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十万两的盘子
何夕并没有想到。本来一件很小的事情,从南京转了一圈,就成为一件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事情。
优先程度,甚至提到了何夕所做任何事情的第一位。
朱元璋还是选择了汤和的方案。不过折中一些,一手大棒一手金钱。能用钱收买的是一回事,不能用钱收买的是另外一回事。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何夕许诺的东西,一定要做到。
不说,一年二三十万两的进账,一定要有。今明两年,最少有一笔十万两以上的款子给人。
压力传导到了何夕这里。
何夕一时间,不知道是什么感想。
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就是,朝野上下对开海的异议一下子没有了。甚至各方面的助力不知道有多少。连汤和对修建海防城池都不上心了。嗯,不能说不上心。只能说,不如对这一件事情上心。
何夕甚至有一种感情。如果为了开海打上一仗。只要规模不算太大。说不定,朱元璋也会批准。
坏处就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甚至何夕做的一些事情,就变得有些多余了,比如将靖江王扯进来,之前,他想用藩王的大旗用用,而今不需要了。不过,何夕思考了很多,依然觉得将靖江王纳入计划之中。
毕竟,何夕不能只考虑钱,也要考虑海外封国的问题。
靖江王的一些担忧也是对的。
三年的事情,根本不能自给自足。只要有别的财源补充,才能立足。海上的财源,也只有海上贸易了。
“贤侄,而今这一件事情,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汤和说道:“你尽管提。”
“是啊。”陆仲亨的屁股依然有一些疼,让他的坐姿有些别扭。但是他依然热情说道:“不管什么事情,我都给你搞定。”
何夕说道:“而今人手已经筹备得差不多了。但是缺两样东西。”
陆仲亨说道;“什么东西?”
何夕说道:“钱。开商号总是要出本钱的。哪怕不多,也是要有的。这钱我不知道需要多少。靖江王将他的名义与未来三年的俸禄,三万石入骨股。但还不够?”
陆仲亨皱眉,一方面,他觉得,这样的事情,让靖江王参与做什么?另外一方面,他手头的钱也不够。不过,他有办法。
汤和说道:“你们不用看我。这一件事情,我不参与。不过我手头倒是有几万两的积蓄。谁不够, 可以向我借。”
陆仲亨说道:“贤侄,你也放心。我将金陵伊家的人叫过来了。就在外面。你只要搞明白需要多少钱。立即将伊家叫过来借钱就是了。”
陆仲亨一番话,让何夕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
金陵伊家的名声,何夕听过,那是金陵土著,在朱元璋入主金陵之前,就是富户了。朱元璋入主南京之后,更是紧跟朝廷政策。要钱给钱,要物给物。帮助朱元璋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
同时也得到了优待。说皇商有些过分。但是与大明权贵关系密切。也让伊家的生意做大了。有好事人称之为金陵首富。当然了,而今毕竟是明初,即便是金陵首富也没有多少钱。
家产未必有十几万两。
但是在这个时代,已经是大豪商了。
只是这样大豪商在陆仲亨这里,不过是肥羊而已。名义上是借钱,但是这借钱之后,还与不还,可就不好说了。
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对这些勋贵不喜欢的原因之一。即便朱元璋管束再严,有些事情也管不过来的。比如今日这件事情,陆仲亨敲诈几万两,伊家上下,连个屁都不敢放。
何夕说道:“这不好吧。”
汤和说道:“没事。伊家知道轻重。今日之事,不比其他。要料敌从宽。你如果过意不去,给伊家分一点残羹剩饭。伊家必定感恩戴德的。”
何夕只能安慰自己。后世创业者,也不是什么钱都要。 不同人手中的钱,是有折价的。
而今这个盘子。每一个人手中的权力,是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特别是还有皇帝的默许。所以仅仅是有钱,是入不了这个圈子的。说不定伊家很愿意,出超高的溢价,在这个生意之中有一份子。
但是何夕对这样的情况,并不喜欢。
因为这干涉正常的商业运行。对何夕想做的事情,是有害的。
但是而今何夕没有力气。推翻这一切。只能默认。
何夕说道:“好吧。而今先组个十万两的局。不够了再说。靖江王那边,他出名义,出三万石的画饼。先算他一万两股。我这边代表陛下,站五万两股。这里说清楚,这五万两我是一分也不会动的。剩下的-----”
汤和说道:“我不要,全归老陆。”
陆仲亨笑道:“这不好吧。”说得不好。但一点拒绝的意思都没有。
何夕却有一点看不下去了。说道;“总要给汤叔叔一些的。这样吧,汤叔叔站五千两的股,外面伊家站五千两的股,陆叔叔站三万两的股。如何?”
陆仲亨说道:“伊家出多少?”
何夕说道:“我回去商议一下,五万两大概是有的。”
刚刚何夕说的是实话。他不准备在里面站份子。他仅仅代表宫里占了一半。这也是必然的。朱元璋也是需要钱的。不让朱元璋有钱,这盘子就组不成。
既然何夕没有给自己家里捞钱,又何必自己往里面投钱的。
陆仲亨想了想,对身边的人说道;“去告诉,伊家拿三万五千两来。我让他占半股。”根本不等伊家答复。继续说道;“这钱有了,还缺少什么?”
何夕说道:“船。最缺的就是船了。”
这也是何夕没有想到的。
何夕当初逛许家村。被人当成了海盗,引发了一系列误会,对何夕来说,如同清风拂面。什么也不算。但是对许家村来说,那是灭顶之灾。最后许老爷子,只能只身来请罪。宁肯死在何夕门前,只求何夕高抬贵手。
其实何夕并没有将他们怎么样?
只是在何夕这个地位上,他根本不需要说任何事情,只是一个倾向,就能让下面的人家破人亡。
好在何夕并无此意。也就放过了许家村。
这也让许家村感恩戴德。
于是在许家的引领之下,何夕算是彻底调查了宁波造船业。通过了宁波造船业,管中窥豹,看到大明民间造船业的情况。
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凋零。
比起元代差太多了。
朱元璋禁海令,对造船业打击太大,不许远洋贸易,就没有人造大船。即便是近海贸易,也面对重重阻碍。虽然朱元璋无意于此。但是上面说一下面做十的事情,不在少数。
很多平民百姓根本不可能跑海。因为阎王好过,小鬼难缠。
总之,连近海贸易额,也下降得厉害。官府的船只甚至要超过民间的船只。
但是官府的船只也是有定数的。大多是卫所的船只。合浙江一省之力,也不过三四百艘船。里面还有大量的小船。而大明水师的船只,更多适合近海。甚至在近海有优势。对于远洋就不行了。
所以船,合适航海的船只,是何夕面对一大难题。
偏偏面对造船周期,从存储木料,到造好船只,需要三年以上。即便,而今用储备的木料,且不说有没有。直接造船,也需要近一年的时间。
所以,这就是何夕面对最大的问题?
去什么地方搞船?而造船是根本来不及的。
(https://www.tbxsvv.cc/html/142/142151/39575572.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