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针对巡抚制定的第一点要求,并没有超出众臣的意料,属于合情合理的范围。
可他接下来看似普普通通的一番话,却让在场的众臣眼前一亮,大开眼界。
“第二,定巡抚品级为正二品,位同一部尚书,权在节制监察地方三司;原布政使从二品、按察使正三品、都指挥使正二品等官阶品级不变,原三司职权不变,各对朝廷负责。”
解缙刚才分析唐代节度使时,提到了节度使对下属官员的任免权。
倘若巡抚想做一个大权独揽的节度使,对地方三司颐指气使,那么这需要一个前提,即三司官员得是巡抚之属官。
但现在朱高煦说了,三司职权不变,各对朝廷负责。
所谓的“职权不变”,即太祖皇帝定下的老规矩,地方三司互不统属,分别执掌民政、司法、军事。
所谓的“各对朝廷负责”,即承宣布政使隶属于吏部和户部,提刑按察使隶属于刑部,都指挥使分别隶属于五军都督府,并听命于兵部。
朱高煦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再次明确了地方三司的真正上级乃是朝廷六部,巡抚事权虽大,但三司非其私有衙门。
地方三司的事权独立,受到六部管辖,而巡抚之责主要在于节制与监督三司,协同三司处理事务。
巡抚有权节制、监督三司,此为以大治小。
同时,三司所具体掌管的军、政、法之事权又相对分散,并非巡抚所能全部支配。
尤其是朱高煦在准许各级地方官上题本、奏本的同时,还给予了三司等地方官员上密奏的特权。
通过密奏之制,朝廷对巡抚又可以做到以小制大。
而且,巡抚与三司之间也存在牵制,在这类大小牵制的情形之下,很难形成以巡抚为核心的地方权力网。
一个不能为所欲为和自我为政的巡抚,显然更易于为朝廷掌控。
此刻,与会众臣在领悟了朱高煦设计的“大小牵制”之后,无不感到这一招的巧妙。
刚才出言反对的夏原吉、方孝孺,更是抚须沉思,似乎从这个“大小牵制”的妙招联想到了别的东西。
朱高煦将殿内众臣的反应看在眼中,不紧不慢的接着说道:“第三,凡都指挥使与巡抚同驻一省者,如会同奏兵戎之事,以都指挥使领衔;且凡遇省内紧急战事,以都指挥使为首。”
他这句话确立了巡抚与都指挥使在战时的主次地位。
虽然在名义上,都指挥使受巡抚监管节制,但都指挥使是正二品,与位同尚书的正二品巡抚乃是平起平坐的存在。
都指挥使也享有单独奏事权,遇事可直接上奏皇帝,这便导致巡抚很难真正有效控制都指挥使。
巡抚有节制都指挥使之权,但双方之间在本质上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特殊关系。
即巡抚理论上是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其在地方上的军权,事实上要受到都指挥使的制约。
如此一来,巡抚又哪里能轻易控制都指挥使?
就算某个巡抚有枭雄之资,以种种谋划及手段拿下了包括都指挥使在内的地方三司主官,可其之后想要造反也依然很困难。
因为巡抚及三司主官之下的大小官员,皆由朝廷直接任免,这些官员不可能全跟着一起造反。
尤其是掌握一省军事大权的都指挥使司所置高官,除了都指挥使一人之外,还有从二品的都指挥同知两人,正三品的都指挥佥事四人,以及经历司经历、断事司断事、司狱司司狱等其他官员。
一般情况下,朝廷会以都指挥使及同知、佥事之中一人统领司事,称为掌印;一人负责练兵,一人负责屯田,称为佥书,有的则分管巡捕、军器、漕运、京操、备御等事务。
按朝廷法度,地方若有重大军务,须三司合议,并列署名向朝廷汇报。
纵使巡抚手段再高,也难以将整个都司内的高层官员全部收买,往往在囤积粮草、收买人心、安插心腹时走漏消息的可能性更大,毕竟这世上还存在着无孔不入的锦衣卫密探!
历史上,即便是到了太平天国后期,清廷统治力下降的时候,曾国藩乃至之后的李鸿章等身居督抚高位者皆不敢造反。
因为这些督抚非常清楚,造反将面临着诸多制约,成功的可能性太低。
“诸位以为如何?”
