他得力助手的大侄子脱脱更是从城门上扔下来一道圣旨:
从现在开始您是河南省高官了,赶紧去上任吧。
失去了外接大脑的伯颜很是茫然,在城门外等到天黑眼看也没人来接他,只能垂头丧气的打算去上任。
但高官之职不过是脱脱安排的权宜之计,目的是为了腾出时间起把京城内重新扫荡了一遍,好清除伯颜的所有党羽。
于是伯颜还没到河南地界呢,事儿已经办完的脱脱就请元顺帝追了一道圣旨:
老叔,您这水平当个高官也够呛,南恩州(广东)有个阳春县缺个县长,你正合适,赶紧去上任吧。
说白了,发配岭南。
无计可施的伯颜还真转道去南恩州,只不过一路上越想越气,路过江西时候直接气死了。
终于掌权的元顺帝第一件事也不出意外,直接把杀母仇人兼扶立恩人卜答失里逐出京城并免去一切尊号,随后又追加了赐死的命令。
而脱脱也正式由副转正,开始了短命元朝的最后一次挣扎:脱脱更化。】
广政殿中,赵匡胤与赵普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还是赵宋官家义不容辞的打破了这片沉默:
“咱大宋,竟是被这样的蒙元给……”
大宋被蒙元给怎样了人尽皆知,而赵匡胤话里的情绪也是清清楚楚。
赵普等人各有想法,相较而言反倒是李煜这个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之主更显从容:
“对吾来说,终老于汴梁未尝不可,但让子孙委身于如此荒诞之朝,吾决不愿。”
心烦意乱时赵匡胤就忍不住把玩玉斧,此时闻言干脆用斧柄在椅子扶手上敲了敲:
“莫说从嘉不愿,俺也是决不愿的。”
“这讲述之时也就还好这元主明白些事理,否则咱汉儿都不知又要平白多上多少尸骨。”
杀尽五个姓氏什么的,赵匡胤不觉得这元廷能办到,但这种荒唐之令若真是下了,初期造成十数万人的的伤亡以及更多的流离失所又是可以肯定会发生的。
还有这元廷的皇位更替,其混乱都不说闻所未闻了,用后世的话说应该能算上相当离谱。
而且站在旁观者角度,即便是有后世说明,赵匡胤也都不明白这蒙古拒绝汉化的底气在哪里,尽屠国内五姓之民这种建议是宰执天下的人能提出来的?
更别说这元文宗先让帝位再杀兄的操作,以及其皇后扶持有杀母之仇的侄子登基为帝。
愈是回想,赵匡胤便愈觉得太阳穴都在突突直跳,最终也只能咬牙叹一句:
“这洪武帝,做得好!”
赵普此时站出来安慰道:
“官家也不用忧心,此言臣已说过数遍,但如今还要说,文武皆不可偏废,则我大宋自能归华夏于一统。”
“而若是那蒙元之骑有可取之处……”
赵匡胤对此自是懂得:
“昔赵武灵王能胡服骑射以御敌,朕亦可效仿。”
“不过,”赵匡胤也是摇摇头:
“蒙骑终究不过逞一时之强,若论领数百年之先,当研火药,此非蒙元所长也。”
钱俶也忍不住插口道:
“那蒙元商贸之兴盛多半也乃是承自我宋,臣愿领拓我宋之海贸!”
祖父钱镠因善水利,故而在两浙民间颇有声望而称海龙王。
钱俶很是希望能将这个名号变得名副其实。
赵匡胤一起点头应下,此事实际上早有思索,毕竟后世所列的北宋商税暴增且还能的超逾田赋,说不心动是假的。
但出于本能,赵匡胤并相信这东西真能百利无一害,于是再三思索之下打算效仿贾似道变法被掣肘时那样,挑一两个地方试行商税之策。
知其利,但也须要知其不利,如此方才安稳。
……
李善长是读过《元史》的,虽名字拗口且记载简略,但对他来说都不是问题。
曾经从旁人口中知蒙元之史时,他就被震撼过一次,而后来亲自读元史也又被震撼了一次。
但至今时听后世说这蒙元史,这种震撼的心情也依旧没消解多少。
(本章完)
(https://www.tbxsvv.cc/html/154/154466/138548006.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