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姑见郑大牛把自行车停在“郑记供销社”门口,忙问道,“你要买东西吗?”
“几个月见不到女儿了,进去为她买些吃的。”郑大牛解释道。“媳妇,你在这儿稍等一下,我马上就回来。”
他架好自行车,就一脚跨进“郑记供销社”。
“郑记供销社”,公私合营后,政府派住了代表,名义上是公有经济,归集体所有,但实际上还是个人在经营,因为派住代表只拿工资不管事,并且到点就下班。
因为是个人在经营,所以每天晚上打烊较迟。而且货物品种较多,一般日常用品都能买到,生意很兴隆。
不一会儿,郑大牛就从“郑记供销社”出来,为周秀姑买了几只发夹与头绳,另还有三四个包裹,是用牛黄纸和油纸包着的。
周秀姑是第一次来小纪乡里,郑大牛对这里很熟悉,这不仅仅因为他是小纪乡人,更是他作为杨村村干部的一员,常来乡里开会,对乡里的每条街道,甚至每个小巷子都稔熟于心。
周天奎作为乡里的副乡长,主管农业生产,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三间小平房。
这三间小平房,不是杨村的土坯房,而是实打实的红砖乌瓦的房子,农村俗称“大瓦房”。
周秀姑随郑大牛七转八转的,终于来到周天奎的住处,开门的是他老婆张长芳。
张长芳见是他们二位,并没有什么惊喜,而且言语间有些冷漠,“你舅舅还没有回家,大概又到哪儿喝酒了。”
周秀姑一头雾水,舅舅?喝酒?这两个关键词,无论如何与二哥周天奎都联系不上。
她以为郑大牛带着她摸错门了,可仔细瞧瞧眼前之人,确实是张长芳本人不错,不过打扮比以前时髦多了,长长的头发好像卷曲着,像是烫过一样。
周秀姑提着两瓶酒刚要进屋,张长芳扔过两双拖鞋,“你们进屋前把鞋子换一下,你们舅舅现在爱干净了。”
“长…”她刚要喊长芳的名字,说一半缩了回去,“二嫂,你说的舅舅是谁呀?”
“你呀你呀,真不懂人情世故。”张长芳已泡好两杯茶水放在桌上,
“在我们杨村,结婚有小孩子后,都要改口,按孩子的叫法称呼对方的,比如我这个二嫂,就应称呼舅妈,你二哥就是舅舅。”
周秀姑一时转不过弯来,愣在那儿。
还是郑大牛反应快,换好拖鞋,把手中的礼物很礼貌的交给张长芳,“舅妈,我俩来得急促,这点小礼物不成敬意。”
“你看,还是我家姑爷懂人心。”张长芳接过礼物,“姑爷,请喝茶,这是上等的毛峰,你品品。”
郑大牛端起一杯,递给周秀姑,“快谢谢舅妈的热情。”
此时,周秀姑觉得自己就像是张长芳的晚辈似的,可无论怎么告诫自己:入乡随俗,人乡随俗,可那“舅妈”两个字,无论如何也叫不出口。
郑大牛端起自己的那一杯,咪了两口,啧啧称赞道 ,“舅妈,这毛峰真的不错。我知道你喜欢毛峰,特地在那家专卖毛峰的供销社,给你捎些过来,打开瞧瞧,是不是真品?”
周秀姑端着茶杯,听着郑大牛与张长芳热火朝天的聊着毛峰的话题,站也不是坐也不是,非常尴尬。
她四下张望着,终于瞧见一个小女孩,扎着两个羊角辫子,身穿着红色连衣裙,在小房里,端坐在凳子上,正在写字。
她想,她猜想,肯定是自己的女儿建国。
她放下茶杯,刚要进去,被正在说话的张长芳一把拦住,并招呼道,“建国,建国,快出来,看看谁来了?”
小建国出来了,很认生,几个月不见自己的爸爸妈妈,不认识他们了。
周秀姑张开手,刚要说“让妈妈抱抱你”,张长芳的话已早她一步说出来了。
“建国,快叫姑姑,姑姑与姑爷来看望我家小建国了。”
她又一次愣住了,泪水禁住地流了出来。
她蹲在地上,不敢抬起头,也不愿面对自己的女儿。
过了半晌,她俯着地面站起身来,没有说一句话,更没有与任何人打招呼,换上自己的鞋,走出二哥的大门,走出这个要求她喊张长芳“舅妈”的家。
(https://www.tbxsvv.cc/html/143/143658/62856744.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