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离开亚历山大港,前去阻击大食在开罗的援军之前,杜学文还有一件要紧的事情,必须做了。
要毁灭一个民族,必须毁灭其文化。
这句话是当初杜睿教给杜学文的,没什么旁的意思,就是一个简单的毁灭。
阿拉伯人的文化传承的时间也不短了,而且后世的经验来看,其穆斯林文化的生命力极其强大,以至于后世各国都对其严加防范,甚至还有人提出,如果不对穆斯林文化,加以控制的话,整个世界都将被其伊斯兰化 ”“ 。
在后世,就连强大的欧洲各国对伊斯兰文化的入侵都倍感恐慌,甚至有人断言,假以时日,整个世界都将被穆斯林控制。
穆斯林首先宣称自己是“和平的宗教”,通过经商、避难的方式零星迁徙到一个新地方,很低调,很和善,很遵纪守法,除了对吃某种食物有点神经过敏,除了干涉婚姻自由之外,谁能拒绝这么一群可怜巴巴的外来人呢?于是,他们站住了脚。
既然站住了脚,那么第二步就是形成社区了。这个进程会持续几十年,几十年之后人们会发现,周围已经到处是“他们”。“他们”游走于开放社会中,而其他人却对“他们”的圈子针插不进,除非其他人也皈依了“他们”。
第三步,人们会发现身边的暴力和犯罪现象突然增加,人们惊讶地发现周围突然到处是某族小偷,即便是犯罪,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又过了多年,那些家伙已经动不动就砍人了。
第四步,犯罪行为会升级到群体性暴力,“他们”十分善于结为yītǐ,对付单个的其他人,侵占财产,强占耕地,让其他人生活在危险的阴影中。
第五步,群体性暴力会变得越来越频繁,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动不动就出动几十、几百殴打、骚扰其他人。在这种情形下,其他人面临选择,如果有可去的地方,其他人就得背井离乡;如果没有可去的地方,要么继续在惊恐中度日,要么不如皈依“他们”,以免遭迫害。
至此,某个特定地域的伊斯兰化已经接近完成,其标志是,“他们”占了局部人口的简单多数,或者是相对多数。这时,“他们”就要闹独.立、闹分.裂了,“他们”闹独立时既有“温和派”,也有“激进派”,还有“犯罪派”,兴兵围剿,“温和派”就来宣扬和平,罢兵休战,“激进派”就来杀人防火,而“无间道”是不管文武,片刻不歇。
此时的其他人就要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屈膝投降,看着那块地方分裂出去,眼睁睁地看着留在那里的同胞被迫害、被驱赶、被屠杀、被同化;要么,奋起反抗。
同意他们分裂出去就能乞求来和平吗?
就能结束这绿化步骤吗?
谁要相信这个,那他的智商不会高于个位数,这个分裂过程永远不会停止,过段时间人们就会发现,现在的进程重新进入了“步骤一”,或者“步骤二”,只不过换了个地方。
伊斯兰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不能不让人担心,因此既然无法同化,那么干脆就将其毁灭,这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不单单是对待穆斯林文化,欧罗巴的文化也是一样,在杜睿的眼中,都是必须被毁灭的,只有毁灭了旧的体系,那些无所适从的异族人,才会真正的被纳入到华夏文明之中。
此时的欧罗巴正处在一个非常tèbié的黑暗时代。基督教教会成了世俗社会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把上帝当做绝对的权威。、艺术、哲学一切都得遵照基督教的经典《圣经》的教义,谁都不可违背,否则,宗教法庭就要对他制裁,甚至处以死刑。
《圣经》里说,“人类的祖先是亚当和夏娃。由于他们违背了上帝的禁令,偷吃了乐园的禁果,因而犯了大罪,从此罪就降临到了世界。”
在教会的管制下,此时的欧洲社会死气沉沉,万马齐喑,科学技术也没有什么进展,当然这是杜睿乐意看到的,欧罗巴越是落后,对华夏就越是有利。
杜睿对其要做的不是单纯的毁灭,而是禁制,禁制这种文化流入华夏大地,将其完全封闭在欧罗巴,折腾那些白种人去。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先进的思想,杜睿可就不客气了,后来欧罗巴大地的文艺复兴,在杜睿看来,是绝对要不得的。
有的时候,刀剑并不是最可怕的,知识才是真正可怕的,知识经过传承,期间也会伴随着仇恨,还有的时候,知识所迸发出来的力量,同样可以毁天灭地,制造社会的动乱。
杜学文现在要做的这件事,说起来历史上也曾有人做过,那就是秦始皇,他所做下的一件事,就是被后世无数读书人倍加指责的焚书坑儒。
后世人都说秦始皇暴虐,起因就是因为他冒天下之大不韪,焚书坑儒,可是秦始皇为什么这么做,那些儒生该不该杀,至少杜睿认为那些儒生死的不冤枉,秦始皇也没有杀错。
秦始皇起初比较看重儒生们的作用,让他们职博士、掌典籍、制礼乐、备咨询,还能参加朝议,实行“尊赐之甚厚”的优待政策。
