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1986 > 第三十章 麦收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备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进入农历的五月,就意味着要准备开镰割麦了。

    村里人现在最关心的就是这几天的天气情况,麦子割下来,运回来,打场脱粒,还得晾晒入仓,需要的是时间,更需要阳光,麦收期间不光是怕下雨,就是太阳不好也不行的啊。

    李父压好了场院就开始磨镰刀,家里好几把镰刀,找一块磨石,打一盆水,把镰刀的刀刃沾着水,在磨石上面使劲的磨,一直把镰刀的刀刃磨得寒光闪闪,割麦子全靠镰刀,镰刀不快就会影响割麦子的。

    镰刀磨好了,家里的架子车,地排车也都检修好了,这些都是运输麦子的工具,得用这些东西把麦子从地里运到场院里面,工具有什么隐患也赶紧给排除了,这个时候的农家人啊,都在为即将到来的麦收做完全的准备,地里的庄稼,就是农人的心系子,哪怕是一粒粮食,都要让它无恙的归到粮仓里面。

    开镰了,村子里的气氛一下子就紧张起来,李父早上天没亮就带着镰刀去了麦地里,李丽娟躺在炕上,早上的气温还有些低,裹在薄薄的被子里,听到远处传来布谷鸟的叫声,街上还有往地里去割麦子的农人的动静,偶尔的咳嗽声,踢踢踏踏的走路的声音,还有相互问候的声音,远远近近的,听起来心里是那样的熨帖,李丽娟再也睡不着了,爬起来穿上衣服,姥姥已经起来在烧火准备做饭,李母从西屋里走出来,看到李丽娟穿好衣服出来了,问她:“你怎么不再谁会?现在还早呢。”

    李丽娟摇了摇头,说:“妈,我睡不着了,咱们去地里看看去吧。”

    李母说:“你爸不让我去,说我镰刀都不会拿呢,去了也没什么事情做。”

    李丽娟说:“妈,咱们可以帮着捆麦馃子啊,你看看大家都去干活了,我要是不去,觉得被别人给落下了。”

    李母说:“那要不咱俩就去,娟娟,我真的没有干过啊,前些年我们学校去农场劳动,我们正好没有赶上割麦子,我们去掰的玉米呢,唉,也不知道我能不能做好。”

    姥姥说:“你用心做了还能做不好啊?”

    李母说:“妈,我这不是心里没有底吗,对了,妈,你有没有割过麦子啊?”

    姥姥说:“我小时候割过,后来跟着你大舅进了城里就没有再割过了,我们那个时候割麦子,都是半夜起来趁着没有大太阳割,为的就是麦穗不是很干燥,不容易掉麦粒。”

    李丽娟说:“姥姥,半夜怎么割啊?能看到吗?”

    姥姥说:“能看到啊,怎么看不到呢,割麦子就是把麦子割倒了放在地上,然后后面的捆成麦馃子,用马车给拉回来就行了,白天太阳太大了,麦穗晒得太干容易断了,哎呀,这一晃真的是几十年了呢,哎呀,我还能跟着你们再来重温一下麦收,真的挺好的。”

    李母说:“您还来重温?您说你是能下地割麦子啊还是能够下地捆麦馃子呢?妈啊,您啊,还是在家里帮着好好的带孩子吧。”

    姥姥说:“那你怎么不跟着娟娟爸爸去割麦子呢?”

    李母说:“我哪会做这个啊,娟娟爸爸怕我没有割到麦子割了我自己的脚。”

    姥姥叹了口气,  说:“明岚啊,也就是你找了个疼媳妇的男人,虽说你们俩现在在农村,听起来不如在城里当工人名声好,但是认真算起来,我举得你们俩啊,带着孩子在农村比在城里好多了,我也觉得跟着你们在这里过的舒坦,带着孩子去街上,大家凑一起说说话,聊聊天,这边的这些相亲啊,可比咱们在城里那些胡同里面的街坊好多了呢。”

    李母说:“我不跟您说了,我去地里了,不割麦子我还不会捆个麦馃子吗?”

