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女生频道 > 10万个为什么大全集 > 第四辑 物理(1)

为什么安全帽要做成半球形

建筑工地或是矿山里的工人们都要戴安全帽,而安全帽都是做成半球形的;在公路上飞驰的摩托车的骑手们戴的安全头盔也是半球形的。为什么安全帽总是做成半球形的?

答案是半球形的安全帽最牢固。一个物体的牢固程度,除了与本身的材料强度有关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它的外形,据测定,能经受外来冲力的最好形状是球形等凸曲面,这是因为,凸曲面能把受到的外加压力沿凸曲面分散开来,而且各处的受力比较均匀,这就使半球形壳体具有较大的刚度。

以建筑工人所用的安全帽为例,假设有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正好击中安全帽,由于重力加速度的作用,对安全帽的冲力极大并具有很大的破坏力,但光滑的半球形薄壳却能把集中冲击力沿球面均匀地分散开来,同时,帽内壁的弹性衬垫物又能继续使力得到缓冲,从而使头部因撞击而承受的压强大大减小。据科学测定,安全帽的分散和缓冲作用能使冲击力减少5/6左右,足以使头部得到较好的保护。因而,建筑工地和矿山都严格要求进入施工现场的人戴上安全帽。

同样道理,摩托车手的安全帽也可以使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地面对车手头部的撞击力大大减少,从而减少伤亡。

知识点:牢固、材料、外形、刚度

为什么有时先看到闪电然后才能听到雷声

通常情况,雷雨天气里,闪电总是伴随着雷声,但有时候人们只看到闪电却听不到雷声。这种现象是怎样造成的呢?

空气中的声速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加,声音在较暖和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较寒冷的空气中快。如果气温是向上递减的,那么,沿水平方向传播的声波,其上面部分就比下面部分传播得慢,因而声波的路径便向上弯曲。由于气温在靠近地面较温暖而越向上越冷,声音的折射就使声音拐弯向上,因而不能沿地面传播得很远,相反,雷声的声波被地面附近较暖和的空气向上折射。超过25千米的范围,由于声音的折射非常厉害,从而向上传播,这样,地面上的人就只能看到闪电而听不到雷声了。

下雷阵雨时,我们会发现,总是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隆隆的雷声。特别是当闪电离观察者距离很远时,会在闪电闪过一段时间之后,才听到从远处滚滚而来的隐隐的雷声。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是由于声音速度远远小于光速的缘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00米/秒,而光速可达到30万千米/秒。这就像是缓慢的乌龟和敏捷的兔子赛跑,当兔子早已跑到终点许久了,乌龟才蹒(pán)跚(shān)爬到。所以,在雷声与闪电的赛跑中,雷声总是要输给闪电。但如果闪电就发生在你身边的话,你可能会在耀眼的闪电使你目眩(xuàn)神迷的瞬间,听到震耳欲聋的霹(pī)雳(lì)声。

知识点:声速、折射、光速

为什么下雪后环境显得特别寂静

下雪后,人们会发现雪不仅使大地显得异常洁净,而且雪后环境显得特别寂静,尽管车辆行人并未比平常减少许多。这是为什么呢?

雪刚下时,地面上松软的积雪中有许多小空隙,雪中的小空隙吸收了周围环境中的声音,所以下雪后环境显得特别寂静。这同纤维材料和多孔材料能吸音的原理相同,通过小空隙的声振动不能恢复原状,因而不能正常反射,它的大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当然,这种热能是极小的。

当雪被压得比较坚实的时候,这种吸音能力就减弱了。

知识点:空隙、声音、吸收、声振动

为什么下雪后人们要在雪上洒盐

在冬天的北方,每当下了雪,清洁工人会用洒水车向雪面上洒上盐水,目的是使雪融化得快一些。这里面有什么样的科学道理呢?

我们知道,在一般情况下,水在0℃时就会结冰,但如果在水里溶解某种物质的话,比如糖或者食盐,水的冰点就会降低,也就是说,加入了这些物质的水在0℃以下还不会结冰。食盐是一种很容易溶解于水的物质,当水变成食盐溶液时,它的冰点就会降到-21.2℃。所以,在雪面上洒上盐水后,当温度在零下十几度时,雪仍会融化。

知识点:结冰、冰点、降低、溶水

为什么倒啤酒时在杯中会产生大量气泡

把啤酒倒进酒杯时,会看到有许多气泡从杯底上升。人们普遍认为,这些气泡原本就存在于啤酒之中。但事实上,二氧化碳是溶解在啤酒里的,并不是以气泡形式存在的。这些二氧化碳是怎样变成气泡的?

