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在这一天,《大美晚报》以头版头条显著位置加黑框刊发了朱惺公遗像和惨死在汪记“76”号特务手中的消息,并发表了报社编辑部致汪季新的公开信,要他们对朱惺公之死负责。
一时之间,上海滩愤怒了。
上海各界人民不怕死亡威胁,纷纷上街示威游行――
这是一场声势更大的示威游行。
至于原因嘛,自然是《大美晚报》的朱惺公被特务杀害了!
1938年8月30日这一天,朱惺公上班的时候便发现了有人在跟踪他,而他在编发稿件的时候更有一些“鬼影”在窗前监视、晃动。
对于这些人的身份,朱惺公不用想都能明白,因为他最近这段时间做了什么事情,他自己是知道的,再说了,在前段时间他已经接到了对方的死亡威胁!
所以说他知道,自己只怕是活不过今天了。
不过对于这一天的到来,他早就有了准备,所以说他此时也是坦然的相对,随后更是提笔展纸,给自己的妻子和上且年幼的女儿留下了绝笔信:
慧芳如晤:
惺公自知生命已到最后关头,我要同你们惜别了,永远地去了。
我死不足惜。惟一有愧的是负你们母女太多!处此于鬼域横行之时,惺公自知前进一步死,后退一步生。
我何尝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蝼蚁尚且惜生,何况还有你们――我的爱妻爱女。
但中华民族已到最危险的时刻。
在这阴霾低垂、黑云压城城欲摧的上海滩上,我愿以一死换起国人反日反汪伪汉奸集团之决心、勇气。
犹如在无边的黑暗中掷出一团火炬,虽然这火炬燃烧得只有短暂的一瞬,但毕竟照亮了一些路人,显示了光明仍在。只要亮起这点火光,很快黑夜里就会燃烧起弥天的大火和光明。
绝笔信写完之后,朱惺公封好信,然后便走出了编辑部,到邮局把信给寄了出去。
随后,他还是感觉自己言犹未尽一样,因此又回到了编辑部,然后在办公桌上留下了一首七绝:“懦夫畏死终须死,志士求仁几得仁………”
至此,他随后也是整理整了自己的衣裳,然后便大步迈开,昂然挺胸地朝着门外走去。
到了夜幕低垂的时候,朱惺公也是信步来到了上海的外滩,此时外滩已经了无人迹了,不过那葱郁的树木在树林中的倒影也显得有些绰约,至于大堤之外呢,则是大江东去,看起来也是非常的辽阔,让人一下子就感觉非常的舒适。
对于这样的景色,朱惺公也感觉非常的美好,他看了看大江,随后又看了看这山河美景,这才转过身去,对着那隐蔽在树荫中的特务,凛然的拍了拍胸脯说道:“此地很好,开枪吧!”
随着朱惺公的话音刚刚落下。
“砰、砰、砰……“
七十六号特务也是直接连开了数枪。
与此同时,年仅39岁的朱惺公也是随即倒在了血泊之中。
就这样,朱惺公死了,死得很安详很从容。
此时他仰面朝天躺在大地上,枕着黄埔江不息的涛声,一双明澈的眼睛,凝望着青灰色夜空中闪烁的寒星。
这一天,上海是不平静的,但是更不平静的,是德国和波兰。
格莱维茨是德国边境的一个小镇,因为这里和波兰接壤,所以说德国人在这里设置的有电台。
1939年8月31日晚上八点多钟的时候,镇上显得十分安静,对于这个时代的老百姓来说,在经过整天的忙碌之后,随着夜色的来临,自然就会早些歇息,所以说这个时候大家也正要准备入睡。
对于大部分来说,他们所希望的就是吃饱和穿暖,当然了,就仅仅是这么两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但在这个时代,很多人都是达不到的。
因此其他的和他们好像没有什么关系,所以说他们也不需要去过多的操心。
不过这个时候,电台大楼里面却忽然传出了一阵清脆的枪声,一下子就划破了寂静的夜空,而且这枪声传的很远很远………
一瞬间,那些将要准备睡觉的人们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枪声给惊呆了,大家都显得面面相觑了起来,纷纷疑惑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不过,正当大家疑惑不解的时候,德国各家广播电台里面却同时都响起了希特勒那嘶哑的咆哮声:“昨天晚上,波兰的正规军袭击了我国的格莱维茨电台…………”
当然了,这其实完全就是希特勒一手导演的丑剧罢了。
那些枪声完全是德国武装党卫队士兵放的,当天的时候,数十名德国囚徒化妆成为了波兰军人,然后在武装党卫队的带领之下向格莱维茨电台发起突然袭击。
至于说电台的周围,早已经有小股党卫军士兵在那里事先埋伏着,所以说在枪声响起之后,这些党卫军的士兵便使用机枪进行了“清理”。
在机枪扫射之后,所有的囚徒都在顷刻间便毙命呢。
因此,这件事情也就成为了一个不解之谜。
接着,全德国的电台就同时发布了德国遭到波兰突然袭击的消息。与此同时,在袭击的过程中,希特勒还安排德友纳粹的摄影师拍摄了整个战斗现场。
而次日的德国各大报纸上头版头条基本上全部都刊登者波兰入侵德国的新闻照片。
1939年9月1日凌晨四点左右,德国53个师(其中包括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7个摩托化师),2800辆坦克,6000门火炮,2000余架飞机,40艘舰船,从西南、西北和北部兵分三路,对波兰不宣而战,发动突然袭击。
随后,英法向德国下达最后通牒,要求德军48小时内撤出波兰,对此,德国根本不予理睬,
随着德国和波兰的战事一起,很快,这件事情通过无线电波传递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当然了,中国人民在知道这个事情的时候,一时之间还有些迷茫,不知所措。
因此在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与德国间也是有一段罕见的蜜月期的,当然,这样的蜜月期更多是一种利益交换。
中德蜜月期可以简单概括为:钨砂换军火。
德国在大规模扩军后,国内对于资源的需求量急剧上升,而其中重要的钨砂资源,德国严重缺乏,中国是世界上钨含量最多的国家。
德国武器生产能力极强,但却极度缺乏钨砂资源,中国空有大量钨砂资源自身武器生产能力又太弱,二者合作正好可以弥补彼此的短处,于是这份钨砂换军火的生意便在中德两国间大规模开展。
德国在卖给中国武器的同时,也向中国大量派遣德国教官,当时国民政府的主要精锐大多为德械师,随着两国交流的频繁,德国与中国间的其他贸易也逐渐多了起来,德国曾一度成为除美国外,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
当然了,中德两国的蜜月期被日本全面侵华打断,日本开始全面侵华后,德国在中日关系上陷入两难,一方面德国希望继续与中国的钨砂换军火的贸易,但另一方面,德国又想拉拢日本遏制苏联。
可是随着国际形势的日趋严峻,德国逐渐认为拉拢日本对抗苏联的利益大于与中国进行钨砂贸易的利益,另外,随着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大量沦陷,中国的出海口大部丧失,德国与中国的钨砂贸易难以为续,综合以上种种原因,德国最终决定:放弃中国,倒向日本。.
(https://www.tbxsvv.cc/html/146/146414/82250261.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