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阳光下的平阳府 > 第一百四十五章 众官吏同心制铁甲 钟鸣岐…

  付监史已被邓知府表奏,升至从五品。

  这几年冶铁所有了银子,一个熟练铁匠一年能得二、三十两,故而工匠们徭役期满也愿留下,打制的铁器也越来越好。

  郑天野一到,二人商议打造重甲之事。

  正宗鱼鳞甲要一片片打制,一套铁甲一千多片,五百套一年都未必做得成。



  取炒熟之铁,尚未冷硬之时,趁热打制成薄铁叶,当省时省力不少。

  二人饭后与工匠们商量来比划去,决计用方块鱼鳞甲、皮绳十字扣穿连。

  头盔则用六瓣铁叶,穿拼时可放大缩小,一面打造,一面送回几套样品给邓兆恒。

  邓兆恒觉得过于粗陋,但郑天野附信说,若按以往办法造甲,五百副将耗时一年左右。

  邓兆恒哪里等得起,唤来郝万里和工房任副主事,让老何、赵宏几个穿上铁甲。

  四十来斤铁片穿身上,一动哗啦响,挥刀走了几个回合,彼此用铁甲接了几刀,经得住刀砍斧剁。

  郝万里:“两军阵前,铁甲之士更勇猛。却是躲不过、挡不住,才用甲扛一下,脆弱处被震伤、骨断常见。”

  郝万里拿过红缨枪一个抖刺,枪尖儿在老何胸前停住,“鱼鳞甲刀砍斧剁都不能透,唯以枪挑,可从甲叶缝隙间刺进。”

  老何:“若非整片铁甲,再厚也经不住刀枪挑刺,一旦刀尖插进缝隙,无论是皮绳还是铜丝都会被切断。”

  郝万里:“元人的重装骑兵,胸、背、臂、腿几大块铁甲相连,甚为坚牢,但笨重不便。而今鞑靼、瓦剌军中偶见,已是寥寥无几,我朝亦以棉布甲为多。”



  任副主事道:“若胸、背整片铁叶,肩、臂、腿连之以鱼鳞甲,则可取二者之长。整套甲胄降至一百多片,重量能降一些,却不怕挑刺,且更省时。六瓣头盔若改为三瓣儿,正前方一块,侧后两瓣防护更好。”

  郝万里问:“将士体格迥异,胸甲大小如何定格?”

  任副主事:“胸背甲取中,大者多穿鱼鳞甲片即可。”

  众人深以为然,邓知府:“就依当下议定,年前后这批重甲送至宣府。”

  众人散去,邓知府唤来了户房主事李墨林。

  李墨林知道,邓知府在朝廷上下已名声在外,升迁板上钉钉,自己日后的提拔多半会倚仗他,对邓兆恒是心服口服,

  得知邓知府要给宣府打造五百套重甲,李墨林心里有些犯嘀咕。

  这几年府库进出的银子翻了几倍,尤其对边关的支应如流水一样。

  一听这事心道:五百套重甲,一、两万银子,这样大笔地一年出几回,弄不好又得寅吃卯粮。

  李墨林见礼后虽面带微笑,却是言语少,邓知府便猜出了他几分心思。



  “李主事,五百套重甲的事想必你已耳闻,放心,我不用府库一两银子。”

  见李墨林诧异,便接着道:“我这里有黄金千三百两,为河东盐池刘员外所赠,先做此项耗费。待送至宣府时,我自向圣上告表刘员外大义之举,平阳这边你先知即可。”

  李墨林心里惊了一下,邓知府与刘员外在唱什么戏?盐池刘员外与料御史每年来拜知府大人,李墨林自是知道。其中金银的往来,也只是猜测,没人敢说出口,哪怕对家人都不漏一字。

  他也看出,邓知府对刘员外家族敬而远之,相互井水不犯河水。

  心里恍然,邓知府是要借此与刘员外脱了干系,又助了边关,还给刘尚书一家送了顶推不掉的高帽,一举三得;只是失了千两黄金。

  不禁道:“大人胸中明镜高悬,义理浩然,属下实是敬佩。”