可是对秦始皇的优待政策,儒生并不感恩图报,反而蹬鼻子上脸,越发将自己当回事儿了。
秦始皇三十四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
再加上当时社会上百家争鸣,严重的阻碍了秦始皇对征服的原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并危险到了秦朝的统治。于是,秦始皇为了统一原六国人民的思想,于公元前213年开始销毁除《秦记》以外的所有史书,民间只允许留下关于医药、卜筮和种植的书。
第二年,诸生言语攻击秦始皇。秦始皇派人调查,将四百六十多人挖大坑活埋。历史上称这些事情为“焚书坑儒”。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主要原因,其一是因为秦朝建立**政治体系的需要,其二是因为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
秦始皇在政治、经济上实行的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在统一之初,就在要不要分封诸子为王的问题上发生了一场争论。以丞相王绾为首的一批官吏,请求秦始皇将诸子分封于占领不久的燕、齐、楚故地为王。认为这样有利于巩固秦的统治。但廷尉李斯则坚持反对态度。认为,春秋战国诸侯之所以纷争,完全是西周分封制造成的恶果。只有废除分封制,才可免除祸乱。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认为立封国,就是树敌兵。于是在全国确立了郡县制。
事隔八年之后,到始皇三十四年,在秦始皇于咸阳宫举行的宫廷大宴上,又发生了一场师古还是师今的争论,焚书之举正是由此引发的。
在宴会上,仆射周青臣,面腴秦始皇,吹捧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博士淳于越针对周青臣的腴词提出了恢复分封制的主张。
他说:“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辅枝。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腴,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秦始皇听后不动声色,把淳于越的建议交给群臣讨论。丞相李斯明确表示不同意淳于越的观点。
他反驳说:“三代之争,何可法也,儒生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如不加以禁止,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统一可能遭到破坏。”
为了别黑白而定一尊,树立君权的绝对权威,他向秦始皇提出焚毁古书的三条建议:除《秦纪》、医药、卜筮、农家经典、诸子和其他历史古籍,一律限期交官府销毁。令下三十日后不交的,处以鲸刑并罚苦役四年,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官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有愿习法令者,以吏为师。
秦始皇批准了李斯的建议,在宴会散后第二天,就在全国各地点燃了焚书之火。不到30天时间,中国秦代以前的古典文献,都化为灰烬。留下来的只有皇家图书馆内的一套藏书。
焚书事件的第二年,就有儒生诽谤秦始皇天性刚戾自用,专任狱吏,事情无论大小,都由他一人决断,贪于权势等等。
秦始皇听后,盛怒不可抑止,以妖言以乱黔首的罪名,下令进行追查,并亲自圈定460余人活埋于咸阳。
“焚书坑儒”一直是秦始皇残酷暴戾的证据,被后世天下学人唾骂了两千多年,以至于后世人一想到这个历史事件,仍然耿耿于怀,恨不能掘墓鞭尸,恨不能穿透两千多年的时空,对秦始皇敲骨吸髓。
这种仇恨实际上是后来的文人们潜意识里面的集体恐惧,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从感情上来说,杜睿也觉得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手段过于jīliè,对当时的儒生们的确是太过残酷,他完全可以采取更缓和的一些方法。不过如果要评价一个历史事件,最好从该事件产生的效果来评价,而不要采用道德或者感情的标准。那么焚书坑儒的历史效果是什么呢?杜睿始终都认为通过这件事情之后,造就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历史格局。
焚书坑儒的实质其实是统一思想的运动。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在政治结构上,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施行郡县制;在文化上,统一了文字,以小篆为标准的官用文字;在经济领域内,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这些措施都是国家大一统的基本要素,是国家能够控制的要素。