朱高煦高声问道。
众臣面面相觑,一时间竟然不知该如何回答。
按朱高煦刚才定下的这三个规矩,此后的大明巡抚在制度上,基本丧失了自主行事的余地,只能完全听命于朝廷,实际上也就是完全听命于大明皇帝。
众臣心知肚明,他们的皇帝之所以要这样设计和运作巡抚制度,乃是为了确保乾纲独断,牢牢把握皇权,借巡抚之手抓一省之军政。
“陛下,臣有一事不明。”
夏原吉起身拱手行礼,恭声言道。
朱高煦道:“但说无妨。”
“依陛下刚才所言,巡抚之权,在于节制与监督三司。然巡抚之品级虽位同一部尚书,但却与都指挥使平级,这是否会削弱巡抚对都司的监察权?”
夏原吉把心中疑虑缓缓说了出来。
“朕再重申一遍,监察权是巡抚核心职权之一,巡抚还拥有对地方案件的审理权、问政权、决策权,即监察御史拥有的监察之权,巡抚一概拥有。”
“但巡抚最重要的职权在于节制地方三司完成协同,避免三司之间互相推诿,耽误正事。”
朱高煦郑重道:“巡抚节制地方三司,自然包括都指挥使司。朕这般安排,不过是延续了永乐年间巡抚职权的旧制,目的仍在于制约都指挥使,防止其滥用职权,飞扬跋扈,败坏朝廷法度。”
他这番话概括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给地方三司安排一个顶头上司,免得他们没人管着而放飞自我,以至于在地方上为非作歹,欺上瞒下。
尤其对武将而言。
大明以武立国,洪武年间的武将地位相当高,永乐年间朱棣经常对外用兵,武将地位同样只高不低。
有洪武、永乐两朝的先例,驻守在各个地方的武将难免会自以为高人一等,更有甚者飞扬跋扈,完全不把地方文官放在眼里。
倘若巡抚手中没有节制都指挥使的权力,很难让地方指挥使听从其命令而去配合另外两司办事。
所以,朱高煦必须赋予巡抚节制都司的权力,让地方武将有所忌惮。
“臣明白了。”夏原吉恭声道。
此时,殿内其他人同样也听明白了。
因为按照朱高煦这样设计,巡抚纯粹就是皇权的代理人,其以京官之身,常驻一省,巡视一方,乃是朝廷与地方三司之间的纽带。
“另外,朕还要针对巡抚的任期及任职章程补充几点。”
朱高煦想了想,接着道:“凡巡抚赴任,以五年为一届任期,最多可在同一地方连任三届;政绩优良者,方可连任;政绩平庸者,任一届后调往他处。”
“任何人在巡抚之位上,累计不得超过二十年;不得前往家乡任职,须遵循回避之则。即使是跨省赴任,也必须在距离家乡五百里外之地任职。”
“陛下英明!”
于彦昭站起来躬身行礼道。
他用行动表达了对朱高煦这一决定的支持。
于彦昭作为金陵常科书院第一批学子,也是接受“朱高煦思想”洗礼的第一批人之中的佼佼者。
他此刻的表现,完全在解缙、方孝孺等传统文官的意料之中。
“诸卿以为如何?”
朱高煦环视殿内众人问道。
其实他知道巡抚制度并不完美,亦存在弊病。
具体体现在巡抚管理的地方只限于一个省份。
倘若遇到大范围民变,一省巡抚往往捉襟见肘。
因此,大军区的设置就很有必要了。
而这,正是他推行“乾熙新政”下一步要做的事。
“臣无异议。”
夏原吉起身拱手道。
“臣等无异议。”
方孝孺、解缙等人也纷纷起身行礼道。
朱高煦的目光落在吏部尚书蹇义身上,道:“吏部听旨,朕命吏部牵头,会同其余五部堂官,以及大理寺、都察院、通政司堂上官,共同推举出北庭、安西、蒲昌、辽东、贵州、交趾六省巡抚的人选,每省暂定三位候选人,于两日后将名单呈上来。”
“臣等遵旨。”
吏部尚书蹇义、礼部尚书于彦昭、户部尚书夏原吉等人齐声道。
朱高煦又道:“康平?”
康平躬身上前听旨道:“奴婢在。”
“传朕口谕,让太子旁听六部九卿共推六省巡抚的会议。”
朱高煦下令道。
“奴婢领旨。”
康平恭声道。
(https://www.tbxsvv.cc/html/128/128571/707151543.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