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深蓝加点”,也不能打怪升级,这个玉镯带来的面板,相当于是个实时体检报告,只能让张觉知道自己的当前体质水平。
看了面板报告中的数据,张觉面色越发凝重:
“道门中的精气神三宝就是人性命的本源,我目前的状态连常人的一半都不到,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死期怕是也就在一两年内了……”
虽然不知道自己死后的魂魄还会不会飞回时空管理局,但张觉肯定是不想死的!
“必须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医治才行!”
张觉开始盘算起来,究竟怎么样,才能让自己获得有效的治疗。
父母双亡、无亲无故,新记忆里的张觉能活这么大,一半是因为命够硬,一半则是乡邻的偶尔帮衬。
但乡邻又不是他的亲人,平时发发善心也就罢了,真要指望他们帮自己治好身体,他们是既没有那个心,更没有那个力……
“乡邻指望不上,那就只能豁出去碰碰运气了!”
张觉脑海里回想起了之前的小道士,与之相关的记忆纷至沓来:
此地是大汉十三州之一的益州境内,离村不远就是一座名为【阳平】的小山。
听村里人说,阳平山上住着一个姓张的老神仙,老神仙在山上收了很多徒弟,称为【五斗米道】。
每逢年过节,山上的老神仙就会让徒弟们下山来,为周边的民众治病施粥,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如果渡船没有把我送错站,那这座【阳平山】上的张姓老神仙,就是那位道教创始人,张天师张道陵了!”
张觉细细思量:
虽然《三国演义》里并没有出现张道陵,但张道陵的孙子却是有戏份的。
张道陵的孙子,就是那个占据汉中,与刘璋、刘备、曹操打过仗的张鲁!
而据说张道陵“飞升”的时间点,与张鲁继承五斗米道的时间点之间,其实只差了二十多年,张鲁肯定见过他爷爷。
而张鲁与曹操、刘备大约是同龄人,所以张道陵生活的时间段与曹操刘备生活的时间段,应该是有重合的。
这一点,先前渡船老者也说得很精确了:
现在是汉桓帝永寿二年,张道陵还活着,曹操刚刚满一岁,孙权的老爹孙坚也才一岁,刘备刘皇叔倒是还差几年才出生。
也就是说,张觉若是操作得当,也不是没有可能拜张天师为师。
以三国演义的仙侠背景,祖天师张道陵绝对会法术,而且本事绝不在那什么“南华老仙”之下,比左慈于吉之流更是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一个有法术在身的张天师,治好自己的身体应该没太大问题吧?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若想操作一番,那就只能行那破釜沉舟之事了……”
张觉盘算片刻,便下定了决心,依照新的记忆,在家中土墙的某一角上扣了扣,扣破表面的黄泥覆皮,从中取出一个沾满土灰的木盒子。
打开一看,里面是几张泛黄的素绢,写着几亩田地的产权……
……
等到莫约傍晚时分,一个熟悉的瘦小身影从门外走了进来。
“给,这是贫道专门给你留的稠粥,慢慢喝吧。”
善良的小道士把陶碗放在一旁,向张觉呼唤道。
一直倚墙闭目保存体力的张觉,闻言睁开眼睛,看着这个小道士,歉意道:
“多谢道长仁善,只可惜我家穷困,又无亲无故,无法酬谢道长……”
小道士连连摆手:
“什么话!我五斗米道施粥,难道是想借机收敛民财吗?积德行善罢了,无需你酬谢。”
说着,送完了粥食的小道士就要离去。
这时却听张觉呼道:
“道长请留步!”
嗯?
听得此言,小道士莫名后背一凉……
“你还有何事?”
小道士不解地转过身来。
张觉费力起身,虚弱地朝他一礼,诚恳道:
“道长大恩、天师大恩,张觉无以为报,愿将家中耕地献予天师,聊表心意,还请道长笑纳!”
说着,他从怀中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地契,向惊呆了的小道士恭恭敬敬地双手献上!
……
“什么?”
当小道士惴惴不安地找到他师父时,这个中年道士有些诧异:
“有乡民自愿向天师献上土地,以表心中谢意?”
这年头天灾四起,人祸也不少,因各种原因,贫民的土地被富户兼并的事情屡见不鲜,很多大地主、世家就是这么起家的。
可农民的根本就是土地,若非万不得已,几乎是没有哪个农民愿意把地卖掉的。
那些地主世家为了兼并农民的土地,要么故意放贷搞利滚利,要么直接派人威逼利诱,使尽了各种手段。
但还真是鲜少听说过,农民自愿把土地无偿献给他人的!
中年道士觉得古怪,便问小道士:
“那些田地的成色怎么样?”
小道士答:
“那农人专门领我看过了,虽然只有五六亩,但都是水土上佳的良田,亩产稻米三石不是问题,只是因为常年无人耕种,有些荒芜。”
中年道士更惊异了:
“放着良田不耕种,还要献给他人,这莫非是个败家子懒汉?”
“非是他懒。”
小道士认真道:
“弟子问过周边的乡人,这人自幼父母双亡,也无亲戚帮衬,全凭命硬才活到十四岁,因常年缺衣少食,身体极其虚弱,跑两步都费劲,父母留下的水田他根本没有精力去耕种……”
中年道士听罢,也不禁为此人叹息:
“世道将乱,生民凄惨,竟至于此!”
“也罢,我阳平治上下也缺粮米,这田地我便做主收下了,不过不能无偿。”
“但其体弱多病,若给其钱财,便如三岁小儿持金过市,乃是取祸之道……”
中年道士犯了难,收了人家的地,总不能白拿吧?
“师父,弟子倒有一言。”
小道士犹豫了一下,向师父提议道:
“他体弱多病,若在山下这般居住,迟早丧命,正好我阳平治里有符丹妙术,何不把他招上山来,一边为其医治,一边授其道书?”
“不过倒也不必收其为徒,让其做个闲散之人就好,只待他治好身体再说,届时无论他要下山入世,还是愿入本道,都任他挑选便是……”
中年道士点点头:
“也好,便依你言语。”
“一会儿返回阳平治,把他也一块儿带回去吧!”
……
(https://www.tbxsvv.cc/html/130/130976/730058113.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