  邓知府见他看透又说透,叹了口气,“李主事,你我都知,为朝廷做事,仅一腔赤诚不够,还得天时地利人和。天下如此,我们都没有它途可走。你这些年为平阳鞠躬尽瘁,我也确是离不开你的辅助,才让你在此屈就多年。我朝一百五十九府,在平阳你的用处更大些。再熬几年,看有无新变化。”

  李墨林岂能不知,也就是邓兆恒,换旁人稀里糊涂干几年不出事,升官走人。正因如此,他才觉得邓兆恒是个有前程的人。

  “属下能得知府大人携领,为朝廷尽绵薄之力十几年,自觉乃人生一大幸事,愿在大人辖下再多几年。”

  邓知府哈哈大笑,“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不过你我确是志同道合,我也感甚幸。有一想法,想听你的见地。”



  李墨林:“大人请讲。”

  邓知府:“我欲让平阳七品以上官员、府内大户、富商每家捐重甲一套,多者不限。”

  李墨林:“大人,一套重甲数十两。”

  邓知府:“按市价打造应在三十两以上,折进我们平阳自家的铁和役夫,最低估算,二十两起。”

  李墨林问:“是自愿、还是摊派?”

  邓知府嘿嘿笑道:“若自愿,怕只有官吏了,所以才唤你来,你对本府商贾、大户有底细,如何做成此事?”

  李墨林:“本府七品以上官员一百三十余人,而大户、富商尚无确切数目。”

  邓知府摇头,“一百三十套太少,至少两千套,加上先打造的共两千五百套。”

  李墨林惊道:“二千套折银四万两,一下摊派这么多可是从未有过。”

  邓知府来回踱着步,“当下看,平阳府出这四万两是不少,而一旦宣府危机,朝廷必令河南、山东、山西全力驰援,那时就不是四万两了。若腾总兵手握数千重甲精锐,将鞑靼挡于燕山之北,我这四万两就是一本万利。你速去操办,尧帝爷保佑,敌来犯之前将铁甲送上去。”



  李墨林道:“大人,即使银两筹齐,如此多重甲也难短时内打造成啊。”

  邓知府:“你说的是,还得找工房想办法。”

  李墨林走后,邓兆恒又与任副主事商议。

  任副主事道:“大人,冶铁所聚集铁匠不过百人,两千套年前无论如何制不出来。城内作坊,一天打制铁叶不过三、五百片。依此算,冶铁所年前不过能制一百几十副,必是要征招各州县铁匠了。”

  邓知府:“凡参与制甲者免除本年徭役,每副铠甲补口粮一两,你看如何?”

  任副主事:“大人,能打锄、镢的未必会打铠甲,得有行家指教,眼下是缺会制甲的熟练工匠。”

  邓知府问:“哪里能找些行家来?”

  任副主事:“兵营里有些老军士对铠甲熟悉,虽不会打制,却是知道怎样造甲。”

  邓兆恒想到了郝万里,“你且待我消息。”即刻亲自骑马往守备府去了。

  郝万里自是不能推脱,选了对铠甲熟悉的五十人,任副主事带着奔蒲州去了。



  邓知府给郑天野、付监史写信,看能否从潼关守军处借人,同时向各州县征招铁匠,口粮可提一提。

  郑天野原想安排妥当便回平阳城,却是哪里走得开。

  正犯愁间,户房钟鸣岐自陕西巡查而归。

  郑天野:“来的正好。潼关储将军我虽拜过,却不如老兄与将军交往多,再回潼关替我走一回,把懂铠甲制作的军兵请来。凡来一人,完工后赠重甲一副。”

  钟鸣岐:“在下与储大人也是过年、节带几坛酒拜一拜,实不敢承诺。”

  郑天野:“老兄定要做成此事。北边情势紧迫,知府大人催得急,边关起刀兵,想储大人会答应。”

  钟鸣岐这一趟赴陕西巡查,一去一回两个月,正要兴冲冲回平阳府,却只好次日返回潼关。

  当晚在风陵渡铁场过夜,问张德柱:“你此处可存有好酒?”

