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捷报传,陈解元
陈晋自有担忧的事,王氏、朝阳观、以及江州文庙……
这三方势力,都是他不得不警惕且忌惮的存在。
好在目前的应对措施是适当的,赤元道人离开后,接下来的一段时日波澜不惊,过得宁静。
不过陈晋将之视为“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
举子试考完后,接着是阅卷的时间,会持续数天之久。
这段时间,对于考生们也颇为煎熬,心焦等待,要看自己是否能考中。
为了排解内心焦虑,不少考子都会选择外出,约上三五好友,爬山游水,吟诗作对什么的,还能增进情谊。
只是这两三个月来,城外的状况不甚太平,有流寇为祸,闹出了不少事端。
为了安全起见,考子们就不出城了,只在城内游逛。
期间有好些同窗来找陈晋,邀请他出去玩,其中就包含程明几个,他们也是参加了今年的考试。
但陈晋哪有那些心思?全部拒绝了。
他这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态度自然惹得众人不快,觉得陈晋性情太过孤傲了。
不合群的人必然会受到孤立和排挤。
对于这些,陈晋却并不在乎,不是同道中人,走不到一起去,何必浪费时间去应酬迎合?
有这功夫,不如多来修行,提高自己的实力。
他与之来往的,也就顾乐游一个。
考完试后,道士登门的次数明显多了,两人开怀畅饮,交流道法,日常闲聊:
“书生,你考中举人之后,是不是还得进京城寿安继续考?”
陈晋答道:“差不多。”
“这么说,你岂不是很快就要离开江州了?”
会试就在举子试的第二年,而且定在春季三月初,所以又被称为“春闱”。
因此,具备考试资格的考子都会提前入京,做好准备。尤其路程远的,往往会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就入京了。毕竟路上存在太多意外因素,时间充分,容错率就高。
陈晋说:“就算不入京考试,我也会离开江州,前往中州。当然,中州也是前往京城的一个中轴地点,两者并不冲突。”
“去中州?”
“有个女子在等我,我答应过要去迎娶她的。”
闻言,顾乐游恍然过来:“就是你那个小师妹吧。”
“不错。”
陈晋很大方地承认。
顾乐游冲他一竖大拇指:“有情有义,方为丈夫……不过你老师已亡故,此去会不会出现变数?”
“有可能,但我不怕。”
顾乐游看着他:“我知道你不怕,可你在江州招惹了王氏,去中州又招惹了苏氏,这就很难搞了。”
陈晋一耸肩:“如果他们非得与我过不去,我也没办法。”
顾乐游笑道:“我的意思是说,那些名门世族虽然人多势众,但书生你身边同样有人。因此,我决定舍命陪君子,跟你一起去中州。”
“你去作甚?”
“我以前便跟你说过的呀,好男儿志在四方,要踏遍这个锦绣江山。”
陈晋问:“那你的道观怎么办?”
顾乐游很无所谓地道:“一间道观而已,有苏云聂锋他们打理,我在不在,都没事的。”
顿一顿,很认真地道:“书生,你也不希望我被一间道观所束缚,困在其中吧。像我这样子的散修,不趁着年轻走出去,闯荡一番,就更没有上进的机会了。”
他说得没错,人,只有走出去,才能遇到机缘际遇。
当然,机遇总会与风险并存。
陈晋笑笑:“不管你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我肯定支持你的,只要你想清楚了就好。”
顾乐游大笑:“我早就想好了,道观那边都已安排妥当。”
“那刘元呢?”
“他不去,留在道观好生待着……如果王氏那边没有发难的话,可要是闹将起来,在江州没办法立足,就只能带着他一起逃难了。”
陈晋点点头:“是这个道理。”
顾乐游又问:“那动身的时间?”
