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玄幻奇幻 > 道曰鸣空 > 第6章 6.《太上忘情经》

第6章  6.《太上忘情经》

次日,天空灰蒙蒙的,枯燥的热风冲刷着心神,耳边炸的“轰轰”作响,天庭中的风伯弄丢了云袋,浓厚的云层挤出漆黑的墨珠,落在青石阶上“啪啪”作响,翠竹青柏,随风狂舞,飞沙走石。在水晶宫内大摆宴席的东海龙王,正与宾客开怀畅谈,欣赏妖娆的蚌女迷人的舞姿时,悬崖之下因风而起,惊涛怒浪的大海掀起百尺水幕,直吓的老龙王胆战心惊,小龙子们魂飞魄散,虾兵蟹将各各缩颈藏头……

        三星洞内,仙气弥漫,时间的洪流与外界大大不同,外界所流逝的一分钟而洞府内早已划过了一年,自然这是须菩提所做,动用自己的本源之力修改时间,为此大大增加了鸣空的修炼速度与仙力的恢复。

        大殿中,祖师眼色复杂的望着少年,微微感慨:“你确定学《太上忘情经》?其实不用勉强的……”

        “不,师父,我不能总在山上避世不出,虽得长生无灾,不归人王法律所束,也不受那麒麟凤凰所辖,却难得世间之情,修为不济!”

        “圣人之下,万物皆为蝼蚁!”

        “少年不枉时,敢为三界第一仙!”

        须菩提一怔,欣慰大笑,随后脸色逐渐严肃起来。

        “莫要心急,且听道诀!”

        “太乙三清凡夫始,灵台通明身自轻。

        抛却凡界三千劫,飞身跃步入虚清。

        意守丹田凝神思,凡尘往事眼中现。

        玄关聚灵化为气,气游经络通元神。

        平心静气抚杂念,抱元守一去心魔。

        观光聚性入太虚,凝神气穴心神寂。

        聚气炼神法自然,吞液炼精内阳生。

        待到丹田生气穴,炼精化气筑基成。

        气足开关八脉通,周天运功灵气足。

        内视泥丸灵光现,静功有道入天门。

        太上忘情非无情,看透凡情凝道心。

        道行浅薄不足虑,斩除心魔法自成。

        乾坤在手潜心修,万法随心任我行。

        修仙之道漫且长,自古无人少心魔。

        所谓幻象多精妙,万千情景如真相。

        万相皆空灵台通,身具般若万邪避。

        妙法妙音万法空,真相真形心中存。

        浩然之气比长虹,贯日斩邪术永存。

        周天大衍灵目开,看穿虚空见大道。

        水火既济百病消,德高寿隆与天齐。

        性命双修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

        摒除邪欲得清凉,好向丹台赏明月。

        阴阳调和天人一,方能火里种金莲。

        攒聚五行知生克,观得天命可忘情。

        太上忘情为有情,羽化升仙道无极。”

        声音空幽,在空荡的殿内回荡……

        须菩提轻叹,像是经历张某种激烈的内心挣扎一般,艰难地说:“此太上忘情,练成可能便会忘天下至情……”

        “太上忘情,忘情而至公,得情忘情,不为情绪所动,不为情感所扰。天之至私,用之至公。命之制在气。死者生之根,生者死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一者,道也。散形为气,聚形太上老君。”

        “天地俯首,以无情化大爱。”

        “昔日盘古受命开天,宁死无悔。虽对自己是无情,但对苍生则是大爱。太上忘情,自是开辟造化之情。”

        死一般的寂静……

        鸣空突然笑了一笑,故作神秘:“三千大道,非一人所悟尔,我悟忘情并非无情。”

        “太上忘情,并非无情,忘情是寂焉不动情,若遗忘之者。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一言。”

        “古人讲‘太上忘情’,太上,是最高明的人、是圣人,太上老君。‘太上忘情’不是没有情,而是有情,但把它放到好像忘了的层次。照原始的解释,忘情是寂焉不动情,若遗忘之者。”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一言。”

        “忘言不是说把要说的话给忘了,而是默默的体味它的意思,不以说话来表达。忘情也是如此。”

        “忘情绝不是无情,而是有情的,可是有情却不为情牵、不为情困,要把情处理得豁达洒脱。有情是好的,但是有情一有到沾滞、一有到不洒脱的地步,就把情给弄得乌烟瘴气了。‘圣人’和‘太上’绝不这样把情给弄糟了,甚至弄成恶形恶状化。”

        须菩提愣住,随即苦笑。

        “汝之造化,在我之上啊……”

        “弟子不敢。”

        祖师看着眼前的鸣空,忽问:“修道之人,岂能不学武器?”

        “从今,你先选一件武器吧!我自会为你寻你良师。”

        “善”

        少年喜笑颜开,静听兵器之论。

        “剑为百兵之君,

        刀乃百兵之王,

        枪乃百兵之贼,

        棍为百兵之祖。

        戟是百兵之霸。”

        “剑之道,亦君子之道。”

        “刀之道,亦道者心道。”

        “枪之道,为立命之道。”

        “棍之道,为仁心之道。”

        “戟之道,乃称王之道。”

        鸣空思考半钟,沉吟……

        

(本章完)

(https://www.tbxsvv.cc/html/131/131677/29579297.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