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女生频道 > 大周守藏史 > 第258章 典籍宫道书

第258章  典籍宫·道书

        “风子安好!”

        正殿之外,风允站于殿前,望着这一片如汪洋之海般的异人气息,其下多中年,不乏老者,位高权重,在各国之间都有着自己的名望。

        但齐聚在风都,皆为这风祠道天而来。

        对此,风允依照定立之规矩。

        “法伯,风祠之事,就交给您了。”

        法伯,先贤之通灵,是为皋陶也。

        风允在英、六、桐等地,就得其知,遂即使在道天未见过,也能依靠此缘法而通灵。

        此刻皋陶化作一白须老者,慈眉善目,头戴冠,玄端加身,一副亲和模样,但眼中隐隐的坚韧锋芒,却若隐若现。

        “允能将此交托老夫,老夫自然秉承公正之理念,为风都看守风祠,绝不会徇私舞弊。”

        风允颔首,遂上前一步,对底下身份高贵的异人们道:“今日暖春之初,允在此开风祠之门。”

        “风祠之中有异术,容纳数万人而不逼仄,诸位可随法伯入殿,寻缘法,入道天与先贤争论人道,得何考核,得何机缘,皆靠诸位。”

        何为争论?

        争道、论道也。

        争道——正如周公与召公、毕公对礼道的争锋,周公为先道者,若是召公与毕公的后道凌驾于先道,那在礼道一途中,召公与毕公的地位就将高于周公,若是以碾压之势,那恐即使周公为先道,也将被压入尘埃,世人只知晓后之礼道。

        争道之法,就是使用一道,相互而争在此世之人族,胜者为大,是为此道主宰,修行裨益巨大,突破先道极限,达过去之不可能。

        这就是所谓——道无先后。

        而论道——坐而论之,就如三祖对风允设题,以在当世之情况,解此题,就为论道。

        论道不必为同道者,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论而触及旁内,以补全自身之道也。

        所以在论道之后,先贤会拿出自己道的一部分,赠送于后辈,无私助力后辈之道,以全人族之繁盛。

        争道、论道,皆以人族为大,是为人族道天之使命,人道之本源。

        根据三祖隐隐透露,这道天是伏羲与女娲氏所创建……

        “拜谢风圣!”

        这些已知晓道天为何,德高望重,名望不菲的异人们,纷纷在殿前低首而礼,此为敬道天,也是敬风允为人族所做。

        风允不语,而是对法伯颔首。

        法伯笑而上前。

        “诸位且随老夫来,人人皆可进,与先贤争论人道,非一时能毕,遂不必匆忙,应小心梳理自身所学才是。”

        此言出,那期待之异人们,多忐忑,但无一人迟疑,皆遂法伯绕行正殿,前往风祠。

        而正殿中,已经备好席位。

        风允随之入殿,在其后,数十人也随之入殿。

        其中,不乏有如桐国君这样的君主,或是屈原、管仲这样的一国大臣,或孔丘这般的方入仕者,或者是如庄周这般,悠然自乐,轻快的游士……

        无一例外,这些都是能依靠自身,入道天者,他们身上或许已经有了题,在此世做解,无需风祠沟通道天。

        “风圣。”欧冶快步,其非礼士,出声禹越,此番激动下,却是显得莽撞了。

        但入殿之中,却无人刁难,要知晓,能入此殿者,皆是在自己道内,先天拔顶之辈,此世中,难出二者。

        “欧冶先生。”风允笑而安抚,欧冶这才恍然,对风允一礼后道:“风圣,欧冶如今已离开了禹越,欲在风都久居,还望风圣方便。”

        “欧冶先生,风都之地虽小,但欢迎有学之人,能学之人,教学之人,此三学,欧冶先生皆有之。”

        周围人闻声,思索风允之意。

        不消片刻,皆明白——风允之言是说,风都地界不大,无法容纳天下所有人,所以只留三种人,以免浪费其地界。

        其一就是有学识的人,这样的人能为风都留下更新,更适合的道,这样的人可以在风都作为隐士,不为学宫之弟子,但可以借助典籍宫之书,或是风祠之道天,以进修其道。

        其二是能学之人,就如风都学宫只招收通过道天一重考核的异人,或是聪敏之有望异人者一般,能学之人才不会浪费风都有限的位置,也是免得人看不清自我,徒劳一生,不得学,却不得其解,困死在风都内。

        其三是教学之人,这个就是得道之人,可教学学宫弟子,为弟子传道,为风都留学问。

        欧冶目光微动。

        “风圣,老夫欲在城西街开办一铁匠之所,传授铸造之道,还望应允。”

        风允闻之,点头。

        “自无不可,铸造,兵之矛戈所出之地,行军无器,如何攻伐呢?”