原来,气泡是在杯底、杯壁产生的。在杯底杯壁表面有缺陷或者有尘埃的地方存在气穴。这些容纳有空气的气穴,为二氧化碳从啤酒溶液中析出提供了一个液面,由于二氧化碳的进入而形成气泡。

在气泡上作用着浮力和表面张力。由于二氧化碳比啤酒轻些,浮力拉曳(yè)气泡离开杯壁。但是,啤酒与气体之间的界面处的表面张力,使液面处于紧张状态。由于二氧化碳不断进入气泡,气泡渐渐变大,浮力也随之变大,且最终克服表面张力而使气泡离开杯壁、杯底。气泡漂浮到液面,然后在液面破裂。破裂的原因是:气泡壳层之间的液体在重力作用和壳层内部表面张力相互作用下不断流失,气泡泡壁渐渐变薄,直至从周围的泡沫传来一个偶然的震动,使气泡壳层变薄,直至破裂。

知识点:二氧化碳、气泡、浮力、表面张力

为什么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

平时你注意到没有,我们坐的汽车,不论是公共汽车还是小汽车,它们的后视镜都是凸(tū)面镜。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我们知道,平面镜里的虚像和原物大小一样,而凸面镜的成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从凸面镜里能够看到的外界范围要比同样大小的平面镜大,所以汽车驾驶室外侧竖的都是凸面镜,这样司机在倒车时看到的后面的范围会大一些,就会安全一些,不容易碰到人或物体。

我们还会看到,在马路拐弯的地方,尤其是拐弯又有障碍物之处,一般都安有一面大的凸面镜,也是同样道理,是为司机提供大的视角范围,以免出交通事故。

知识点:平面镜、凸面镜、可视范围

为什么拖拉机的前轮小、后轮大

常见的拖拉机有履带式和轮式两类,其中要数轮式拖拉机的模样特别怪:它后面的一对轮子要比前轮大,显得很不相称。

轮式拖拉机大多在坑坑洼洼、软硬不一的田野里,拖拉各种各样笨重的农业机械。在这种不同于一般的工作环境中,前后轮承担的任务不同,它们的“个子”正是为了适应彼此不一样的特定要求而设计的。前轮在拖拉机手转动方向盘的控制下,随时调整方向,引导拖拉机前进。前轮做得小一些、窄一些,转动时,地面对它的阻力就小,这样不仅操纵灵便,而且节省发动机的动力。后轮做得既宽又大,是因为拖拉机在田地里操作时,必须在后面拖拉着播种机、插秧机、圆盘犁等农业机械。这些机器都是用金属制造的,很重,与拖拉机挂在一起,它们的重量和拖拉机自身的重量合成的重心就落在后轮上。后轮承担的重量比前轮大得多,只有把轮子做得又宽又大,使它与地面的接触面大一些,才能把多承担的重量分散到地面上去,这样,前后轮负担的重量不至于相差得太多,拖拉机在操作时,后轮才不会陷在松软的田地里。

知识点:任务、重心、重量

为什么火车在钢轨上行驶

汽车、无轨电车、自行车等车辆都可以在普通道路上行驶,但是火车却不能,为什么?

原来火车在钢轨上行驶是因为以下原因。首先是坚韧的钢轨经受得起火车车身的重压,不会碎裂陷,始终保持光溜平整。其次,火车轮子在钢轨上滚过时,阻力很小,一节满载货物和乘客的车厢,停在钢轨上,只要2个人就能推着它前进。火车行驶时克服的阻力小了,就节省了发动机产生动力的燃料,提高铁路运输的运行效率。再有,列车巨大的重量可以通过钢轨传递给枕木、道砟,再分散到路基上,保护了铁道路基不会坍陷下沉。另外,万里铁道线不论延伸多远,左右两根钢轨之间的轨距都一样。这个轨距也就是火车左右两侧轮子这间的轮距,轮子的轮缘刚好紧紧压住工字型钢轨的顶面和内侧。火车开动后,机车拖着后面的车厢,顺着两条钢轨的方向前进,不会出轨翻车。

知识点:重压、阻力、路基、轨距

为什么铁轨不直接铺设在地面上

铁路的两根钢轨并不是直接铺设在地面上的,而是先把钢轨用道钉钉在枕木上,再把钉上钢轨的枕木架设在覆盖有无数小碎石和矿渣的路基上面。这样的铺设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列车巨大的重量不会通过轮子集中落在轮子与路基接触的极小面积上,而是从轮子传到钢轨,再通过枕木、道砟传到路基上。由于承受重量的接触面一次比一次扩大,便把全部重量分散传播到了整个路基面上,路基受到的平均重量小了,就不会产生高低不平的沉陷。钢轨铺设在稳定平坦的路基上,保证了列车能平稳、高速地行驶。

