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阳光下的平阳府 > 第九章 老高办案进退莫测 王进福再遇…

  “那这案子咱们就先不管它了?”王进福又问。

  老高摸了下腰里刀把上刻着‘刑捕’二字的短刀,黑黄的脸没有表情。

  斜眼看了王进福一下说:“老王,你刚来没多久,有些事心里明白就行,别说出来。世上纷纷扰扰,不就是为了个利字嘛。他开店,别人砸他瓷器,我们来回跑腿,都有个贪图。图啥哩——你每月的一两银已经挣到手了,刚够喝个小米粥,饿不死,再有进项才算是挣哩。”

  一席话说得王进福摸不着头脑,跟着老高过了鼓楼,接着往北走。

  老高加快了脚步,对王进福说:“城北还有家瓷器店,我俩到他那里看看,你跟着别说话。”

  日头升得老高,脑门儿走出些汗,老高说:“我们到他店里再喝碗茶去。”

  走了大约二里地,时近正午,逛街的人少了些,街边的商贩们大多已找了个背阴处喝水、喘气。

  一个头戴方巾、一身得体青绸对襟长袍的中年人沿街款款走来,没有官老爷的气势和戾气;又没有生意人的富贵俗气。



  后面跟着个同样衣着整洁的小伙计,手里拎个沉甸甸的柳条篮子。

  两下里侧身而过,老高回头瞅了瞅篮子,喊了声:“这位台兄留步。”

  说着抢步走到跟前。“啊呀,原来是张掌柜,方才眼拙,侧身而过居然没认出来”,老高拱手作揖道。

  张掌柜愣了一下,也忙作揖回道:“啊呀,这不是衙门里的……”,他一时想不起来。

  “我是刑捕司的老高啊,前年还去你店里做过衣裳”,老高笑着道。

  几句寒暄后,老高指伴当挎着的篮子,“这是上街采办货来了。”

  张掌柜说:“本来是上街采办些针头线脑的,过瓷器店门口,掌柜的非劝着买,就顺手捎回几件。”

  老高顺势掀开篮子的盖布看,“我也总掂着买几样好瓷器,吃饭、喝茶用着尊贵。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你这从哪里买的,几分银子一件?”

  张掌柜用手向北指了指说:“就前面半里处那个瓷器店。赶着便宜卖给我,我看价钱实在是便宜,瓷也像是好瓷。这就拎回来了,一钱两件,你不妨再去看看还有没有。”

  告别了成衣店的张掌柜,老高带着王进福进了那家瓷器店。



  店主大约三十多岁,白胖,个子不高。

  见两个捕快模样的人进了店,神情一变,马上垂下眼笑着迎过来说:“二位差爷,是买瓷还是随便转转?”

  老高两腿叉开看定店主说:“有合适的就买几件;没合适的就随便看看。”

  “那你们二位请随意”,说完就往一边去。

  老高喊住他问:“你这里有没有五分银子一件的上好白瓷?”

  那人一愣,笑着摇手道:“上好的白瓷咋会五分一件,咱平阳城就没过这个价。”

  老高手捏着短刀,黑黄脸挂着捉摸不定的笑,盯着店主说,“那城南的白瓷怎的就卖一钱两件?”

  店主:“是么?怎会那么便宜,连进货价就合不上哩。”

  王进福以为老高马上会把这个人拿下,摸着腰间的铁链子,只等老高一声喝就套他脖子上带走。

  就在这个人已经显出慌乱的时候,老高却对王进福说:“走,再去别处看看。”



  待出了门,王进福又佩服又疑惑,说:“高爷,我看十有八九就是这人了,为什么不捉到衙门里问问,何况证据也有了八、九分,让城南的店主认一认便了。”

  老高没看王进福,低头慢慢走着,“此事先不要对他人透,这是我们各兄弟伙办案的规矩,互不打听,互不干涉,互不相吃。待我有了主张,少不了和杨爷请令。怎么办你听我的就是,不可自作主张。只要你想吃这碗饭,就得这样。”

  王进福听得似懂非懂,点头说:“高爷放心,你多指点。”

  大半个月后的一天,老高私下塞王进福手里一块银子,约摸一两。

  “杨爷吩咐赏的,赶紧揣腰里。今后兄弟伙一起谋了好处,只要嘴严实,都有份儿。”

