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快到潼关了。
华盖车摇摇晃晃,鲁肃的思绪也摇摇晃晃。
鲁肃表面上看起来悠闲,实际上心中很忙乱。
不仅是要忙着观察,忙着记忆,还要忙着推算,预测。
山东就这样输了?
鲁肃一直都快潼关了,心中还是有些不敢置信。
他知道骠骑的优势大,可是他没想到会这么的大!
这也不仅仅是鲁肃一个人的疑惑,也可以是山东到江东很多士族子弟的疑惑,这曹操曹丞相,也就这样完了?
他们不见得会多么尊重曹丞相,但是他们一定会尊重曹丞相手下的兵马!
那可是数万精兵啊!
虽然曹操经常动不动就宣传他那数十万的人马,鲁肃也知道那是虚的,但是再怎么虚,十几万总该是有的,再压缩一下,大几万人也绝对不少了!
几万人,就算是几万头的猪,也是不好砍杀的……
所以,是不是曹丞相能力太差了?
要是我上的话……
江东常备军力才多少?
江东对外宣称,也是有三十万的,但是实际上常备兵力只有三万左右。
而且还有很多是水军!
在战急之时,紧急扩充一下,可以一个老兵带二新兵,或是一带三的扩充到十万人以上,但是其中有很多兵卒就是没有经过什么正儿八经训练的农兵了,拿着长矛就上阵,比起黄巾贼恐怕就是多一件破烂盔甲罢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骠骑宣称八万人,山东江东的人基本上就认为骠骑军大概只有一两万。
以己度人么,不都是这样的么?
所以这一两万的兵马,打败了曹操手下近十万?!
别说鲁肃了,就连周瑜都不信!
周瑜当时已经算是将骠骑军往高了预估了,说斐潜能和曹操抗衡,大体上是均衡的,所以江东投注会是决定性的力量……
现在事后来看,周瑜的这个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早知道当时就应该劝说周瑜搞江北……
鲁肃毫无节操的的琢磨着。
政治么,节操是什么?
尤其在江东。
孙策的死,江东士族不敢说有直接参与,但肯定是有提供便利的,否则孙策去打猎的位置,还有日常的行为习惯,真就是几个刺客随便都能到手的信息?
可就算是孙大帝知道,他又能奈何?
旁人不清楚孙权和江东士族之间的关系到底是好还是坏,是对立还是媾和,鲁肃能不清楚么?
孙权是恨江东士族入骨啊!可是翻脸有用么?孙大帝和江东士族翻脸几次了?翻完脸之后还不是要乖乖低下头去请张昭去做和事佬?要不然张昭那个臭脸,还真以为孙权愿意看啊?
江东士族如果第一个死,第二个死的肯定就是张昭!
所以啊,人想要什么,和真正能做到什么,往往是两回事。
现如今鲁肃还不知道江东西征已经败落,所以他还没有确定自己下一步要怎么做……
毕竟按照江东的尿性,江东的『爱好』和平,对于江北『没兴趣』,愿意和江北『和平共处』,其实都是有大前提的!
要是江东随随便便出点兵马,就能平推江北,试试看江东还会不会继续保持和平?
若打了,不但打不下来,而且还要损兵折将,那么谁愿意打?
所以,鲁肃觉得,江东的对外策略,是不是应该做一些调整了?
他来潼关,而不是在长安继续等待,也就是为了亲眼看一下斐潜和曹操之间的战争战场,是不是真的有这种决定性的变化。
现在江东人所忌惮的江北势力,曹操曹丞相,就这样被关西大汉推倒了……
关西大汉……
鲁肃瞄了瞄在车辆两侧名为护卫,实际上是监视的那些骠骑骑兵。
确实是膀大腰圆,和江东那动不动捏个兰花指的士族子弟相比……
算了。
麻烦了啊!
西面涌动的铁骑,在董卓之后,那飘扬的三色旗帜,就即将扩散到山东,甚至是整个天下了?
应该,或许,大概,没这么快吧?
但是,谁能说得准?
就像是这一次的曹军,说败就败了,似乎就像是崩塌的堤坝,第一眼的时候,看着还在,然后再一眼的时候,就已经无影无踪了。
其实鲁肃也知道,独守江东,是没有什么出路的。
从春秋到战国,秦国和楚国,都是被鄙视的蛮荒之地。
现在关中抖起来了,但是楚国故地,现如今的江东,还谈不上什么经济腾飞。
如果闭守江东,虽然有大江维护,作为天险的屏障,但是也同样被大江所困。
江东没有船不行,但是太多船了,便是被船拖累。
而江北中原,以及更远的关中之地,又不是仅凭着船只,就可以攻克的。
如果扣除了江东水军的部队,江东陆地上的兵卒力量太过薄弱。
同时江东的物产,还不是后世经过晋代开发的鱼米之乡,各种产业工匠缺乏,生产资料也比较单薄,打不了持久战。
谁都喜欢又硬又坚挺,但是实际上……
鲁肃苦笑了一下。
自己的事情自己知道,别看江东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样子,但是实际上真上阵了,也就是『你好大哦,你好坏哦,你……这就完了?』
历史上的孙大帝,动不动就十万人马,声势浩大的模样,然后曹军其他地方的兵马援兵都还在半路上,然后就听到打完了的消息……
江东不容易啊!
