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女生频道 > 朕这大明还有的救 > 第264章 废除匠籍

第264章  废除匠籍

        众人见朱由校居然能如此轻易的同意,顿时欣喜不已。

        “陛下圣明,臣等定尽心竭力,把此事办好。”

        “工商诸业本就于国有利,朝廷自然要多重视,不可轻视凌辱,商贾是如此,工匠亦是如此。”

        叶向高这么一番话也让朱由校起了别样心思,保护工商业在他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因此在他的思维中,这种意识根本不需要特别强调。

        但叶向高、赵南星等人的话让他突然意识到,哪怕明代工商业特别发达,商贸已经与世界市场相连了,但是由于中国传统以来的观念,商人哪怕再富有地位也是很低的,任由官绅欺凌,商贾是如此,手工业者更是如此。

        万历朝派遣矿税太监大肆敛财,这些太监腐官本就嗜钱如命。到了地方,见那些大官绅惹不起,自然专欺凌工坊、商贾等势弱之群。于是就视商贾如草芥,盘剥无度,搞得民怨沸腾,害的天下人都反对。

        万历这种强盗式的搞钱方式,朱由校甚是看不起,哪有皇帝派人去明抢的。这方式也给天下人带了一个应激性后遗症,就是很怕皇帝乱来,无形中也增加了朱由校的压力。

        因此借这个机会扶持下工商也自无不可,商贾是已经决心要保护的。

        下一个便是工匠了,关于工匠,朱由校知道明朝有一个很著名的制度,那便是匠籍制度。

        想到这里的,朱由校于是又将目光投向了工部尚书徐光启。

        “朕之前说工商同样重要,但刚才你们说的都是保护商贾,但工匠呢?徐光启,你在工部干了大半年了,现在又执掌工部尚书,你可知目前我朝是怎么使用和管理工匠的吗?”

        一直没有发言的徐光启闻言也站了起来,他本就是江南人士,家中也颇有产业,因此对于叶向高等人的话也甚是赞同,朝廷可以征税,但也不能欺凌霸道商贾百姓嘛。

        只是他刚才一直在沉思前事,以至于空耳没有反应过来,现在见皇帝突然问答,这才收起思绪起身答道:

        “我朝以业著籍,凡户三等:日民,日军,日匠。其中凡军、匠、灶户,役皆永充。其中匠户大体可分为轮班、住坐两类。

        其中轮班工匠归工部主管,以三年为班,更番赴京输作三月。而坐班则归本地官府跟朝廷的专属机构比如军器局等管理,每月上工十日为期。”

        徐光启两句话就把明代使用和管理工匠说清楚了,便是明朝的工匠都是世袭制度,不能改业。

        并且轮班工匠每三年都要给朝廷免费打工三个月,坐班工匠更惨,每月要给朝廷免费打工十天。

        这个制度极其不人性化,这也导致很多工匠都不想给朝廷免费打工,最后所幸不来上班,但朝廷也有应对办法。

        “只是轮班工匠每三年远赴京城轮班,虽然服徭役的时间只有三月,但路程遥远者,轮班工匠往返动经三四月,则是每应一班,须六七月方得回家,如此以往导致工匠奔走道路,盘费罄竭,逃逸者诸多。

        因此成化年间,工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规定轮班工匠只要愿意出每月银九钱,就可免赴京,不愿者仍旧坐班。但坐班工匠都要坐班不能以银代役。”

        朱由校听到他的这一番解释也明白了,这种制度下轮班工匠还好,至少可以花钱代徭役,那坐班工匠可就惨了,每日免费给朝廷打工。

        “那现在基本上没有轮班工匠了吧,那工部每年的匠班银可以收多少?”

        徐光启略作思索了一会,随后应答道:

        “陛下,工部每年匠班银只有两万多两,现在年份久远,许多轮班匠户要么消籍,要么逃逸,因此征收起来也比较麻烦。”

        “那坐班匠呢,朝廷用他们要给钱嘛,如此以往他们岂不是也会逃逸。”

        朱由校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这也是徐光启想要说的。

        “陛下,坐班工匠服徭役根本不给发银钱,实乃免费出工,并且朝廷用人,他们的工具、物料许多也是他们出。哪怕他们开着工坊,只要朝廷有需要也可以低价购买他们的东西,质量还必须是最好的,不然便会被处罚。

        除此以往这些坐班工匠也苦不堪言,再加上这个制度长久没有变更,许多匠户没有子嗣所以销户。就以工部的军器局为例,自从跟内廷兵仗局的火器司合并后,按照账册统计,火器、火药、铸炮工匠原定额为一万两千四十六人。

