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好消息坏消息
这种有能力有运气的自己人不培养,培养谁?
何夕已经酝酿着对军中大动作,这种能够完全信任的将领,越多越好。
当然了,培养之前,也需要考察一二。请他的吃饭,就是一场面试。
「大人这个想法,恐怕一时间成不了了。」姚广孝说道:「我估计,他一时半会儿是不可能从战场上退下来的。」
这也是实话。安陵堡而今完全被包围,张明根本不可能撤走。
何夕说道:「无妨,不过该赏赐的也要赏赐。这让兵部与枢密院商议一个章程。」这一件事情在何夕这里,就已经了结了。何夕说道:「对了,另外一个好消息是什么?」
姚广孝说道:「燕王出兵漠北了。」
何夕眉头一挑,说道:「这才是真正的好消息。燕王也算守信。」
与燕王的交涉,其实已经有了两轮的。何夕对燕王的所有条件都答应了。虽然有些是空头支票,但是燕王权衡之后,也觉得这是最好的选择了。
于是在一个月之前,双方正式达成了协议。
算算时间,燕王也算是雷厉风行。这边刚刚答应下来,那边就已经大军西进了。
何夕说道:「你觉得燕王胜负如何?」
姚广孝说道:「不管胜负如何?都是我们赢了。」
对何夕来说,南边北边都是好消息。随着北方压力几乎没有,一些北方布防的兵力也能撤回来了。如此一来,在未来河间会战之中,何夕甚至能靠着运河的便利,堆一下兵力。形成短暂的兵力优势。
只是,对何夕来说,要忍耐。如果单单想要打赢南方,不是不可以,提前决战,一战打掉,傅友德重兵集团,就能一扫空河南,山东兵力,将战线推到两淮。
但是何夕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河间要悠着点打。
忍耐等待。等后方完成所有变革之后,就是平推的时候了。
------
北京这里都是好消息。南京这边都是坏消息了。
朱允炆本来的心情非常好,无他,是东南战事有了结果了。攻陷了靖江。虽然说靖江王带着残部逃亡南洋了。没有抓住罪魁祸首,但是东南平定,对朱允炆来说,也算是一件好事。最少不用担心,东南动乱了。
这是朱允炆登基以来,一个重大胜利,对朱允炆稳定自己的地位也有很大的影响。
再加上,靖江王的下场,有力地震慑了南洋藩王。在此之后,南洋藩王纷纷派人上京,承认了朱允炆才是大明皇帝,毕竟南洋藩王们,此刻的日子也不是太好过的。
之所以不好过前文也说过了。
总之一句话,就是大明开拓南洋的时间太短,大明在南洋的根基太浅薄了。中原有事,让很多本地土著都蠢蠢欲动了。而朱允炆在东南的胜利,对南洋土著来说,也是一种震慑。
所以,南洋诸王都纷纷派人朝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但是朱允炆的好心情,被安陵堡之战,唐胜宗战死这样劲爆的消息给引爆了。
朱允炆虽然对唐胜宗并没有什么好印象,但是他不得不承认一件事情,在而今这个时候,朱元璋留给他的这些老将,才是他最宝贵的财富。
虽然这些老将,一个个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是外人很多时候与其说是敬畏朝廷,还不如说敬畏这些具体到每一个人的人名。
所以,唐胜宗之死,对内外震撼都非常大。
唐胜宗这样大将,说死就死了,这严重影响四方对朱允炆朝廷的信心,朱允炆也担心,他之前觉得,这些老
家伙们,虽然一个比一个难搞,但是总算是能用。先打赢,将来的事情,将来再说。
而今忽然打不赢了。
这里面的问题就大了。
而朱允炆内心之中,还是有一个怀疑的。
是真打不赢,还是假打不赢,或者说不想打赢?
朱允炆眼神之中,无数复杂的目光闪过,一瞬间,不知道想了多少事情,不管怎么说,先召见下面大臣。尤其是几个国公来商议大事。
魏国公徐达早就不来。
朱允炆登基之后,徐达就不上朝了。什么事情都抱病。只是冯胜却到了。
一来冯胜没有徐达的那么硬气,二来,冯胜也想看看大明走向何方。他虽然上朝不说话,但是叫就过来,就好像是石柱子一般。
朱允炆目光扫过冯胜,也没有指望他说话,直接问韩国公李祺,说道:「韩国公,安陵堡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祺来之前是做过功课的,立即上前将安陵堡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讲解一番,最后说道:「此战,非唐胜宗之过,实在是贼人在安陵堡屯下重兵。」
「臣也查了。此战守将张明,沧州人。打遍沧州无敌手,而今为何府世子的武艺老师。乃是何夕之心腹。可见,何夕对此战之看重。」
李祺对张明的背景稍稍做了一个艺术加工。
也算是李祺为唐胜宗脱罪。
虽然唐胜宗战死了,但是败仗就是败仗。同样是战死,打了胜仗而死,打了败仗而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当然了。李祺对唐胜宗弄出这样局面,内心深处并不是没有感觉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他都要想办法为唐胜宗争取最好的身后名。
倒不是为了唐胜宗,给死人办丧事。从来是做给活人看的。李祺必须团结这些勋贵,这是他最大的政治资本。
扩大敌人,自然是一个摆脱罪名的好办法。
朱允炆脸色稍稍好看一点。
丁显也说道:「大人,不管怎么说,唐老将军为朝廷而死,朝廷不应该薄待。空伤四方义士之心。」
朱允炆说道:「好。令礼部安排便是了。」对于朱允炆来说,这都是小事。朱允炆关注的是北方大局,朱允炆说道:「事已至此,北方局面该如何应对?」
韩国公李祺说道:「陛下,臣以为颍国公天下名将,而今仅仅是一时失手。陛下应当宽宥之,临阵换将,乃是兵家大忌。」
朱允炆微微皱眉,说道:「韩国公所言,可是真心?」
韩国公李祺说道:「自然是真心。」
真心有几分,但是也是被迫的。
当唐胜宗战死之后,李祺就筹划北方战事换人的想法,奈何,他与留在北京的这些将领商议之后,发现没有一个人愿意接这个位置。
无他,一来,大家都是从乱世杀过来的。彼此之间的分量都是明白的。唐胜宗是什么样的水准,他们都明白,唐胜宗之死,固然是有运气的才成分,但问题是,即便不考虑运气,北边的局面也很难啃的。
二来,这些人这些人的底色。
朱元璋培养了这么多人才,对于麾下谁能干,谁不能干,其实很明白的。而真正顶级的人才,也有自己的傲气,不屑于攀附其他人。所以与李善长关系很亲近的,都是中层的勋贵,真正的顶层勋贵,人家都有自己的圈子。
他们的能力其实都比不上傅友德,而今傅友德都觉得有些难办的事情。他们怎么敢接手,所以才有李祺这个表态。
方孝孺也说道:「陛下,北方战事,还是看颍国公如何处置吧。臣请派人赏赐颍国公。以安前线军心。」
朱允炆嘴唇微微一动,
只是有些话,这个时候,不好说出口,他也确定了,今日是不可能换傅友德,既然如此,其余的一些小节,也就没有必要计较了。
朱允炆说道:「那好,就这样办吧。」
(https://www.tbxsvv.cc/html/142/142151/37638743.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