如今江东小心翼翼的经营之下,利用江北斐潜和曹操之间的勾心斗角,试图争取更大的空间,可是现如今……
看到潼关之处的各种战争残骸的时候,鲁肃心中忽然冒出了一丝兔死狐悲的伤感来。
也不知道曹丞相这一次,还有没有翻盘的余地……
如果有,那还好些,如果没有的话,若是真如周瑜所料的那样,最终大江北方一统之后,江东覆灭的日子,也就是早晚的问题了。
江东真是太难了!
太难了啊!
曹军怎么就败了呢?
鲁肃事后进行推论,然后便是多多少少的发现了一些问题。
事后倒推,总是会比事前预料要容易一些。
第一点,就是曹军的核心部队出问题了。
曹军的核心部队,就是青州兵和曹氏亲属族人共同搭建起来的中领军中护军。
这一支军队在曹操手中,辗转大河南北,不乏硬仗恶仗,确实是了不起,但这个部队,有一个极大的弊病,就是只有出项,没有进项啊!
没有新血补充,只有不断伤患,就算是再强悍的身体,也撑不住啊!
士族子弟都说底下的贱命如同草芥,不值得珍惜。可是草芥一年长一次,但是一代贱民想要长起来,没有时间怎么行?
曹操一口气将青州三十万人吃下肚,肥得拉屎都喷油,可是二袁连番战打完,转战了几个战场,难道会一点死伤都没有?
这根弦已经绷得很紧了!
为什么事前就没有人发觉?那么这件事情,难道曹操看不明白?
鲁肃吸了口气,心中忽然有了点明悟。
不是不明白,而是在那个时候,不得不如此!
这就是第二个问题了,曹操为什么在山东得不到补充?
按照道理来说,曹操不应该是代表了大汉,代表了天子,代表山东江北的士族首领么?
这其中蕴含的问题,就不得不让鲁肃想起了江东。
想起了孙权。
所以这一次来拜见骠骑,鲁肃一路并不着急,甚至有意走慢一点。
反正大战已经是告一段落,再怎么急也改变不了结果,还不如慢一点,好好看一看。
军队就是吞金兽,吃了再多都像是无底洞。
驻扎在潼关之处的人马,如今也有万余,每天吃喝拉撒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潼关之内,鲁肃不知道情况,但是看潼关之外的麟趾塬上,光食棚就有六处,每天炊烟不断!
鲁肃在心中略微估算了一下,便是咯噔咯噔的……
让兵卒吃饱吃撑吃得满嘴流油,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是至少不能饿着,可这一项就得要多少?
至少一天要消耗五六百石的粮食。
这还没包括战马的草料。
什么时候,关中也这么豪横了么?
供应大军的问题,已经不是小事了,但对于大军屯驻期间,其实更担心的是骚扰地方。
一般性的来说,大战集结的兵马,并不是某地长期驻防的兵卒,也不会和当地的商户民众有什么交情,甚至有可能觉得自己上了战场,还有没有命回来都不清楚,自然也就对于地方不会有什么客气,更谈不上留情。自己随时会在沙场死去,给谁面子能抵御死神的降临?所以什么强买强卖,甚而骚扰掳掠都有可能发生。
之前孙权不是要进攻么?
鲁肃就没少给那些大头兵擦屁股。
所以现在鲁肃就在奇怪,这骠骑军……
真是奇葩!
能几天不出大营,祸祸地方,就已经可以算是不错的军队了,有些令行禁止的味道了。
能十几天忍住不乱动的,就已经是军纪森严,值得称道了。
而现在骠骑军汇集在这里,怎么说也有二三十天了吧?
这二三十天,这些骠骑军就没和关中三辅之地闹出什么矛盾来?
这显然有些超出了鲁肃的认知范围。
兵祸,兵灾,可不是随便说说。
在封建王朝之中,地方势力很不喜欢中央军事力量介入地方事务,也有这方面的一部分原因。请神容易送神难,搞不好前脚匪患清除了,后脚就是遭了更大的灾害。一次又一次的经验教训之后,地方也就自然形成了瞒上不瞒下的行政模版,能盖盖子就先盖,能抹平就先抹平,一定是要等到糜烂到无法收场的时候,才会哭哭啼啼找中央。
可为什么这骠骑军,就没有出现这些弊端呢?
鲁肃完全不能明白。
毕竟骠骑军中有很多胡人,那些肤色黝黑,一脸卷曲胡子的家伙,和中原人有较大的相貌差异,很容易辨认出来。
之前董卓在雒阳的时候,不就是这些胡人强吃强拿,搞得天怒人怨么?
