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身为督政官之一的图里奥,主管的是共和国内政事务(相当于内相),因此拥有巡视地方省份的职责。
然而,在大部分的时候,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巡视与外务工作,都是喜好东奔西走的第一执政官亲力亲为。
在安德鲁看来,那位没有什么太大政治野心,又不喜欢争权夺利,且忠厚可靠的图里奥第三执政官,更适合留在巴黎看家。
不过在共和五年热月,对北方诸省的视察,安德鲁同意图里奥执政官代表督政-府前往。而他本人将以“督战多瑙河,对哈布斯堡王朝最后一战”的名义,前往斯特拉斯堡。
在预计的行程安排中,安德鲁将在斯特拉斯堡一带转乘蒸汽船,从莱茵河转到内卡河,从斯图加特上岸,骑马赶往乌尔姆,并在此地再度换成蒸汽船,前往奥地利前线指挥督战。
当然,安德鲁的上述行程不过是一个烟幕弹,他在莱茵河上船之后,就将一直顺流而下,途径卡尔斯鲁厄、曼海姆、美因茨、科布伦茨、波恩、科隆、杜伊斯堡等地,秘密转进到巴达维亚(荷兰)。
最后,安德鲁一行人会在鹿特丹附近登陆。这次,跟随第一执政官出征的,除了形影不离的直属近卫师团外,还有在科布伦茨与亚琛一带修整的两到三个野战军。
自从1794年6月的法国北部与比利时战场开始,再到西班牙、莱茵兰、德意志与意大利等战场,反法联军遭遇到一系列令人发指的失败,还接二连三的损失了包括普鲁士、荷兰、西班牙、瑞士、德意志诸侯与意大利诸侯等在内的,大大小小的数十个盟友。
尤其在数月前,哥本哈根之战的惨痛教训之后,即便是狂妄自大的英国人也不敢正面在近海与陆地,与有着“欧洲第一战神”之称的安德鲁,及其指挥下的法国-军队做正面硬刚。
因此,英国内阁一致认为,唯有首先让法国的军政独-裁者安德鲁,以及数十万的法军主力部队,全部陷在奥地利战场而无法西顾的时候,英国远征军才能从荷兰西海岸实施比较安全的登陆。
事实上,在哥本哈根海战过后,目睹英国海军实力大损的小皮特首相,曾一度想要放弃登陆荷兰的军事冒险。
然而,无论是从道义责任,还是现实战略上说,英国方面不能坐视他们在欧洲大陆最重要的盟友,哈布斯堡王朝毁于法国人之手。
因为安德鲁今年以来已代表法国督政-府,连续三次回绝了维也纳方面提出的和谈请求,他发誓要彻底消灭邪恶的哈布斯堡王朝。
这位法兰西第一执政官在巴黎的官方报纸上公然宣称:实现和谈的前提,首先,那位弗兰茨二世皇帝必须要丢弃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那一顶已经过时的,不合适因的丑陋头衔;
其次,还要主动放弃除奥地利大公国之外的所有领土,这其中就包括由哈布斯堡家族成员统治下的,德意志诸侯国及意大利诸侯国,以及波西米亚王国、匈牙利王国、克罗地亚公国等等。
毫无疑问,在经过1796年到1797年的德意志战争、意大利战争胜利之后,如今共和国的整体军事实力已远远大于哈布斯堡王朝,加之战场正转入到哈布斯堡的核心统治区域:奥地利与波西米亚,法国掌握了绝对的战略主动权。
不仅如此,在法国-军情局的鼓动下,匈牙利、波兰、波西米亚等地也日益遭遇民族主义者的渗透,一场场配合法军进攻的民族大起义,即将在布达佩斯,在克拉科夫,在布拉格等地上演。
在外交方面,欧洲大国中的俄罗斯和普鲁士已是法国的两位盟友。而且,安德鲁执政官已在外交照会中做出保证,法国的东部国境线绝对不会越过莱茵河,继而吞并德意志与意大利、奥地利与波西米亚的领土。所以,圣彼得堡与柏林也不愿意多计较什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安德鲁这是在邀请普鲁士与俄罗斯两国,下场来充当“玩家”。一旦神圣罗马帝国的最大倚靠,哈布斯堡王朝被彻底打趴下后,处于一盘散沙的德意志诸侯,及巴尔干半岛的诸多奥属领地,就将沦为法国、普鲁士与俄罗斯的盘中餐。
毫无疑问的,安德鲁派出的外交特使们也是如此暗示,甚至是明示普鲁士与俄罗斯的两国君主。
然而,除了穿越者自己,谁也无法预料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已经进入了生命倒计时,仅有3、4个月的寿命。
那是威廉二世感觉安德鲁送来的,可以预防中风的水杨酸太伤肠胃,他在服用了两个礼拜就停止了。所以不如意外的……
至于保罗一世,他在俄国的一系列“倒行逆施”的改革措施,正逐渐变得不得人心,尤其是在圣彼得堡,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受宠的大贵族们,已在暗地秘密串联,策划各种阴谋,目的就是想推翻沙皇保罗一世的统治,好让皇储亚历山大成功上位。
尽管在法国大使科兰古侯爵的善意提醒下,依然效忠保罗一世的情报部门,配合圣彼得堡的禁卫军部队,成功平息了两次未遂政变的阴谋,处决与流放了大批旧时代的贵族。
安德鲁当然也清楚,等到沙皇身边的禁卫军统领,圣彼得堡总督也在英国大使与俄国大贵族的怂恿下,参与到军事政变的时候,安德鲁对于老大哥的悲惨结局,也将变得无能为力。