些东西是国家强力结构很难驾驭的,tèbié是在秦朝初年,战国时期刚结束,百家仍然在争鸣中,思想领域内极度混乱,而一个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统一,最主要的条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而思想混乱是形成共同价值观的大敌。
因此,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大一统措施还不行,最关键最长远的统一要素,是思想的统一,形成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念,才能让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内的统一措施有效。
而当时最大两种思想潮流就是儒家和法家,儒家是尊古的,而秦始皇统一中国偏偏是新事务,他采取的措施也都是些新措施,这些东西都是不符合儒家理念的,而当时六国贵族,也借着儒家的“克己复礼”妄图恢复周朝的分封制,从而取得失去的权势。
所以,对于刚刚统一的秦朝来说,统一思想就是维护大一统的关键措施。因此,秦始皇在找到了几个儒生茬之后,一场统一思想的文化运动就开始了,手段是jīliè了点,但客观效果明显的。
虽然统一的秦朝只持续了十几年,但秦朝以后的所有统治者,无一不把统一思想看成维护统治的关键手段,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大一统思想正式形成。此后所有的统治者,基本上都把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核心思想。
华夏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观念是否定焚书坑儒,将它作为暴秦的主要证据,作为秦灭亡的主要原因。
“坑儒谷”中石碑的设立是这一观念的实物证据,也是秦以后的中国人与它决裂的表征。就在长安附近,有一黑色石碑,立于赑屃之上,其碑文云:“秦坑儒谷即今临潼县洪庆堡南之鬼沟。《史记》中之‘秦始皇本纪’云,始皇三十五年,书生议政有犯禁者四百六十余,皆坑于咸阳。《文献通考》又云,其后秦始皇再坑儒生七百人于骊山脚下,秦始皇命人种瓜骊山山谷中之温处,诸贤解辩至则,伏机弩射自谷上填土埋之,历久声绝。”
对于秦始皇,后世的读书人无不疯狂地攻击为暴君。对于秦始皇焚书坑儒,他们更是不择手段地加以诋毁。
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秦始皇烧书是为了中国的统一,镇压复辟势力的反抗,这项措施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完全必要的措施。
秦始皇并没有毁灭文化,他没有烧农书和医书,他坑儒也只是坑掉了一小撮顽固的复辟党,并非像后世的读书人歪曲的那样是要杀尽天下的知识分子。
秦始皇焚书坑儒,历代以来,国人对这件事情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之口诛笔伐了两千多年。杜睿始终都认为焚书坑儒是正确的,当时有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国,各国的愚儒都在讲爱国,知识分子在各地起到了煽动社会情绪,对抗秦朝政府的作用,韩非对秦朝剪除六国也是满怀非议。如果秦始皇是个宗教家,他会做出耐心的解释,这在当时是一项庞大的文化工程。可是,开国皇帝都是灵感过人、作风粗鲁的,秦始皇当时就亲自点名了460个“饶舌”的人,力排众议予以坑杀,同时扫荡各国的文化异端。
周朝的时候,周文王以德服天下,各路诸侯相当于当下大唐的各个道,都可以拥有兵权。周文王的后代逐渐出现了无能之辈,中央无力统辖各省,诸侯之间战争不断,中国的历史就过渡到了春秋和战国时代。
在那个时候,中国出现了两个宗教家,就是老子和孔子。当时孔子无策改善社会的混乱,就发出了“朝问道,夕死可矣”的叹息,这句话就讲明了,孔老夫子愿意用自己的生命给天下换来治安良策。
两个带星的宗教家几乎在同一个历史阶段来到中国,也都无策于社会的混乱,又一个带星的人,秦始皇就降生到了中国,统一了文化、经济、政治和军事制度。
秦朝的历史虽然短暂,却为2000多年以来中国的政治框架奠定了基础,这个历史贡献超过了老子和孔子,老子和孔子除了留下教化言辞,对和平社会几乎没有贡献,上尊下卑的礼制扭曲了人人平等的道德原则,这对导向民族风貌是个恶劣的条规。
秦始皇首创的军事、文化、法务、经济和政治yītǐ化格局被后人运用之后能够和平国家几百年。
祖龙虽死魂犹在,孔丘名高实纰糠!
