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自从于果下达罪己诏以来,针对蒙恬和冯劫的平反已经在进行当中,因此他们并没有什么大问题,
可是在白起这件事上就不一样,这关系到先王秦昭襄王的颜面问题。
在于果看来,白起被赐死这件事始于将相失和,最终因为秦昭襄王而演变的一场政治悲剧。
早年间白起的发迹其实主要依靠一个人,那就是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魏冉,正是因为魏冉之力,才使得秦昭襄王得以继位,一时间魏冉权倾朝野。
但是这件事也引起了秦昭襄王的不满,他任用范雎为相,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扳倒魏冉,而魏冉在被剪除之后,也使得白起对范雎产生了深重的不满,为日后两人失和埋下伏笔。
长平之战后,白起主张乘胜进攻邯郸,一举彻底消灭赵国。而赵国得知白起与范雎之间的不和后,便乘机派人前来面见范雎,劝说他上奏秦王暂缓进攻,而范雎等来这个机会,便立刻劝说秦昭襄王进行修整,使得二人矛盾进一步恶化。
在于果看来,无论当时秦国有没有灭赵的能力,可是也不应该主动停战,这只会暴露秦国自身虚弱的事实,而这件事也反映了当时秦国君臣上下的短视。
后来等秦国回过味来,准备再次攻赵时,秦昭襄王再次启用白起,而此时的白起却反而不愿意受命,等接到强制命令出发后,范雎再次劝秦昭襄王,认为白起心中有不甘,时间久了肯定会生变,于是促成了白起被赐死的整个过程。
于果对着群臣感叹道:“武安君纵使在身死之时,可心中犹自记挂着大秦。‘释赵养民,以诸侯之变,抚其恐惧,伐其骄慢,诛灭无道,以令诸侯,天下可定,何必以赵为先乎?此所谓为一臣屈而胜天下也。’在朕看来,武安君无错。”
李信跪在了地上,高声道:“陛下圣明。”
见皇帝如此表态,其余大臣们也只能闭嘴不言,他们不可能为了一个过去许多年的先王,去得罪现如今的皇帝陛下。
在英烈祠和武烈阁一事后,章邯所进行的相关整顿也终于出了结果,他将所有年四十以上,十五岁以下的秦兵、以及所有伤残的秦兵尽数退出现役,大约有超过两万余人,分批返回了家乡。
经过整顿之后,函谷关秦军只剩下了十二万五千余人,章邯将这支军队中的一半兵力编为守军,而另外六万人则编为战兵,还效仿羽林军的方式来进行改革,同样也建立了一支两千人的火器军。
当然,章邯还打算按照羽林军骑兵的方式,来编练一支万人规模的骑兵。
到了四月份的时候,函谷关秦军已经完成了初步的转变,到处都能听到士卒们练兵时的喊杀声,金鼓动地,杀声震耳。特别是火药军每日里也是震声不断,硝烟弥漫,几乎将整片天色都掩盖住了。
到了四月中旬,韩信的上军也彻底占据了河东郡,只是还有一座安邑尚未攻下。
此时韩信围困安邑的秦军共有八万余人,其余万余人则分散在河东郡各地,
韩信直接将大军驻扎在安邑城外二十里的位置,并且还下令让英布军对安邑展开了几次猛攻,只是安邑城坚,进攻了许久也没有攻下。
当然,这也十分正常,毕竟这个年代里攻城通常都是围城为主,时日迁延日久再正常不过。
此时驻守在安邑城内的正是魏王豹,他率领五万人守在安邑,自认为安邑城固若金汤,绝不会被秦军攻下,此外他还有自己的另一重依仗。那就是常山王张耳,二人虽然在抗秦之战中有些矛盾,可是在魏豹看来,张耳不应该是这种见死不救之人。
韩信似乎根本没有考虑到这点,他在安邑城外修筑了几座高台,利用高台上的望楼可以非常清楚地观察到安邑城内的情况,
很快,城内的守军就发现了这些城外的高台,魏豹也前来观察,他发现这些高台虽然在秦军营寨旁边,但是还没有和营寨连起来,更关键的是这些高台前面的壕沟尚未挖掘好,更没有布下鹿角等障碍物。
更关键的是,前来修筑高台和挖掘壕沟的,都是一些普通老百姓,根本不是秦军。
在魏豹看来,这些迹象便表明了秦军目前兵力不够,他认为秦军迟早会利用这些高台对城内发起打击,还不如赶快派一支骑兵冲出城去,夺占下高台,并且想办法将他们拆毁。
一想到这里,魏豹便召集了城内的骑兵,足足等到了次日凌晨时,才派出手下大将亲自率领一支骑兵,妄图夺下高台。
实际上,这正是韩信的计谋,
韩信在高台内早就准备了伏兵,等到魏军前来进攻时,这些伏兵纷纷持着劲弩,朝着魏军展开了射击,此外他还十分隐蔽的在高台下构筑了一些小堡垒,平日里都用树枝掩盖着,根本看不真切。
如今当魏军骑兵上来以后,里面迅速出来了许多秦军士卒,他们手中拿着长戈,朝着近在眼前的骑兵冲了过去,喊杀声震天动地。
面对秦军忽如其来的进攻,魏军将领也不得不后退,他们几乎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心中不免有些胆怯,再加上战马的体力不足,因此刚刚同秦军的人马稍一接触,便彻底败下阵来,
魏豹此时就站在城头上督战,他望着自家骑兵被一击而溃,不免有些勃然大怒,当即下令让步卒出击,只是他们刚刚冲了出去后,很快就被秦军再次击溃,
面对这一现状,魏豹只能命令全军收兵,他见到眼下这种情形时,顿斯又气又怒,当即将几名率先后退的士卒进行了斩首。
秦军此时趁机发起了猛攻,他们一个个像猛虎一样,越过高台外很浅的壕沟,朝着安邑城内杀去,城上的守军见此现状,不得不及时关闭了城门,将那些溃退的魏军尽数拦在了城外。
许多魏军士卒见此情形,顿时便感觉到了背叛,他们在面对秦军的进攻时,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投降。
(https://www.tbxsvv.cc/html/134/134913/21961953.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