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都市言情 > 催泪系导演 > 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照顾的人明天就会去世,你会如何待他?

《本杰明·巴顿奇事》这个项目立项的很快,这部电影原版的是多少票房李易不是特别清楚。

        不过,这个电影的口碑很不错他是知道的。

        事实上,这部电影,的确不是那种商业大片,哪怕制作成本并不低,可是剧本本身就不是那种会用力煽情,用力制造冲突,给人爽感的电影。

        换句话说,这部电影的娱乐性真的没有那么强。

        其实电影有不少剧情,是可以加大力度让剧情变得更加煽情,一开始李易也在想,这么做会不会更好?

        比如里面的本杰明·巴顿的养母去世的那一段剧情,其实完全可以变得煽情的,不管什么剧情,生老病死,生离死别的总是最容易煽动观众的情感的。

        但是很快地李易就摇了摇头,因为从整体上来看,《本杰明·巴顿奇事》这部电影,格调就不是如此的。

        因为虽然本杰明·巴顿的故事,是他的故事,但是实际上,电影却是展现了他的这波澜壮阔的一生,关键的是这个过程,而不是他个人在这段人生里面的各个阶段的情感。

        仔细看这部电影就会发现,虽然讲述的是本杰明的故事,但是实际上,很多时候,一些涉及到情感的东西,并没有给人一种刻骨铭心的感觉,反而大有一种,时光在流逝,不管喜怒哀乐,时间都依然不会停留。

        所以,煽情大可不必,因为这部电影,就不是一部那种为了煽情而煽情的电影。

        他开心,不开心,喜悦,悲欢,等等,这些都是他的人生之中的节点,可是这些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成为过去。

        不过,这部电影虽然运用特效的地方不算多,也没有太大的场面,但是有一个特效,也就是之前提到过的,那就是,这部电影如果塑造“返老还童”的效果。

        年龄“负增长”的怪人本杰明·巴顿,刚出生时就一头华发、满脸皱纹,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却日益青春焕发。

        李易也发现自己之前想的太简单了,事实上,却一点都不简单。

        因为,李易在做剧本,画导演分镜头的时候,众所周知,导演在画导演分镜头的时候,其实脑子里是需要有构图,乃至于有画面的。

        尽管李易有着原版的做为参照,可是他对技术并不是那么的精通,只是觉得,记忆里的《返老还童》这部电影诞生的年代,特效技术应该没有他现在这个时代发达,所以就想当然的认为,当年能做到,现在应该更轻松才对。

        可是结果,并不是这样的。

        他了解了一番之后,才发现,特效技术的发展,并不是说现在就比那个世界的过去的时代更高。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特效涉及到了方方面面,比如子弹时间特效,比如爆炸特效,比如末世洪水特效,等等,等等。

        可以说特效同样的也涉及到了五花八门。

        而研究特效技术,是需要钱的,而且是大量的成本。

        特效技术也不是凭空而来的,和其他的技术研发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

        特效通常为电影,为游戏,等等画面服务。

        电影来说,特效公司,通常是在接到某些订单之后,根据甲方的要求来制作的,而在制作的过程之中,他们才会有方向,比如一些旧的东西,用旧的技术就能够解决,那自然省时省力,可是一些效果,却可能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要求,那么他们就会朝着这个方向进行研究,如何做到这样的效果,如何让甲方满意,而这里通常也会涉及到新的技术,所以通常一些新的特效,可能费用更高,未必是画面更完美,有可能只是因为要求更奇怪。

        对于特效公司来说,不可能盲目地去研发新的技术之类的,因为如果没有人买单,那么这种技术可能就一文不值。

        回到《返老还童》这部电影,如何让英俊高大的主演变成沧桑干瘪的老头成为了本片能否征服观众的前提!

        因为这个事情,李易提前来到北美,见到了金塔特效公司的负责人麦克·金。

        “我希望的是,大家看到的老年婴儿,或者老年小孩的本杰明巴顿,都是同一个人”李易把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说了一遍。

        “这个可以实现但是实现起来难度很高,因为不同年龄段,再加上你的角色的独特的逆向返老还童,所以,这几乎不可能实拍!”麦克·金自己就是技术大牛,所以思考了一下很快地回答道。

        “能不能先让小演员来演,再把男主角拍下来,再通过数码特技把他的头安在其他演员身上?”李易问道。

        麦克·金第一时间就摇头道:“这不可能,因为这样做,可以说只是最简单的换脸,可是最大的问题在于,这样简单的方式必然会破坏光影连续性和情节完整性,要让观众相信前后是同一个演员的,不仅仅是人物的相貌,说话时的姿态,微笑时扯动的脖子和胸部的肌腱,喘气的间歇,都是人物的一部分,也许比相貌更有特征。

        所以,你说的这个方法,是绝对不可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本杰明最初是个矮小的老人,单把成年的男演员变矮是无法让观众相信那是同一个人。”麦克·金又说道。

        “那么以你的技术经验,你认为我们该如何才能达到我想要的效果?”李易问道。

        “我的确有一点想法,首先我们会把三个不同人生阶段的人物外形画了下来,如60岁,70岁,80岁。然后,把扮演本杰明的不同演员的肩部、头部都拍了下来,经过组合调整,设计出了角色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外形。然后,这些外形设计再次扫描调整,和演员的真人表演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

        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收集男演员的各种表情,再把这些信息放入不同的3D模型中处理,创造数以千计的角色人物模型。这样,就可以凭借3D立体技术和实时图像,把各个演员的表演连缀在一起,让观众看不出其实换了演员。观众的印象是,老年本杰明的一举一动,每一个细微表情,都是男演员在亲自表演。这种技术叫“表情捕捉”技术,这种技术很成熟,当然,我们在之前的其他项目里面也运用到过,只不过不同的是,其他的项目,大多时候,并不是需要真人真脸,所以你的要求,难度会更高。”

        “但是我相信,把捕捉的男主演表情和真人演员合成,再加上CG的修饰,一个“真实”的本杰明是可以诞生的!