    姥姥笑着说:“你以为捆麦馃子是个容易的事情吗?你去试试你就知道了。”

    李母喝了一大碗的凉白开,说:“那我这就走了,等我回来再做饭就行。”

    姥姥说:“看看不行我就做好了给你们送到地头上也行啊。”

    李母说:“这么近,用不着的。”

    李母走了,姥姥看着自己闺女的背影,对李丽娟说:“娟娟啊,这农活可不是那么好干的啊,你这个妈妈啊,去地里干一下试一下就知道了,娟娟啊,你要好好的念书,以后的时候考大学,不要在农村种地,姥姥在农村待过好些年,知道咱们庄稼人啊,干活累,还得看老天爷是不是赏饭,要是风调雨顺的啊,自然是有吃有喝的,要是遇上灾荒年月,咱们老百姓啊,就得遭罪了,不论什么时代,苦的都是老百姓,更苦的是咱们庄稼人呢。”

    李丽娟静静地听着,姥姥看着安静的听着自己说话的小外孙女,笑着说:“你看我,跟你说这些做什么啊,你这才几岁啊,哪里能懂这些呢?”

    李丽娟给灶底下添了一把柴火,抬起头来说:“姥姥,我能听懂,您说就行。”

    姥姥脸上笑意更盛,说:“姥姥这一生啊,幼时父母去世,命好被一个异姓的哥哥救了,但是被寄养在那户人家的时候,也很是吃了一些苦头,那户人家,家里有个比我小一些的男孩,他们原想着要我给他们家当童养媳的,我不愿意,村子里有好几个童养媳,有些比我大的,有些比我小的,都过得不好,我想着我的哥哥在外面打仗,我跟他们是不一样的,我要等着哥哥来把我带出去,不要在那个小小的村庄,就那么过一辈子,娟娟啊,那几年,家里家外的活,我什么都干,最难熬的就是割麦子的时候,半夜就得去干活,白天还得从地里往家里背麦馃子,我一个小姑娘,从来没有干过的,但是也跟着一点一点的干着,娟娟,我小时候是我父母的掌上明珠,我学弹钢琴,学讲外语,我都不敢去回想那些小时候的事,地里的活真的是让我回想那些美好的事情就不想活着了,但是我的爸爸妈妈临死之前再三的交代我,不管怎么艰苦,都一定要好好活着,把他们那一份也好好的活出来,现在再去想这些,就跟做了一场梦一样,姥姥知道地里刨食的艰难,孩子,姥姥真的不想你们再去遭那些罪啊。”

    姥姥讲到最后哽咽了,李丽娟站起来,给姥姥擦了擦眼泪,说:“姥姥,你放心好了,  我以后一定会好好念书,考一个好大学,以后的时候找一份好工作。”

    姥姥红着眼眶笑了笑,说:“我们当人长辈的,总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好好的,姥姥啊,没有别的希望,就是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够有个轻松些的,美好的未来,娟娟啊,你一定要记住,一定要有付出才能有回报,做什么事情都是这样的,过了暑假你就得去上学了,那个时候跟现在不一样,苦些累些的,都要坚持下来,只有坚持下来了,才能让自己的以后过得轻松。”

    李丽娟觉得姥姥今天早上的话特别的多,大概是前些日子跟自己的妈妈说了她的过去之后很多事情想开了,姥姥这一辈子啊,就因为年轻时候识人不清,后面这几十年过得异常的艰难,李丽娟记得前世,姥姥过得一直很压抑,临终的时候拉着自己闺女的手,那个时候姥姥已经没有力气哭出声来了,一脸的哀痛,默默的流泪,李丽娟现在想来,应该是姥姥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在悲伤自己的人生吧。

    姥姥带着李丽娟做好了早饭,大米稀饭,馏的馒头,咸菜条用豆油炒的香喷喷的,还炒了一个鸡蛋。

    九点多钟,李父用自行车带着李母回来了,李父直接把李母带进了院子里,停好自行车之后把李母扶着下来,姥姥跟李丽娟赶紧上前,姥姥问:“这是怎么了?”