毛太祖一句点睛之笔就把孔子批成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偶像派,大概因为这老小子相貌出众,仪表不凡,无怪乎当初连春秋时期最出名的万人骑破鞋南子都主动引狼入室,吓得老家伙在弟子面前高呼“天厌之,天厌之!”。
不过孔子的智商虽奇高,才气十足,文艺天赋与悟性都决非凡人所比,但却完全是个治学外行,毫无起码的思维能力。所谓的“述而不作”,完全是他自己毫无下笔能力,而只能干低级脑力劳动的编辑活,到处寻章摘句,公然抄袭侵犯前辈思想作品版权的搪塞之词。可惜到头来,连编本系统完整的教科书的本事都没有,只能零敲碎击,东拉西扯,靠弟子们群策群力,才搞出几本孔氏语录集,却照样成了后世全民的思想圣经,端的是邪了门了!真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咱们的大成至圣先师的水平也不过如此,后世同志也只配在文化井底“手牵手,一步两步三步四步,望着天;看星星,一颗两颗三颗四颗,连成线。”
因此毛太祖薄孔老二而厚秦始皇,乃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有趣的是,由于“焚书坑儒”事件的缘故,秦始皇一直是后代知识分子口诛笔伐的对象,一些酸人还在哀叹,谓中国文明的发展一度毁在了秦始皇的手上。
可这些“祖宗步亦步,祖宗趋亦趋”的人却也不想想,秦始皇推行的“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的行政措施难道就是文明倒退?
后世人人都在骂秦始皇焚书坑儒,可除史书部分外,百家学说及其相关书籍其实在汉朝初期仍旧得到完整的保留,一度“万紫千红又是春”,但儒家后人这厢继亡绝续,那厢却还是别有用心地将“焚书”事件夸大,把自己随后几千年干出来的腥臊恶臭的烂事之责全部推卸在“焚书”事件上。讽刺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伦理学黄金定律竟然就是出自于此派之口。
不管秦始皇是否真如史书所记载的那般大烧特烧,大杀特杀,杜睿始终都认为秦始皇做的一点都没错。
杜睿一直都十分推崇秦始皇,认为其人身上有三股气,第一股气是英气,英雄之气。第二股气是豪气,豪杰之气。第三股气是霸气,霸主之气。这三股气在秦始皇的身上表现得非常明显。秦始皇的一生很短暂,可以说英年早逝,五十岁就死了。短短的寿命里,他却干了许许多多的大事。他马踏六国,一统天下。他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他北筑长城,南征南越,为中国五千年的恢宏史书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不辞辛劳,五次大巡游,建立中央集权制的皇帝制度,应当说秦始皇是个大男人,是个真正的“纯爷们”,身上的英气、豪气、霸气体现得都很足。
这样一个大英雄,大豪杰,杀上个把穷极无聊,满嘴喷粪,煽动民众叛乱,危险国家统一的穷酸文人,又有何不可。
现在大唐正在做着和先秦一样的事情,征服,毁灭,重新建立。
那么,就从亚历山大港这座城市开始好了。
杜学文的命令很快就被传达了下去,亚历山大如今称得上是地中海沿岸,学术气息最为浓厚的地方,毁灭了这里的文化,也就意味着无论是欧罗巴,还是大食,他们的文化都将倒退。
杜学文强制要求,将整座城市的shūjì,史料,无论是什么,只要是带有文字性的东西,全都收缴上来,一律焚毁。
