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女生频道 >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 > 第127章 人祸

第127章  人祸

        城外确实有非常多的人,并且从动静上判断,从远处还有很多人在往这边赶。

        并且,城外到处都是喊声,口音很重,崇祯皇帝听着,好像确实是在喊“救命”。并且从声音上听,似乎是男女老少都有。

        站他身后的总兵刘九卿见皇帝凝神听着,便又一次提醒道:“流贼狡猾,有可能是利用夜色诈城也不一定。当年襄阳被流贼攻破,就是流贼假冒了官军诈开了城门所致。”

        这个事情,崇祯皇帝是记得的。张献忠那厮干的,诈开了城门,拿下了襄阳,杀了藩王,导致杨嗣昌自杀。

        不过他才刚问过张天琳,晋地的流贼已经逃离了发生饥荒的太原等地南下了,这个时候,哪来的流贼?

        更多的,城外应该就是遭受饥荒的灾民,可能是听到前面派出夜不收的消息,知道这里有吃的,便连夜赶来了!

        想到这,崇祯皇帝便转身看向身后的一群总兵说道:“我们大军驻扎在这里,还怕什么流贼诈城?刘卿!”

        刘九卿听了,立刻抱拳候旨道:“末将在!”

        崇祯皇帝看着他,当即吩咐道:“卿领一千步军,举火把出城,查清情况!”

        “末将遵旨!”刘九卿听了,不敢怠慢,连忙应下,便匆匆离去。

        没过多久,城门打开,一队火龙当即出城而去。

        城头上,崇祯皇帝等人看着,就见刘九卿的手下将士,手中举着火把,戒备而行。

        火光照亮之处,便能看到一个又一个,一群又一群的百姓,跪在路中间,或者路边都有,有的在伸手,手中端着一个碗,有的在磕头,不知道在说什么。

        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有,但是最多的还是一些青壮男女,老人和小孩比较少,且男性又比女性多一些。

        方正化看到,便对崇祯皇帝说道:“万岁爷圣明,果然都是一些灾民,连夜赶来求吃的。”

        这可是在太行山中,虽有一条官道,但是这可是乱世,白天估计都要成群结队走山区。但是这些人不顾盗贼野兽,不顾山路崎岖,竟然连夜摸黑赶来!

        想到这,崇祯皇帝心中立刻明白,晋中百姓怕是被饿得狠了。

        于是,他立刻下旨道:“快,熬粥去,准备施粥!”

        灾荒之年赈灾的话,都是施粥,不是说小气不给干的。而是饥民大都饿久了,一下吃干的反而容易出事。

        皇帝旨意一下,自然有人去办。

        而崇祯皇帝自己,则继续在城头上看情况。

        就见刘九卿的一千将士,就列队向外,去了很远,皆无发现什么贼迹,有的,只是还在往这边赶来的灾民。

        方正化看看城外,又偷看了下崇祯皇帝,然后开口说道:“奴婢在这边看着赈灾,让他们都能吃上热乎乎的粥,万岁爷去歇息吧,时辰已经不早了!”

        崇祯皇帝看看城外,然后转头看向方正化,还没说呢,周遇吉等将领也跟着劝,于是,他便点点头说道:“那朕就交给卿等了。”

        黑夜中,如果他要出城去看情况的话,怕这些人会集体反对。

        不管怎么样,今天已经刷了一波声望,顺带算是单骑下固关吧,也有些累了。

        再一个,由他们去赈灾,和自己去赈灾,区别也不大。

        崇祯皇帝这么想着,便回衙门去处理了下公务,然后便睡了。

        次日天亮,崇祯皇帝起来之后,惦记着城外的灾民,便对服侍他的方正化道:“走,朕去看看那些灾民!”

        听到这话,没想到方正化却是对他说道:“万岁爷,用了膳再去吧,今天还要开拔,不知道什么时候再用膳。”

        崇祯皇帝一想也是,便先用了膳,然后才往城外而去。大军开拔的事情,不需要他操心,几个总兵自己会搞定。

        沿途都是将士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一直排到很远。

        崇祯皇帝巡视的时候,就看到道路两边的灾民,或者在休息,或者在吃东西。每个人的精神状态,都是那种松懈之后的疲惫。

        崇祯皇帝没让人惊动他们,只是往前走着看着。

        忽然,他发现,晋中的灾情似乎比他想象中要好一点,至少眼前这些灾民,不像是那种饿得皮包骨头,瘦骨嶙峋的那种,只要有吃的,他们恢复之后都是能做事的。

        亏了之前夜不收还回报说,山上的绿色都被吃掉了!

        一想到这,他抬头远眺,忽然,他又愣住了。

        因为他看到,远处的山,似乎确实缺少绿色。都是太行山,没道理固关这里有绿色,而远的地方就没有植物!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催马走快了点,继续往前巡视。

        忽然,他发现偏离官道的一条小路上,有不少将士在那边。于是,他便用马鞭一指道:“那边是什么情况?”

        方正化听了,稍微犹豫了一下,然后才回答道:“回万岁爷,那边在埋死人!”

