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锦绣大唐之长安房俊 > 第一千九百八五章 河西棉田

棉花之价值现在已是举世皆知,但动用两支十六卫大军在河西之地垦荒屯田种棉花,却是许多人所不能理解的。

        棉花何以重要至如此程度?

        所以包括李承乾在内,绝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房俊对程咬金的打击报复,牛进达作为程咬金最忠实的部下、搭档,遭受牵连实乃情理之中。

        只需将这两人摁在河西种上几年地,估计也就废了,再不能对房俊构成威胁……

        “卢国公没有怨言?”

        李君羡嘴角抽了抽,道:“自然是有的,不过言语之间并未对陛下有任何不满,而是对河间郡王、英国公、越国公几人极为愤懑,饮酒之时动辄破口大骂,责怪这几位将其放逐至河西之地,还说陛下身边有奸佞,他当提刀率军回京护驾。”

        李承乾:……”

        这种话若是旁人说出来,他自是震怒,可出自程咬金之口,却连半分怒气都生不起。

        虽说之前长孙无忌叛乱之时程咬金犹豫不决、首鼠两端,立场极其不坚定,试图隔岸观火左右逢源,但毕竟未曾真正依附于叛军,所以李承乾并不是不能忍受。

        现在唯一能解他困局者唯有太宗皇帝麾下的贞观勋臣,而日渐凋零的贞观勋臣之中,最堪大用、且最值得信任的,唯有程咬金。

        喝口茶水,李承乾问道:  “你说房俊与司农寺大张旗鼓在河西推行棉花种植,那棉花当真就那么重要?况且河西之地土壤肥沃、河水丰沛,魏晋南北朝以来偏居一隅,少有兵祸,局势相对稳定,哪里来的那么多土地以供开垦?  ”

        河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秦汉时期,河西走廊是防范匈奴入侵的前线,重兵囤积、战火不断,基本耗尽了当地民生,河西一地一直是穷困贫瘠之象征。

        然而到了南北朝时期,河西却因其远离中原、避开战火,“五凉”时期,局势相对稳定,秦汉之时征伐之地居然摇身一变,成为中原避难人士的避风港。

        人才、钱帛之涌入,使得河西非常繁荣。

        隋唐以来,虽然屡有胡族入寇,但大体上损害不大,使得河西一度被视作“世外桃源”…

        一个繁荣、稳定的社会环境,往往就意味着阶级的稳固;而阶级之稳固,则意味着财富之稳固。什么是财富?

        在当下,无外乎钱、帛、土地、人口。

        河西的土地、人口皆被当地豪族所把持,纵然程咬金、牛进达麾下将近十万大军,又能去哪里垦荒?当真将山头推平了种棉花不成?

        当初房俊认为河西的气候条件极易棉花生长,倡议于彼处大规模种植,除去司农寺支持以外,朝野上下几乎一片反对。

        而在李承乾看来,最大的反对者难道不应该是一心想着回归长安、最是不耐烦种地的程咬金吗?可现在程咬金为何乖乖的去种地?

        李君羡犹豫一下,小心翼翼道:“启禀陛下,末将对于农事一无所知,甚至长在地里哪个是棉花、哪个是禾苗都分不清……不过自去岁冬日开始,便陆陆续续有世家门阀之子弟前往河西,或是买地、或是租地,很是频繁。  ”

        李承乾蹙眉:“有此等事,怎不及早回禀?  ”

        “只不过是“百骑司'在监视世家门阀之时偶然得知,并不知其究竞在河西买了多少地、租了多少地,更不知其所谋为何。毕竟自从安西军镇守西域,接连击溃突厥残部、大食军队之后,河西成为连接西域的咽喉要道,繁荣更甚往昔,天底下的世家门阀大抵都在凉州等地有些产业。”

        李君羡有些委屈,他是“天子耳目”,但并不是“天下耳目”,怎可能事事都问、事事都管?不仅没那个权力,也没那个能力!

        李承乾也意识到自己过于苛责了,太宗皇帝便主动替犯错的臣子减轻责任,更何况这件事李君羡本没有错?

        遂温言安抚道:“这帮家伙一日都不肯消停,为难爱卿了,要密切关注河西之动向,朕要知道他们究竞在干什么!”

        “喏!”

        相比于关中的闷热潮湿,姑臧城更为干旱、也更为炎热!