当这道命令被开始执行后,立刻就引起了当地居民的强烈抗议,对这些人来说,毁灭文化,比之毁灭生命更加要不得。
杜学文这次倒是没有直接命令军队,镇压反抗浪潮,反倒是让人将反抗人群当中的代表找了出来,就在城主府外面的广场接见了对方。
这里刚刚进行了一场大战,尸体虽然被清理了,但是石板路上早就已经被印上了斑斑血迹,殷红一片,走在上面,都让人感觉一股寒意从脚底板,直冲头顶。
“将军,我听说您下达了命令。”一个长相相当瘦弱的代表颤巍巍的走了出来,他甚至不敢去看杜学文的眼睛,低着头小声道,“我听说你下令烧毁亚历山大的一切书籍,我对此表达最强烈的抗议。不错,你们是胜利者,但即便是胜利者也没有权利那么做,这些书籍,是无数年来文明的象征,做为将军的您,应当竭尽全力去保护这些人类文明的结晶,而不是去破坏,而且您有什么资格去摧毁这些文明!”
杜学文听了翻译,冷冷地看了他一眼:“你叫什么名字,是拜占庭人,希腊人,还是穆斯林!?”
“阿德利??莫里,我是拜占庭人,是上帝的子民。”面对杜学文冷冰冰的眼光,这个代表似乎有些害怕,他感觉到了彻骨的寒意。
“拜占庭人,上帝的子民?”杜学文冷冷的一笑,道,“那么你为什么会在这里?这里在我们到来之前,已经被大食人,也就是你们所说的阿拉伯人占领了,你为什么不去和那些阿拉伯人战斗,为了你的祖国,而是选择和阿拉伯人站在一起,对抗你们的盟友大唐!”
莫里被杜学文说得一阵脸红,但还是争辩道:“我是学者,不是军人,我所要做的仅仅是将数百上千年以来,积累下来的文化,传承下去。”
杜学文不屑的一笑,道:“你是在为你的胆怯找借口,我们唐人有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你显然没有尽到责任,那么你就没有资格在我的面前饶舌!”
“我抗议!”
这时有一个大胡子站了出来,很显然他是个阿拉伯人,手里居然还捧着一卷羊皮书,不用猜,杜学文也能知道,那是《古兰经》。
杜学文背负着双手,好整以暇道:“你又来抗议什么?”
大胡子道:“我承认你们是征服者,是这里新的主人,但是你们可以控制这座城市,但是却不能掠夺我们的私有财产,没错,就是这些书籍,都是我们的私有财产,而且我听说大唐是一个信仰自由的国度,你们不能这么蛮横的剥夺我们信仰的权利,将军!你的士兵玷污了穆斯林神圣的《古兰经》,我希望你们能够归还,并且作出道歉!”
“道歉!”杜学文看着这个大胡子,觉得这个人简直就是疯了,“既然你承认我们是征服者,是这里新的主人,那么我现在可以告诉你们,胜利者有权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包括焚毁书籍在内的一切。摧毁文明?好吧,既然你们这么认为,我也不想做任何解释。至于你们认为的神圣的《圣经》和《古兰经》,我想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杜学文说着上前一部,将莫里还有大胡子紧紧攥在手里的东西,一把就抢了过来。
莫里,大胡子阿拉伯人都是大惊失色,他们反应过来之后,疯了一般的冲向杜学文,想要抢夺回他手中的羊皮纸,但唐军士兵的刀枪很快架到了他们的脖子上,两人呆呆的看着杜学文手里的东西,忽然蹲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对他们来说,《圣经》和《古兰经》可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
“上帝会惩罚你的!”