“放榜之后,大概就那几天。”
“行。”
两人约好后,顾乐游回去出云观了。
……
王家巷。
王之向这几天很是忙碌,一方面搜查关于黄半仙的线索;一方面要做儿子王于俊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还得关注陈晋这边的情况。
根据眼线回报称,赤元道人曾登门找到陈晋,然后又离开了。
由此可知,陈晋身上的嫌疑已经不复存在。
想来也是,此子就是个才子词人罢了,有诗才文采,至于别的,并没有什么可疑之处。
陈晋与顾乐游的交情是从岭南那边带来的,也无需去稽查,毕竟顾乐游本身,就是个未入流的散修。
查到这个份上,王之向越发倾向于自家的两位供奉是火拼之下,同归于尽了。
至于对陈晋的态度,也没必要再去刻意针对。
事实上,之前做那么多事,目标都是为了将对方招徕到麾下而已。
没有别的任何恩怨和仇恨。
后面把陈晋视作咒术对象,也是适逢其会,随着黄半仙的失踪,此事就已失败。
所以,现在王之向再去找陈晋麻烦,就显得没有了意义,而且以大欺小,难免落人口实。
毕竟陈晋还有一个身份,他是苏孝文的入室弟子,据说还要与苏瑾结亲,那就是苏氏的女婿了。
为了苏瑾,陈晋拒绝了王氏之女。
这事早传扬开来了。
虽然说即使陈晋成了苏氏女婿,王氏方面也不会在意,但涉及门族之间的关系,总会有所顾虑。
那就告一段落,反正陈晋已经考完了举子试,前程如何,静待放榜。
能不能考上,是一个很重要的分水岭。
落榜,是打回原形;登榜,身份会霍然不同。
……
时间匆匆,数天光阴很快过去。
这一日,正是举子试放榜的大日子。
和童子试不同,举子试的放榜程序仪式要隆重得多。
第一道程序,完整的榜单会张贴在考院门外的墙壁上,这也是最早放出来的。
所以不少考子,主要是让家人或者随从来考院门外等榜,看到了名字,立刻回来报喜。
第二道程序,有专人快马去考子的住处报喜,不管是住在州府里,还是在下面县镇的。
第三道程序,榜单誉写多份,在衙门,以及城门显眼处,都会张贴上榜。
如此一来,只要中举,他的名字将很快在本地州府传扬开来。
会试的金榜题名,那是“天下知”;举子试的金榜题名,属于“州府知”,略有逊色,但也不差了。
天色刚破晓,考院外已然熙熙攘攘,数以百计的人拥挤到一起,要占据一个最好的位置,能第一时间看到张贴出来的桂榜。
“公子,咱们真不去看榜吗?”
江岸宅院,小倩问道。
陈晋淡然说:“不差那一会,中了的话,自然有人来报喜的。”
“公子一定会中的。”
小倩很有信心地说道:“好像要准备喜钱糖果那些吧,我来准备。”
陈晋:“……”
他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但在这种主观性很强的考试中,最终能否金榜题名,谁也不敢说。越是才子,越容易落榜。
半个时辰后,有急促的马蹄声传来。
屋子里的小倩听闻动静,喜滋滋地道:“报喜的人来了,我去迎接。”
快步出去,看见来人,不禁撅起小嘴:“顾道长,怎地是你?”
顾乐游翻身下马,笑道:“怎么?我来不欢迎?”
“我还以为是给公子报喜的呢,白欢喜一场。”
少女有些烦闷。
顾乐游迈步走进院子:“我就不能来报喜吗?”
“你报什么喜?”
小倩好奇地问。
走进屋子,面对陈晋,顾乐游做个稽首:“书生,恭喜了,大喜呀。”
陈晋看着他,忽道:“你去看榜了?”
顾乐游说:“还是你聪明,一猜便中,小倩就不行了。”
小倩顾不得跟他磨蹭,问:“公子中了?第几名?”
顾乐游却还在卖关子:“书生,有时候真得很佩服你,你简直是全才,无所不能的。”
小倩急了:“顾道长,你再不说,下次来,我不给你吃肉喝酒了。”
“这可不行……我就直说了吧。你家公子这次可威风了,不但中了,而且是魁首,第一名,解元呀。从此以后,又多了个名号,人称‘陈解元’了。”
闻言,陈晋暗松口气,他是有一定的信心,但也没想到自己能考中第一名。
虽然说举子试的名次并不重要,没有实际意义,但能名列前茅,终归是好听些。更何况,这是第一名,名义光鲜得很。
得得得!
