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没想到啊……”刘一鸣一直砸着嘴吧,看着乐子。
1918年七月到九月,过去的三个月之间,世界爆发了非常多的乐子。
首先是美国,在威尔逊发出威胁后,犹太人把美国政府告了,理由是总统威胁合法公民、威胁美国的“皿煮”与“自由”、控制舆论、企图发动战争等等。
而且,不是一股脑的告了上去,而是分开慢慢来,也就导致审理也得一个个来,威尔逊政府需要一个个应付。
最终他也能应付,不过这就相当于将一切遮羞布都给撕掉了,接下来他还想继续推动战争,没有足够的助推力量就困难了。
这个消息一出,最激动的不是美国人,而是英法俄德奥等参战国,其中英法俄民间直接自发出现了大规模的排犹运动。
不太准确,俄罗斯帝国控制区域出现了大规模排犹,而共俄(是否共和自己想,我都想跳过了)地区只是小规模骚乱。
德奥两国境内民间没什么反应,他们已经很困难了,不配分享喜悦,而且他们仇视非德国民族(此时就已经出现,并且规模不是很小)。
不过中上层已经开始庆祝,宴会一个接一个,主角当然是犹太资本和金融家们,人们在喜悦中吃下了各种美食美酒。
贵族和资本家们在富丽堂皇的宴会厅里点着华丽的灯光和烛火,吃着丰盛的午餐/晚餐,稍微老了一点的牛排被咬了一口后直接扔去喂狗。
帝国的平民们忍受着饥饿带来的各种疾病,前线的士兵靠着吃土豆和豆子勉强度日,丝毫不影响宴会的盛况。
“接下来的一年内,不会有打破平衡的力量出现!帝国将取得最终胜利。”德国的贵族们为此欢呼。
其次就是战局,由于俄国的混乱,罗马尼亚得不到充足的支持,只支撑了不到一年的罗马尼亚在德奥保三国联军的进攻下,丧失了大量部队和军火。
本来罗马尼亚是指着俄军的支持来战斗的,就和之前的约定一样,尼古拉二世也是忠实的履行了盟友职责,给了不少军火物资,还准备派兵帮助他们战斗。
不过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俄罗斯大溃败,尼古拉二世下台,内战开始,再也顾不上罗马尼亚。
德国人收拾了西线之后发现无法突破,就派兵进入奥地利,加上保加利亚从南面进攻,两线作战下罗马尼亚很快耗尽了军备。
到九月,罗马尼亚已经失去了三分之二的国土,裴迪南一世不得不向自己的德国表亲写信祈求原谅。
在签订十分苛刻的条约后,罗马尼亚退出了战争。
除了犹太人和威尔逊,或者说资本和美国权利的争夺,以及罗马尼亚战败之外,还有俄罗斯帝国内战。
米哈伊尔二世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俄军效忠,不是因为他做的有多么好,而是因为俄军的物资已经极度匮乏,连饭都快吃不起了,不得不投靠米哈伊尔二世。
米哈伊尔二世因为英国减少了援助力度,西伯利亚大铁路被截断,物资也十分匮乏,但是他有个好处,他在乌克兰。
这里不仅拥有世界上唯有的四块黑土地之一,还紧邻黑海——俄罗斯海上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这里堆积着不少粮食。
俄罗斯帝国不缺资源,缺的是钱和工业能力,工业能力包括物资调动能力。
凭借着储备的粮食和黑土地的产出,米哈伊尔二世能够养的起他的军队。
不过由于物资匮乏和意志低下,他们的进攻能力很弱,共俄倒是有意志,但是他们的物资更加匮乏。
截断了西伯利亚大铁路,不代表就拥有物资,这只是条路而已。
现在俄国的内斗,从武斗演变成了对广大西伯利亚和远东区的争取——也就是文斗。
这些地方的势力更加纯粹,支持沙俄的和支持共俄的泾渭分明,没有这么多利益纠葛。
而且双方主力都是纯粹的中下层农民、工人、小生产者和士兵,表达支持的方式也十分简单——干就完了。
欧俄还没打起来,远东和西伯利亚就打成了一锅粥,这个城市被共俄支持者占据,那个城市就被帝俄的拥护者统帅。
德奥不是没想过和共俄合作彻底击败俄国人,只是暂时力不从心。
“这样才有意思嘛。”刘一鸣悠闲的坐在椅子上,轻轻晃悠着纸张。