将钢轨和枕木铺设在道砟上还有很多优点:枕木周围填塞了道砟,能防止枕木在列车通过时产生的剧烈震动而前后左右移位;其次,由于道砟并不限制它上面的枕木钢轨上下起伏,便使轨道有了一定程度的弹性,可以减轻列车行驶时的颠簸。另外,因外道砟垫高了轨道,颗粒状的道砟相互间的空隙很多,轨道的通风排水容易,不会积水,轨道下面就能经常优质干燥状态,对钢轨的抗腐防锈很有好处。

铁路用的枕木以前都是用粗大的原木加工处理后制成的。木质的枕木容易开裂腐蚀,经常要更换,以致消耗大量优质木材,所以现在都改用预制刚筋水泥压模条取代,不仅坚固耐用,而且铺设方便。

知识点:面积、受重、颠簸

为什么直升机能停在空中

在天空中飞行的飞机,可以根据需要上升、下降或朝左、右转向,惟独不能停在空中不动。这是因为飞机必须向前飞,才能使机翼产生一种向上的升力,来克服地球对飞机的吸引力。如果飞机停下来不向前飞行,那么,机翼的升力立刻消失,飞机会从空中掉下来。

直升机是一种外形很特别的飞行器。它除机身有些像飞机外,并没有一对翅膀一样的机翼,只是在机身上面高高竖立一副又长又宽的旋翼,就是依靠这个大风扇一样的旋翼,使直升机既能在空中飞行,也能随时地悬停在半空中。

驾驶员开动发动机后,旋翼随即高速旋转产生升力,将机身从地面上垂直抬升至空中。通过操纵旋翼的倾斜角度,直升机便能前进或转向;旋翼转得越快,产生的升力也越大,机身可以越升越高。只要把旋翼转速调节到使旋翼产生的升力恰好等于地球对机身的吸引力,这时直升机就悬停在空中了。

由于直升机具有这种特殊的本领,所以它的起飞着陆不需要正规的机场跑道,而且可以进行超低空飞行,用途十分广泛。

除了直升机之外,还有一种高速喷气式飞机也具备空中悬停的本领。这种飞机在起飞和着陆时,能把安装在机身两侧的喷气发动机喷口转为朝下方喷气。利用发动机喷出的高速气流产生的反作用力把飞机托起来。驾驶员控制喷气量的大小,飞机也能够悬停在半空中。

知识点:飞行器、升力、旋翼

为什么棉衣会给人温暖

冬季,天寒地冻,气温降低到零摄氏度以下。怕冷的人穿上厚厚的棉衣棉裤,浑身觉得暖和得多了。难道棉衣能产生温暖?不是的。你不妨去拿一支温度计,把它上面指示的当时温度记下来,然后把它严严实实地裹在棉衣里。几小时后,把它拿出来看,温度计上的水银柱一点也没有上升,还是呆在原来的位置。这说明棉衣一点也没有给温度计什么温暖。

只有自身能发出热量的东西如太阳、火、暖气机等才能将热量源源不断地传播开来。冬日人们晒太阳、烤火、开暖风机取暖,让这些热源给人们带来阵阵暖意。

棉衣不是热源,不可能发出热量。穿棉衣的人感到温暖,实际上是自己身体内产生的热量温暖了自己的身体。这是怎么说的呢?因为棉衣里填衬着棉花,蓬蓬松松的棉花纤维里充满着无数小空洞,空洞中有空气,而空气是一种非常优良的隔热体,它能阻止身体里发出来的热量跑到外面去,这样就保持住了身体的温暖,不觉得冷了。

利用棉花不容易传热的特点,夏天街上卖冷饮的小贩,用小棉被包住冰棍、冰淇淋,使外面的热传不进去,就不容易融化。

除了棉花以外,其他如丝棉、羊毛绒、羽绒等也具有这种特性,用它们制成的衣服,甚至比棉花的保暖性更好。

知识点:热量、空洞、隔热体

为什么水落在油锅里会爆裂

炒菜熬油时,水落到热油锅里,会有爆裂声伴随着四溅的油花,让人躲闪不及。

水落到热油锅里爆裂,跟水和油的沸腾温度有关。水温上升到100℃时沸腾成为水蒸气,而油的沸腾温度在200℃以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水比油重,所以水滴落到热油锅里后,立刻向锅底下沉。由于锅里的热油温度早已超过沸水温度,会使沉到锅底的水滴温度迅速升高沸腾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1000多倍。水蒸气比油轻,所以要从锅底上升,通过油层表面散发出去。在上升过程中,水蒸气气泡不断推开包围住它的热油,直到突破油层表面后爆裂,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气泡爆裂时,将油层表在的油一起带了出去,这就是四溅的油花。