        程咬金戴着一个大大的斗笠,掐着腰站在滚滚奔流的河边,看着沙漠与山地交汇之处开垦出来的不下于三十万亩的田地,翠绿的棉花幼苗铺满地面,一望无际。

        马城河发源于祁连山东段大雪山,雪山之巅融化的雪水蜿蜒向下形成数条水流,由高至低、由南向北,横跨数十里范围将凉州全境纳入其中,而后于姑臧城北侧汇聚一处,浩浩荡荡,奔流向北,注入白亭海。凉州自然是不缺水的,大河奔流、灌溉田野,河西的土地大多深厚肥沃、水源充足,但凉州少雨,极北之地吹来的风寒冬腊月凛冽严寒、滴水成冰,盛夏之时则极其干燥、酷热难耐。

        自古以来便是如此。

        如今,随着贞观书院那边不少学子跑到河西来实践,据说是什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活动,这才从学子口中得知造成如此自然环境的罪魁祸首,居然便是那耸峙天际、高大宽厚的祁连山。

        也是从这些学子口中,他得知了正是如此独特之气候,使得河西之地最是适宜一些农作物的生长,譬如瓜果,譬如棉花。

        阳光充足、气候炎热、灌溉充足、土壤肥沃……据那些学子所言,河西简直就是栽种棉花的理想之地。相比于那些木讷拘谨、因循守旧的司农寺官员,程咬金还是觉得学子们更为可信,年轻有活力、朝气蓬勃,不拘于古人之经验而勇于开拓,这也是当下整个大唐早已形成的社会风气。

        老是捧着祖宗那一套不思进取不知变通怎么能行?

        祖宗的东西当真有用也不会王朝更迭不休、百姓生灵涂炭……

        学子们常常挂在嘴边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现在是新时代了,要与时俱进、要鼎革更新”……

        虽然程咬金也不懂为何忽然间就“新时代”了,却并不妨碍他接受这些新生事物。

        河边,几个被烈日晒得面庞黝黑的胥吏正卖力转动绞盘,精钢锁链缓缓搅动将重达数百斤的水闸从闸门里拽上来,河道里的河水便从水闸下方的空隙涌入水渠,一时间奔腾的河水沿着水泥砌筑的水渠流淌,数十座水闸一并放水,充分灌溉这几十万亩棉田。

        一叶小舟自马城河上游晃晃悠悠而来,行至近处,舟上的白帆降下,小舟缓缓靠岸,一位鹤发童颜、身着葛袍的老者身手矫健的弃舟登陆,背着手来到程咬金面前,低头看了看水渠之中滚滚河水,满意的点点头:“此等水闸之设计,较之以往刨开河堤的法子安全多了,就是太过费钱。”

        河西之地不产水泥,需要从关中不远千里运过来,单只是这份运费便是个天文数字,再加上动用了万余兵卒、数千民夫,人吃马嚼之余还要给每个人开上一份工钱,这些水渠之造价自然高得吓人。程咬金不解:“时文兄您不在江南水乡颐养天年,跑到河西来作什?虽然兰陵萧氏在河西买了不少皇帝都已开垦出来,可随意打发一个子弟前来就行了,何必您老亲自前来?”

        萧璃笑嗬嗬的捋着胡子,揶揄道:“怎么,贤弟心里是否嘲笑老夫财迷心窍,一把年纪还要为了些许棉花跑到这河西之地来?”

        程咬金不绕弯子,手指着连绵无际的棉田:“你们江南士族在这里投入了何止千万贯?如此巨大之财富,我不信仅仅从棉花上就能赚回来。更何况时文兄你如今已然致仕高佬,颐养天年,又岂能为了区区铜臭便不远万里跋涉而来呢?说句难听的话,稍有闪失便要埋骨此处,何必呢?”

        征用军队、雇佣民夫,不仅付钱、还要管饭,出现伤亡还要发放抚恤。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打造农具、购买棉种……一桩桩一件件,钱帛流水一般花出去。

        这是种棉花、不是种金子,怎可能挣钱?

        可江南士族陆陆续续都派了家中子弟前来接治,与左武卫谈合作,萧璃这等德高望重之人耋老,更是亲自跑到河西来监工……

        怎可能只为了挣钱?

        萧璃站在河堤上,负手望着微风吹拂之下叶片摇晃犹如海浪一般的棉田,慢悠悠道:“自古以来,百姓何以困苦不堪、命如草芥?无他,一者饥,一者寒,一者病,如此而已。诸如天灾兵祸,实则不值一提。”程咬金颔首表示认可,打仗才死几个人?

        一场兵灾下来,死去之人载于书册之上,总归是有个数字,可天下因为饥饿、寒冷、病痛而死之人,却如恒河沙数、不计其数。

        “以往之棉花被河西之人称为“白叠子',因不擅于脱籽,历来不被重视,只豪富之家不惜人力才能纺织成棉布,沦为权贵才能享用之贵物,甚至成为贡品。现在有了脱籽机,纺织机,不仅可将棉花纺成线、织成布,更能制成棉衣,御寒效果极佳。以吾等之家资,种万亩之棉田,解天下万民之苦寒,何乐而不为之?  ”

        听着萧璃此番悲天悯人、慈悲为怀的言语,程咬金很想啐一口唾沫,百姓之所以饥饿、苦寒,还不是因为被你们世家门阀盘剥不休、无以为继?

        现在世家门阀说是要花费巨资,只为了给百姓一件衣裳穿……简直与黄鼠狼给鸡拜年无异。程咬金不耐烦:“谁爱听此等空泛之词?您就实话实说,到底为何跑到河西来种棉花?  ”

        萧璃叹口气,无可奈何:“还不是被咱们萧家那位好女婿给逼得?  ”

(https://www.tbxsvv.cc/html/140/140514/831344629.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