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天下无事不可为
何夕只觉得口干舌燥,看着朱元璋,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朱元璋给何夕的计划,其实很简单。
简单到离谱,其实与姚广孝的思路差不多。而今变法已经推进到关键时刻,总体上来说,何夕一直以来的行动,总体上是成功的。
但是这种成功,只能局限于辽东与北京。
毕竟这两地都是大明统治的边缘地带,辽东就不用说了。在大明进入辽东的时候,辽东才几万百姓,又经过一次背叛,可以说,辽东所谓的地方势力,豪强大族,根本就不存在了。
而北京也相差不大。
北京地区作为元朝统治的核心地区,真正的豪强贵族都是与蒙古人沾亲带故的,当初元顺帝退往草原,可不是一个人走的,是带了几十万人。可以说,大都地区的豪强都带走了。而且北京地区作为大明北方防线的核心地区,对于蒙古余孽可是深挖过的。
当年漠南地区其实有很多百姓地,却被徐达全部迁入关内,原因很简单,关外这些地区长期胡汉杂居,他们对蒙古人要比对大明有更多的认同。而关外作为双方拉锯的地方,让这些百姓待在原地,未必是大明的优势。
所以,这些百姓全部迁入关内,重新安置。
关外如此,北京本地的豪强,不被扒了几层皮,是不可能过关的。或者干脆移民到其他地方去。
所以,何夕在北京,辽东地区做事,才能事半功倍,只要搞定了这些勋贵们,就不会遇见什么阻碍。
而大明还是一个农业国,士绅地主们虽然被打压严重,但是依然是这个国家统治主体,大明即便兵强马壮,也是需要这些人的支持的。
王世贞估算过大明开国用的兵马,朱元璋起兵,一直到北伐功成。所有的兵马,大概在八十万到一百万上下。而开国之后,却有数以百计的卫所,总体兵马有一百多万,甚至更多。
其中,有很多都是招降纳叛,因为军事需要,将当地百姓整体划入军户之中,号称垛集军,其中典型就是辽东,辽东兵马十几万,但是当初马叶两位将军,带兵进入辽东的时候,才不过一两万。其他的军队都是当地百姓编入军中。
也就是说,即便是朱元璋最大的支柱,也就是军队,也未必是可靠的。
且不说,那些军头们自己的利益,单单说军队之中很多将领,本身也渴望成为地主。希望通过地主方式传承家业。
总之,去掉朱元璋的强力支持,何夕根本就是四面楚歌。何夕身边的人,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称得上有坚强的信念,大多都是因为利益聚会在一起的。因为因利聚合,利尽则散。
这种强弱对比,再给何夕几年事情,也未必能够扭转的。
倒不是,何夕不够强大,而是何夕而今的敌人,是一个相当抽象的存在。何夕都不知道具体是谁?方孝孺仅仅是一个明面上的人,但是私下里的敌人?魏国公徐达,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他们怎么想的?蓝玉,沐英,邓镇,李景隆,是真心觉得新法好吗?
除却何夕自己之外,他甚至找不到一个可以真正相信的重臣级别的帮手。
唯一能让他相信的,大概是陆仲亨。但是陆仲亨早已不在中枢,对于变法这一件事情,根本帮不上什么忙。
但是这个矛盾总是要解决的?
姚广孝认为何夕优势在军事上,从军械生产,到军事革命,还有北方重兵。这都是何夕的优势。
只是何夕没有想到,朱元璋也是这样认为的。
战争是解决一切矛盾的终极办法,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剑。
其实,就政治手腕上来
说,朱元璋在所有君王之中,并不是顶尖的。历史上,朱元璋在杀功臣这一件事情上做得就很糙。但是朱元璋却有一点,是几乎所有帝王都比不上的。
那就是够狠。
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惜一切代价。
对别人狠不算狠,对自己狠才算狠。
今日何夕才真正明白朱元璋的狠辣之处。
何夕忍不住说道:「陛下,你如果这样做的话,天下必将大乱?」
朱元璋淡然说道:「那又如何?天下大乱,天下大治,本就是寻常事而已,说实话,朕对治理天下从来并不是太在行的,这些年做事,也是束手束脚,唯独打天下,却是很有心得体会的。只是,我纵然有此心,也要看看,你有没有这个决心,如果你自己参悟不到这一节。我也只能在死前带你走了,省得你将来连一个子嗣都留不下来。」
「记住,成大事之人,无事不可为。」
何夕说道:「大明有现在这样局面,都是您的心血,您忍心吗?」
朱元璋说道:「忍心与不忍心,又有什么区别?朕是天子,就真以为我能掌握天下局面?不是我要如何?而是这天下局势,就这几个走向。朕只是做选择题而已。当然了,而今你还可以拒绝。朕这里有鹤顶红,顺便拿去。今后,就不用来见朕了。放心,朕会将北京辽东的后事处理好的。」
何夕还能说什么。
他最担心的事情,已经解决了。
姚广孝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何夕担心的就是朱元璋。因为在朱元璋眼皮下面造反,何夕不觉得自己可以做到。而今有了朱元璋的支持。
自然不成问题了。
只是何夕忽然有一种危机感。
那就是,他真能做到这一件事情吗?
不为别的。
何夕很清楚这一场战事,在规模上,惨烈程度上,决计远远超过历史上的靖难之战。从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参照美国南北战争。
不仅仅是一场战争,也是工业革命。
可以说,战争的庞大需求,足以推动一切最新技术的更新迭代。而战争带来的巨大的红利,足以让何夕完成工业革命,乃至于大明内部市场体系的建设。
将大明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结构,变成工业化国家。
虽然,这一场战争,会相当漫长。死伤会更多。何夕自己都不知道,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到底值得不值得。但在朱元璋眼中,大概是值得的。
而且,基于变法形成的政治局面,是很容易反复的。比如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人死政消,而但是新政治格局,建立在一场战争的胜利之上,那是很难改变的。
这或许是最好的办法。
但是何夕最不想用的办法。
此刻,他已经没有选择了。
何夕说道:「陛下既然下定决心,臣又有什么可说的。何夕只能拼死一搏。只是,陛下,难道不担心,此战之后,大明非朱氏所有。」
朱元璋说道:「你说这一句话,倒是开诚布公,那么朕也说说心理话。皇后走了,朕想了很多很多。朕对太子,自以为尽心尽力,普天之下,自古以来,所有太子,都没有朕对标儿如此爱护,但是结果如何?」
「一开始,朕其实很迷茫,也恨他不争气。但是时间长了,也就想通了。正如你说的,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纵然是朕的子女,他们也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选择,有自己的想法,朕不能左右。人,生而自由。」
「那么朕又何必为子孙而活?朕这一辈子,也没有几年了。朕死之后,躺进孝陵之中,就是你何夕当皇帝,你敢对我如何吗?况且,你何夕是什么样的人?
我不知道吗?这位置给你,你也不会要的。」
(https://www.tbxsvv.cc/html/142/142151/37742203.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