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中表彰陆启云后,先是翰林院那些老翰林认为陆启云德不配位,后来户部查账时发现不对,口子越撕越大。”
紫苏解释起事情的始末。
有件事不得不提,“陛下有意包庇,把他贬到犄角旮旯里,太子殿下正直,提议让大理寺和京兆府一同审理,最后水落石出,没过两天就入狱了。”
沈惜没打听太多细节,知道陆启云下狱后,让紫苏带着阮娘母子去见见陆启云。
陆启云心比天高,不会眼皮浅到只顾眼前利益,以权谋私,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
有人踩了第一脚,会有更多的人纷纷效仿。
沈惜又让香云去大理寺传话,明日邀大理寺谢少卿在日升楼用午膳。
算起来谢云景帮了她,她道谢也是应当。她要离开盛京一段时间,谢云景此人是士族小辈中的翘楚,要是能结交一二最好不过。
沈惜披上丁香紫丝绒氅衣,手里提着汤婆子,亲自去了趟沈国公府的库房,紫苏打听到谢云景此人爱书,挑了几册前朝先贤的孤本古籍。
去了兰陵后,她要去一趟定州,在库房给佟蓉蓉挑了她喜欢的物件,顺便给她夫君准备了套马具。
想到沈齐山说她不爱与人来往,她挑了几件顶好的头面和织锦缎给永和侯府几位表妹。
离开前,沈惜又想到秦听澜那厮,顿时觉得太阳穴鼓鼓的痛。
这位大名顶顶的晋世子什么都不缺,就是囊中羞涩,过几天就要离开盛京,先给他留个好印象吧。
**
京兆府大狱。
紫苏打点好了,阮娘不想让孩子看到他父亲入狱,托紫苏照看。
紫苏看她眼睛红肿了一圈,昨夜应是哭过,没拒绝这个苦命的女人。
紫苏拉着半大的孩子,“夫人和陆大人成婚几年了。”
阮娘脚步一停,“已有七年。”
七年,还有一个这么大的孩子。
紫苏冷了脸,“他真是够狠心。”为了攀上高枝,糟糠之妻可抛,亲生骨血可弃。
她的手搭在孩子肩上,“只有一个时辰,时辰一到,我送你们离开盛京。”
阮娘望着自己孩子,眼眶微红,“这孩子只是表面乖,就麻烦姑娘照看了。”
紫苏应了声,让她快去。
牢狱湿冷,阮娘不放心的看了眼孩子,等他长大些就会知道,他的父亲是个心术不正的人,把她们母子抛弃,而他会被父亲名声所累。
真不公平。
紫苏觉得这孩子脸蛋稚嫩,多捏了几下。
阮娘母子这几日安置在在沈国公府外面的院子里,与上一次在京郊十里亭见到有天朗之别,陆启云任职户部,他的妻儿竟然那么寒碜。
紫苏有些心疼孩子,“你娘要去见你爹,你怎么不跟着去?”
“你娘说什么都听,干嘛这么乖?”
这次不见,以后再也见不到了。
阿桩垂下头,声音细若蚊吟,“我不想见他。”
紫苏追问,“为何,他可是你父亲。”
小阿桩手指拽着衣服,愤愤不平,“我娘照顾他读书,照顾祖母;他当了大官,都不留我娘过年,让我娘冒雪赶回老家照顾祖母。”
紫苏尚武,耳力好,听他很小声的补了句:就算冒着雪赶回定北城,也不能在过年之前赶回去。
这孩子……属实懂事。
这一个时辰的等待里,紫苏和这个半大的孩子说起话来。
还没到一个时辰,京兆府的狱卒匆匆跑出来,嘴里念着出事了。
紫苏眉梢挑了下,第一念头就是阮娘不堪被辜负,在狱中杀了陆启云,转念一想又觉得哪里不对。
陆启云还没被定罪,真要是折在牢狱里,狱卒根本不敢大肆张扬。
她立刻问,“出什么事了?”
狱卒说,“那娘子本来哭问为何辜负她,忽然就从袖子里掏出磨尖了的钗环要杀人,我们眼明手快制服了她,结果她一头撞在柱子上,当场身亡。”
听后,紫苏陷入了沉默。
阮娘要杀陆启云没成功,自杀。
她问,“陆启云受伤了吗?”
狱卒如实说,“脸上破了相,性命无虞。”
“正不公平。”
这件事来的突然,紫苏也没有主意,眼神复杂望着这个半大的孩子,不自主想起阮娘同她说的那番话。
——这孩子只是表面乖,就麻烦姑娘照看了。
发生这事后,细品这番话,怎么看都是托孤之言。
紫苏领着小阿桩回了沈国公府,把京兆府大狱的事情都告诉了大小姐,一边忧愁凭空多出的这个孩子怎么办。
沈惜听后沉默了半晌,只说了句老天真是不开眼。
阮娘是苦命人,她替阮娘母子准备了身份文牒,送她出京好好安置,没想到造化弄人。
沈惜打量起眼前这个孩子,是陆启云的孩子,也是阮娘的孩子,长得黝黑高瘦,眼睛却很有神采。
她往身后的椅背靠了靠,端了几分架子,“你知道我是谁么?”
小阿桩直直站着,没被她淫威吓退,“你是戏文里的富家小姐,被他骗的昏头昏脑。”
没想到这孩子这么大胆,紫苏冲他挤弄眉眼,这孩子身上有一半是陆启云的血,没等小姐迁怒,他先惹怒小姐。
沈惜追问,“陆启云呢?”
“心坏。”
小阿桩答的很干脆。
她问了个不相干的问题,“会写字吗?”
未料,小阿桩反应异常激烈,掷地有声,“我不读书,不学他。”
嗓音很尖,沈惜听得头疼,“你去休息,后日紫苏带你去京郊,这两天你要是学不会写字,就不用给你娘立碑了。”
紫苏把这孩子带下去,安排院子。
沈惜忽然发觉,自己还真的是大度,陆启云的孩子竟也收留。
上一世阮娘听说陆启云娶了世家小姐,吊死在府门前,这一世阮娘也命薄。陆启云的母亲骗她说小阿桩是她老年得子,她把小阿桩当小叔看待。
她死的早,这孩子后来如何,她不知。
**
帖子递到大理寺谢云景手上,得了回复之后,沈惜用盒子将孤本古籍装好。
谢云景入朝为官三载,为官最是清正,这是翰林院里的老翰林和朝堂上不少官员盖了章的。
日后少不了入鸾台,重振日益落寞的谢侯府。
查科举一案,他徇私了。
他要查泄题,只用把掺和进去的官员揪出来,他却多做了一步。
(https://www.tbxsvv.cc/html/137/137475/31391500.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