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女生频道 >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 第319章 布衣毕昇,当行“辍朝一日”之礼!

第319章  布衣毕昇,当行“辍朝一日”之礼!

        四月初三。

        寻矿司正式挂牌成立。

        海外寻矿的队伍也组建完毕,不日便将从泉州港出发。

        因涉及厢兵调动与火器使用,朝廷将寻矿司划归给了枢密院。

        由枢密副使曾公亮直管。

        南郊鞠城的生意日趋火热,为了满足百姓们的需求,更是从五日一赛,变成三日一赛,蹴鞠队伍也增加到了十支。

        其他各路也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组建蹴鞠场和球队,预计下半年,大宋蹴鞠联赛便能正式运行。

        茶引法施行的同时。

        朝廷在盐、酒、香料等榷卖物品上也做了改进,所获商税较之往昔提高了近三成。

        与此同时。

        汴京城印制的进奏院邸报、各个州府的报纸和民间小报能有此等效率。

        不料却被王安石和司马光捷足先登。

        当下。

        整个大宋都沉浸在一种浓郁的商贸氛围中。

        御史台,台院内。

        不远处。

        “苏御史,你快救救老夫吧,这个王介甫实在是太拗了,就像头倔驴,老夫无法与他沟通!”

        百家学院夫子、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昇去世了,享年八十岁。

        毕昇虽是一介布衣。

        毕昇的妻子李氏,还有毕昇的四個儿子、三个孙子,皆身穿素缟,一脸悲伤。

        走路雄赳赳气昂昂,充满活力,话都明显多了。

        翌日,午后。

        有时碰到一些小衙门的主官,还会说上一句:缺钱了,就说话,朝廷不差钱!”

        至少有毕昇的七分功劳。

        在百家学院的三年来,他精研活字印刷术,尝试过木、锡、铜、铅、胶泥等多类活字,不断提高着书籍印刷的效率。

        但在大宋书籍印刷这个行当里,堪称宗师,注定会留名青史。

        毕昇是王安石和司马光请到齐州的,三人的关系自然非同一般。

        这个年龄,几乎算得上喜丧,只是有些令人猝不及防。

        二人只好作罢。

        毕昇乃是为百家学院做过巨大贡献的,苏良自然不会薄待他的家人。

        然也非常倾佩这种一生只做一件事情的手艺人。

        苏良与曹佾安慰了毕昇的家人一番。

        苏良甚是悲伤。

        毕昇乃是由王安石引荐,来到百家学院。

        四月初七。

        苏良与毕昇的交集并不多。

        ……

        苏良和曹佾本想着将毕昇的丧葬费用全包下来,另外苏良还打算为毕昇撰写墓志铭,以表敬意。

        王安石和司马光已经凑好了钱,并且墓志铭已写好,都已经开始刻印了。

        苏良正在屋内喝茶,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道甚是急切的声音。

        苏良突然听闻一个噩耗。

        当即与曹佾曹国舅前往城北的毕昇家中吊唁。

        街头书籍铺、书摊贩卖的诗词册子、小文、历书等字数较少的书籍,也皆是用活字印刷。

        此事对他们来讲,实在是太突然。

        汴京城的十余名大商人也都奔向大宋与大理的边境做生意,有朝廷的暗中帮扶,生意自然是蒸蒸日上。

        三司使王尧臣盘算过今年的预收入后,腰杆甚硬。

        阳光灿烂,天气渐渐热了起来。

        ……

        并承诺,接下来毕家所有人的生活开销,皆由百家学院负责。

        毕宅内。

        毕昇昨日还在百家学院研究活字,而今日一早,突然就在梦里逝去了。

        还不待苏良站起身。

        一个胖乎乎的身影便出现在他的面前。

        苏良笑着道:“许寺卿,哪阵风将你吹来了?喝茶,喝茶。”

        此中年人,乃是太常寺卿许谦佑,主要负责大宋的各种礼制之事。

        “景明,老夫从没想到天下竟有如此执拗之人,那个王安石快将老夫逼疯了,你……你快去劝一劝他!”