    李母说:“妈,我的腰动弹不动了,哎哟,这没想到这么累啊。”

    李父笑着说:“娟娟妈这是捆麦馃子累的。”

    姥姥说:“嗐,我还以为怎么着了呢,没事,歇一歇就好了,你这是第一次干,顺顺劲就好了。”

    李母扶着腰进了屋里,说:“妈,庄稼地里的活怎么这么累啊,我这还带着手套呢,你看看我的手,指头都累的伸不直了。”

    姥姥说:“好了好了,赶紧吃饭,吃了饭歇一歇就好了。”

    李父已经在院子里洗了手洗了脸,说:“吃了饭让娟娟妈在家里就行,我娘那块地我跟三弟还有小妹割得差不多了,  剩下那点明天一大早再割就行,吃了饭先去把麦馃子捆好了,拉到场院里。”

    李母不好意思的说:“她爸,我不去不好看吧?”

    李父说:“咱家又不是没别人干活了,地里那点活有我们呢,你就在家里给我们做饭看孩子就行,中午我们都到咱家来吃饭,你把午饭做好了就行。”

    李母答应着,李父抓紧吃了早饭,就去奶奶家里推着地排车,李丽娟见了,赶紧放下碗跟着李父,她就算是小,跟着去了还能帮不上点忙吗?

    奶奶在家里做好了早饭才去的地里捆麦馃子,看到李父跟李丽娟过来了,三叔跟小姑赶紧三两口的吃了碗里的饭,几个人推着地排车就往地里走,地排车跟马车是一个样式的,就是小一些,轻一些,李家这一辆地排车是去年才买的,用铁焊的,推着走很是轻省。

    三叔让李丽娟跟小姑在地排车的后半部分坐着,他推着两个人走,走了得有二里地才到了自家的麦地里,村子里的麦子成熟的差不多,很多人都在地里割麦子,有些人家已经割得差不多了,有些人家直接就把做好的早饭送到地头,一家人围着坐在地头吃早饭,大家见了都是笑着打声招呼,有些蹲在地头休息的,特别是那些上了年纪的,一人一锅烟袋,抽一口烟看一看满地的金黄,那些还没有割的麦子,在五月的稍微燥热的风的吹拂下,泛起一阵一阵的麦浪,金黄的麦浪,冲走了满身的疲惫,让人精神不由得一震,浑身满是干劲。

    李家四个畦子,每个畦子有两百多米长,这会三个畦子快要割到头了,还剩下一个畦子没有动,李父打算自己把剩下的割完了,让三叔跟小姑把割倒的麦子捆成麦馃子,拉到场院里。

    李丽娟注意到,一个畦子的麦子已经有一半捆成麦馃子了,每个麦馃子都是一般的大小,另外一个畦子里面的麦子有四分之一捆成了麦馃子,那麦馃子有大有小的,有些还捆的很松,李丽娟就知道这是自己的妈妈的杰作了,她很害怕那些麦馃子一拿就散了。

    小姑对李丽娟说:“你在地里不要乱跑,这麦茬子扎着人挺疼的。”

    小姑手脚麻利,弯着腰顺着一趟割倒的麦子就往前走,走过了后面就是一个一个的麦馃子,三叔也是一样的,两个人一看就是每年都干,要不然还能练出这样熟练的身手吗?