反过来,油滴落到热水锅里不会溅起水花的道理也清楚了:油比水轻,100℃的沸水温度,不能把浮在水面上的油煮沸,所以不可能使油爆裂溅起水花。

因此,熬油时,万一因炉火过旺,锅内的油迅速升温而着火燃烧时,千万不能用水浇;往油锅里浇水,水全沉到油层底下,把锅内的油往上抬升,从油锅边上溢出锅外,着火的油在灶台上漫延开来,这时要扑灭它就麻烦了。正确的做法就是立即用锅盖往着火的油锅上一盖,使油与空气隔绝,火便熄灭了,锅内的油照样还能炒菜。

知识点:沸腾、温度、蒸气、膨胀、爆裂

为什么移动电话没有电话线

移动电话俗称“手机”,它与普通电话最大的区别就是不需要连接电话线,可以带着它随便到什么地方,能与市内外,甚至与国外的电话用户通话。

实际上移动电话就是一台小型无线电收发信机。按动机上的拨号键后,这个拨号信息就转换成无线电波传送到邻近一个区域中继站。中继站将该信号放大后再发送到移动电话交换总站进行鉴别处理。如果受话方是本地普通电话用户,交换总站就把这个电话号码信息传送给本地普通电信局交换机,接入本地普通电话线路,最后接通受话方的电话;如果受话方也是移动电话用户,移动电话交换总站就接通区域中继站另一个无线电信号通道,用另一个频率的无线电波发送给受话方的移动电话机;要是移动电话用户拨打的是国内或国际长途电话,那么移动电话交换总站就会把住处传送给本地的长途电信局再转发出去,同样能迅速接通国内外任何地方的电话用户。

每一个移动电话区域中继站的电波发送范转围为30千米。如果把本地的中继站与邻近城市的移动电话中继站联网,就能建立跨市、跨省甚至全国联能的移动电话通迅网。

知识点:无线电波、中继站、交换机、通道

为什么用吸管可以把饮料吸上来

当你用一根吸管喝饮料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用嘴一吸,水就能沿着吸管跑到我们嘴里来?这主要依靠大气压力的帮助。

我们知道,在地球的周围包着一层厚厚的空气,称为大气层。哪里有空气,哪里就要受到大气的压力。据测定,在地球的表面,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所受到的大气压力大约为10牛顿。

吸管插在杯子里,吸管的里面和外面都跟空气拉触,都受到大气的压力,而且内外受到大气压力相等,这时,吸管内外的水保持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我们含着吸管一吸,吸管里的空气被我们吸掉了,吸管里没有了空气,作用在吸管内水面上的压力就比吸管外面上的压力小,这样,大气压力就会把饮料压进吸管,使吸管内的水面上升。我们不停地吸,饮料就源源不断地跑到嘴里来了。

知识点:大气压力、空气、饮料

为什么钢笔能够自动出水

当你用钢笔写字的时候,纸上立刻就现出字迹。你可曾想过:为什么当你写字的时候,钢笔里的墨水源源不绝地跑出来,而你不写字的时候,墨水就不出来呢?

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将一根细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玻璃杯里,水就很快地从细玻璃管中往上升,而且管子里的水面比玻璃杯内的水面还要高。这个现象叫做毛细现象。钢笔就是应用毛细原理加以设计的。它依靠笔身上一系列毛细槽和笔尖上的车缝,把笔胆里的墨水输送到笔尖。书写的时候,笔尖一碰到纸张,墨水就附着在纸上,在纸上留下了明显的字迹。

不写字时墨水为什么不流出来呢?让我们再做个小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用一块硬纸片盖在装满水的玻璃杯上,按住纸片,并迅速地将玻璃杯和纸片一起倒转向下,再轻轻地放开按住纸片的手。只见硬纸片紧紧地吸在玻璃杯上,并托住了满满一杯水。是什么力量托住了硬纸片而使玻璃杯中的水不流出来呢?这就是大气压力的作用,正是大气压力托住了硬纸片和杯中的水。不写字的时候,钢笔里墨水不流出的道理也是一样。因为笔胆外面的大气压力比笔胆里的压力大,所以能够把墨水抵住不外流。