        “到底发生了何事?慢慢讲。”苏良示意许谦佑坐下。

        当即,许谦佑便讲起了事情的详细经过。

        事情的起因是——

        王安石将毕昇的生平事迹撰写成行状,呈递给了太常寺,恳请朝廷以官身为毕昇治丧,破常例,辍朝一日。

        许谦佑看过行状后,当即以“不合乎礼制”为由,直接拒绝了。

        此种事情,必须要通过太常寺礼官审核后,才能交给中书。

        而后再由官家过目。

        若太常寺没有审核通过,那此行状便无法出现在中书和官家的面前。

        即初审被拒,便没有复审和终审了。

        此等事情,礼官们有着相当大的话语权。

        王安石被拒后,便去寻许谦佑讲理。

        他讲毕昇对大宋书籍印刷、学问传播的重要作用,讲朝廷不能薄待这样对朝廷有功的人……

        王安石不停地讲。

        就连许谦佑去厕所,他都不放过。

        大有许谦佑不同意,他便会一直纠缠之势。

        王安石的嘴,可谓是铁齿铜牙,任谁听上半个时辰,都会有些吃不消。

        若不是三司临时有事召王安石,恐怕许谦佑还在听王安石的长篇大论呢!”

        许谦佑知晓王安石较为信服苏良,于是便寻了过来。

        “辍朝一日?这不是胡闹吗?我朝唯有三品官员治丧,方可享受辍朝一日之待遇,而毕昇不过就是一介布衣,实在是不合乎礼仪!”

        当下。

        大宋士大夫的丧葬礼仪是:文武官一品、二品丧,缀朝两日;文武官三品丧,缀朝一日。

        一些辈分较高的宗室王爷,则会因丧辍朝五日或七日。

        比如:庆历四年去世的荆王赵元俨,便是辍朝五日。

        苏良听完后。

        当即明白了王安石的想法。

        王安石认为毕昇于国于民有利,远胜于一些士大夫官员,朝廷理应给予其“辍朝一日”的待遇。

        苏良想了想后,看向许谦佑。

        “许寺卿,说实话,我也认为毕夫子有资格享受‘辍朝一日’之待遇。”

        毕昇作为百家学院的夫子,教授活字印刷术。

        苏良一直尊称他为毕夫子。

        听到此话,许谦佑眉头一拧。

        <div  class="contentadv">        “景明,老夫乃是严格遵循大宋礼制做事,毕昇为布衣,且只是一个刻工,我是不可能将此行状交给中书的,你们若执意这样做,可向官家直接上奏!”

        许谦佑在礼制之事上向来都追求严谨。

        苏良笑着道:“许寺卿,这样吧,我先不让王介甫叨扰你,三日后,你再视情况看是否将此行状递交给中书?”

        许谦佑一愣。

        “三日,你便能让此事合乎礼制?”

        苏良微微一笑:“一切皆有可能,试一试嘛!”

        ……

        半个时辰后。

        苏良出现在王安石的面前。

        王安石的嘴,就如同江河决口一般,滔滔不绝。

        “景明兄,雕版之业,始于唐而盛于当世,造极于活字印刷术,毕夫子非寻常布衣,乃书籍印制行当之宗师也,于国于民的贡献,远超我朝一般的三品官员,实应特事特办,我恳请朝廷为其辍朝一日,已经是收着讲了……”

        王安石一口气说完了他坚持朝廷为毕昇“辍朝一日”的理由。

        苏良点了点头。

        “介甫,我明白,我觉得伱做得非常正确!”

        王安石见苏良认可自己,不由得大喜。

        “景明兄,那咱们立即撰写奏疏,直接向官家请愿,如何?”

        苏良微微摇头。

        “即使我们说服官家,太常寺的礼官们不同意,此事依然难以执行!”

        “那……那……那……该如何是好?太常寺卿许谦佑甚是顽固,总以此事不合乎礼制拒我!”王安石面露无奈。

        这时。

        苏良问道:“介甫,你可想过,礼官们为何不同意?”

        “不合乎礼制嘛!”

        苏良摇了摇头,道:“我朝不合乎礼制之事也不是没有,比如册立张贵妃时,几乎与皇后仪仗齐平,还有夏枢相的车驾,一直是首相的规格,官家和礼官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到底为何?”

        “因为士大夫有士大夫的尊严,或者说,是虚荣心!”

        “虚荣心?”

        “咱们现在去向官家申请,官家或许会同意,但此事若传到朝堂,必然会有大批官员站出来反对,他们反对的原因是,本属于士大夫官员的独有殊荣,却给了一介布衣,他们羞于与毕夫子为伍!”

