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同万安寺合作,香客就是最好的宣传,自家先生的友人们,怕是要遗憾一番的。
算起来,媳妇脑子就是好使,不说其他,只说知名度,宣传效果,那就不是一般的给力。
先生同大和尚在一起论学问,论佛法,现在还多了观天象,竟然夜不归宿了。
姜常喜:“华山论剑吗?这都不用休息的。”
周澜心说怨谁呀,观天象吗,那不得夜里看星星呀:“先生出去日久,想来有许多的见闻同老方丈分享。”
姜常喜:“那么大的岁数了还熬夜。太不知道珍惜身体了。”
周澜笑笑,能说啥呀,哪里都一样,他们夫妻二人在一起就是圆满的。带着媳妇在客院这边烤火,夜话。当然了主要是周澜读书,姜常喜听。
读书人,读书那是时刻不停的。尤其是面临科考的。
即便是周澜这种自认准备充足的,那也是书不离手。那气氛比高考一点不差的。
姜常喜有时候都不好意思同周澜说太多的话,怕自己耽误人家苦读。
瞧着周澜那么辛苦,如今的姜常喜都盼着,这乡试早点到,省的成日里这么紧张的绷着。
等到第二天,姜常喜同周澜,与先生一起回到保定府自家的时候,看到过来拜访的李郎君,姜常喜才知道,自家这点紧张气氛才哪到哪呀。
瞧着李郎君都清瘦了许多,精神头也不是多好,询问两句就开口说要回去读书了。
姜常喜瞧着李郎君现在的状态,觉得这么读下去,不等入考场,这位李郎君怕是就要倒下了。
同李郎君的娘子说道:“读书重要,身体更重要,听闻科考的时候,条件很艰苦的,李郎君如此的状态,回头科考的时候,在那样的环境能适应吗?”
李秀才娘子叹口气,她何尝不担心:“夫君一心扑在读书上,说也不听,唯恐怕读的少了。”
跟着:“今日过来府上拜访,夫君还怕耽误了府上的周郎君苦读。若不是我说礼数不能差了,怕是都不愿意出来的。”
守着这么一位苦读的秀才,府上的琐事,怕都是这位嫂子的,姜常喜:“嫂子费心了。”
李秀才娘子:“辛亏倒是提不上,左右咱们女子都要打理内务,照看夫君的,只是担心夫君的身体。还请弟妹费心,若是府上郎君休闲,也能给我家夫君去个帖子。让他出来松散松散才好。”
人家这媳妇可真是不错,姜常喜:“嫂夫人尽管放心。”
还好李郎君从书房里面出来的时候,面色好看多了,瞧着人也没有那么紧绷了,肯定是先生同周澜都开导过这位了。
李娘子走的时候,特意过去先生的书房门外见了礼,多谢先生开导之恩。
看着夫妻二人走远,先生才说,当初李郎君坚持娶这位夫人,当真是娶对了,这夫人是个懂礼数的。
周澜:“自从李兄成亲,家事处处妥当,李兄也得到了很好的照顾,确实处处都有体现。”
姜常喜扯扯嘴角,自己做的也不错呀。怎么不见你们师徒对我如此肯定。
然后姜常喜就开始开导周澜,千万别同李郎君这般,到时候还没考试呢,自己先把自己淘汰了。
还要让家人看着都跟着着急,不能做读书读傻了的事情。
然后姜常喜就为自家制定了各种放松心情的安排,比如,今日烤肉,明日就有涮锅。
再不济姜三老爷会同姜三夫人过来陪着周澜说说话,放松一下心情。
反正家里的环境除了读书,还有各种放松,偶尔常乐都要念两句抒情,缓解情绪的诗词,让周澜跟着陶冶一下情操。
周澜想要紧张都没有那个机会。
更别说大利三五天还要串场个拿大顶,搬石砣之类的让大爷欣赏。
人家还偶尔下个帖子同大爷对战一番。可以说读书之余,生活也很精彩。
先生都说没看过这么多的花样。
倒是不发愁周澜紧张的把自己折腾费了,而是担心姜常喜这么折腾下去,把周澜的学业折腾费了。
谁家读书能这样。这就是捣乱的。先生能容下姜常喜折腾,那也很不容易的。
姜常喜说了:“左右总比人疯魔了好。”后面还有一句,考不考上已经不是最主要的了。
鉴于乡试在即,姜常喜是不能说这种丧气话的,会被先生收拾的。
先生能怎么说呀,身体确实更重要,折腾呗,左右看着弟子还能承受的住。读书,学习上,也没松懈。就是心疼弟子,读点书太不容易了。
就连隔壁的二姐夫都跟着被一起花样折腾呢。
姜二娘子还问姜常喜呢:“你这般折腾,是不是怕你二姐夫考上了,妹夫没考上,没有面子。”
姜常喜就觉得好心被驴踢了,我那是为了我外甥女有个正常的爹。
姐俩愣是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掰扯明白,姜常喜生气,甩手不管了。姜二娘子,我谢谢你了。
好在姐妹关系不融洽,人家连襟之间半点不受影响,相处很好。
左右为了科考这点事,这个年过的都好像时速加倍了,还没回过神来呢,已经出了正月。
先生、姜三老爷带着周澜同姜二姐夫他们几个小辈读书。
姜常喜感觉自己帮不上什么忙,连弄个考棚适应场地这样的事情,姜二姐夫都帮着周澜想到了。
毕竟前些年姜二姐夫是下过场的,人家有经验的很。看到妹夫拉着他在先生那蹭学问,投桃报李,就帮着妹夫想出来这么一个东西。
瞧着周澜那边适应良好,所以姜常喜直接就去忙活自己的春耕了,一年之计在于春,粮种不好,一年的辛苦都要打折的。
都是为梦想而努力的人,她姜常喜也不能比他们差了。
姜常喜带着大利同这些庄头组织了一次学习,每个庄子走一圈,把粮种都检查了一遍,对比之后,挑出来最好的粮种,几个庄头管事互相学习之后,各自回去准备春耕。
大贵在作坊那边忙着把发酵好的黄豆下缸,每一缸都是几百斤的粮食,容不得半点马虎。
这样的缸,姜常喜的作坊里面有百十来口。
每次下手,那是成千上万斤的粮食,到现在大贵都不太敢多想,怕自己手抖。多大的信任呀。
(https://www.tbxsvv.cc/html/133/133342/146590412.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