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上午,高阳终于回老家了,先送方建回安河县城几公里之外的老家,再折回来,开往仁水乡。
想到很快就要见到高阳的家人,稳重如古雅雯,一路上心情也有些紧张,有点俏媳妇见公婆的味道。
这两天,古雅雯也知道了,高阳有一个姐姐,成家后住在农村场镇上,开了一家小饭馆。
高阳的父母,在农村老家种地。
古雅雯本来想一早去商场买点礼物,结果吴若涵嫌麻烦,打开吴鹏的酒柜,拎了四瓶五粮液,还有四条软中烟。
这一下,又坑掉吴鹏三四千块的东西。
仁水乡街上,今天不是赶集天,高月两口子照常开门营业,小生意人,没有什么黄金周大假概念的,休不起这个假。
“舅舅!妈,舅舅回来啦……”
停车在饭馆门前,高阳三人下车后,外甥女江雪一眼瞧见,乐坏了。
联系不便,高阳没法通知家里自己国庆大假要回家。
古雅雯笑盈盈望着江雪,吴若涵下车后,则带着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这个小乡镇。
太小了,就两条小街道,一个十字路口,估计只住着几百人的样子。
见到古雅雯和吴若涵两个大美女,一身气度非凡的样子,江雪有些怯生生的。
高阳笑道:“小雪,这是雅雯阿姨,这是若涵阿姨……”
江雪怯生生叫了,只是感觉这名字怪怪的,一时记不住。
古雅雯笑吟吟拉着江雪的手:“小雪,你是在做作业吗……”
这时候,高月和江兵一脸诧异地出来,跟着便是满面笑容。
高阳道:“姐,姐夫,这是古雅雯,这是吴若涵。”
古雅雯忙道:“姐,姐夫,过节好。”
吴若涵也道:“姐,姐夫,你们好。”
高月笑呵呵的:“好,好,快请屋里坐。”
进屋后,古雅雯悄悄跟吴若涵打个眼色,吴若涵才反应来,玉手朝高阳一伸:“车钥匙。”
吴若涵去打开后备厢,拎了两瓶酒和两条烟过来。
古雅雯接过烟酒,笑着递给高月:“姐,姐夫,来得匆忙,也没准备什么。”
高月笑道:“客气了,太客气了。”
江兵扫了一眼,见是五粮液和软中烟,顿时惊了一大跳。
古雅雯又从手包里取出皮夹,取了200块,递给江雪:“小雪,阿姨来得急,没有给你准备礼物,你自己去买糖果好不好?”
江兵忙道:“使不得,使不得,小孩子哪用得到这么多钱。”
高阳道:“小雪,雅雯阿姨给的,你就拿着好了。”
江雪小脸绯红,接过钱,脆生生道:“谢谢阿姨。”
江兵笑呵呵去泡茶水,高月则坐下来陪客人说话。
聊了一阵之后,高月打个眼色,让高阳跟自己去后面的天井。
到了天井,高月悄声道:“你找女朋友了?”
高阳点点头。
高月又问:“是那个姓……姓古的?”
高阳道:“对,她叫古雅雯,另一个叫吴若涵,是她表妹。你就叫她们雅雯和若涵好了。”
“雅雯,若涵,雅雯,若涵……”
高月轻声念几遍,笑道:“这名字听起来好有文化,就是不容易记住。高阳,今天怎么安排?”
高阳道:“姐,要不你们歇一天生意,我们回家去。”
高月笑道:“好,高阳,你女朋友真漂亮,性格又好,这一次,你可算找对人了。”
高阳苦笑:“姐,抓紧时间吧。”
高阳出来,对二女道:“雅雯,若涵,等会儿我姐他们一起,我们回老家。”
古雅雯笑问:“远吗?”
高阳道:“不远,三四里路。”
高月将饭馆里的凉菜、卤味、新鲜蔬菜,还有新鲜肉,各自带了一些。
农村里家里来了客人,除了自养的鸡鸭,这些东西,只能到街上来买。
高阳开车出了场镇,刚进入回老家的路,吴若涵就惊讶道:“这条路好窄呀。”
江兵笑道:“这叫机耕路,以前用来跑拖拉机的,农村里落后,比不上你们城里。”
吴若涵还想说,被古雅雯在手背上悄悄一掐,赶紧闭嘴了。
几分钟后,老家到了。
院坝里,高应学还是在编箩筐,李秀珍则坐在屋檐下剁猪草。
高月抢先踏进院坝,笑道:“爸,妈,高阳带女朋友回来了。”
高应学和李秀珍顿时喜出望外,等见了人,高阳介绍之后,老两口都一脸乐呵呵傻笑。
儿子出息了,这媳妇找得好漂亮啊,就跟从电视里走出来似的。
礼节性的介绍,聊天,古雅雯虽然有些紧张,应对倒也是大方得体。
高阳的家,让古雅雯有些惊讶。
这一路走来,路边也见到一些两三层的小洋楼,或者红砖墙的农家小院,惟有高阳家里这种土墙老屋,比较少见。
认识之后,闲聊几句,高月道:“高阳,你带雅雯和若涵出去转转吧,我们在家做饭。”
高月终于记住这俩姑娘的名字了。
高阳看着二女:“去吗?”
古雅雯嫣然一笑:“去走走吧,看看你的家乡。”
江雪想跟着去,却被高月一把拖住,高应学则笑呵呵的,要给江雪找一部影碟看。
出了小院,古雅雯自然挽住了高阳,三人踩着一条机耕道,往屋后的一大片松林走去。
走到松林边缘,吴若涵突然道:“阳哥,没想到,你们家这么穷呀。”
古雅雯脸色一黑:“若涵,你会不会说话!”
吴若涵吐吐舌头:“阳哥,不好意思,我有时候说话不过脑子的。”
高阳笑道:“没事儿,我们家穷,这是事实嘛。我们家祖上几代都是贫农,我爷爷奶奶死得早,我打小都没见过。我要不是念书考出来了,现在,应该还在家里扛锄头呢。”
吴若涵道:“你这么惨啊。”
古雅雯一瞪眼:“又乱说话,真是的。”
吴若涵赶忙捂嘴,不敢说话了。
高阳笑道:“没事,农村嘛,几千年以来,都是社会最底层。
其实,我们家也不算太穷,村子里面,还有那种赤贫的,收入全靠种地,油盐酱醋什么的,很多时候,都要靠卖粮食来换。
然后,每到春天,粮食又不够吃,得四处借粮食。
所以,农村里对春夏季节,小麦和油菜成熟之前的两三个月,有青黄不接的说法……”
(https://www.tbxsvv.cc/html/145/145685/735441075.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