        说到这里,他见崇祯皇帝眉头一皱,便连忙解释道:“从昨晚到今晨,有不少灾民赶过来时都熬不住死了,这种最怕瘟疫,就赶紧埋了!”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算是明白了,自己看到的那些灾民,都是属于比较强壮或者运气好的,所以他们活下来了。而有的人,就没这么好命了。晋中的灾情,还是严重的。

        这么想着,他也不再说话,当即驱马过去看看情况。

        就见将士们在忙碌的这段山坡平地上,已经有几个大的坟包,另外还有不少尸体堆积在哪里,正等着新的大坑挖好了埋。

        这些尸体,果然以老弱为多。

        崇祯皇帝甚至听说过,灾年的时候甚至有吃土的,挡饿,但是拉不出来,最终也是死。

        此时的他,就看到了有两具尸体,就符合这个特征。

        或许是晋中这边的饥荒发生没有太长时间,因此看不到多少骨瘦如柴的。但是这都有了吃土而死的,说明饥荒其实是很严重的。

        这就难怪了,这些灾民听说有吃的,便不顾路上危险而连夜赶路。只是有些人,就这一段路成了他们生命中的最后一段路。

        如果他们保持体力在原地等着,或许还能救回来的。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转头下旨道:“传旨,令忠勇伯立刻携粮草先行出发,沿途城镇,皆留将士赈灾。”

        一名锦衣卫校尉听了,立刻答应一声,调转马头,策马赶回关内传皇帝的口谕。

        军队的一个好处就是,令行禁止,绝不会拖拖拉拉。

        随着崇祯皇帝的旨意下达,周遇吉最先领着军队,押送粮草上路。

        崇祯皇帝这边也不慢,让刘九卿留守固关,安置好灾民返乡,然后他便领着大军,也押运着粮草出发了。

        一路上,崇祯皇帝不时看到有倒在路边的饿殍,或者已经是被野兽啃成了白骨,或者腐烂发臭。后世极难见到的死人,在这里真得是不时可见。

        见识了后世的繁华,再对比眼前,崇祯皇帝感觉身上的责任很重,很重!

        ………………

        <div  class="contentadv">        天长古镇是过了固关之后第一个城镇,当崇祯皇帝领军到达这里时,周遇吉的手下将士已经占据了这里,并且在给灾民施粥。

        当然,周遇吉并不在这里,已经领军继续往太原开进了。

        崇祯皇帝并没有下马,看着大军在这里驻扎,准备过夜。这里的灾民,明显比固关城下见到的要虚弱一些了。但是,此时的他们,脸上多了一些欣喜。该是知道,他们不用担心挨饿了!

        他正在想着呢,忽然听到有什么动静,便转头看去。

        就见镇外的山上,似乎有个女人正滚落下山。

        不对,那女人是连滚带爬地往山下冲,同时,一边还在大喊着什么。

        在她的身后,还有两个男人在追赶,甚至有一个男人看到引发这么大动静,便在那张弓搭箭,似乎要射杀那女人。

        只是那女人是连滚带爬地下山,跌倒爬起又翻滚之类,行迹很难掌握,那男人射了两箭,都是射空了。

        在外围的朝廷官军看到这一幕,立刻有一队将士迎了过去。

        那两个男的见此,连忙逃走。

        很快,御前直属标营的参将金振孙,便带着人到了崇祯皇帝这边,向他禀告道:“陛下,这女人听闻官军过道,就从山贼窝里逃出来了……”

        他的话还没说完,在后面被两个将士看着的女人,突然大喊了起来,就冲着崇祯皇帝这边大喊道:“大人,救救我儿,大人,大人,行行好,救救我儿,救救我儿啊……”

        披头散发地,脸上似乎还有下山时蹭破的血迹,充满了焦灼,一边带着哭腔大喊,一边想冲往崇祯皇帝这边,不过被两个将士给按住了,便一边挣扎一边哭喊。

        崇祯皇帝一见,便大声说道:“什么事情,好好说,朕为你做主!”

        那女人听了,连忙磕头,一边急忙说道:“我儿还在山上,他才五岁,他们要吃了他,还请大人快点救救我儿吧,大人,救救……”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顿时震惊,虽然这个女人带着口音,但是他还是听明白了,山上的贼人要吃人!

        这种灾荒年,史书上确实有易子而食的记录。山贼吃人,肯定也有。

        这种事情,崇祯皇帝肯定不能不管,便立刻吩咐金振孙道:“去问清楚情况,带兵剿了贼人,再来见朕!”

        “末将遵命!”金振孙听了,立刻答应一声,当即带着那女人,点了一队手下便走了。

        大约一个时辰之后,金振孙便满头汗水地来见崇祯皇帝,禀告道:“陛下,山贼有三十二人,当场杀了十六个,剩余地都活捉了。寨中有妇孺七十八人,都……都被他们当作两脚羊关着……”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顿时就站了起来:两脚羊,就这么三个字,但是却代表以人为食,丧尽天良!

        看到皇帝的动作,金振孙停顿了下,没见皇帝说话,便继续禀告道:“那女人的孩子已被贼人所害,另外山寨悬崖那,清晰可见底下有不少人之白骨。”

        崇祯皇帝的目光阴冷,厉声冷喝道:“把那些贼人都吊路边示众。传旨,任何敢以人为食的,无需奏报,杀无赦!”

