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女生频道 > 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 第955章 大唐唯一的敌人

一个帝国想要生存下去,便是要解决内忧外患,大唐帝国的内忧就是愈发激烈的政治斗争,在内部的争端略微被盖住之后,整个朝廷便将视线都转向了外边。

而恰巧在这个时候,吐蕃再次进犯了大唐。

在大唐刚刚建立的时候,周围到处都是强敌,但是经过贞观一朝的整治,现在大唐周围的环境,已经是诸夏有史以来最好的时候了。

对于中央朝廷来说,周围自然还是有敌人的,比如一直都被宰相们视作假想敌的燕王李恪,以及那些分封出去的诸侯国,但是对于大唐来说,却实在是没有几个。

现在真正一直被李治所忌惮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吐蕃,从永徽开始,吐蕃就和大唐经过了几次战争,双方都奈何不了对方,吐蕃下来就会被大唐打,大唐也上不去。

另外一个就是西域。

当初李世民在的时候,双方达成了一致的协议,那就是尊奉李世民为主,但主要是因为李世民太强,而且他有天启者的身份,所以西域玄门认可了他的身份。

但等到李世民去世后,西域玄门的态度就再次暧昧了起来,尤其是等到洛玄奘去世后,在神葬之后,圣女赵黛儿登上了玄门大祭司之位,西域和大唐间的态度就再次暧昧起来。

那个一直都被搁置的问题,再次被李治提了起来,那就是,谁才是西域的精神领袖,谁才是西域真正的素王之下第一,是玄门之主,还是大唐天子。

如果是李世民时期的话,那这并不算是一个问题,李世民有足够的能力以及威望去取得地位,即便是如此,李世民实际上也在搁置这个问题。

李世民有深刻的政治智慧,他认为非要去争个高低上下是没有必要的,他并不需要在每一个地区都至高无上,只要在大唐这个帝国体系中,他总能成为斡旋的那个人,那他自然就是最至高的天子。

玄门之主的地位再高,没有他的首肯,那西域的任何东西都过不了中原以及草原,未来还有其他的区域。

但李治的政治智慧就远远不如李世民了,他是非常想要在这个问题上,争个高低上下的,毕竟他的父亲太过于优秀,那他如果想要在未来大唐的历史上,不成为那个被忽略的君王,就要作出一番功绩,就算是这份功绩是表面上的,是他的父亲为了更长远的利益而主动放弃的,即便是如此,他也要把这份功绩拿过来,他必须完成开疆拓土才行。

在许多人的眼中,开疆拓土总是功绩,但现实中却不是这么计算的,如果取得一份疆域,能够在未来永远的保存它,那自然是抢过来为好,但如果取得一份疆域,会在很快的时间中就失去,在这个存有的过程中,帝国中央还必须不断地失血,以及为此而招惹不必要的敌人,陷入不必要的争端,拖累整个帝国的运转,那这块土地就是没有必要去取得的。

李世民在开疆拓土时,总是会考量这方面的因素,所以他并不是什么土地都要,他进攻是为了不让被人进攻。

但李治不是如此,他去进攻,就是为了炫耀武功以及让世人知道,他有足够的武功,当然,世人大多愚昧,看起来李治的武功就的确是不错,但深究其中根本,李治的作为是遗祸无穷的。

在永徽年间结束的时候,大唐在西域有过一场战事,在战后,洛玄云就被调到了安北大都护府,大唐和西域都默契的没有提这件事,就像是没有发生过一样,但实际上,所有人都知道,大唐和西域间,已经出现了裂痕,巨大的裂痕。

只不过双方都很有顾虑,而且有大量的贸易在支撑双方之间的交流,所以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真正的在官方层面上进行对抗,打完之后,西域该复国的复国,大唐该收兵收兵。

谁都知道,战争可能就在下一次,但谁也不知道,下一次的战争什么时候到来。

在这种情况下,吐蕃就抓住了机会,既然大唐和西域间的关系变差,那就不用担心被两面夹击了,于是吐蕃再次下山,而此刻的吐蕃,正处于一个小巅峰期。

高原上的人口,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虽然没有具体的计算方式,但一定是超过千万的,这已经完全是帝国的体量,当初的四大帝国,也只不过是这个体量而已。

这么庞大的人口,加上气候变暖而造成的畜牧业繁荣,让吐蕃的战争潜力,达到了有史以来的巅峰。

更不必说,现在的吐蕃虽然是权臣在位,但这权臣的好处就在于,能够真正的将国内凝成一根绳,再加上一位卓越的统帅,论钦陵,现在的吐蕃基本上满足了洛氏一直以来所说的,统一天下的三要素。

要说这论钦陵,客观来说,的确是生猛的很,这些年来和唐军交手,普通的将领都不是他的对手,必须得唐军大将出马才行,而且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真正的让他吃过大亏。

此番依旧是由论钦陵带队,吐蕃每次都会袭扰中原的凉州,其中的战略意图实在是过于明显,就是为了截断中原和西域,无论是之后从商队上获利,还是断绝双方之间的联系,都是上上等。