知识点:毛细现象、毛细槽、大气压力

为什么不倒翁不会倒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平放的砖头很稳定,把砖头竖立起来就容易翻倒;瓶子里装了半瓶水稳定,空瓶子或是装满水的瓶子就比较容易翻倒。从上面两个事例来看,要使一个物体稳定,不易翻倒,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它的底面积要大;第二,它的重心要低。物体的重心可以认为是所受重力的合力作用点。

对任何物体为说,如果它的底面积越大,重心越低,它就越稳定,越不容易翻倒。例如:塔形建筑物总是下面大上面尖;装运货物时,总是把重的东西放在下面,轻的东西放在上面。

了解了这些知识,我们再来看看不倒翁。不倒翁的整个身体都很轻,只是在它的底部有一块较重的铅块或铁块,因此它的重心很低;另一方面,不倒翁的底面大而圆滑,容易摆动。当不倒翁向一边倾斜时,由于支点(不倒翁和桌面的接触点)发生变动,重心和支点就不在同一条铅垂线上,这时候,不倒翁在重力的作用下会绕支点摆动,直到恢复正常的的位置。不倒翁倾斜的程度越大,重心离开支点的水平距离就越大,重力产生的摆动效果也越大,使它恢复到原位的趋势也就越显著,所以不倒翁是永远推不倒的。

像不倒翁这样,原来静止的物体在受到微小扰动后能自动恢复原位的平衡状态,在物理学上叫做稳定平衡。而像乒乓球、足球、篮球等球状物体,在受到外力后,可以在任何位置继续保持平衡,这种状态称为随遇平衡。处于随遇平衡的物体,重心和支点始终在同一条铅垂线上,而且重心的高度保持不变。横放在桌上的铅笔,就是一种随遇平衡,不管它滚到哪儿,重心的高度是不变的。

知识点:底面积、重心、稳定、平衡

为什么在泥地上骑自行车很费力

在软软的泥地上骑自行车时,自行车的两个轮胎就像是漏了气似的,蹬起来特别吃力。这是什么缘故呢?

想想看,你在雪地里或是在泥沼地里走路时,不是也感到很难起步吗?这是因为脚踏在雪地里或泥沼地里的时候,人的体重就压在脚底那么大的一块面积上,这时候,脚对地面产生了一个较大的压强。因为雪或泥沼地的弹性系数和弹性限度都非常小,也就是说,在不太大的压强的作用下,就会发生较大的形变,而且不能自己恢复原来形状,所以脚就陷进了软软的雪或泥里了。这样,当你再想起步时,就不得不把脚抬得比平时走路时高,因此就感到比较吃力。

在泥地里骑自行车也是这样,由于车轮对地的压强,使泥地被压出的一条深沟。这样,车要前进,首先必须要把自行车的轮子从沟里抬起来。而且泥地越软,车轮陷得越深,深沟对车轮前进的阻碍越大,使自行车前进所需要的推力也越大。所有这些因素都要求人对自行车的踏脚施加更大的作用力。因此,在泥地上骑自行车特别费力。

知识点:压强、弹性系数、形变、阻碍

为什么湿的手套和袜子不容易脱下来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手套和袜子湿了以后就不容易脱下来。这是什么缘故呢?

手套和袜子在干的时候,织物本身比较松,同时它们对手和脚的附着力也很小,所以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把它们脱下来。可是,手套和袜子湿了以后,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使织物绷紧了,同时,水对手套、袜子和手、脚又都有一定的附着力,就像胶水似的把它们“粘”起来,所以就不容易脱下来。

刚洗过的脚不容易穿上袜子,也是这个道理。因为刚洗过的脚,皮肤上还附着很多不易觉察的小水珠,它会“抓”住袜子,不让袜子穿上去。

知识点:附着力、表面张力

为什么风筝能飞上蓝天

在风和日丽的时候,许多人都喜欢到郊外或公园去放风筝。当五彩缤纷、造型各异的风筝在蓝天上翱翔,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时,对放风筝和看风筝的人来说,都是一种美的享受。