        “末将遵旨!”金振孙一听,立刻大声回应,然后大步而出。

        方正化看到崇祯皇帝非常生气的样子,便安慰道:“万岁爷保重龙体,不好气坏了身子。凡有大灾,必有人祸,这种事情也是在所难免的。”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便看着他喝道:“传旨魏师贞,令他领骑军沿途扫荡,遇到趁火打劫之贼寇,杀无赦!”

        自己手中有权,既然有人祸,那就让那些在大灾时候为所欲为的付出代价便是!

        方正化听了,没有再说什么,连忙去传旨。

        很快,隆隆的马蹄声响起,该是魏师贞领军出发了。

        等到中军再度出发之时,刘兰玉过来向崇祯皇帝禀告,说有一些妇人想参加兰陵营。

        对此,崇祯皇帝没说什么,让刘兰玉自己决定就成。

        又过一天之后,他正在行军路上呢,却见魏师贞匆匆而回,这让他有点奇怪,不知道是什么事情让他要返回来见自己。

        就见魏师贞到了近前,下马向他奏道:“陛下,末将发现一村子谋害外地逃难路过的灾民,皆有存在杀人为食之事。此等村子,如何处置?”

        如果是占山为王的贼寇,他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就扫平了。但是如今发现一个村子都有这情况,他就有点拿捏不定了。

        方正化偷看了下崇祯皇帝的脸色,没等崇祯皇帝说话,便冷脸喝斥道:“这事还用回来禀告么?吃人的都是贼寇,何有良善之村民?”

        魏师贞一听这话,不敢怠慢,连忙抱拳致礼,然后匆匆离去。

        方正化这边,叹息地对崇祯皇帝说道:“如今贼人不但占据山寨,也会占据村子为所欲为,这世道太乱了!”

        大灾之下,秩序崩坏,人道沉沦,真得是什么样的情况都有!

        崇祯皇帝心中叹息一声,便交代方正化道:“拟旨,传大同巡抚卫景瑗到太原觐见。”

        卫景瑗是个好官,能为民做主的,让他到太原来担任巡抚,尽快恢复地方秩序才好。

        方正化听了,连忙答应一声,很快便派出了快马。

        大军这边,随着魏师贞领着骑军扫荡,又有周遇吉沿途赈灾,在后面走的崇祯皇帝,就没有再听到更多的糟心事,抵达了太原。

        当今皇帝领着精锐之师,带着粮草入太原,沿途赈灾,惩治贼盗的消息,犹如风一般传开,整个太原府,包括和太原府邻近的汾州、辽州,就如同当初李自成领兵刚入晋地一样,当地李自成留下的大顺军军卒,或者闻风而逃,或者迎风而降。

        几乎可以说,只要朝廷官军兵锋所至之处,便都一一光复,压根不需要打仗。

        如果不是崇祯皇帝有意压着收复失地的速度,要想光复整个晋地根本不需要多少时间。

        人心之向背,在晋地提现得淋漓尽致。

        而崇祯皇帝之所以有意压着收复失地的速度,是因为他手里缺乏必要的军队和治理地方的官员。

        他自己所领的这支京营军队,是他要征战天下的嫡系部队,每占领一地就不得不分兵驻守的话,就他手中这点兵力,很快就会都撒出去了。

        还有地方官员,大顺军所过之处,皆是追赃助饷,当地的乡绅,有钱人不是逃走就是被杀,少数几个投降而活下来的,崇祯皇帝对文官投降,那是没有手软的,一样会杀。

        事实上,李自成所控制的地方,基本上来说,都是属于军管,也就是地方将领为军政一把手。

        因此,崇祯皇帝收复一次地方之后,就缺少能治理地方的文官。为此,他需要从晋北那边调地方官过来才行,收复的地盘太大的话,晋北的官员也不够用。

        至于其他地方,保定的张罗俊等人,算是离得比较近的,也已经快马去调了。但是,再远就是远水难救近火。

        重振地方秩序时,地方军队的招募,也在进行中。

        京营中伤残的将士,都会留在晋中地区充当各级军官,另外就是从晋北再调一些军官过来。

        或许是因为灾荒之年,或许是朝廷官军的名声打出去了,军队的招募非常顺利,就连兰陵营都扩充到了将近一千女兵。

        这一次的女兵中,有一些大概以前是大家闺秀,因为饥荒而家破人亡,被朝廷官军解救就加入了兰陵营,能读书识字。这样的女子,以前根本招不到,但这一次就有五十多个。

        崇祯皇帝很忙,到卫景瑗带着一群文官奉旨赶到之后,他才算缓了口气。在这段时间内,山东的加急奏书一直都有,但是被崇祯皇帝丢在一边没理。

        不过很快,王承恩派人快马送达的奏章也到了,连同吴三桂的那份书信一起呈送御前之后,才一下吸引了崇祯皇帝的注意。

        别人不知道,他可是记得历史上的一些信息,顿时就头大了。

(https://www.tbxsvv.cc/html/150/150260/140345557.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