        接下来的难题就是怎么让数码模型动起来。我们会使用软件工具,一帧一帧地比较演员的真人表演和表情数据库里的画面异同,由此来搭建起一个CG模型,将其和真人表演连接起来。当然这听起来好像很容易,但做起来非常困难,工作量巨大。

        首先拍摄时,主演必须一动不动地站在舞台中央,我们会用四台摄像机半圆形把他包围在中央。这个时候他的脸上不需要有任何化妆,因为表情的采集已经完成。

        完成这些之后,画面分析和制作大体完工,只需要再进行微调,例如眉毛的挑动,眼睛一眨,需要把真人和数据库里的图像对应起来。我们人设总监和他的团队就是专门干这个的。

        然后,我们还需要再调整时间线。因为,如果某块肌肉通常在挑动眉毛之后扯到,但时间线的错位却让观众看到这块肌肉先跳动,然后才是角色的眉毛一挑。虽然他们不懂技术,他们也会在潜意识中感到哪里出了问题。”

        听完麦克·金的话,李易眉头却是不由地皱了起来。

        “这么说,本杰明·巴顿真正出演的大多数时间,都会是用“脸”和特效完成?”李易问道。

        “可以这么说!”麦克·金点了点头。

        “当然,化妆也同样的重要,我们需要知道,不同的年龄段,身体上的差异是非常巨大的,我们要表现出不同的时段,他的年龄差异,身体差异,首先需要制作CG发型。本杰明的角色在影片中年龄跨度长达35年,他需要数量相当多发型来配合年龄和身份变化。”麦克·金又说道。

        李易斯巴达了。

        因为这和他之前想象的可以说完全不同。

        他原本的想法是,觉得现在的特效技术,应该可以很轻易地做到。

        可是听到麦克·金的说法,那么这特效的工作量绝对不比一些大片要低了。

        现在想想,原版的成本那么高,李易之前以为是花在了布景上面,可是现在想想,想来应该更多的是花费在特效这一块。

        毕竟,按照麦克的说法,那么本杰明的演员,基本上只有在最后的那一段时间里面才会真正的全身出镜,而电影大半的时间,都会是CG头像和真人身躯的组合!

        也就是说制作CG的时间会非常之长。

        这可以说也是李易第一次感受到,或者说,第一次发现,原来特效真的不止是视觉特效。

        不过想想倒是也挺有意思的,说实话,知道了特效是这么弄出来的,李易这才更加佩服,因为在这之前,他甚至都有些分辨不出来,原版里面的本杰明·巴顿的哪些镜头是特效。

        现在看来,那些特效镜头,真的是太逼真了,逼真到你不说出来,甚至几乎很难有人能猜的到。

        不过,虽然如此,但是顶多也不过是花费时间和金钱,能做到李易想要的效果就好。

        而且这个特效还不好给李易展示,因为首先需要进行表情捕捉,制作数据库,然后再进行合成。

        这些都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金钱的。

        不过,搞定了特效之后,其他的反而就简单了不少。

        当然,不是说有特效,拍摄的时候,就不要人来演了,全部靠CG和模型合成。

        事实上,拍摄的时候,依然还是需要人来演,只不过,这会儿就真的只是保证其他演员演起来更自然一点。

        像这样的比较特别的拍摄方式,李易还是觉得挺有意思的,就算是他也是第一次拍这类的电影。

        当然,如此,很多分镜头脚本就要重新做了。

        不过这个故事,真的很有味道。

        有说这个故事会让人不禁思考,纸醉金迷的年代,人的一生中什么才是更重要的?

        还包括当我每一次回看的时候,都能从新的角度发现全新的解读,我想这是一部电影、一段故事、一部经典深入人心的最大秘密。

        也有人说,“人生最幸福的时刻之一是为人父母,抱着自己刚刚出生的婴孩的时候”。

        看着皮肤粉嫩、水嘟嘟的婴儿一点点长大,仿佛自己也重回青春,有一种难以言传的愉悦感。

        这是因为我们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看到的是希望,所以我们会充满干劲。

        可是如果事与愿违,你初生的孩子,关节退化,面色苍白,皮肤褶皱,毛发稀落,上气不接下气,仿佛心脏在接下来的每时每刻都有骤停的风险……

        你能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什么?你能看到死亡的气息。

        还有人说其实这里的本杰明既代表生下来体质弱的孩子,也映射了老人的赡养问题。

        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老人和孩童的生命一样脆弱,需要照顾,即使我们在被照顾的人身上只看到死亡即将到来,也不能放弃爱,爱就是希望。

        可是往往人们对孩童和对老人的态度却是截然不同的。

        当然,更深地去看,因为孩童代表着生命的起点,而老人却代表着即将终结的生命。

        在童者眼里,长大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他们不懂欣赏老成;在老者眼里,衰老是预料之中的事情,所以他们无比羡慕年青。人到中年,不是危机四伏的年纪,是一切都刚刚好。

        李易自己呢?

        他没看法,因为这个故事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它能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返老还童》这样的电影,要把平淡的故事,拍出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感共鸣点,不得不说,的确需要下一番苦工,好在,李易有着原版的做参照,倒是不需要去太绞尽脑汁。

(https://www.tbxsvv.cc/html/127/127699/741758631.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