  张德柱笑道:“大人问着了,杏花村、桑葚酒、西凤酒、杜康酒、女儿红,大人要哪个?”

  钟鸣岐:“哪个酒好?”



  张德柱:“大人,凡遇到过往客商带的货好,仗着相熟,多少便宜点留下些许。自然我这里货是好货,酒也是好酒。”

  钟鸣岐:“我明日有事求储将军,储将军好饮,酒最好。”

  张德柱:“潼关居东、西往来之处,储将军西凤酒与杜康酒当是不缺。女儿红于北方人温吞水一般,也除去。剩下杏花村和桑葚酒,若是要紧事各带两坛;若一般事体便各带一坛。”

  钟鸣岐:“要紧的事,务必办成。”

  张德柱笑道:“正好我这里各有两坛,明日我挑了随大人去。”

  钟鸣岐:“此为官事所耗,年根儿一并结算。”

  想起张德柱在此官私一并经营,“在此经理铁务兼营其它私货,务要公私分开,帐簿要清晰。”

  张德柱笑道:“大人尽可放心。官家的帐与我的是分着记,官家的银无论多少,当天都送北岸巡检所存管,我自己的好歹是一堆,自己收着,混不了。”

  张德柱问:“无事闲谈,大人可否讲一讲是何要紧事体。”

  钟鸣岐自带莫耀祖、张德柱经理铁务之后,发现此二人在人情世故上比自己透彻,且非奸诈之徒,很多事情愿意听听他俩想法。



  便道:“时下,北方边关紧急,知府大人欲制重甲两千五百副,助前线御敌。当下铁和银子不缺,唯独制甲的铁匠缺太多。我来向储将军求援,请他派熟悉制甲的军士赴冶铁所助力。”

  张德柱:“何不从各州县征召铁匠?”

  钟鸣岐:“郑主事讲,平阳府能用的铁匠大多已在蒲州,再征来也无非是只会抡锤,制铁甲是精细手艺。”

  第二日一早,钟鸣岐带张德柱挑四坛酒去拜访储将军。

  储汉召刚巡检完将士操练,还未卸甲。

  张德柱不敢坐,只在钟鸣岐身后站着。

  储汉召见钟鸣岐这么早便挑着酒来,知是有事求他,“钟老弟请直言。”

  钟鸣岐一看,知道自己来得太早,正是储将军卸甲更衣、吃饭喝茶时候。

  “将军军务繁忙,下官长话短说。各方消息,鞑靼、瓦剌又欲再犯,我们邓大人筹集银两,欲打造一批重甲送往宣府。然熟悉铠甲制作工匠奇缺,依眼下进度,恐误了前线将士御敌。邓大人和工房郑主事托下官来,向将军求助,若营内有熟悉铠甲制作者,万望借于蒲州冶铁所数月。”

  边关的事储汉召岂能不知,他觉得应帮这个忙。只是外人拿了几坛酒,便从自己手里调兵,里外都有点儿讲不过去。



  “大敌当前,邓知府鼎力助边关,我们潼关将士也当相助。只是凡伍以上军士调动,需向督司报备,怕赶不上贵府之急啊。”

  钟鸣岐脑门上的汗下来了,略一沉吟,“将军,依下官见,能否边向蒲州调派人手,边向上面报备。另邓知府嘱咐,将军每向冶铁所派一名工匠,冶铁所回赠一副重甲以表谢意。”

  储汉召心道,何不早说。

  “既如此,我潼关守军助平阳打造铁甲,也算名正言顺。”

  钟鸣岐大喜,“将军大义。下官现住渡口铁场,候大人集齐了军中工匠,即刻带往蒲州。”

  钟鸣岐谢了储汉召,出了总兵衙门,抹了一把头上的汗,“好险啊!差点辜负了邓大人与郑主事。”

  张德柱问:“大人,一副铠甲值多少?”

  钟鸣岐:“郑主事讲,无论如何省,也得二十两。”

  张德柱:“二十两是铁匠大师傅一年的进项,既花这多么,何不外面雇工匠去。”

  钟鸣岐:“当下平阳府内能征的全来了,守备府的、潼关的军士也调来了,还到哪里去雇?”



