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公务员 > 第六十六章方孝孺之死

  大明公务员第六十六章方孝孺之死第六十六章方孝孺之死
  方孝孺是谁?
  他是文坛盟主,儒学大宗师,天下学问之宗。他用了何夕的办法,岂不是承认在治国之道上,儒学不如新学。这是万万不可以的。
  他方孝孺可以死,但不能认输。
  输给何夕他服气,但是他不能代替儒学认输,他始终觉得,何夕的学说太功利,没有仁心,太无法无天,没有畏惧。太冷冰冰,没有人味。
  将一切看成机械,将人也看成机械的一部分。
  这不是儒门正道。也不是天下人该有的未来。
  他不行,是他自己不行,不是儒学不行。只是他不能在历代先贤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让何夕改邪归正而已。
  所以,他死可以。但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这就是方孝孺的求仁的仁。
  只是这一句话,丁显听得高兴之极。「求仁得仁」这一句话在,岂不是说,方孝孺到了而今也没有想要认错的意思。他要认错了,丁显反而不好办。毕竟,方孝孺认错了,他如果不转达,不为他求情。好像与自己刚刚的设立的人设不符。现在好了。这四个字,转达给皇帝。皇帝只恨没有早杀了他。..
  丁显叹息一声,说道:「都什么时候了。还说这个。我要是你,就赶紧写一封认罪书,请陛下原谅,说不定能法外开恩。」
  方孝孺此刻反而想通了。说道:「无所谓了,在首辅这个位置上,我做的违心事情,已经够多了。而今已经不是首辅了,就不用顾全大局了。而且,这东西我写了,真有用吗?」
  方孝孺冷静下来,反而想明白了。他并没有完全看穿丁显做的戏,但他明白,丁显这个人,并不是那种一心一意为他好的。无非,想从他身上捞取一些政治资本。
  想明白了这一点,他反而不愿意与丁显多说什么了。
  任何学说,都要面对生死问题,儒学也是一样的。儒学对于生死很坦然的。对于方孝孺来说,生死之事,也不过物来顺应而已。说不怕死是假的。但是既然事情已经是定局了,也坦然接受。
  不会因为贪生怕死,反而给自己人生留下污点。
  丁显是什么人,他是知道的。如果是别人,他其实不介意留下一点什么,学问也好,人脉也好。反正人死了,一切都没有了。但是对于丁显,还是算了吧。
  丁显说道:「那对家里人可有什么交代?」
  方孝孺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我给家人的交代,都在圣贤书中了。此刻也没有什么可说了。馈子千金,不如遗子一经。该教给他们的之前已经教了,学不会的之后也只能自学了。」
  丁显沉默了。这个时候,他也有一些自惭形秽了。
  设身处地,如果他到了今日,决计不如方孝孺如此洒脱与坦然。
  甚至最后关心的,居然不是家产,而是儿子的学问。
  不过,这种自惭形秽不过一瞬间,就不存在了。
  对于,丁显来说,这样的人看看也就行了。效仿什么的。根本不可能。太傻了。
  ------
  正如丁显所料,丁显将求仁得仁这一句话,通过隐秘渠道传给了朱允炆。朱允炆摔了一个盘子。于是朝廷的流程推进了。
  方孝孺被压上刑场。同时被压上刑场的还有方孝孺的两个儿子。自然没有诛杀十族。但是跟随方孝孺铁杆大臣,也有好几个一同赴死。一时间,朝廷为之一空。
  至于没有上刑场,被流放下狱罢官的官员就更多了。
  一时间,朝廷人人自危。
  丁显正式代替方孝孺成为首辅。
  这个消息传到了曹国公府,姚广孝
  听了之后,沉默良久,对李景隆说道:「从此之后,天下文脉在北,曹国公觉得这天下还会有其他变数吗?」
  李景隆也沉默了。
  朱允炆还是距离底层太远了,他不知道方孝孺的影响力。
  方孝孺代表的不是他自己。而是从开国以来,三十多年的由宋濂到方孝孺一脉相传的士大夫势力。
  不要说别的。单单说李景隆,他父亲李文忠也在宋濂门下受教。
  说起来,他与方孝孺也是有些关系的。称呼方孝孺一句师叔,也是可以的。只是文武殊途,关系太紧密了,对谁都不好,而且他这位方师叔,为人方正。不会搞什么私下勾搭。
  与方孝孺走得近了,也不会有什么好处。
  因为方孝孺决计不会徇私的。反而很有可能真认为李景隆是他师侄,反而严格要求了。
  李景隆这么现实的人,岂能不对这位师叔敬而远之。
  但是敬而远之归敬而远之。甚至李景隆有些讨厌方孝孺。但是人还是知道好坏的。方孝孺在道德上没有瑕疵。虽然下面有很多事情,但是那不是方孝孺的过错。
  如此杀了方孝孺满门实在太过了。
  李景隆心中都嘀咕,没有想到朱允炆这么狠。
  更不要说,那么多士大夫。他们从小看宋濂与方孝孺的书,文章一步步到今天。宋濂与方孝孺对于他们,就好像鲁迅等大文豪对于当时的人一样。
  一直以来对方孝孺推崇备至。甚至在很多人心中,何夕都是作为反面教材出现在与方孝孺的论战之中的。
  这样的人说杀就杀了。
  天下读书人该何去何从?这一点,很多人都想不明白。
  这就是历史上,姚广孝对朱棣说,方孝孺是读书种子,绝对不能杀的原因之一。更何况历史上的方孝孺决计没有而今的方孝孺影响力大。毕竟历史上的方孝孺,是在洪武二十八年才回京的。而今的方孝孺一直在京师秉政大臣。
  如果说历史上的方孝孺的地位,是来源于宋濂,与自己的文章。而今宋濂与方孝孺的文章,更多是锦上添花,因为方孝孺在朝廷做事情,特别是重开科举,优待读书人的种种行为,就是已经是天下士林表率了。
  他的死。
  看似简单,但是实际上,决计不简单。
  人们的心中总是有惯性的。比如虽然说,何夕在学术上很多方面都胜过了方孝孺。但是在很多读书人眼中,何夕是不如方孝孺的。但很多人其实是承认的。何夕即便不如方孝孺,也是一个大学问家,只是如方孝孺所评价的。何夕学问不纯,非圣学正道而已。
  但是不管怎么说,何夕也是与方孝孺相提并论的大家。
  而今方孝孺落得个如此下场。而且丁显要做的事情,不过是效仿何夕的一些改革,好为南京朝廷增加财源。
  那问题来了?
  既然北京与南京的政策已经有了趋同性。那么这些士子为什么不投北京,而投南京啊?
  何夕是什么样的人?所有人都知道。虽然南京一直在给何夕泼脏水。但是何夕这些年做的事情,却是不容抹杀的。
  即便再讨厌何夕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何夕是国士无双,在什么地方都有建树的奇才。除却起兵夺位这一件事情外,就没有其他的污点。而丁显是什么人?不过是一个欺师灭祖之徒。
  既然都一样,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支持丁显?
  更不要说南京还杀了方孝孺,拉了全天下读书人的仇恨。
  这就是姚广孝所言,天下文脉在北。
  朱允炆是读圣贤书,从小是接受最传统经典教育,但是他本质上其实并不是读书人。有些东西是他
  注定无法理解的存在。
  何夕与方孝孺斗了几十年,万万没有想到,以今天这种局面分出了胜负。
  从此之后,天下治国之道偏向新学已经是定局了。

(https://www.tbxsvv.cc/html/142/142151/36923041.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