  隐约觉得,这凭空赏来的银子与瓷器店失盗相关,但王进福没敢细问,连声谢了老高。

  王进福得了一两来路不明的银子,日思夜想平日来的蛛丝马迹,把这一两银子想了个大体明白。

  城南瓷器店的案子是城北这家瓷器店主做下的,老高已有真凭实据的情形下没有抓捕这人,准备放他一马,勒索些银子。又不敢私下做主,请示了杨伯雄,压下了这个案子,二人分了作案人给的好处。

  因为王进福参与、知晓案件的一、二,便给了王进福一两,算是封口银。

  再想到其它差役嘴里听到的闲话,老高乡下有老婆孩子,百十亩田产,城里养着从妓院赎出来的妾。



  一个比自个儿强不了多少,一月一两多工食银,如何挣得下这样的家业。

  靠山吃山,抓盗就吃盗。

  王进福对衙门里这些腰壮气粗的人看明白了个八、九分。

  平阳府东面和西面都是山,中间盆地,北部隆起,所以春天暖得快,一个来月,城内城外已是杨树吐芽,柳树的鹅黄遍野。

  经历冬日的天寒地冻,年前年后蛰伏着窝冬的长途客商们,又都打起十二分精神,聚结起骡马、骆驼,从北往南或从南往北,穿着老羊皮袄奔波在城东的官道上。

  进东外城是要收税的,那些不打算在此地交易的宁肯多走二、三十里,到乡野的小客店歇脚。

  往南去的是棉花、粮食、盐、作坊里的木刻画、青铜器物、酒具、羊羔皮等等;往北来的是茶叶、丝绸、瓷器、白糖之类。

  平阳府地界的官道主要就是从南边蒲州向北过平阳府地直到霍州,顺着汾河东岸的高处,大多时候又宽又直。

  往来商客多,加上守备府和沿途各州县偶尔派军兵巡逻,多少年没听过有中途商旅被打劫的事情,但零打碎敲的小毛贼近些年倒是多起来。

  往往是趁商贩们打盹或不注意的时候,不论贵贱,悄悄弄走一包东西,有时货商过一段时间才会察觉货少了。



  有的则是胡乱从牲口背上、车上拽一捆下来背着就跑,那客商的牲口背上都载着货,身上又穿得厚重,追不上也只好做罢。

  最近在东外城一带的官道上,这一类事情却渐多。甚至在由官道往西折进东外城这一段路上,也经常有半大孩子从过往客商的牲口队伍里偷抢些东西。

  盗抢之事一桩桩、一件件汇到刑房衙门里,魏主事升堂过问了此事,杨伯雄领了命,郝云领了差。

  经历了上次和老高一起办瓷器店的案件,王进福注意到,凡有钱人的案子,杨伯雄办得多;维持治安等没什么钱往来的案子郝云则常年管着。老高帮人摆平的事情多;赵俭抓的人多。

  一日上午,王进福跟随郝云出东外城,郝云常年挎着佩刀,即使到酒楼里吃饭也挎着。

  按郝云的推断,这些毛贼把东西抢了来,必有个窝赃、销赃的去处。

  这零打碎敲的东西一旦卖出去根本找不到,只能从他们窝赃处寻。在东城官道一带做案,想来窝赃处十有八、九也在东外城一带。

  郝云带人到经常出案子的官道一带察访,就是看能不能撞上些线索。

  由南北的官道进东外城的东门是一条约多半里长缓缓的下坡路,平阳府经官道的货物往来多一半经此。

  道南原本是有田户的村庄,东外城建起后,跟城墙连在一起,渐渐成了小商贩混居的地方。



  道北一条大土沟斜着通往汾河的方向,沟东和北面是丘陵,层层田地多已荒芜,有几处已经破落的土院,看不出人烟痕迹。

  想来,冬天汾河河谷的西北风,着实地吹着这几处荒芜的院子,得额外地比别人家多烧几担柴才住得了人。

  郝云带人顺着这多半里的官道来回走了一遭,指指点点着说:“那歹人抢了东西往哪里逃窜?这里、那里——还是这里?”