    李丽娟拿着走的时候奶奶给的一个小筐子,用棉槐的条子编的,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两个,有大有小的,大的给大人用,小的给小孩子用,去地里拔草,挖野菜的时候带着很方便,麦收的时候带着就是为了捡掉到地里的麦穗的。

    李丽娟跟着小姑走,小姑捆完了,她就把地上的麦穗捡到筐子里,小姑看到李丽娟干活的样子,笑着说:“还别说,你干活啊,比你妈干活看着有样呢。”

    李丽娟说:“我妈要是去织布,几个人都赶不上她的。”李母原来是纺织厂织布车间的挡车工,是厂里的生产标兵,织的布质量好,残次少,要不是因为违反了计划生育政策,厂里是真的舍不得让她走的。

    小姑被李丽娟噎了一下,说:“你看你,我可没说你妈不好啊,怎么就这么说话堵我呢。”

    李丽娟很认真的说:“小姑,我妈妈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她从来没有干过农活,不知道地里的活是怎么做的,咱们是她的亲人,她做的好了,咱们鼓励她,她做的不好了,咱们更应该鼓励她。我爸爸在外面忙,家里家外还有地里这么多活都是她张罗着干,咱们应该心疼她,你说是不是?”

    小姑被自己的侄女说的一点脾气都没有了,得,她这个侄女啊,这是护着自己的妈妈呢,小姑笑着说:“好,我都听你的,你说的对。”

    三叔笑着对李父喊道“大哥,你听到没有,娟娟这是护着我嫂子呢。”

    李父离着三个人有些距离,不过话是能够听到的,  听到三叔的话,笑着说:“那可是她亲妈,她护着是应该的,  我跟你们俩说啊,这是你们亲嫂子,你们也得给我护好了,要是别人笑话你们嫂子,你们就跟娟娟似的,这么顶回去,知道吗?”

    小姑跟三叔都笑着喊:“知道了知道了。”

    李丽娟这才放心的点了点头,说:“你们知道了是一回事,一定要贯彻,要执行才对。”

    小姑跟三叔哈哈大笑,小姑笑着对三叔说:“三哥,我看娟娟可不是来给咱们帮忙干活的,她这是来给她妈找场子的,外带着来教训咱们俩呢,哈哈。”

    小姑清脆的笑声让很多人都直起身子往这边看,奶奶提着两个暖水瓶到地头上放好了,听到小姑的笑声,就问她怎么回事,小姑就把几个人的话学了一遍,奶奶听了,  笑着说:“娟娟做的对,你们俩也得学着点,孩子就应该护着自己的娘才对呢。”

    太阳很晒了,就算是戴着草帽,李丽娟还是觉得浑身的汗顺着往下淌,李父割到一半,就过来帮着捆麦馃子,看看够一车了,就装到地排车上,李父跟三叔一起,一个拉着,一个推着,往场院里面运。

    中午吃了午饭,在家里睡了午觉才去了地里,大中午的,晒得麦芒格外的刺人,李父没有让李丽娟跟着再去地里,让她在家里帮着看弟弟妹妹,丽霞也被二婶送到李丽娟家里了,李母  让二叔二婶中午也过来吃饭,中午李家饭菜做的格外的风声,饭菜的量也很大,很多已经分家的兄弟们,平时是各家吃各家的,到了农忙时节,特别是夏收时节,都是凑到一起吃饭,收麦子,很多时候是你帮我家我帮你家的,等到麦子都拉到场院里,打麦子的时候那就是你家轮完了我家轮,我家麦子打完了,留个人晾晒,收尾,家里其余的人就跟着脱粒机去帮着下一家打。

    李父是个干活很有计划的人,李丽娟觉得他把事情规划的很清楚,三叔跟小姑呢,也都按照李父的安排,上午做多少,下午做多少,等到回家吃晚饭的时候,地里已经没有剩多少没有割的麦子,割完的也都已经拉到场院里了。

    好几家已经把麦子运到场院里了,晚上得有人在场院看场,李父跟三叔把奶奶家的一个竹子做的小床抬到场院里,奶奶又给找了被褥,三叔要在场院里面睡觉,李父给三叔拿了手电筒,李丽娟跟着去看过,很多人家都是抬张床去,不过也有些人家就在地上铺一块塑料纸或者是直接就拉几个麦馃子垫着,然后弄点被褥放上,凑合着睡一晚上。

(https://www.tbxsvv.cc/html/137/137571/279751.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