        “之后还请欧冶先生著写铸造之书,留于风都典籍宫,以做传世之学。”

        欧冶自无不可,行礼称诺。

        风允回礼。

        诸位才纷纷落座。

        “诸位皆能见道天,此番来风都,不知为何?”风允率先一问。

        其中欧冶自不必说。

        而另外之人,大多是来结交之意。

        比如屈原。

        “风圣,楚国欲行人道,每年以聪慧子弟入安地求学,出异人后入风都求学。”

        风允闻,颔首。

        “自无不可。”

        “九州之异人,只要能入道天一层后,即可入外学宫,观阅典籍宫之典籍而进学,完成道天之考核。”

        “考核后,则可入内学宫进修,并再入道天一次,之后与诸多同行者论道,以精进……每每完成一次道天考核,就可一入道天,直到能自我入道天……”

        “允也不吝啬,允虽未死,但也留了一魂在道天,允之所学,其魂皆有,若是学子能达一定境界,可进风祠,以二鼎,入道天,得允之亲授。”

        “而允在风都典籍宫中,也将留下传世之学,达一定实力后,也可以允所留阴阳五行之幻咒,助其入道法术界,得其传世之精要,领悟异术、异法、异道。”

        何为道法术世界,就如当初风允与老子观《周易》而论道,进入周文王所创的周易世界一般,其天地皆为周易所变化,风允与老子在其世界中,领悟了完整的周易六十四卦。

        而后风允加之自己的感悟,以成《周易·风子六十四卦》,并且,虽之此书出现,风允也祭道为器,此时已经化作了一六爻之盘,只是不曾动用罢了。

        如今,只要以自己所感悟的道,亲写一份原本,即可加以幻咒,阴阳双鱼,五行之气构建出一个可供观道韵的小世界,方便后人学其道。

        而风允如此的言论,殿中的诸位虽还不清楚术法道界为何状态,但也都明白其中好处。

        皆叹服风允之德行,对传道后人,不惜余力,无所私心。

        风允摇首不答,他不是没有私心,而是他的私心就是利人道,只不过是私心如此,却有益了大多数人,所以看似圣人之行罢了。

        “风圣……”桐国君此时也言。

        “我桐国也欲与风都交好,不过桐国无安地这般的人道玄门之所在,所以只能经历来风都求学。”

        安地,楚国之交界也,楚国自称蛮夷,他们这些周礼之国,还是顾忌的,不见此时众人都恍惚忽略屈原,对于言谈不做搭话,也不目视。

        风允颔首:“允会给诸国一些名额,但是外学宫也有考核,每期一次,其不能学者,遣返而回,诸国莫觉是风都刁难。”

        此言出,诸国又喜,却又忐忑,却是担心国内一些权贵子弟,为其攀比,拿去名额却是纨绔之心,丢人现眼。

        但没有人拒绝,只能经历寻来聪颖之辈,代表本国来风都。

        风允如此决定,也是无奈。

        <div  class="contentadv">        毕竟此时能学字者少数,能支持其学者更少,多是士族子弟,各处各国名额,各国之间有傲气者,在乎颜面,必会资助一些聪颖但家贫之人来学,以彰本国之智慧,在诸国之间不落下首。

        有时,给出一些好处,这些权贵才会放出一些利益换取。

        以物换物,得与失,好与坏,价值可对等,这本就是难以断明白的事情,只需定下一个范畴即可。

        之后,不少人也都纷纷向风允示好,表达了入学之心。

        而那些游士,却是希望能一观风允之玄门人道,感悟圣人之力,为自己而进修。

        而那些诸国来探查之人,也都目光一动,心中期许。

        这可是数百年才再次出现的圣人啊。

        若是能一观其道,当为大幸。

        风允起身。

        “诸位且随允来,玄道为人道之器,自然不会脱离人道之理念,而独守高楼。”

        闻风允言,诸位先天异人,皆起身相随。

        一路而行,来至典籍宫。

        “允之学,皆留在典籍宫内。”

        入典籍宫,此刻还有不少风氏之人,在分门别类,将收集来的各国之书整合,列方。

        还有不少在抄阅,备份……

        “风圣安。”

        “且忙,允携诸位来客,入首阁观书。”

        “诺……”

        首阁,就在风允之偏殿旁,这里是典籍宫最大的殿,其中存放的,多是风允所学、所知之道,是他亲自以道韵玄气复刻。

        当然,为增长其力,以开书中世界,风允将异宝都放于其上,以培养书之灵性。

        “嗡!”