那么,风筝为什么能飞上蓝天呢?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风筝总是迎风而飞,而且风筝的“身体”总是斜向下的,这就是风筝能飞上天的关键。首先,风筝总是迎着风飞,风吹在风筝上,就会对风筝产生一个压力,而且这个压力垂直于风筝的面。因为风筝的面是斜向下,所以迎面吹来的风对它的压力是斜向上的。风筝的重量很轻,空气的这种向上的压力足以把风筝送上蓝天。在风很小的时候,放风筝的人常常牵着风筝线迎风奔跑,或站在原地不断地拉动风筝线,利用勒线来调整风筝面向下倾斜的角度,这都是为了增大空气对风筝的向上压力,使风筝飞得更高。

风筝有大有小,形状也是各种各样的,它的下边往往还加了一些纸条或穗做成的尾巴。从物理学角度来说,这是为了使风筝的重心向下移,可以提高风筝的平衡性能,使它飞得更加平稳些。

知识点:迎风、斜向、压力、重心、平衡

为什么自来水管有时会发出隆隆响声

当你用完自来水,突然关上水龙头,有时会听到水管里发出隆隆的响声,这响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知道,自来水是在自来水厂经加压(或水塔)送入到各家各户的。由于水很难被压缩,经加压后的水在水管里流动具有很大的冲击力,水压越大,冲击力也越大。当你突然将水龙头关闭,正在流动的水流就会因撞上水龙头里的阀门,而受到阀门的反作用力,使水流向回流动,同时在阀门附近产生局部真空区域,因该区域压强远小于水管里的压强,水又流了回来,这样,水流在水管里来回冲击。如果冲击得猛烈,水管本身又没能很牢固地固定在墙上,就会使水管发生振动,发出隆隆的响声。水压越是高的区域,发生此类情形的可能性就越大。

为了避免水管产生振动和响声,在安装水管时,一定要将水管牢牢地固定在墙上。如果你在使用自来水时,遇到了这种情况,可将自来水龙头重新拧开,然后再慢慢地将水龙头关紧。

知识点:自来水、振动、水压

为什么小溪会潺潺地响

小朋友都喜欢吹气球,气球吹得太大了,它会“叭”的一声破掉。为什么气球吹破的时候会“叭”的一声响呢?原来,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当气球里的气体装得太多了,压力很大,它们就要冲破这层橡皮薄膜喷出来,这时气体发生了强烈的振动,就发出了“叭”的一声。

小溪为什么老潺潺地响?这个问题似乎跟我们吹气球没有什么关系,仔细一分析,道理却是一样的。因为小溪的水从高处往下流时,会将一部分空气裹在水里,在水里形成了许多小气泡,小气泡破裂时就发出响声。同时,小溪里的水冲到石块或凹凸不平的地方,也会引起空气的振动,空气振动就会发出声响来。在山石陡峭的峡谷里,这种潺潺的水声还会在山谷回荡,不绝于耳呢。

知识点:声音、振动、流水、气泡

为什么笛子能吹奏乐曲

口琴、小提琴、钢琴等乐器,能奏出各种乐曲,我们不感到奇怪,因为口琴里有簧片,小提琴有琴弦,钢琴里有粗细不同的钢丝,正是簧片、琴弦、钢丝等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各种声音,奏出了好听的乐曲。

一根竹管做的笛子,里面什么东西也没有,仅在竹管上开了几个洞,怎么也能吹出乐曲来呢?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簧片、琴弦或钢丝振动了能发出声音,同样的道理,液体和气体发生激烈振动时,也会发出声音。

笛子里面虽然是空空的,可是它里面着一条看不见的空气柱,当它受到外力激扰的时候,就会按一定的频率振动而发出声音。空气柱越长,频率就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低;空气柱越短,频率就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也就越高。当你把嘴唇放在吹口上,吹出一条又扁又窄的气流去激扰笛子里面的空气柱,笛子就发出声音了。如果将六个按孔统统按住,笛子里面就形成一条最长的空气柱,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如果你依次将离吹口由远及近的按孔放开,空气柱就一次比一次短,发出的声音也就一声比一声高。吹奏笛子的人就是根据乐曲的需要,放开或按住不同的按孔,使空气柱忽长忽短,吹奏出好听的乐曲。

演奏者还可以用“超吹”的吹奏法,即增加吹压,可以吹出比原音高八度的声音。例如,吹do音,指法不变,运用超吹的吹奏法,可以吹出高音的do。所以,笛子虽然只有六个按孔,但是在技艺高超的演奏者手里,却可以吹奏出各种美妙动听的乐曲来!