        “我们唯有让他们感觉到与毕夫子为伍,与有荣焉,此事的阻力才会降至最低。”

        “你我皆知毕夫子功绩,但汴京城百姓却并不知,有的甚至根本不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叫什么,我们要先将毕夫子的身份抬起来,我建议,先不用去寻许寺卿,也无须向官家上奏,我们从汴京街头入手……”

        “我明白了!”王安石面带兴奋,重重点头。

        ……

        翌日一大早。

        一篇长约六千字的长文《悼毕夫子书》,在汴京城街头传开。

        此文的撰写者乃是王安石。

        王安石乃是写长文的高手,他的文章,总是写得又快又长又好。

        他在这篇文章中,详细描述了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对全宋书籍出版和学术传播的影响,并且列举了毕昇制作活字的诸多细节。

        一时间,汴京城街头的百姓们都炸了。

        就像是发现了一个宝藏。

        这是一个“小人物,大成就”的故事,百姓们都都愿意去传扬这样的故事。

        书摊摊贩、书籍铺掌柜、小报撰写者、刻工、抄工等诸多从事书籍印刷和售卖的百姓都纷纷前往毕宅吊唁毕昇。

        这些人并不是苏良或曹佾组织的。

        完全是自发前往。

        毕昇的活字印刷术,让书贩们丢掉了那些版本笨重、堆积如山、不易保管、刻写时费时费力的巨大书版。

        特别是对那些印制数百本的小书商,不断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效率。

        毕昇,让他们赚到了钱,而他们知晓了恩人是谁后,自然心怀感激。

        当日,毕宅门前便围得水泄不通。

        受到《悼毕夫子书》的影响,百姓们也都称呼毕昇为毕夫子。

        一时间。

        悼念毕夫子成为无数文人士子都应去做的事情。

        街头巷尾,皆是讨论此事者。

        一名刻工被唤作夫子,这几乎是一种无上的荣耀了。

        此事自然而然也传到了朝堂。

        此时的毕昇,在百姓的宣传中,已不是一名普通的刻工,而是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大师。

        就连范仲淹、欧阳修、宋庠等相公都去毕宅悼念了毕昇。

        ……

        这时,太常寺内。

        太常寺寺卿许谦佑望着王安石撰写的行状,不由得想起了苏良的话语。

        他拒绝的真实理由。

        其实是一介布衣不应与士大夫官员享有同等待遇。

        这是朝堂的隐规则。

        必须要保证士大夫官员地位的崇高。

        但这一刻。

        他不觉得毕昇没有资格了。

        此事若成,反而会成为一桩美谈,这方美谈,没准儿还能让许谦佑青史留名。

        当即。

        许谦佑将行状送往了中书政事堂。

        礼官同意。

        文彦博等相公就更加开明了。

        他们几乎没有丝毫犹豫,盖上中书大印后,便将其送往了禁中。

        垂拱殿内。

        赵祯看罢六千字长文《悼毕夫子书》,抬眼望向站在一旁的苏良与王安石。

        “你二人倒是挺仗义,先为其扬名,使得百官感到与有荣焉,而后又要帮他以官身使得朝廷辍朝一日,全部都在你们的盘算中啊!”

        苏良和王安石顿时都尴尬地笑了。

        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在官家的视野中,而二人也根本没有想过要隐瞒。

        “官家,毕夫子当得起此殊荣,若无活字印刷术,恐怕我们的邸报小报和一些短小精悍的诗文在传播时都将慢上一倍!”王安石率先道。

        苏良接着说道:“官家,此事乃一桩美谈,后世史书上定会言官家仁厚。此外,通过此事也可告诉天下百姓,行行可出状元,若读书没有出路,没准儿换一条路,就成事了呢!”

        赵祯顿时笑了,当即拍板道:“为毕夫子,可破例,日后若再有毕夫子这类人,仍可破例!”

        听到这话,王安石与苏良都不由得大喜。

        这意味着,官家可以接受非“士”之人,与士大夫官员们并肩而坐。

        这让苏良更加坚定信念,百家学院就是培养如毕昇这类的人物。

        王安石看向苏良的眼神,更是充满崇拜。

        他的本意是,抱着失去官身的打算也要为毕昇讨得这个该有的荣誉,令后世之人都记得毕昇。

        但没想到,苏良稍微改变了一下策略,此事就水到渠成了。

(https://www.tbxsvv.cc/html/150/150602/138923827.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