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没有在意两个摄影师的想法,继续详细的讲解自己对整部影片的拍摄思路。
这部电影的拍摄,是相当有颠覆性的。
大量的长镜头不算什么,难的是如何实现在太空环境下,拍出那种失重状态的真实感,这就需要连续的虚拟拍摄和自由的摄影机运动。
说实话,在此之前,确实从来没人敢于去尝试。
因为这已经不是一项挑战了,而是怎么想都觉得无法现实。
特效团队提前做好的视觉预览,给人的感觉确实很震撼,但预览终归只是预览,怎么去实现它才是重点。
但是有了这个视觉预览,陈默就可以一点点的,去全方位解读每一个细节了。
比如灯光模拟。
因为没有视觉预览,根本就不知道光应该从哪里来,或者说,就不会知道这个时候,该用什么样的特效画面。
所以说在很大一部分戏份上,其实模拟灯光,也会让特效和摄影的界限变的模糊。
二者有交叉,但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一个厉害的摄影师,需要处理的特效问题,其实比任何摄影师和特效总监都多。
最起码在这部电影里,是需要这样的。
这也是为什么陈默把艾曼努尔请过来的原因了,即使对方还不是那个后来大成的成熟体。
但人家身上是有那个天赋的,陈默随便指点几手,他很快就能成长起来,想想其实也蛮有成就感的对不对?
所以,陈默在这里就讲的很细,“特效师做的很多视觉预览,其实在拍摄现场,还是有很多弹性空间的。
“这里就需要你在镜头之外做些什么的时候,都要及时反应过来,比如需要在某个地方改变速度和时间的话,你就得马上做到。
“这就要求不但视觉预览要做得好,还得给摄影师留出来回旋的余地。
“当然了,有些地方是回旋不了的,这就需要特效团队和摄影师以及演员去相互沟通。
“尤其是一些室内戏上,这种情况比较多,比如你需要告诉演员,这个镜头的结尾,我们需要你把手准确的放在这个地方,不能有偏差,演员就会知道该怎么配合了。”
一大帮幕后人员,就一起跟着点头。
陈默又指了指那个硕大的跟屋子似的光盒。
“你们可以把它看作一个LED灯箱,拍摄时,我们会把预先用CG技术建好的太空场景,直接投影在那些LED屏上,而演员就在中间表演。
“而那些LED灯,也会在电脑程序的控制下,模拟出我们需要的光线、温差等各种变化。
“到时候,绑定好摄影机的机械臂,会按照视觉预览中的设计,做出预定的运动轨迹,从而制造出旋转、环绕、移动等各种效果,让画面不间断产生各种变化。
“也就是说,演员在表演时,是不需要做什么动作的,只需要给出相应的表情,让摄影机捕捉到就可以了,一直在运动的,是摄影机和LED屏上的背景画面。”
大家恍然大悟,艾曼努尔更是拍手叫绝,“天才的想法。”
怪不得要把视觉预览做到这种地步呢,这已经不是模拟构图、运镜、演员走位、供特效团队参考了。
而是让整部影片,完全照着已经完成的动画去拍摄啊,甚至都直接做好了背景画面和灯光效果。
真人和动画结合并不难,难的是什么?
难的是灯光。
陈默就继续讲解,“都知道真人拍摄的灯光,和动画渲染的灯光效果,是有极大落差的。
“所以为了方便后期制作,除了用led灯的投影灯光,去模拟动画里的灯光效果外,还需要特效团队在拍摄演员的画面里,添加镜头光晕及色差效果,让合成背景更贴近实际拍摄的质感。
“另外,也需要设置三种不同方向的光源,去分别模拟太阳照射、地球反射、月球反射。
“并且不断变换光源位置,保持光影的变动性,增添戏剧张力。
“这就摄影师在演员头顶附近,加上轻型灯具Robin 600E Spot,以吊臂操控,维持太阳光的照射方向,严格掌控画面里的光源方向和位置。
“这样以来,模拟外太空最真实的失重感、连续长时间的拍摄、镜头无限制自由运动,也就成为了现实。
“这,就是我需要的。”
大家的眼睛就全部亮了。
再转头看一眼那些量身打造的动态摄影器材和各种应用系统,一下子就顿悟了。
拥有七轴自由轴向,可追踪拍摄长达10·8公尺,每秒移动速度4公尺,以及静止距离可达0·08mm精准。
简直是再合适不过的利器了。
很多人立马意识到,原来在模拟零重力空间的条件下,拍长镜头这么简单呢。
当然不是那么简单的。
长镜头不是为了炫技而存在的,
想要让一个长镜头变得让人感到惊艳,就需要赋予它以灵魂。
一个长镜头,就像是一支芭蕾,要处理的问题,就是一秒钟都不能让人觉得乏味。
因为摄影机,就是用来说故事的,从头到尾都是。
不管是从环境的大远景到对话镜头,再到单个镜头,再到另一个大远景镜头……
如果要在一个镜头里把东西都讲完,你就必须得想办法,能把这些所有想表达的给囊括进去。
基本上,这里面很多镜头,用的都是定焦镜头,很多场景也都只需要换两三个镜头。
但这是由导演风格决定的。
摄影师需要做的,就是让镜头和画面配合的完美无缺。
现在视觉预览、灯光模拟、失重状态都解决了,剩下的,那基本就是怎么把真人拍摄和CG真实有效的结合起来了。
比如那个开头设计的长镜头,13分钟的长度,一镜到底,有难度吗?
基本没有,因为这个长镜头其实就是一个动画镜头,实拍的部分,就是两张演员的脸,其它都是CG制作出来的。
地球、太空飞船、哈勃望远镜、太空服以及人的身体……都是动画。
只有两张脸是真的。
所以,拍起来唯一的难点,就是CG和真人的结合,以及模拟光线的逼真,这样才能让观众看不出任何破绽。
既然灯光模拟已经解决了,剩下的也就是抠图而已,这个难不住特效师。
但陈默还是交代特效人员,“我们会做视觉预览,然后会做打光模拟,然后还会把从中得到的信息搜集起来,再开始一个技术预览的过程(techvis)。
“就可以把摄影机里拍的东西提取出来,转换成工作室用的东西。也是以后大家会经常用到的方式流程。
“所以,一定要注意经验的积累,这些都是珍贵的财富,不管是对于工作室,还是对于你们个人来说,都是值得珍惜的。”
这话倒不是纯粹灌鸡汤,而是事实。
因为在视觉预览和模拟灯光搞定之后,特效团队可不是就没事儿了。
其实还会做一次技术上的视觉预览,为的是和摄影师一起,去决定每个镜头怎么拍,然后决定预览上的那些画面,该如何在机械设备和灯箱上拍摄出来。
最后才能在最后的特效制作上,把工作难度减低到最小。
这种全程深度参与整部电影拍摄过程的情况,放在过去或许并不常见,
但是在以后,慢慢的就会变成一种常态了。
所以这会儿有机会能积累一下经验,确实十分难得。
就像陈默刚刚说的那样,有了这种经验,不管是对于未来部落工作室,还是对于参与的技术人员而言,都是一种隐形的财富。
甚至可以说,不管《地心引力》上映后会不会扑街,经历过这次拍摄的他们,都不会吃亏,同样会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香饽饽一般的存在。
因为他们正在做的,无疑是一份具备开创性的工作!
就是这么简单。
(https://www.tbxsvv.cc/html/146/146358/83102141.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