大唐在青海道所设置的诸国,现在基本上就只能起到监督的作用,面对一个帝国的存在,这些国家就连缓冲的作用都起不到,甚至现在就已经有被灭的国家了。

不过或许是因为吐蕃也并不是特别想和大唐撕破脸,所以对于其中的贵族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杀害,除了在战场上碰到的,一般俘虏的贵族,都会用来交换赎金,对于比较贫穷的吐蕃贵族来说,这或许也是一种获利的方法。

在意识到根本就不可能通过这些小国来抵御吐蕃之后,大唐朝廷立刻就召开了一次针对吐蕃的特别军事会议。

……

李治坐在上首,颇为愤怒的说道:“吐蕃每次来犯,都会略我百姓,朕甚怒之,诸卿可有什么办法吗?”

诸位将军和宰相皆列在堂下,面对这个问题,其实能说的不算多,洛玄凌作为宰相以及军方大佬,当仁不让的先开口道:“陛下,吐蕃的士兵,并没有我大唐精锐,所依仗的只不过是高原而已,这是我大唐所熟知的。

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谈论如何解决吐蕃问题,就是一句虚言,或者说,不可能。

如果不是为了彻底解决灭亡吐蕃的话,那便仅仅是要抵御吐蕃,使大唐免受侵扰,那就只有两个办法。

其一,原青海道是西燕国的土地,之前就是用西燕国来作为吐蕃和我大唐间的缓冲,现在如果在那里重新建立一个大国的话,就可以作为缓冲。

但大唐好不容易才将那里化为郡县,现在又再次建国的话,岂不是前功尽弃。

那便只有第二个办法,那就是在青海道上建立城堡,而后驻军,在那里建立一个彻彻底底的军事长城,然后沿着凉州等地,建立一整套的机动防御措施,只要吐蕃出现,我大唐军队就出击。

但这样的话,耗费可能会多,就要看吐蕃和我大唐,谁先耗死谁了。”

封建制度花费低,郡县制度耗费大,这是大多数人都清楚的,青海道那种地方,无论何时都注定是要吃中央财政的,无非就是吃的多一点,或者少一点罢了,洛玄凌所说的,实在是很难抉择。

如果是李世民在的话,那李世民会果断的选择在青海道重新建立一个国家,对于李世民来说,任何不能长久保留的东西,都没有必要耗费精神去管,只要榨干它的利用价值就足够了。

譬如青海和大唐,在流干青海的最后一滴血前,大唐绝对不和吐蕃开战,这就是李世民的想法。
这种想法也可以用在突厥和薛延陀上,当初李世民准备让突厥复国抵御崛起的薛延陀,目标是一样的,在流尽突厥的最后一滴血前,大唐绝不和薛延陀开战。

洛玄凌的话再次让朝廷上陷入了两难之地,无论是封建,还是郡县,都不是什么好主意,尤其是封建,现在朝廷刚刚在蓬莱上投入了资源,而且周围还有一大群诸侯国没有处理,现在还要在凉州这么关键的地方,再封一个诸侯大国,李治做梦都得吓醒。

他可不是他父皇那个战无不胜的战神,现在他燕王兄待在漠北就让他感觉到相当的恐惧了,如果再有一个人留在青海,那他宁愿面对吐蕃。

只能说幸好现在他已经迁都神都洛阳,就算是吐蕃的兵锋真的突破防线,距离他也有千里之遥。

武曌对军事上没有什么天赋,但她还是将目光投向了洛玄云,问道:“陈国公,朕记得之前你和论钦陵交过手,你觉得我大唐应该如何应对?”

洛玄云站起身抱拳道:“回禀天后陛下,论钦陵有古之名将的风范,但他也有缺点,那就是他出身小族,虽然天赋很高,但因为前人的智慧不足,所以他许多东西,都需要自己的摸索,所以在许多的细节上非常的粗糙,臣以为,只要派出沙场宿将,战胜论钦陵并不是极其的困难。”

这便是洛氏对于论钦陵的判断,对于论钦陵的天赋,洛氏是相当认可的,甚至认为他的天赋完全不逊色于那些真正的古之名将,但一个人的成就,绝不仅仅看个人的奋斗,还要看历史的底蕴,就像是洛氏的底蕴,很多对于其他家族来说是终其一生都解不开的难题,但是对于洛氏来说,是小时候就会学习到的东西。

这就是底蕴的差距。

而吐蕃有什么底蕴呢?

一个落后的奴隶制政权,如果不是遇到了大唐这个最先进的文明,就连奴隶制都进入不了,还处于部落制度中的国家,能有什么东西传承给论钦陵呢?