知识点:振动、乐曲、空气、音调

夏天为什么自行车容易爆胎

夏天,自行车在马路上疾行的时候,忽然“啪”的一声,车胎爆裂了。这对骑车人来说是很麻烦的,他必须把自行车推到自行车修理站去修补一番。如果这位骑车人知道空气受热膨胀的道理,他就能设法避免这样的事故。

夏天,不但空气很热,就是地面也被太阳烤得很热。车胎里的空气受热膨胀后,不断地冲击着车胎,想跑出来。如果恰巧碰到这个车胎里的空气打得太足,或者车胎上有薄弱的地方,那么它就会一涌而出,把车胎挤破。

夏天的早晨和中午,室内和室外的温度相差很大。你早上在家把车胎里的气打足了,骑到马路上一跑,车胎里的气受热膨胀了,便急得要找条路跑出来,最后只得把车胎挤破了。

所以,在炎热的夏天,你千万不要把车胎里的气打得过胀。

知识点:自行车、车胎、膨胀

为什么饺子煮熟以后会浮起来

北方人爱吃的饺子和南方人偏爱的馄饨,都是人们用薄薄的皮子把馅子紧紧包住捏实以后制成的。生饺子下锅以后,都沉在锅底。然而,煮熟以后,饺子又会一个一个地浮到水面上来,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生饺子比较密实,密度比水大,放在水里自然会沉下去。而随着水温的升高,馅儿和皮儿吸饱了热水以后会渐渐膨胀起来,体积也随之增大。特别是馅子的空气膨胀程度更大,于是熟饺子的整个体积会变得比生饺子大很多。等到饺子充分膨胀,它的密度变得比水小的时候,饺子就开始上浮。有烹调经验的人,只要打开锅盖看一下饺子是否都浮起来,就可以知道饺子的生熟程度。

知识点:饺子、密度、膨胀

为什么粥烧开了会溢出来

一锅水烧开了,水蒸气“咕嘟、咕嘟”往外冒,可水并没有溢出来,而一锅粥烧开后,就会溢出锅外。这是什么原因呢?

当锅里水温达到沸点的时候,水就会沸腾,产生水蒸气。一开始,水蒸气会在水里形成小气泡,随着水蒸气的迅速增多,气泡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并上升到水面破掉,就把水蒸气带出了水面,而不会在水中积聚起来。所以,水煮开了,不容易溢出来。

而烧粥就不大一样。米粒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当米和水放在一起烧的时候,米粒的淀粉会溶于水中,变成热的淀粉糊,这种液体的黏度和表面张力都比水大。因此,当锅里的粥烧开了,水蒸气跑出来形成气泡的时候,气泡外面就包了一层这种淀粉膜,淀粉膜黏糊糊的,具有较大的表面张力,不容易破掉。随着水蒸气的增多,水泡也越聚越多,越升越高,当它们升到锅子边缘时,就溢出锅外了。

知识点:水蒸气、表面张力、黏度

为什么煮熟的鸡蛋浸过冷水后

蛋壳就容易被剥掉

鸡蛋是由硬的蛋壳和软的蛋白、蛋黄构成的。在通常情况下,鸡蛋煮熟以后,蛋白和蛋壳粘在一起,不易分离开来。但是,人们常常先把鸡蛋煮熟,然后立刻浸入冷水,再剥去蛋壳就方便多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除了少数几种物质以外,一般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不同的物质材料,热胀冷缩的程度是不同的。在温度剧烈变化时,蛋壳和蛋白的热胀冷缩步调很不一致。在高温烧煮时,蛋壳受热快,蛋白传热慢,因此蛋壳膨胀的程度相对大一些。一旦浸入冷水时,蛋壳又急剧受冷而收缩,蛋白还处在原来的温度而没有来得及收缩,这时候,有一部分蛋白就会被蛋壳挤进蛋的空头处。当蛋白因温度降低而收缩时,因为体积的缩小而使蛋白脱离了与蛋壳的粘连,从而使蛋壳很容易地被剥掉了。

知识点:鸡蛋、热胀冷缩、物质

为什么冬天从嘴里呼出的气是白色的

运动员经过剧烈的奔跑和跳跃以后,常常会大口大口地呼气。你注意过吗?他们呼出的气是白色的,这种现象在冬天的室外格外明显。空气本来是无色透明的,为什么他们呼出的气却是白色的呢?

