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如何靠种田成为首富 > 第153章 兴土木

  姜云眨眨眼,看向苏先生,“以工代赈的那个范公啊,不是先生您跟我说的故事吗?”
  苏先生:???
  “难道是我记错了?”姜云挠挠头,看向姜杨,“那是四叔跟我说的?”
  姜杨不确定道:“……啊?是,我吗?”
  “不是吗?”姜云一脸苦恼,“那我是从哪听来的故事呢?”
  “先别管是哪听来的了,先说说他是怎么‘以工代赈’的。”韩正着急道。
  以工代赈的救济方式并不稀奇,通常是由官府发布兴修水利之类的工程。
  只是玉清县县衙如今一穷二白,上头又不批钱给他,根本没钱以工代赈。
  这些昨日他都与姜云哭诉过,可见姜云所提的应当没那么简单,因此急切催促姜云细说。
  于是姜云清了清嗓子,便开始讲起了故事……
  听到范公灾年期间,大肆举行赛事,日日在外宴饮,韩正眉头紧皱。
  可等听到城中贸易因此繁盛一时,贸易、饮食、工技、服力者人数剧增,范公又说服寺庙和城中富户,趁着工价低廉,大兴土木……
  韩正和苏先生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叹服。
  “灾荒之年,朝廷以粮赈灾,是为下策;
  若能兴修水利,以工代赈,则为中策;
  范公能以激励商贸来解灾荒困境,实乃上策。”
  惊叹之余,韩正忍不住叹息,“此举虽为良策,却不适合玉清县。”
  姜云不理解,但常来往码头的姜杨却已经明白过来,“玉清县虽靠近闽州码头,却因虎患、匪患横行,商贸一事并不繁荣,再怎么激励商贸,短时间内也难以养活那么多难民。”
  韩正没想到姜杨有如此见识,有些意外地看了他一眼,颔首道:“况且,激励商贸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苏先生见姜云垂头不言,不忍她受挫,开口道:“虽不适合玉清县,但确实是个好法子,激励商贸一事不可为,或许可以尝试劝说富户大兴土木。”
  韩正颔首,“倒是可以一试。”
  ……
  离开苏先生院子,姜云一路上一言未发。
  一直到干货加工坊门外,姜杨忍不住开口安抚道:“云娘,你也别难过,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只是对玉清县的情况了解不多而已,等回头你随我多跑几趟码头,多见些人,自然就清楚了……”
  话音未落,姜云眼睛锃亮地看着姜杨,“真的?!四叔,这可是你自己说的哦!可不许反悔。”
  姜杨:……
  “合着你是在诈我??”
  “当然不是,我是在想事情。”姜云说着一脸兴奋地拉着姜杨,径直去了张良的院子。
  二人往廊下阴凉处席地而坐,姜云眼巴巴地望着姜杨道:“四叔,我们家现在存银得有二百两了吧?”
  “应该是有的。”
  虽然钱都是娘收着,但所有账都是他们算的,家里的余钱是瞒不过他们的。
  姜杨忍不住扭头看向姜云,“你不会是想拿去救济难民吧?你想都不要想,阿妈是不会同意的!”
  “我当然知道。”她虽然想帮难民们,但却从未想过要举家救济。
  家里那些钱可是全家人辛辛苦苦赚来的,是一家人安身立命的本钱。
  她要做的,是钱生钱!
  “那你想干嘛?这些钱可是家里要拿来建房子的。我可是盼了很久的,你别想动其他心思。”
  建房子的事从年前便提起了,虽然年后因为山匪的事耽误了一些日子,但是这些日子以来,有村里人帮忙,如今地也量好了,山石泥瓦也基本准备停当,只能着村里夏收结束后便可以开始挖地基了。
  姜杨一脸警惕地看着姜云。
  能让姜云惦记家里的存银,不用想都不会是小事。而且她这时候提起,肯定和难民有关。
  想到房子建好了之后,家里惹人都能有一间自己的屋子,姜云也忍不住动摇了一把,但也只是动摇了一下,姜云便道:“屋子是要建的,只是我觉得可以缓一缓。”
  姜杨不解道:“为什么?这时候建不是正好吗?反正村里人都忙得很,要是现在建屋子,还可以找一些难民来上工,也能帮几个人。”
  姜云认真地看着姜杨,“既然能找难民来帮忙,为什么不把我们的干货加工坊扩建呢?”
  一听姜云打的是这个主意,姜杨顿时松了口气,懒散地往柱子上一靠,“这事你就别想了。”
  他这么说倒不是因为工坊的生意不好。
  事实上,如今工坊的生意好得不得了。
  自从接了金管事的几个单子之后,他们的干货算是在闽州码头打出名号了。
  那些常在闽州码头来往的船队,几乎都和他定过单。
  有的是顺路带去外地买卖的,也有的就是带在船上吃用的。
  虽说每个商队要的都不算多,但架不住闽州往来的商队多啊!
  闽州可不像他们玉清县,闽州在南地可是个大府城,往来的商队多的很。
  每个商队要一点,积少成多之下便很可观了。
  每次去一趟码头,收一批单子,全村忙碌好长时间才能往外送一回。
  就连附近的村子他们也没空去跑了,全都提高了价格,让他们送上门来。
  就这样,有时候也有供不上的时候。
  当初他们建工坊的时候没想到干货会卖的这么好,如今的工坊几乎是从早到晚都不停歇的。
  而之所以不同意扩建,是因为就算扩建了,村里人也忙不过来。
  总不能为了卖干货,把地都扔了不种吧?
  姜云却早就想好了:“没人的话,那就请人呗。”
  姜杨这下反应过来了,微微坐直了身子,“你是说,那些难民?!”
  姜云兴奋地点点头,“韩老先生不是说他本来准备让难民们开荒种地,让他们入玉清县的户籍吗?那为什么不能来我们村?正好我们工坊缺人!”
  说实话,姜杨有些心动。
  其他村子虽然也有人收干货去卖,但都是零零散散,绝对没有他们这么大量,品质也不如他们。
  有些对品质有要求的商队,宁愿不买,也不要那些散货。如果他们能扩大产量……
  嗯?不对啊,差点被绕进去了。
  姜杨摇摇头,清醒了许多,“就算有人了,那也得有货啊,村里种的香菇要等到年底才有的收,山里的竹笋也不是挖不尽的。”
  “那就扩大种类嘛,山里的杏子、李子、橄榄都可以腌制了烤干做零嘴。还有肉干,昨晚做的肉干厚了些,但味道不错,稍微改良一下应该更好吃。
  当然,最重要的是还有红薯,红薯干听说也很好吃,做法也简单。”
  姜杨:……
  “原来你是为了把红薯销出去啊……可这样一来,我们家的存银恐怕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题外话------
  明天见!

(https://www.tbxsvv.cc/html/130/130651/73929902.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