马蹄声急,这是真正的报喜使者来了:“喜报!恭贺陈府少大老爷陈晋……”
……
书房,王之向的书案上摆放着一份刚出炉的桂榜,上面密密麻麻誉写着数以百计的名字。
这些,都是今届江州举子试金榜题名的名单,其中王氏族人有三人考中,相当不俗。
然而现在,王之向却并不关心那些,他的目光只盯着名单上第一个名字看。
看了好一会,冷笑道:“果然非池中物,头角峥嵘啊!”
一把抓起这张榜单,五指一捏,顿时成为片片纸屑:“来人,找宝儿来见我……”
……
自从搬进这座江岸宅院,家里还从没有像今天这么热闹过,报喜的信使走了,附近的“邻居们”立刻就闻讯涌来,都要来沾沾喜气。虽然在此之前,彼此之间几乎没有来往,但已经不重要;
然后是褚秀才,这次带着妻儿,全部来恭贺。望着容光焕发的陈晋,褚秀才百感交集,态度更为恭敬。在他心目中,陈晋是自己所能结识得到的最厉害的人物了;
又有出云观的全体同仁,苏云聂锋等,都备了厚礼来。他们与陈晋的交情,主要是通过顾乐游的介绍,但不妨碍这次来锦上添花,人脉嘛,没人嫌多的。
还有一众江州学院的同窗们……
同去考试的林志成程明几个,却都落榜,郁闷不已。纵然如此,也得打醒精神来道喜。
陈晋年纪轻轻中举,而且是魁首,前途可谓一片光明。
这样的人物对象,不能错过情面结交。
热闹连续好几天,宴席不断,其中鹿鸣宴为重头戏。
各种应酬都是推不开的,陈晋也放开了,反正不用钱。
这天,登门来恭贺的赫然是王于宝,马车上装着大包小盒的,礼仪很重。
“这些,都是给守恒庆贺的。”
“不敢当,我受之有愧,万不敢收。”
王于宝脸色一板:“守恒,你这么说的话,莫非还心存怪怨?”
陈晋忙道:“怎么会?我今年能获得举子试资格,多得王兄帮忙支持。”
两人一番寒暄,陈晋就叫小倩把礼仪都收了。
到厅上落座,喝了茶后,王于宝直接道:“守恒,你高中解元,明年去参加会试吧。”
“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
“呵呵,如此正好,咱们一起走?”
王于宝也是举人之身,而且考过一次会试了,只是没有考中。
王于俊同样如此。
陈晋答道:“不巧,过得两日,我就得离开江州,前往中州了。”
“去中州苏家?”
“嗯,许诺与人,不能失信。”
王于宝赞道:“好一个衣带渐宽郎,这一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了。”
陈晋道:“希望如此。”
“哦,守恒,听你的语气,是否担心苏氏拒亲,不肯把苏瑾嫁给你?”
苏孝文死了,他这一房只剩苏瑾一个,而女子是没有做主的资格的,尤其是未出阁的少女。
所以这门亲事,必须要得到苏氏长辈们的同意。
陈晋道:“我只是有所忧虑,具体如何,要到了中州才知道。”
王于宝深深看了他一眼,似笑非笑:“相比苏氏,吾王氏却早已同意,只可惜守恒你心有所属。”
陈晋忙道:“我总不能做个言而无信,始乱终弃之徒。”
“也罢,那我在此祝你一路顺风,马到功成。”
王于宝说道,很快告辞离去。
回到王家巷,被堂兄王于俊拦住了:“谈得如何?”
王于宝摇了摇头:“他说要离开江州,前往中州。”
王于俊咧嘴一笑:“果然是个有骨气的,不过我听说从江州去中州的路上很不太平,贼寇横行,妖邪出没,常常死人,倒是可惜了……”
这段剧情虽然长了点,但追订却是节节高升的,也快要完结了,希望大家喜欢……
(https://www.tbxsvv.cc/html/149/149210/140733328.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