没有兵书,没有战术思想,没有战略思想,没有各种耳熟能详的计谋,甚至就连名将的传说故事都没有。

论钦陵的一切都要靠着自己摸爬滚打去学习,如果这种情况下,大唐还会输的话,那就太说不过去了。

在洛氏了解了这一切后,虽然对论钦陵还是很重视,却已经不认为他会是大唐的对手了,尤其是现在朝堂上并没有什么大规模的内斗,在对外的战争上,有洛氏两位军方出身的宰相压阵,大唐内部是绝对不会出昏招的。

当问题来到这里之后,李治便问道:“陈国公所言,朕以为极是,陈国公以为应当以谁为大将,才能击败吐蕃呢?
虽然现在还不能彻底的解决吐蕃,但朕也决不能让他们侵略大唐的疆土,必须要毫不留情的将他们任何胆敢进入大唐的吐蕃人,都留在这片土地上。”

洛玄云回想起之前他侄子给他写的信,当即沉声说道:“回禀陛下,臣以为安阳郡公可以承担此重任。”

安阳郡公就是薛仁贵,在平定了蓬莱的骚乱之后,他进封为郡公,算是真正的踏上了显赫最关键的一步,当然,爵位升的慢,主要还是因为他还没有简在帝心,而且对于蓬莱,大唐还不是特别的重视,如果他平定的是漠北之事,这郡公恐怕就要变成国公了。

不过此番吐蕃来犯,如果他能率兵取得胜利,那一个国公爵位是绝对跑不了的。

听到洛玄云举荐薛仁贵,李治略一思索,就觉得这个提议好,薛仁贵是现在除了洛氏之外,他比较信任的一个大将,如果真的由薛仁贵出马的话,经历过许多次战争的薛仁贵,或许就是战胜论钦陵的关键人选。

一想到此,李治又转头望向武曌,“天后认为薛仁贵怎么样?”

武曌对于对外军事一窍不通,于是将目光投向洛君薇,只见洛君薇微微点头,于是她便沉声道:“妾身不懂这些,天子认为薛仁贵合适,那便让薛仁贵前往,无论如何,等到得胜之后再说,我大唐可不是吐蕃那区区贼子,想要侵犯就能够侵犯的。

大唐,不可辱!”

李治病恹恹的,现在也来了几分精神,略微提高一些声音道:“去将安阳郡公薛仁贵唤进殿中,就在这里,朕要点将。”

宦官闻言匆匆离开,不多时便带着薛仁贵而来,薛仁贵没想到天子会突然召见自己,一走进殿中,却见到不仅仅天子在,还有天后以及一众重臣,皆在此处,顿时惊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还是径直向着李治拜倒:“微臣安阳郡公仁贵,叩见天子,天后。”

薛仁贵当初以一袭白袍亮相于李世民之前,长的自然是俊朗非凡,颇有几分意味,此番一身官袍披在身上,有股凛凛的威风显现。

李治一见就心生好感,于是笑着问道:“爱卿可知道朕为何召你进宫啊?”

薛仁贵略一思忖,自己一介武将,还能有何事,于是抱拳道:“可是何处有宵小作祟,惊扰圣驾,要让微臣前来平乱吗?”

李治闻言朗声大笑道:“爱卿猜对了一半,的确是需要爱卿率领军队,但不是什么宵小,是吐蕃的论钦陵,率领十万大军出高原,又要侵略我大唐边境了。

朕问计群臣,陈国公举荐了伱,说你是能够担当大任的人,天后也不曾有什么反对,现在你认为你自己能够撑得住这个重任吗?”

薛仁贵一听,竟然是陈国公洛玄云举荐自己,而且天后也同意,当即就激动的气血上涌,抱拳激昂道:“回陛下,微臣有信心,无论来的是什么敌人,都能够一扫而空,区区吐蕃贼人,微臣泣血也必灭之。”

李治闻言再次大笑道:“好,爱卿既然有这个志气,那朕就任命你为青海道行军大总管,节制五路总管,前往和那吐蕃论钦陵一较高低,守御我大唐边境。

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朕都一一满足你,只要能够得胜就行。”

薛仁贵刚想说没什么需要的,洛玄云已经提前开口道:“陛下,这五路总管的选择,不能随便,最好不要选那些功勋卓著的沙场宿将,也不要选择那些性格比较骄傲,也不要选择那些出身太过于高的,尤其是皇族和高门。”

一听这话,薛仁贵的眼神顿时就变了,望着洛玄云有些感激,他本身则肃然起来,抱拳道:“回陛下,刚才陈国公所言,正是微臣所需要的。”

薛仁贵出身贫寒,而且功勋不够,可以说是除了能力,一无所有,很多出身高门的人是看不起他的,当初就连李世民都差点因为这个出事,当初平定薛举的时候,差点兵败,战场上一但发生因为看不起而不尊奉军令的事情,那结果可真的是不堪设想。

所以洛玄云特意提醒他一句,就是担心出现什么意外。

李治是个多聪明的人,立刻就听懂了,“朕答应了,这五路总管,由雍国公、陈国公和安阳郡公共同挑选,朕不干涉。”

三人立刻齐声道:“圣明无过陛下!”

(本章完)

(https://www.tbxsvv.cc/html/152/152032/138876082.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