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务员第一百五十二章没有选择了第一百五十二章没有选择了
这种情况下,怎么能打赢?
这还是北军被黄河限制了后勤的情况下,发挥出来的火力都比南军多。等将来后勤线打通之后,这局面根本不可能维持了。
在数次战斗之后,盛庸已经敏锐的觉察到了这一点。
在这种情况下,这样的胜仗对最后的胜利毫无意义。
如果不做出改变,最后的结果已经注定了。
盛庸思量好久,最后终于给傅友德写了一封书信。
他其实不想干扰傅友德。毕竟傅友德手中掌握着整个南京最大重兵集团,同时也是南京方面最后的底牌了。一旦傅友德参与到大战之中,不管胜负如何。对南京来说,都代表被动。.
是,打仗可以很简单看成打牌,你这里所有牌都打出去了。而对面还有很多牌,下面的事情就不用说了。
而且盛庸也希望傅友德有更多的选择,能够力挽狂澜。但是盛庸不写不行了。
因为盛庸在打一场没有花俏的战事,这样的战事,就是人力物力与物资的战争,他输定了。
他也只能寄希望于傅友德了。
只是傅友德又能寄希望于谁啊?
--------
盛庸的书信到傅友德手中的时候,傅友德已经好些日子没有睡觉了。
作为一个老人,这是非常损害健康的行为。但是此刻的傅友德已经顾不了了。这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让傅友德根本难以应对。
特别是西北战场崩溃,简直让傅友德没有想到。
他对西北战场是有预见的。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李景隆这个浓眉大眼的人,会背叛的。而且是如此干脆利落,给南京方面带来如此大的伤害。
关中的窟窿,他是有办法弥补的。但是汉中落入北京手中,他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那一瞬间他是懵的。
如果这是一盘棋,他已经弃子认输了。
这已经没有下的必要了。
但是这不是。
他必须想办法,从而今的局面之中找出必胜的办法。
毕竟,他与朱允炆牵连太深了。南京一旦战败,傅友德一家都一定会被牵连。甚至颍国公一脉都会不复存在。这让傅友德万万不能接受。至于投降北京,根本不可能。
他做了那么多事情,投降北京就万事大吉了。
战争是一场洗牌。
不会因为他认输而结束。否则这些投降的人一一个身居高位,这一场大战之中立下功勋的人什么地方安排?
所以,南京一旦完了,傅家一定会完。
只是他想来想去,根本没有什么办法。
只能险中求胜。
但这一险在什么地方
傅友德一直在沉思之中。
不过,当盛庸这一封书信过来的时候,傅友德下定了决心。
就是广武山以南的地方。
叶沈的想法,是瞒不过盛庸的,一子双征,果然精妙,但是他这枚子也陷入双方包围之中了。傅友德只要拿下叶沈,事有可为。毕竟叶沈所部是北京的精锐,也是何夕的精锐。
叶沈所部一旦覆灭,带来的问题是巨大的。
不仅仅是战争上的问题。
在战争上,叶沈一旦覆灭。则黄河下游防线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黄河防线稳定了,南京朝廷就能用精力去处理四川的问题的。很有可能在四川形成一道平衡的局面。
无他,四川距离北京太远了。根本就是北京鞭长莫及之地。
而南京对四川却有长江
可通。在四川作战,对南京来说更容易。不过这个前提是南京有可有之兵,与足够的物资。
物资有没有,先放一放,单单是军队,南京已经有所不足了。
在开战到而今,在军队数量上,北京一直是不如南京的。但是这一战前后,发生了变化。
傅友德不得不承认,而今南京的军队大概比不上北京了。
西北之兵大概都是北京的了。山西之兵很有可能也是北京的了。毕竟是在打内战,将俘虏转化为士卒也是很容易的。如此一来,北军在数量上质量上都会对南军形成了压制。
这样的情况很有问题的。
对于四川战场,傅友德所能想到的也只有从前线抽调兵力。自然也就是他这里了。
别的地方没有。
至于云南方向,傅友德也想过抽调兵力。
当然了,傅友德的抽调兵力与南京方面所想的抽调兵力是完全不一样的,少部分抽调,根本没有想过放弃云南。毕竟云南是傅友德打的,是傅友德最大的功绩之一。
放弃了云南,岂不是放弃了傅友德原来的功绩吗?
这是傅友德万万不能接受的。
而想要从前线抽调军队,只要重创北军才行的。
第二好处。就是对北京内部的打击。
叶沈是何夕的拳头,也是何夕的政治依仗之一,一旦叶沈战败,甚至全军覆没,这样的情况一定会对何夕的地位进行冲击,傅友德也反复思量过了。为什么南京比不上北京。
他想来想去,觉得这个原因在何夕身上。
一方面是何夕的能力。特别强。这一点傅友德也承认,他宁肯承认自己败给了何夕,也不愿意承认自己不如叶沈。
另外一方面,就是何夕的地位了。
何夕的地位是相当的稳固的,甚至可以说一手遮天,但正是这种稳固的政治地位,造就了北京的政治格局也是相当的稳定的。并没有太大的内耗。而看南京,简直各种情况都有。
很多人都用了相当的精力在内斗,从而造成了现在的局面。而今即便是想起来团结了,也不行了。
如果何夕的地位动摇。那么北京一定会陷入内斗之中的。不管是何夕能不能再次坐镇自己的位置,都会有一段时间,让南京有喘息之机会。
如果南京能够用这一段时间,安定内部,重振旗鼓,未必不能反败为胜。
当然了,傅友德也觉得这有一点玄,但是他想来想去,这是唯一的指望了。
叶沈的想法,他自然是知道的。想打一场决战吗?
很巧,傅友德而今也别无选择了。
而且他也相信自己的能力,在河间之战后,傅友德感受到了双方战斗力的差距。那就是这种野外会战,人数越多,北军的实力就越强大,南军不是对手。但是傅友德这些年都在做什么?
不就是为了改变这一切吗?
而今他做了这么长时间了。岂能没有效果吗?
而且盛庸很明白的告诉了他。
长期战争,这种消耗特别大的战事,是不可能打赢的。黄河防线,特别是洛阳一线,盛庸不可能不尽心,不可能不尽力。而盛庸在能力上,也是年轻一辈的佼佼者。
他也看了盛庸在广武山的布置,可以说能做的都做了。
但是局面还是一点点的落到下风。
这不是盛庸的错,而是力不如人。就好像一个小孩子,与一个成年人打架,即便这个小孩子再厉害,手段再高超,大多时候是打不赢的,特别是不用花招。双方角力的情况下。
那没事时候能打赢啊?
那就是拿
着利刃较量,说不定,能凭借利刃之力,侥幸赢一次。
这利刃就是这一场会战。能不能赢?不知道。有没有赢的希望,自然是有的。当然了也有输的可能,而且还不少,虽然说,战事没有结束之前,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但是,双方的力量对比还是在哪里放着。
傅友德没有选择了。
南京也没有选择了。
而且傅友德是有自信的,那就是他多年的经验,岂能不如叶沈这个毛头小子。双方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他不可能输。
(https://www.tbxsvv.cc/html/142/142151/110319922.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