        <div  class="contentadv">        但目前仍能应役的,只有四千一百二十二人,其余人要么绝户,要么逃逸,足足有三分之二的缺额,哪怕是应役的人也积极性不足,没有激励不愿出力,目前军器局不能开足马力制造,工匠缺乏且积极性不高就是一大问题。”

        徐光启哗哗倒了好一阵苦水,让朱由校听得是只得连连点头,他心想就是如此,既要马儿跑得快,又不给马儿吃草,哪有这样的道理,再怎么也要给点激励嘛。

        徐光启这么一说,瞬间把众人的话匣开了闸了,紧接着内阁辅臣朱国祯也站起来说道:

        “陛下,徐尚书说的确有道理,现在官衙用工匠如奴仆般趋势,哪怕采购办公物件也是一样的,都不以平价购买,都依仗着官府的身份,要求商贾无偿或者低价卖于县衙,如若不同意则百般刁难,致使商贾以此事为徭役,甚是为之烦恼。

        因此臣斗胆建议,工商皆陛下子民,朝廷因一同体恤,不可所有偏颇。可让内阁下诏,规定府县官衙每日供给,须照时价给现银,与百姓一同买卖,不得倚官减价,也不得随意亏短赊欠,更不得不得纵容买办人索取铺行钱物。”

        看到朱国祯这么说,赵南星瞬间明白现在是极好促成此事的绝好机会,于是也站起来说道:

        “臣附议,这看似是朝廷的小惠,实则对工商为大利,如果能成功推行,定重振工商信心,显示陛下亲民、爱民之心,百姓工商定感恩戴德以报陛下。”

        刘一燝、叶向高、孙承宗等人见状也纷纷站出来支持,众人一副势要做成此事的姿态。

        看着争先激动的众人,朱由校哑然失笑,看样子类似这种剥削百姓的小事实在是太多了,导致叶向高等人都深感其弊端,因此才会如此亢奋坚持。

        他摆了摆手,让他们都坐下莫要失态,朱国祯等人见皇帝如此,也只能按耐住自己的心情,重新坐下等待皇帝的说辞。

        “伱们的心情朕可以理解,这等事情朕看完全可行,等内阁商定工商条例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一条拟进去,推行全国。”

        “谢陛下!”

        众人见皇帝同意了心中大喜,纷纷起身恭贺皇帝。

        但朱由校见状摇摇头,此事不能就这么结束,如果要彻底解决工匠的束缚,必须解决匠籍问题,他记得历史上清军入关后就把匠籍全部取消了。

        既然如此他完全没有必要拖到现在,现在就可以把这个制度给废了。

        “匠籍制度自太祖爷建立后,一直沿用至今,虽然最开始作用颇大,但时至今日积弊甚多,不仅于朝廷无益,还如徐爱卿所说阻碍朝廷办事的效率。

        依朕看还不如把匠籍制度给废了,所有工匠不用父死子继,学手艺以后也不用入匠籍,以后朝廷用工,完全可以招募工匠,给予工钱,这样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废除匠籍?

        朱由校此话一出,众人皆惊呼轰然一片,而礼部尚书孙慎行当即站起来反对。

        “陛下,此乃祖宗制度岂可改易,万不可轻易废除啊,此事还要从长计议,如果废除匠籍,那军籍怎么办,是不是也要废除?这个口子一开,定会心思动摇,于朝廷有大不利啊,陛下。”

        户部尚书汪应蛟闻言也有顾虑。

        “陛下,现在确实对朝廷不利啊,朝中虽说收支堪堪有盈余,如果废除匠籍,岂不是匠班银这么少没有了,就说以后要用工匠交付工钱,怕不是朝廷又要多一笔花费了。”

        汪应蛟这句话当即让赵南星面上不喜,在他看来这是大大的善政,岂是如此就要罢了?

        “汪尚书未免太计较得失了吧,匠籍本来就是名存实亡,匠班银每年也只有两万多两,这能有多少钱,再说匠籍一旦废除,朝廷如果雇佣这些工匠,花的钱也不会很多,反而会让这些工匠更有积极性,何乐而不为呢。”

        此话一出,孙承宗等人纷纷点头,两万多两的匠班银确实不多,与朝廷通过废除匠籍所获得的名声相比,完全是一本万利嘛,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刘一燝、孙承宗等人也纷纷发言表示赞同废除。

        朱由校知道肯定会有人站出来反对,但是他心里讥笑这些反对者愚蠢,历来话语权只属于强者和多数人,再者他的心思已经定了,就是要趁这个机会,将这个事情敲定。

        求月票,求评论,谢谢支持!

(https://www.tbxsvv.cc/html/150/150452/140218696.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