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假说
随后的几天,无论是中国这方,还是NASA那边,想尽一切办法也没联系上“天佑号”,本来这是让人无比沮丧的事,然而随之发现的现象,让他们喜出望外。
“你是说「死神」矮行星不见了?你确定?”
接到来自洪彬的电话时,万所长以为是联系上了余泽,而且余泽也完成了任务,不由喜上眉梢,差点原地跳起来。
“是的,我方和NASA那边已经搜寻了很多次,确实没再发现矮行星的踪迹……但是并没联系上余泽。”
“没联系上?”万所长一愣,“那为什么——”
“一种可能性,”洪彬冷静沉声,“余泽成功了,可他骗了我们,要想完成这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代价并不是简单的十几年寿命,而是他本人的……全部生命。”
万所长闻言沉默,许久后才艰涩道:“是啊,早该想到这点的,想把矮行星移走,代价怎么可能那么轻松。等等,那为什么没找到矮行星的踪迹?”
“不清楚,这中间可能发生了我们也不知道的事。”
洪彬也无法解答这个问题,“暂时我们只能动用备用飞船,前往目的地进行搜寻。”
……
外界的人心动荡,因为数天来一直没有收到关于余泽的任何消息。
然而,一周之后。
中美联合发表的申明,认为“死神矮行星”已经被余泽解决,而余泽在这个过程中出了问题,导致与地球失去了联系,他们正在努力搜寻和救援之中。
申明一出,全球哗然。
可惜,有心人都明白,相隔地球数十个天文单位的深空,人类根本没有能力去救援,这么说只是安慰大众罢了,表明他们还没放弃。
而在深空之中,稍微出了点问题,那可能就是以生命为代价了。
全球的人类,从亚洲到欧洲,从欧洲到非洲,从非洲到南美洲,以及北美洲的主要人类聚集地,能看到从早到晚,无以计数的人类在为余泽祈福,希望他平安归来。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希望越来越渺茫,半年的搜寻后,虽说官方仍旧说还要继续搜寻,但各地建立的纪念碑,官方已经默认某种结局了。
就像某人说的那样,悲伤永远不可能持久,生活终归还要继续。
哪怕是拯救了全世界的公认“救世主”,他的生命也不可能让全世界永远沉浸于悲伤当中,人们逐渐回归了正常的生活。
只是那曾经威胁全人类文明的状况,仍旧令人类心悸不已,猛地意识到人类文明在宇宙中的脆弱不堪,更加明白一点,人类必须走出地球,走向星空,离开“母亲”的怀抱,离开生命的摇篮,才能避免类似的灭顶之灾束手无策。
借着这个机会,人类也许不会永远和平,可在这段时间上,和平成了主流,任何政客也不能违背这样的全球民意,人民希望科学昌盛,希望科学发展,希望每个人不再惶恐不安。
<div class="contentadv"> 为此,每年的5月11日,成了一个全世界的纪念日,纪念在拯救人类过程中,付出生命代价的“救世主”。
……
……
时间线往回拨动到余泽还没获得特异功能的2023年上半年某时间。
一条新闻夹在在众多新闻中发布,毫不起眼,并没引起大部分人的关心和注意,唯有少部分对此感兴趣的人留意到了这条新闻。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物理学家就在地幔中发现存在两个巨大的斑点,一个在非洲大陆的下方,另一个则在太平洋的下方。
这两个斑点构成的元素和周围的地幔有很大不同,科学家们进行深入研究后,将其命名为大型低波速域「LLVP」。
这些LLVP从何而来?
第一种观念认为,几十亿年前地球尚处于熔融状态,表面全是岩浆,既然表面都是岩浆,那么地幔也定然全是岩浆海洋,于是科学家猜测,液态地幔由于混入了一些杂质,与周围的区域产生了一定的差异,之后再慢慢冷却,地幔中的杂质在未充分混合前便被固化,于是有了今天发现的“斑点”。
另一种更主流的观点认为,两个“斑点”的形成和地壳板块运动有关,这种观点认为这两个“斑点”的出现没有那么早,它们是在几亿年前随着地壳板块的漂移撞击而形成的。当板块和板块的相互碰撞时,有些地壳被挤压在了地幔底部,随后形成了两块“斑点”。
还有一种观点被不少人接受,他们也认为这两个结构可能是在地球形成很久之后出现的,不过鉴于它们出现在地幔的最下层,紧挨着地核,所以它们可能是由于地核中的铁渗出到了地幔中导致的。
这三个观点各有自己的理由,初看似乎都能说得通。
可在最近十几年,第四种观点出现了,似乎能很好地解释这两个斑点来自于“何处”。
加州的理工学院科研团队认为这些LLVP是一颗古老行星的“残骸”。
科研专家们研究后认为,在数十亿年前,地球才形成没多久,表面还是一片熔岩状态时,这颗突然闯入地球轨道的行星与之发生了剧烈的碰撞,其中部分进入了地幔,另外一部分则进入了太空形成了月球。
这便是月球起源的大碰撞说「Giant impact hypothesis」,该假说认为在大约45亿年前的冥古宙时期,刚形成没多久的地球和同轨道的一颗矮行星发生了撞击,两者熔合后形成了现在地球的原型,而另一部分的地壳和地幔被撞击撕裂送离地球,在随后的独立吸积以后形成了月球。
在这个过程之中,矮行星的许多物质被“沉淀”到了地幔岩浆流的底部被固态封存了起来,从而形成了“两个巨大的斑点”,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两块大型低速体“斑块”其实并非原始地球的产物,而是来自矮行星的遗迹。
支持这个大碰撞说的科学团体,便把这颗撞击古老地球的矮行星称为“忒伊亚”,名字来源于希腊神话里面月神塞勒涅的泰坦母亲之名。
(https://www.tbxsvv.cc/html/150/150272/139834890.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