  他手东南西北地比划着,接着说:“往城门方向是不会;往官道方向地势开阔,逃不远。往南房屋密集便于隐藏,往北地势崎岖荒凉便于逃遁。”

  郝云安排大部分人和他进入道南的曲折小巷里察访,让王进福和另外两个差役去那几个荒院子和荒地里看看,有无可藏匿的地方。

  王进福下了官道,和两个捕快往破落院子方向走。

  沿着窄窄的土路往北,东面是高大的土梁,西面隔着一条宽阔的大土沟是东外城的城墙。

  这种地方,莫说有个人走,就是有条狗——官道上人来人往的也看得一清二楚,贼断无往这里逃的可能。

  三个院子依次南北挨着,西墙外一条羊肠小道贴着沟沿儿往北面的荒野去,想来是当年种田人往来留下的,现在田地荒芜了,小路也被杂草遮蔽。

  这三处院落,后面的两处已经摇摇欲倒无法住人了,只有最南面向官道的这一处院落还算完整。



  王进福和两个捕快进去,居然有个老头儿正在院子里,麻衣麻鞋,白粗布衣领还算整齐,粗布裤子,古铜色的窄条儿脸,头戴积满灰垢的大帽。

  王进福想起,此人似那日在街上驱赶流民时,从巷里出来跟王进福说话的老头儿。

  院子里种着几样蔬菜,老头儿正用葫芦瓢从木桶里舀水浇菜苗儿。

  一个捕快拱手作揖道:“老伯好勤快啊。”

  老头儿直起身笑笑,说:“哦,种些菜蔬,家里吃的方便,几位差爷这是有何公干?”

  “近来这一带官道常有零星盗抢商旅货物的事,老伯在此可有察觉?”一个差役问。

  老头儿:“我开春后十天半月来此一回,就为弄这几行菜蔬,哪晓得官道上的事情。”

  王进福端详了一下这个院落和房子,院子不小,依东侧土崖裁得很平整,北面三间土草房已经破败,但收拾一下还能住人。

  西面、南面垒着的土院墙已有些倒塌处,东面的土崖下有土窑,曾是放杂物的地方。

  隔着南面的院门可以看见官道上的车来人往,就问:“大伯,这院落似已无人居住,现只种些菜蔬么?”



  几人说了一会儿话,原来老人姓张,是这个院落的主人。本属军户,自霍州大营解甲却无田可归,只每月到官府领几钱代粮银,老夫妻老来得女辗转到这里过活,屋后开几亩薄地,种些粮食,再到大户家里做些时日短工,还算勉强度日。

  但后来这些田地要被造册纳粮,老人干脆不认了田地,只做个雇农,眼看日子过不下去,幸女儿已经长成且有些姿色,媒人说于城内卖油房掌柜的公子,不时能得些接济。

  几年前,女儿的公婆亡了,自己老伴儿也去了,被女儿接到家里,且身体硬朗,帮女儿、女婿做些活计,也算不吃白食。

  见春天蔬菜金贵,女儿女婿一个葱花也得花铜钱买,老人就在这荒院里种起菜蔬,若要全从集市买,这一院子菜一年得一、二两银子。

  “老伯,你还认得我否?”,王进福问道。

  老头儿端详了刹那,笑道:“似曾相识,那日街头抡着大棍,驱赶流民的可是你么?”

  “老伯,正是在下”,王进福赶忙又弯腰拱手作礼。

  张老伯问:“听说那几日官府安顿流民于城西一处,吃了几日饱饭,喝了几日热汤水;后来官府人马开走,流民却不愿离开,一味等官府救济。可有此事?”

  王进福叹了口气说:“此事是实。我和那些流民相处两日,大多曾是居家过日子的好人家;若有几亩地种,两间窝棚栖身,谁愿意露宿荒郊地流浪啊。”

  张老伯:“你倒是说起田地,没田地没得饭吃,有田地欠官家一屁股,还是没得饭吃。这一算帐,不如没田地一身轻。可那田地的户册一旦造你头上,你就是到阴曹地府也是欠下官家了,唯一的出路就是丢下房屋田地远走他乡。要不外地流民咋这么多,你看我房后的荒地,明明种上能收些嚼谷,可就是没人种。”



  王进福四下又端详一下,这院子东面是土梁,西面隔着土沟是东外城,目光跃过城墙看见内城的武定门。

  跟老人说:“老伯,有一事相商,你这院子可否出租给在下居住,这样你每年也可得些租银,比这每日种菜要合算。”

  老人打量着自己的院子问:“这院子你租了要给谁住?”

  王进福说打算自已和家眷住。

  一个捕快帮着王进福说:“这几间屋荒着再不住人维持不了几年,就像后面两个院子一样完全废了。现在住上人修补一下,这三间房还能立下去。”

  另一个捕快也说道:“与其荒着废了,不如得些租银还有人看护着。哪天有主家看上了卖掉多得几两银子岂不更好。”

  老人说:“我女儿、女婿也顾不上这些;你们都是官身,不是那奸诈的人——我便做主了,你愿出多少银租这院子?”

(https://www.tbxsvv.cc/html/146/146395/83598766.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