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女生频道 > 带着农场下凡尘 > 052 无路可走

  听石仲魁答应后,贾宝玉满心欢喜和坎坷的同时,贾政也不由嘴角一笑,看来孟母三迁却有道理。

  只有结交良师益友,才能让宝玉这种孽障自发的想去改变。

  即便将来科举之路不顺,多认识几个前途似锦的俊杰也是好事。

  可没几秒,贾政又叹息一声,石仲魁闭门读书,这婚事又得拖下去。

  不过,这次贾政是打定了主意,回家就和母亲商量一番。

  即便不把迎春嫁过去,换成薛宝钗也行。

  至于林黛玉和亲女儿探春,还是年龄实在太小了。

  即便等到两人13岁就定亲,那时候石仲魁说不定早就一举夺魁,成了别家的女婿了。

  于洪高带着石仲魁和于同甫回到正厅,仔仔细细的交代一番,干脆就让儿子也在农庄读书。

  两人是师兄弟,增进兄弟之情又互相监督和进步,未来一同做官也能互相照应。

  送走了于洪高,不过临走前,于洪高没忘了让人把石光珠背上马车,送回京城的缮国公府。

  “伯谦,为兄就不该来。”

  石仲魁白了于同甫一眼,不用猜都知道这家伙舍不得娇妻和儿女,“师兄,要不我们再喝点,醉了之后就没那么多想法了。”

  “别”,于同甫忙摆摆手,“为兄不胜酒力,先去躺一会。”

  刚走几步,又回头说道,“对了,晚膳也不用叫我,让人送点清粥小菜对付一顿就行。”

  石仲魁哈哈一笑,没急着回院子里,而是在于顺和几个小厮的跟随下,慢步走到农庄的沟渠堤岸上的柳树下,看着不断流动的渠水沉思起来。

  而于顺和几个小厮,看着双手背在身后,身姿挺拔的石仲魁时,心里那叫一个火热。

  可以肯定的是,自家主人的这位弟子,今日之后定然名声更大。

  甚至顺儿还想着,一旦稻田养鱼真的能增加粮食产量,又能收获上千斤的鱼。

  说不定皇帝老儿一高兴,就封少爷个世袭爵位都有可能。

  别管是子爵还是男爵,只要是五等爵位,那就是超品。

  名义上的品级那是比一品都要高,而且大周律法规定,世袭爵位无军功才降等。

  即便降等之后,后代也能再继承一等神威将军和三品爵威烈将军,等于三代百年的荣华和富贵。

  仅为子顺后代考虑的话,肯定比诗书传家的望族强。

  可惜这只是顺儿的看法,让石仲魁选的话,大概率会当文官。

  ----

  贾政等人离开之后,当夜石仲魁的消息就传遍了京城勋贵和官僚群体。

  而且,高永民为了抢下举荐之恩,回家就写了份奏折送了上去。

  不仅详细的把稻田养鱼之法的好处和风险写下来,更是把今日所见所闻,全部写了出来。

  随后又修书给自己的顶头上司,工部的左侍郎去信,强烈要求这位侍郎大人做好抢人的准备。

  当然,信上面肯定不会写的这么直白,但大致的意思差不多。

  而石仲魁做的那首《画鸡》也传遍了京城内外,夏守忠在得到手下的回报后,惊讶的差点茶碗都没端稳。

  然后一拍大腿,拿着手下交上来的折子就进了景隆帝的御书房。

  景隆帝看完折子脸色大喜,不说北方粮食的增产,即便仅仅是能让朝廷每年从南方多收几十万但的粮食,就足以暂时缓解九边缺粮、缺饷的问题。

  更能把京师年末的粮价给压下一部分。

  要是京畿之地每年也能增加十几万担的粮食,足以养活一两万人的新兵了。

  想到这,皇帝心里不免火热起来。

  至于那首诗,景隆帝仔细思索良久,没觉得这诗有一丝一毫的反意,顶多只能算是书生意气。

  再联想石仲魁过往不仅贫苦,祖传的宝贝还被众多不怀好意着盯着,算是压抑太久了,一朝得见希望,难免就孟浪和吹牛了。

  不过,这诗也确实不错。

  “朕记得缮国公府的石爱卿和荣国府的贾卿,都有意招石伯谦为婿?”

  夏守忠忙回答道,“陛下,确有此事。”

  “哼”,景隆帝冷哼一声,“朕的英才如何能娶旁支之女。”

  夏守忠立马知道缮国公府是别想打石仲魁的主意了,不过,这事即便是夏守忠,也觉得皇帝的话没任何毛病。

  皇帝都亲口说石仲魁是英才,人家前途远大,凭什么娶连庶女都比不上的旁支之女。

  要怪就怪石怀勇只有石光珠一个儿子,还有石光珠那混小子三十多了,家中妻妾十几个,却也只生了一个才7岁的儿子。

  至于于洪高,除非石仲魁自己要求,否则他这个老师不可能让亲传弟子娶于家的旁支。

  于洪高的妻子于石氏更不可能这么做,那不是亲上加亲,而是离间师徒关系。

  贾家去缮国公府询问石仲魁婚事无果的原因,很可能是于洪高某个师兄弟家中,有个年龄合适的待嫁嫡女。

  景隆帝此时倒是还没想过,抄贾家和其他勋贵的家。

  毕竟太上皇还没死,以孝道治天下的封建王朝,太上皇不同意,景隆帝的政令一旦和太上皇相左,又强硬颁发出去的话。

  等于公开的告诉朝野二帝相争,百分百会损害景隆帝的威严,并且让天下人觉得他不孝。

  这后果都可能动摇景隆帝的合法性和统治地位。

  以至于景隆帝这几年皇帝做的那叫谨小慎微、如履薄冰。

  而红楼中贾家被抄家,是在太上皇归天之后的事。

  所以说,此时的景隆帝心里其实更希望能拉拢他们。

  皇帝的心里很清楚,没有兵权一切就是无根之萍。

  而八公中,贾家因为出过宁国公和荣国公,而最有影响力。

  当年贾代善做过京营节度使,门生故旧众多,现在贾家姻亲王子腾,也就是贾政的大舅哥,同样坐上了京营节度使的位置。

  这就让景隆帝起了不断试探的心思。

  元春封妃,还有省亲其实都是试探。

  可惜贾家和王子腾其实并没多少转圜的余地,投靠皇帝,得罪太上皇。

  人老了本来就多疑,更别说太上皇是因为生病,以为自己快死了这才传位给景隆帝。

  结果病好了,自己成了太上皇,这疑心病和对权势的眷恋心就更重了。

  贾家和王子腾要是敢投靠景隆帝,太上皇百分百会先弄死他们,否则就是连锁反应。

(https://www.tbxsvv.cc/html/131/131513/727929699.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