“万能的真主将会惩罚你的灵魂!”
原本应该是敌对的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在这一刻居然找到了共同的利益,大声的指责起来。
杜学文还是淡淡的笑着,他可不相信什么上帝,真主的。
“当然,我们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虽然亚历山大港企图顽抗,最终被我们击败,作为胜利者我们摧毁了你们所说的文明。但是,我为你们带来了另一种文明,那就是我们华夏的文明。从现在开始,整个埃及,乃至整个世界都会被大唐逐渐征服,等到我们成为天下主人的时候,无论任何地区都必须全部说汉话,服从于我们的人,将有资格去我们专门开设的学校学习汉字。这将是你们最大的荣幸,因为你们将有机会领略到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到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文明,我们将你们从野蛮中摆脱出来,到时候,我想你们会非常感谢我们的!”
就好像秦始皇焚书坑儒一样,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因为那些儒生聒噪着要复古,要破坏好不容易才得来的大一统局面。
如今杜学文将这些西方世界和阿拉伯世界的经典焚毁,也是如此,这些东西的存在,传承,对未来的大唐帝国来说,就意味着不稳定,意味着危险。
大火很快燃烧了起来,在亚历山大港百姓的哭嚎声中,他们珍视的文化,信仰都渐渐的化为飞灰,一切都将不复存在,但是很快一种全新的文化,将重新在他们之中建立起来。
#¥#¥#¥#¥#¥#¥#¥#¥#¥#¥#¥#
当唐军在埃及登陆,打开局面的同时,拜占庭帝国的国都君士坦丁堡则依然处在阿拉伯大军的围困之下,围城的阿拉伯将军,名叫哈立德,用后世人的眼光来看的话,他就是一个真正的军人。
哈立德是阿拉伯帝国早期著名军事将领,麦加古莱什部落人,原为麦加贵族艾布??苏富扬的部下,早年曾参加麦加多神教徒挑起反对穆罕默德的吴侯德和壕沟等战役。
公元629年初到麦地那归信伊斯兰教,同年参加栽德率领的部队攻打拜占廷帝国属地叙利亚,在穆厄泰战役中栽德战死后,他率残部突围返回麦地那,穆罕默德为表彰其英勇,赐“安拉之剑”称号。
公元630年随穆罕默德攻克麦加,后被哈里发艾布??伯克尔任命为司令官,率军平定阿拉伯半岛中部地区各部落的暴.动,战功卓著。公元633年率军征服伊拉克,占领希拉城。后率军转赴叙利亚,任叙利亚阿拉伯军最高统帅。公元635年攻占大马士革,趁势攻陷安条克、阿勒颇等军事要塞。公元636年8月在雅穆克河战役中,以较少军队大败拜占廷军队,重占大马士革,征服叙利亚北部。公元638年进占耶路撒冷。
哈立德一生战功赫赫,真正让他威名远扬的就是大马士革战役,大马士革战役是阿拉伯帝国向西征服,夺取叙利亚地区的重要战役。
公元633年,阿拉伯军队进攻叙利亚,与拜占廷皇帝希拉克略展开激战,哈里发阿布??伯克尔派遣人称“安拉之剑”的大将哈立德??本??瓦利德率军增援,哈立德于633年深秋率领阿拉伯骑兵部队,在巴勒斯坦死海南部洼地,与东罗马军爆发第一次交锋,以步兵为主的东罗马军,在完全由骑兵组成的阿拉伯军面前,毫无抵抗能力,最终全军覆没。