        门方开,就见一老人。

        “颉伯。”

        仓颉……

        颉伯中年人,却有老迈之态,其坐于席上观书,正是风允的《音字表》,对风允与众人的到来,不多言,只是颔首,慢悠道:“自便。”

        “此为典籍宫之长史,居典籍宫首殿之左,允不在时,典籍宫之事,由左长史看守。”

        几人看颉伯,能感受一些先天之意,遂就无多言。

        但风允却晓得,这是颉伯故意为之,如此也少了许多质疑之言论。

        入殿,宽阔,只有几本书在架上,悬浮而空,更之上是风允的异宝,散发着圣人之力。

        数十异人观之,皆叹息,心头一惊。

        这圣人之力,恍惚浩瀚之海,连绵不绝,此时看之毫无压迫,但若是以心神探究,却是有阻碍之态。

        风允解释。

        “此为禁制,以免不得其实力,强行观阅而伤己。”

        众人颔首。

        风允继续言:“今日诸位来风都,是为人道之兴,诸位可观此地之书,入其中,所得皆归诸位。”

        此言出,众人喜色上头,皆行礼而寻书。

        其中观阅最多者,却是代表风允玄道的《列国》几书,而《列国·楚》却是多者,毕竟,风允在楚国所做,最能体现人道之情,而丰镐之时,却多隐秘不发,不为人知。

        但其中也有特殊者。

        屈原犹豫在《列国·楚》与《列国·周》之间。

        对此,风允道:“原,你心中之道为何而行呢?”

        屈原为之一振,对风允行礼。

        “原知晓了。”说罢,也毅然入《列国·楚》中,至今,屈原都没有看懂风允在楚国的所行,所谓人道,他还是很迷茫。

        或许楚国,唯一细解,透彻人道者,尚且只有自裁的楚威王。

        另一旁,管仲对风允一礼。

        “风圣,您是知晓管仲之道的,但是在齐国,管仲还是不得齐候重用,您可有法?”

        管仲面赤,在风允面前,他低首而不敢目视。

        风允指着《列国·百越》,不作多言。

        管仲再礼,这就投入此书当中,幻化而入。

        再往后,欧冶也踏入了《列国·百越》一书中,其却是言:“欲再行当年之事。”

        如此,一时间,殿中数十人,只剩下风允、颉伯,与庄周、孔丘。

        孔丘对风允遥遥一礼,似要踏入《列国·周》当中,欲再观一次周公之礼,但是风允阻拦。

        “且慢,汝可入此书。”

        思索间,风允招手,一本书落入其手。

        此书无异宝,此时灵性尚浅,但其上虚幻之意不绝,似乎随时都能将人之意识牵入其中。

        “《周公解梦》?”

        莫说是孔丘,就是庄周都聚上前来。

        “周礼之源头,或许能从此书中得到解答……”风允目光微动,想起了当初在此书上见到的武王与周公之梦。

        “此书的原本在成周,允一路上对此有深感,记住其道韵,后亲自刻录一份,虽不出异宝,但以阴阳五行之力,却是能激其起灵性。”

        万物有灵!

        启书之灵性……

        随着风允行术法,他身后阴阳双鱼浮动,四周五气聚集,纷纷涌向此书。

        “此书,二位皆可一观。”

        孔丘自然信任风允之言,而对于所谓的周礼之源头,孔丘也是有研究之欲。

        而庄周也好奇。

        对此,风允也清楚,庄周梦蝶,其与梦有不解之缘。

        这梦道之先,自然能补益庄周之道。

        随之,两人被玄气包裹,入了这《周公解梦》一书。

        “允,你这玄法不凡啊。”

        一旁,颉伯感叹……

(https://www.tbxsvv.cc/html/150/150757/138931158.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