虽说,安德鲁不能(或许是不愿意)改变沙皇保罗一世的命运,但可以改变未来极有可能爆发的法俄战争,比如说将一场入侵战争,最终变为一个王朝继承权的战争。毕竟,俄国法律是允许女性继承皇位的。
当共和国拥有了政治、军事与外交上的绝对优势时,安德鲁故意提出了令哈布斯堡家族与弗兰茨二世,都无法接受的和谈先决条件,就是明确向世人表达一个观点,除非哈布斯堡王朝主动投降,否则不会有任何的和谈机会,而战争必须进行到底。
此外,德意志方面军与意大利方面军的高级指挥官已被告知,不得与奥军私下进行有关停战协定的谈判,否则将以叛国罪论处。
依照安德鲁的往日做法,现役军官一旦沾染有“叛国罪名”,基本上就是在等候特别军事法庭就地枪决命令的下达。
回到眼下,既然安德鲁法国已经铁了心,要将哈布斯堡王朝限定为一个不完整的奥地利大公国(蒂罗尔州实际已被割让给巴伐利亚),那么维也纳也只有实施战略总动员,与死敌法国决一死战。
当下,奥地利方面号称已动员了80万大军,但里面的水分极大,不仅民兵数量就占到了50万之众。加之武器装备要优先保障给正规军,导致大部分民兵随身仅有一件冷兵器。
即便是那所谓的30万正规军,也基本上是以毫无战场经验的新兵为主。之前的30多万老兵已损失在低地国家、德意志与意大利战场。所以,尽管士兵数量激增,但奥军的实际战斗力却是直线下降。
不仅如此,哈布斯堡统治下的捷克族(斯拉夫族的一支),匈牙利族(马扎尔人)、波兰族与克罗地亚族的士兵已经超过了奥军总兵力的一半。
在波兰、波西米亚、匈牙利、克罗地亚等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之际,这些非德意志民族的外族士兵,属于军队中极不稳定的因素。但凡有人挑拨一点火星,也许就会引发军中的大规模暴乱。
上述的种种不利因素,不仅是卡尔大公和其他枢密院大臣已经意识到,就连智商堪忧的弗兰茨二世皇帝也清楚一个事实:
仅凭哈布斯堡王朝的一己之力,是无法硬扛过凶狠残暴,如狼似虎,装备精良的40万法国大军的入侵。
此刻在环顾欧洲各国后,维也纳沮丧的发现,自己有且仅有英国,这一个坚强盟友。随即从今年以来,派往伦敦的奥地利特使,前前后后去了一波又一波。
单单4月之后,维也纳就派去了5批特使,万里迢迢赶赴伦敦,游说英国决策者们,不要因为哥本哈根之战的小小挫折,就变得灰心失望,畏敌如虎。
当然,奥地利特使不仅是给英国人打气,最重要的目的有两个:
其一,请求小皮特内阁加大对哈布斯堡的军事援助力度,除了黄金与英镑,奥地利人更需要令自己大吃苦头的前装线膛步枪,英国山寨版的“胜利者臼炮”,以及能够在战场上救命的药物;
其二,英国陆军要尽快在法国西部或是比利时,开辟第二战场,从而减轻奥地利军队在东面战场的巨大压力。毫无疑问,第二点才是弗兰茨二世与他的奥地利特使们最为关心的。
鉴于哥本哈根海战的重大损失,英国海军已转入本土防御状态,另外,英国人还暂时放弃了地中海与亚得里亚海的实际控制权。
由于缺乏英国-军舰的保驾护航,来自英国的军援船只有超过三分之二遭遇到法国及盟友舰队截获。
一旦等到西班牙海军加入到战局,从大西洋到地中海,及亚得里亚海的航道就会被彻底截断,届时奥地利方面将等不到来自海上的任何军援。
基于这种考虑,卡尔大公和枢密院大臣们请求弗兰茨二世皇帝,要求英国人务必要在7、8月份正式参战。
那是哈布斯堡王朝对法国-军队的抵抗,最多只能坚持到今年年底,甚至是更早一点的10月份。到那时,欧洲历史上最高贵的王国首都,维也纳就将落入安德鲁法国之手。
事实上,英国战争内阁连同海军部、陆军部、外交部与情报部门,也曾经认真考虑过,选择登陆法国与比利时的西海岸。但很快,这一方案就被英国外交部、陆军部与情报部门联手否决。
首先,在经历了1795到1797年的残酷森林绞杀战后,布列塔尼的反抗军早已不成建制,留下来的森林土匪干点拦路抢劫与绑架杀人也许还行,但要配合英国登陆军队作战,几乎不可能。
更别说,法国人在此设立了一个独立西方军团,还可以随时组织与调动大批国内的预备役部队,予以坚决反击。
所以,英国陆军部普遍认为在法国沿海,实施强行登陆,无意义给安德鲁法国“送人头”,上演一场更大规模的“登陆基伯龙半岛灾难”。
至于比利时方向,据英国情报部门证实绝大部分的当地人,早已习惯于安德鲁法国统治之下,所带来的和平、安定与繁荣。
这3年多来,英国情报部门派出的大批间谍,在布鲁塞尔、安特卫普、布鲁日、根特和列日等地难以立足。间谍们往往在上岸之初,就会被当地人举报,随后就会遭遇到大批法国宪警的围捕。
最终,思来想去的英国战时内阁,还是将登陆地点选择到荷兰。因为鹿特丹那边的英国间谍发来消息,有一批荷兰军舰的指挥官愿意投降英国海军,投效目前已逃亡英国的尼德兰(荷兰)执政,威廉五世亲王。
……
(https://www.tbxsvv.cc/html/146/146387/82166977.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