哈立德决定亲率八百精锐横跨大沙漠,直插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从背后袭击拜占廷军。经过十三天的急行军,哈立德率军突然出现在大马士革东北方,并与北上的阿慕尔部队会师,受命统一指挥在叙利亚境内作战的阿拉伯军队。
公元634年至635年,哈立德在艾扎那代因和贝桑地区两次打败拜占廷军,直抵大马士革城下。在围困半年以后,大马士革被迫开城投降。
次年春,拜占廷皇帝希拉克略的弟弟西奥多拉斯率军十余万,力图夺回大马士革。哈立德主动撤出城市,然后于8月20日在耶尔穆克河谷大战中打败敌军,并杀死西奥多拉斯,复夺大马士革,控制了整个叙利亚。
大马士革战役让哈立德初露峥嵘,而雅穆克战役则奠定了他在阿拉伯军中的地位。
公元636年,经过精心筹划,哈立德集中所有能调集的阿拉伯骑兵共计2万5千人,与20万东罗马援军,在雅穆克河爆发决定东罗马和阿拉伯两个国家命运的决战。
由于长途跋涉和水土不服,临时征调的东罗马军队战斗力严重下降,同时其最重要的士气已经荡然无存。
哈立德采取集中兵力,利用阿拉伯军都是骑兵善于骑射的特点,利用沙暴为掩护,向东罗马军队发起大规模集团冲击。
结果,东罗马军队阵亡超过7万,先锋统帅提奥多拉战死,东罗马军全线崩溃。希拉克略皇帝已经无力回天,被迫摔残部撤退,撤退至叙利亚边界时哀叹道:“美丽的叙利亚,永别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哈立德因为战功赫赫,被奥斯曼猜忌,最终罢黜,郁郁而终,可是如今奥斯曼因为杜睿的突然出现,战死埃及。
穆阿维耶上位,哈立德得到了重用,一直都在主持着对拜占庭的战役,只可惜阿拉伯帝国在中亚惨败,丢失了大片土地,国力大不如前。
叶齐德成为哈里发之后,哈立德又受到排挤,被叶齐德从前线调回,此前叶齐德围攻君士坦丁堡,却最终被利奥三世击败,阿拉伯帝国的国势更加衰微。
哈立德这才被重新启用,这一次率领20万大军,围攻君士坦丁堡,就是准备一战而下,彻底解决拜占庭帝国这个西方的危险,然后再整顿军力,和大唐一决雌雄,收复失地。
当然,那些都是叶齐德的想法,哈立德不单单是个战场上的合格统帅,同时他也和阿慕尔一样,都是优秀的政治家。
哈立德虽然没有过和唐军交手的经验,但是通过那些战例也能分析出来,大唐绝对不是一个弱者,甚至上,大唐非常强大。
要不然的话,易布拉西??默罕默德也不会那么狼狈,对易布拉西??默罕默德,哈立德十分了解,同样是一个强者,一个枭雄,要不然的话为何连穆阿维耶都对易布拉西??默罕默德束手无策,只能任由他在阿拉伯帝国的东方行省称王称霸。
可是连易布拉西??默罕默德都败在了唐人的手上。
眼下阿拉伯帝国的国力,和那个时候相比,远远不如,即便吞并了拜占庭帝国又能如何?
难道到时候就能与大唐争夺天下了吗?
哈立德并不看好叶齐德所描绘出来的那一副蓝图。
现在想这些显然都没什么用处,哈立德现在只想尽好自己的本分,努力完成真主赋予他的使命,战争拜占庭,攻下眼前这座让无数阿拉伯人望而兴叹的君士坦丁堡。
哈立德也在想,如果平灭了拜占庭帝国,至少阿拉伯帝国在对抗大唐的时候,或许能够多几分底气了。
只可惜他并不知道,就在他与拜占庭人打生打死的时候,大唐的刀锋已经逼近了他们的胸膛,他们引以为傲的亚历山大港,也已经在唐军的攻伐之下,变成了一片废墟。
而且,就在此刻,就在他的眼皮底下,一艘小船,悄悄的驶入了君士坦丁堡。
(https://www.tbxsvv.cc/html/14/14248/7902013.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