  张德柱盘算着,“一个工匠管吃管住,一个月给他二两口粮会挺高兴,不行再加五钱,雇他四个月是十两,怎么算也比赠重甲合适。”

  钟鸣岐:“到哪里去雇?”

  张德柱:“西往华州,东往陕州,我不信一个月二、三两雇不来人。”

  钟鸣岐:“你所言有理,我回去与郑主事商议再定。”

  不及晌午,储将军派人来告,已集齐有制甲经验军士五十人。

  钟鸣岐带着五十名军士即刻乘船过河,路上吃了点儿干粮,半夜赶至冶铁所。

  冶铁炉日夜不歇,有日工和夜工,制甲作坊则白天上工。铁水刚凝,尚柔软之时,便架至铁砧上,趁软、趁热打薄,整片的铁叶子打得很快,再趁热切割、打孔。

  任副主事叹道:“挨着冶铁炉打铁,真是事半功倍。似城里作坊,一片片慢慢烧、慢慢打,何年何月才能制出两千五百套。”

  郑天野与付监史半夜被叫醒,钟鸣岐见面就喊:“老付,快与我们些吃食,自风陵渡过河,每人只吃了些干粮,此时肚已饿瘪了。”

  付监史让一个监工领着军士们去工棚吃饭,白米饭、盐水煮萝卜。



  郑天野让往萝卜里加两板豆腐,“军士们比不得役夫,不要让他们生出怨言。”

  任副主事也过来了。钟鸣岐道:“快与我两块豆腐、两根大葱、再加两碗杏花村,越到饿时,便越想酒喝。”

  付监史笑道:“杏花村前日便被你俩喝没了,我这里有自酿的烧酒,你且凑合两碗。”

  一个役夫用瓦盆儿端了豆腐进来,撒上盐、葱花儿,拌了几下。

  钟鸣岐夹了一块豆腐,咬了一口大葱,端起碗喝了一口酒,又苦又涩,他从没喝过这么难喝的酒。

  “这酒怎的这般苦涩。”

  付监史道:“我都喝惯了。咱冶铁所无好酿酒师傅,能酿出酒来就行。这个我也懂些,米炒得过了,酒便苦,加曲多了就味儿酸,陈的时间短就又辣又涩,可我哪有空闲管这等事。”

  钟鸣岐:“为何不多备些陈酒。”

  付监史笑了,“年年备,只是这两年存不住。自打郑主事常到冶铁所住,我这酒哪里等得到一年,早喝完了。”

  钟鸣岐边自饮,边对眼前三人说:“这回去见储将军,我带了风陵渡的张德柱。他说,赠别人一副重甲值二十两;为何不每月花二、三两从华州、陕州雇些懂铠甲制作的铁匠?”



  付监史道:“加上潼关刚来的五十人,当下制甲工匠二百四十人。”

  郑天野接道:“共两千六百副重甲,年前仍是完不了工。”

  酒虽难喝,但钟鸣岐把两碗全喝了,脸有些涨红。

  “在下所见,无论如何要战前送到宣府,若战事后已无意义。一万多两都拿出来了,还在乎那几百两做甚。我刚从陕西回来,大不了再回去,招它百八十人回来。”

  钟鸣岐有些醉意,一直滔滔不绝,“除应天、顺天二府、杭州及我平阳,没有五品的工房主事,亦无从五品的府内监史和六品的副主事。为何?盖因邓大人锐意进取、政绩斐然。”

  说着又倒了半碗酒,“想当年辗转各地为官,茫然消沉度日。自遇邓大人,才将这一副皮囊都付于政事民生。我等常年离家奔波,家里拿不出二百两,却为平阳谋来流水般的金银,大小官吏俸银足数发放,百姓富裕安乐,边关支应源源不断。若能如此一生,钟某无憾矣。”

  郑天野怕他再说下去言语有失,便打岔,“就依此,明日还得劳苦钟老兄再赴华州,挑选工匠,有多少带回多少,口粮就定为二两五钱。”

  任副主事道:“如此说,我明日便赴陕州。”

(https://www.tbxsvv.cc/html/146/146395/83169331.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