不论是俄国内战还是罗马尼亚战败,对于协约国都算不上好消息,更别说美国当前面临麻烦,参战遥遥无期了。
但是这三个消息对于华夏帝国来说,都是利好消息,这会让战争拖的更久,华夏帝国也能从中谋取更多利益。
三年多的战争,华夏帝国挣了六百多亿,这是直接挣的现金,还有约三十四万平方公里富含石油或者地理位置重要的土地,这些收益还在不断变大。
当然,也不是没有代价的,例如十万人伤亡,例如由于接受纸币支付,华夏必须确保协约国能胜利。
这并不难,如果需要,华夏帝国可以在德国人的防线上打出一条口子——在适当的时间。
而且华夏用这些钱购买了大量英法的战争债券,并用债券作为保证金发行了大量货币。
债券是会产生利息的,而货币的增加加快了国内的发展速度,使华夏帝国即便在战争中,也快速的发展着。
“陛下,秋收的数据已经统计完成了,您要不要看一下。”许辉进门,看到椅在椅子上的刘一鸣,微笑着问道。
“怎么样?稳住了吗?”刘一鸣一下子就坐了起来,询问道。
去年和今年第一季度,华夏地区多地受灾严重,十个工程兵团已经膨胀到一百多万人。
听起来一百多万人并不多,但是这可是赈灾性质的兵团,即便按照父子两人同时进入工程兵团工作,背后都有数十万个失去生计的家庭。
“三季度同比增长40%,环比增长17%,三个季度的产量已经同等于去年全年的产量。”
“第四季度,岭南和东南亚地区还有大量的水稻进入收割期,预测产量环比增长超过10%。”
“今年的粮食产量,绝对会超过三亿吨,不仅能满足正常食用和工农业需求,还能填补储备粮的空缺。”
“粮食危机已经解决。”许辉面带微笑,连这些天被报纸阴阳怪气的事都不能让他生气了。
“这么多?!”刘一鸣瞪大了眼睛。
“其实应该更多,一季度的灾害影响到了不少地方二季度的产量,如果没有这些,我们猜测最终产量还会上浮2—3个百分点。”
许辉十分享受的看着刘一鸣。
这是他任首相的最后一年,年底孙载之就会顶上来,他会外派任北方总督——一个新建的总督区。
主要辖区是西域草原三省,加上未来的新国土,同时能调度华北地区的大量资源,权利不可谓不大。
而责任也大,是去搞开发建设的。
这件事刘一鸣不知道让谁去做的好,正好让许辉去做。
“三亿吨啊!够了,够够的了。”刘一鸣慢慢呢喃着坐了下来。
这个粮食产量绝对是领先全世界的,不过这也很正常。
除了传统中原农耕区,还加上了进入开发成熟期的广阔东南亚热带地区。
由于去年的灾害导致不得不动用储备粮同时限制粮食出口,今年的化工业加大了对化肥的生产。
要不说战争是技术进步最好的催化剂呢?去年,华夏帝国突破了大尺寸高压容器的生产瓶颈,开始大规模生产以氮肥为基础的肥料,磷肥钾肥等生产产量也有极大的提升。
不过这不是一下子出现的,相应的技术和设施早些年华夏帝国就在探索,只是战争不计成本的投入加快了这些技术的出现。
为了满足农业需要,许辉以行政命令外加补贴的方式将产量增加的部分直接征用——他们原本是为了生产炸药而建立的。
然后则是与军警部门配合,通过强制手段将化肥用到实处。
不是华夏帝国人力多精力旺盛,而是这个时候化肥的价格本身就不低,特别是硝酸铵,本身就能作为炸药使用,如果不加以监督限制直接下发,说不定就被卖了。
加上土地改革进入终末期,生产力迎来极大的释放,五亿人口生产三亿吨粮食还不是终点,未来会越来越高。
且相比较美国而言,华夏帝国的平均产量还没跟上美国的平均产量。
1913年,九干八百万人口的美国生产了1.03亿吨粮食,平均一个人一吨都还多,而华夏帝国平均不过六百公斤。
“等战争结束,工业产能可以集中生产简单劳动工具后,这个产能还能提升。”
“咱们有一干八百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平下来之后,产量还会迎来飙升,再不会有人饿肚子了……”
二人在温和的阳光下,畅想着未来…….
(https://www.tbxsvv.cc/html/146/146734/82353933.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