鲁肃这一次,不仅是代表天子去见骠骑,实际上也是代表了江东来看一看,探寻一下江东未来的方向……
……
……
斐潜现在很忙。
不仅是忙着处理行文政务,也忙着训练兵马。
骠骑军的组成,其实分成好几部分。
最初斐潜用来搭建的骨架,是董卓留下来的核心力量。
比如董卓当年的飞熊军……
也不知道当时董卓怎么想的,熊那么胖,还飞得起来么?反正后来这一部分的飞熊军,被斐潜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在关中,另外一部分则是派去了北漠。
至于后面补充进来的肌肉,那就更繁杂了。
有陇右的人,关中的人,北地的人,普通的良家子,也有底层的老百姓,甚至还有其他地方的流民,这些人在一次次的战斗当中,确实已经可以称得上大汉当下罕见的劲旅了,战斗技能的训练已经达到了很不错的水准,但是受限于时代的约束,和斐潜脑海里面的那种军人形象,其实还有不小的差距。
其实能达到现在的水准,已经是让人很惊讶了,毕竟大多数封建王朝的军队,基本上军纪都是很一般,甚至有些是可以媲美恶鬼的行径。招募而来的时候,就是鱼龙混杂,而且大多数都不会有什么正规训练,等到上了战场的时候,约束或者说鼓舞其作战的,往往就是钱财和升官。用来维持日常秩序的就是鞭打和杀头,什么十三斩或是五十四斩,都是如此。
斐潜之前大多数时间都在关中,虽然时不时的会去长安郊外的训练场去看那些士官训练,但是确实距离普通兵卒有一定的距离了,现在重新回归军中的时候,就发现这个时代的军队一些毛病,隐隐约约的有些死灰复燃的迹象。
随着曹军的败退,斐潜的威望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现如今,斐潜说一句什么,便是千军响应,万人追随……
这就是权柄带来的力量。
越是底层的人,说话的时候,嗓门往往越大,因为没人听。
越是上层的人,说话的时候,声音其实很小,因为没人不敢不听。
当然,上层的人一旦撕心裂肺吼叫起来,其实也很美……
比如袁术喊着没有蜜水的时候。
袁术讲话大声的时候,恐怕没想过有一天他嘶吼着也没人理会他吧?
斐潜每一次想起这些,就要提醒自己一次。
谨慎,小心,一旦有狂妄自大,往往就是覆灭的先兆。
在这样的自省之下,斐潜确实发现了一些问题。
骠骑军的问题。
马越只是其中一个外在表现。
随着曹操的败落,不少骠骑军兵卒军校开始盲目的乐观了,甚至开始琢磨着半场要开香槟了,计划着要升什么职位,要多少封赏,还要在山东那个地方任职会比较好了……
所以,斐潜开始练兵了。
亲自带着教官练兵。
这就是为什么这些骠骑兵卒一个个现在都很老实的最直接的一个原因。
每天在麟趾塬上操练得欲生欲死,筋疲力尽,哪有什么时间和精力再去其他什么地方祸祸?
至于其他的原因么……
虽然谁都没有明讲,但是大多数人都清楚,东征之后,就必然会有大规模的晋升!
胡萝卜吊在前方,已经可以闻到香甜的气息,所以斐潜的所有要求,都会被视为是晋升的筛选前兆,谁也不想要在这个时候被落下,即便是对于斐潜的某些要求不太理解,也尽可能的配合执行。
一方面是斐潜有一些后世的经验加成,另外一方面是这些骠骑军兵卒本身就不算差,再加上又有这么一个期待在等着,所以训练起来都配合得很。一两天,看不出来什么,但是十几天二十几天下来,慢慢的就出成果了。
斐潜站在潼关城头之上,摸着下巴上的胡须,看着城下的兵卒操练的情况。
军事训练,原本就是研磨人性,或者说消除个性,将一个个的零散个体,拼凑成有机整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个人的意愿会在队列操练当中一点点的抹除,直至将一个个的人,培养成毫无心理顾虑的杀人机器。
这就是为什么军事训练的靶子,尽可能的都要拟人化的原因。
因为军队真的是要用来杀人的……
可是这种行为,是反人性的。
人性,就是贪懒馋。
养成一个习惯,需要二十多天的时间,但是破坏一个习惯,或许只需要一个念头。
这二十几天的高强度训练,队列仪式的演练,在斐潜的悉心操练之下,差不多就等于是把这些骠骑军的些许浮躁和烦杂,再次捶打了一遍!
城池之下,军校士卒一个个都晒得黑黝黝的,可是那队列之中散发出来杀气,就连天上的太阳似乎都温度下降了三分!
一个人,是渺小的,但是汇集成为一个集体,尤其是在一个强大的集体之中,就变成强大的了,而且这种强大,会感染到这个集体当中的每一个分子身上。
原先的一些散漫浮躁的气息,现在基本上都消失了。
三色旗帜之下,这样的一支代表了铁和血的兵马,才是斐潜所想要的军队。
『主公,鲁子敬到了。』
黄旭到了斐潜身边,禀报道。
斐潜微微点了点头,『来得正好……』
如果早几天来,斐潜还没有锤炼好这些兵卒,多少会让看似憨厚,实际聪慧的鲁肃寻找到一些破绽,而现在么……
『传令下去,明日校阅三军!』
(https://www.tbxsvv.cc/html/140/140450/831798821.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