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大家来到官术网:http://www.3dllc.com
【浅译道德经】1
*****
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浅译]
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道”,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言词说出来的“名”,不是永恒的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经常从“有”中去认识“道”的端倪。“无”和“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具有不同的名称。它们都可以说是很幽深的;极远极深,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浅译]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这就有丑的观念同时存在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就同时产生了。
有和无相互对立而产生,难和易相互对立而完成,长和短相互对立而形成,高和低相互对立而包含,音和声相互对立而合谐,前和后相互对立而随顺,这是永远不变的(对立统一体)。
因此,圣人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世事,实行“不言”的教导,(任凭)万物自然地生长变化而不去强为主宰,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培育万物而不自恃自己的能力,功成业就而不自我夸耀。正由于不自我夸耀,所以他的功绩不会泯灭。
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浅译]
不推崇有才干的人,使人民不争功名利禄;不看重稀有商品,使人民不去偷盗;不显耀那些能诱发人贪欲的东西,使人民的心性不被搅乱。
所以,圣人治理天下,要简化人民的头脑,填饱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强求)的意志,增强人民的体魄,永远使人民没有投机取巧的办法、没有贪欲。(这样)使一些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妄为,以“无为”的态度去处理世事,就没有办不好的事情。
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浅译]
“道”是虚而不见的,然而它的作用却无穷无尽。它是那样渊深呵,好象是万物的宗主。它不露锋芒,脱离纠纷,蕴蓄着光明,混合着尖埃。它是那样幽隐呵,似无而实存。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生的,似乎在有大帝之前它就存在了。
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夭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浅译]
天地无所私爱,任凭万物自然生灭;“圣人”无所偏爱,听任百姓自然天地之间,不正象风箱一样吗?虽空虚却不会穷竭,越动,它的风量越大。议论太多,只会加速失败,不如保持内心的虚静。
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浅译]
“道”这个生养天地万物的神奇物,是永恒存在而不会消混的,这就叫做形而上的微妙的母体,微妙深奥的母体的门户,就叫做天地的根源。它冥冥地存在着,对宇宙万物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浅译]
天地是长久存在的。天地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的运行、存在不是为了自己,所以能够长久。因此圣人把自己摆在后面,结果自己反而会占先;(危险时)把自己置之度外,结果反而能保全自己。不正因为他不自私吗?所以反倒成就了他自己的目的。
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干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13)。
[浅译]
最高的善就象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它总是处于人们所厌恶的(低下)地方,所以最接近“道”。
(最高的善人)居住要(象水那样)选择(低下的)地方,心胸要保持深沉宁静,交友要真心相爱,说话要诚信可靠,从政要有条有理,干事要利用特长,行动要抓住时机。
正因为他(象水那样)与世无争,才没有过失。
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浅译]
水碗已盛满,不如停止下来。捶打(金属)使它尖利,难保长久(必遭挫败)。金玉满堂,没有守得住的。富贵而骄傲,自己招灾。功成业就,退位收敛,是合于天道(自然规律)的。
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几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力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力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浅译]
精神和身体合一,能不分离吗?
结聚精气,致力柔和,能象无欲的婴儿吗?
洗清杂念,深入静观,能没有瑕疵吗?
爱民冶国,能自然无为吗?
感观在进行生命运动,能守静吗?
明白四达,能不用心机吗?
生万物,养万物,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了万物发展而不自恃其功绩,使万物生长了而不去主宰它们,这就叫最深远的“德”。
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蜒垣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6)。
[浅译]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毂上,有了毂中间的洞孔,才有了车的作用。
揉捏粘土做成器皿,有了器皿中间的虚空,才有了器皿的作用。
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间的空地方,才有了房屋的作用。
所以“有”给人以便利,(全靠)“无”使它发挥作用。
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浅译]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撩乱;纷繁的音乐,使人听觉不灵敏;丰美的饮食,使人味觉迟钝;纵情围猎,使人内心疯狂;稀罕的器物,使人操行变坏。
因此,有“道”的人只求安饱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摈弃物欲的诱惑而吸收有利于身心自由的东西。
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浅译]
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重视身体就象重视大祸患一样。
什么叫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呢?得宠(本质上)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惊恐不安,失去宠爱也感到惊恐不安,这就叫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
什么叫重视身体象重视大祸患一样?我所以有大祸患,是因为我有这个身体,如果没有这个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
所以,能够看重自己的身体,并以这种态度去处理事情的人,才可以把天下交付给他;能够爱惜自己的身体,并以这种态度去处理事情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缴,其下不皦,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浅译]
看它看不见,叫做“夷”;听它听不到,叫做“希”,摸它摸不着,叫做“微”。这三者的形象无法追究下去,它是浑沦一体的。它上面不显得光明,下面也不显得昏暗,渺茫幽远不可名状,(一切的运动都)会回归到无形的状态。这就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叫做“恍惚。”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看不见它的背后。
根据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能够认识宇宙的起始,这就叫“道”的规律。
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
犹兮若畏四邻;
尸兮其若客;
涣兮其若凌释;
敦兮其若朴;
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不成。
[浅译]
古时候懂得“道”的人,细致、深邃而通达,深刻到难以认识的地步。正因为难以认识,所以只好勉强地形容他:
小心谨慎呵,象冬天踏冰过河;
警惕疑惧呵,象提防着周围的攻击;
庄重严肃呵,象在作客;
融和疏脱呵,象冰柱消融:
敦厚质朴呵,象未经雕凿的素材;
空豁旷达呵,象深山幽谷;
浑朴厚道呵,象江河的混浊;
谁能够在浑浊中安静下来,慢慢地澄清?谁能在长久的安定中变动起来,慢慢地趋进?
保持这种“道”的人,他不要求圆满。正因为他不自求圆满,所以虽然破败,却不会穷竭,不必制造新的东西去补充。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https://www.tbxsvv.cc/html/13/13330/4684160.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