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回到明清当军阀 > 110 开放

?    欢迎大家来到官术网:http://www.3dllc.com

    新村渐渐的展起来,萧远也终于可以稍微的放松一下,至少女性的卫生用品不用他再从现代往这边搬了,就连枪弹都完成了自产,虽然这产量无法与现代大工业相比,甚至哑弹率也高了一些,但是毕竟完成了自给自足,第一台外部动力的缩壳机也完成了仿制,不得不配合这个时代的工匠们,所有的零件,在车床的帮助下,都与原机的零件一模一样。

    只是两个时代材料上差异,使得新造出来的机器并不抗用,基本上造出几万子弹之后,一些冲压、缩壳部的零件就需要更换了,可这也是相当大的进步,最主要的是通过仿制,使得机器的零部件达到了完全的了解,机器出了什么问题,立刻就可以找出来进行修理。

    第一台复杂机器的仿制成功,是新村进入自给状态的一个标志,特别是更多的纺织机被复制出来,使得新村在纺织方面的原料严重不足。

    这个时代的工业,还都停留在前面店铺,后面手工作坊的状态下,产量不高,价格不低,新村是第一个实行大工厂的地方,布料就像是流水一样的被生产出来,多是一些白色的坯布。

    萧远并没有把染印技术也弄出来,无论是丝稠还是布匹,实行工业化,虽然是以牛马为动力的工业化,产量都是极大了,自己吃肉,总要给人留点汤喝,若是一下子就涌出大量的印染布匹出来,只怕大明的纺织业就在面临着灭顶之灾了,所有的一切都要慢慢的来才行。

    当郑家的商队再来交易的时候,交易的物品就已经不再是枪械这些打打杀杀的东西了,而变成了大量的成布、丝稠、雪盐等货品交易,若是郑家要把船队装满的话,仅靠原料是不够的,还需要再付出大量的真金白银才行,而郑三也乐得用金银结帐,如此一来,使得新村从以物以物,过渡到了开始进行金银存储的行列。

    很多商人都是靠着郑家吃饭的,姓郑的家大业大,大口吃肉的时候,总得给咱们留点汤喝,于是很多小商队都并入到了郑家的商队当中,前来新村交易,使得新村获得了大量的物资,可是产能却变得严重不足,主要是人手不够,新村现在才多少人?满打满算不过一万余,而且其中还有两千是军队用于保护自身安全,还有近千人在海上漂着,随着新船下水,这部分人手还要增加,剩下干活的就没什么人了。

    当新村的物资变得充足的时候,对人员的需求就变得急迫了起来,同时由于这些商人们的交易,使得沿海地带的很多百姓都知道,在北边,有个叫新村的地方,那地方正在招聘人手,给的工钱颇高。

    大明实行户制,管理严格,没事的话都在自家呆着,想出门没路引,直接当成罪犯抓起来。

    但是随着明末各种灾害频起,税收加重,义军频起,满清入侵,烽烟四起,几乎明初定下的制度都变得名存实亡,流民才是大明军方最头疼的问题。

    自古以来,除了一些野心家,普通百姓造起反来,都是为了混口饭吃,中国的百姓就是如此,只要有一口吃的,只要还能活着,就绝不会去造反。

    就像毛太祖那时候,精神思想高度统一,可是饿死人那时候,思想再怎么统一,也要吃饱肚子才行,在那时候都有大量的口北迁进行苏国境内,何况是思想统一还没那么严重的明朝。

    有一个能吃饱饭的地方,在这个时代可是人人向往,陆地上乱战频起,双方大军对峙,普通老百姓根本就过不来,但是出海总可以,几乎是倾家荡产的就为了坐船出海,最后萧远拍板决定给那些商船一定的补贴,所有商品八折优惠,使得商队携带着更多的沿海百姓前往新村。

    人员大量的迁入,使得新村的房屋等一下子就变得不够用起来,就连那套清洁设备都不够用了,不得不再次增加了两套,保证每个来的人都可以痛痛快快的洗个澡。

    这人一多,就杂了起来,毕竟他们是人,而不是木头桩子,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思想,仅仅是刚刚入门的时候就出问题,比如男子剪女子放脚这一块。

    女人放脚绝对是强制性的,三十岁以下,必须要放脚,否则的话你根本就无法胜任新村的任何工作,女人的地位低下,虽然有些人说些什么,可是这并不影响什么,放就放呗,反正这的人都这样。

    可是男子剪这块却不行,古人讲究的是身体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毁,对于这种情况,萧远也没有使用强制手段,多是采用自愿,所以现在的新村有很多人还是盘着长的。

    萧远心目听新村,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极强的地方,任何人都可以到新村来,任何人也可以随意的离去,只要不危及新村的安全就行。

    正是这种开放,使得新村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人口就急剧增加到了三万人之多,由一个村,迅的膨胀为一个县的规模,使得萧远不得不从台湾、吕宋等地进口了一大批的粮食,才算是稳住了新村的粮食危机,这么多人,打下来的那些粮食还不够半年吃的。

    人口的增多,使得新村原本很多默认的机构得已转正,管人口的,管治安的等等构架都搭了起来,教育中班的那些学员们一下子就派上了用场。

    只不过他们学习的时间还短,使得新村如今的行政管理上一踏糊涂,幸好暂进还处于半军管状态下,大部分的事情都由军队来做,倒也给了这些刚刚走出大教室的学员们一个适应的时间。

    这么多人涌进来,普及教育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萧远不可能一下子就从现代运来数百名老师,所以那些高班的学生们就充当了中低班的老师,倒也胜任。

    这年月的人们对知识的渴望是极其强烈的,识文断字,那可就是读书人啦,说不得还能做官哩,所以普及教育,没有遇到任何的麻烦,只要时间一到,立刻就会赶往那种开放式的课堂去学习,据说,学得好的,还有机会进入那些神秘的封闭大课堂,那地方,日夜灯火通红,能进去,据说都是举人老爷,普通百姓最纯朴的猜测,很搞笑,却很实在。

    人员的统计,特长的统计忙得那些中班学员们恨不得再多长上几只脚才好,也亏得从一开始新村就实行数字化教育数字化管理,倒也省下不少的功夫。

(https://www.tbxsvv.cc/html/14/14455/5015265.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