我们周围的空气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其中主要有氧气和氮气。此外,由于地面上有大量的江河湖泊,这些水源中的水分经过蒸发变成水蒸气以后,也充塞在空气中。我们有时会感到空气十分潮湿,就是因为空气中水蒸气的成分太多的缘故。水能变成水蒸气进入空气,那么空气中的水蒸气能不能重新凝结为水滴呢?让我们做一次小观察来回答这个问题。在严寒的冬天,我们紧闭房间的门窗并在屋子里取暖。不一会儿,我们就会发现玻璃窗上布满了小水珠。这些小水珠就是房间里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玻璃窗后凝结而成的。

从我们嘴里呼出的气体中,有不少是水蒸气。当这些气体带着差不多等于人体体温的温度进入周围空气时,其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外界环境就会凝结成许多细小水滴而呈白色云雾状。外界温度越低,凝结的小水滴越多,白色雾状就越明显。夏天的时候,我们也能观察到类似的现象。不过,呼出的气体不是出自人们的口中,而是来自沸腾的水壶。当水烧开时,水壶中就会喷出大量水蒸气。这些水蒸气的温度在100℃左右,它们一旦进入室温下的外界环境也会凝结成细小水滴而呈白色的云雾状。如果一时疏急,人们忘记关闭热源,那么整壶水产生的水蒸气就会充满房间,使房间犹如被白色的大雾笼罩一般。

知识点:蒸发、水蒸气、凝结

为什么玻璃窗上会结出漂亮的冰花

数九寒冬,早晨起床一看玻璃窗,呀!上面结满了漂亮的冰花,有的像兰花,有的像马尾松,晶莹透明。是谁在玻璃上描绘了这么多美丽的图画呢?

除了大自然,不有谁呢?这是严寒用冰描画出来的。

冰嘛,我们谁都看到过。结在水里的冰是一大片一大片的,那是因为水分子比较密,大量的水在结冰的时候,冰晶都互相缠结起来了;而雪花呈六角形,因为水蒸气分子比较疏。凝结时,又没有受到外界不均衡的压力,冰晶以它自有的角度构成了它的外形。其实,大块冰,它的冰晶也是六角形的,因为彼此纠缠着,我们看不出罢了。

玻璃窗上的冰花,原来也是六角形,当最初的冰晶凝成以后,就逐渐向四周发展,这时候情况就复杂起来了。有的时候风力大,有的时候风力小;而且玻璃有的光滑、有的毛糙,有的玻璃上积有污垢、有的一尘不染。这样,水蒸气蒙上去的时候,就不均匀了,有的地方水蒸气积得多些,有的地方积得少些。当冰晶向四周延伸的时候,遇到水蒸气积聚多的地方,冰就结得厚些;遇到水蒸气积聚少的地主,冰就结得薄些。在冰结得特别薄的地主,遇到一点点热或压力,又会立即溶化,因此形成了各式各样的花纹。这就跟画画差不多,颜料用得多些,画上的颜色就浓些;颜料用得少些,画上的颜色就淡些;不着颜料的地方,就是画纸原来的颜色。

知识点:冰、雪花、凝结

为什么飞机后面会拖着一条白烟尾巴

听到头顶传来隆隆的飞机声,抬头望去,往往可以看到:飞机已经从头顶上掠过,后面却拖着一条白烟似的长长的尾马,这条“白烟尾巴”会渐渐地扩散、变淡,最后消失。

也许你会想:这条尾巴大概是飞机燃料时产生的烟吧,就像汽车所排放的废气一样。其实,这条尾巴与其说是烟,不如说是云更为恰当,因为它和云更为相似。

我们知道,云里面有许许多多小水滴和小冰晶,它们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形成云需要的两个条件:首先要有足够的水蒸气,并且达到了饱和蒸汽压;其次还要有充当凝结核心的尘埃和带电粒子。这样,达到了饱和蒸汽压的水蒸气,就会在凝结核心周围凝结起来,形有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小水滴和小冰晶紧紧地抱在一起,就是一大片云。

知道了云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再来仔细研究一番飞机的“白烟尾巴”。飞机向前飞的时候,机身原来所占空间,需要由周围空气来填补,可是,飞机飞得实在太快了,能超过声音的速度,而空气又是热的不良导体,周围空气填补过来的过程,相当于一个绝热膨胀过程,空气的温度会一下子降低。在高空中,本来就有很多水蒸气,温度一降低,饱和蒸汽压也跟着降低,周围的水蒸气就达到了饱和蒸汽压,满足了形成云的第一个条件。另外,飞机燃料燃烧的确排放出一些烟尘,这正好可以充当凝结核心。于是,飞机后面的水蒸气在这些尘粒的周围,迅速凝结起来,形成许多小水滴和小冰晶,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悄机后面长长的尾巴。

你可能会问,云可以在空中飘浮很长一段时间,而飞机尾巴后面的“云”怎么很愉就消散了呢?首先两者的体积不同,一朵云的直径至少有几十千米,云也会渐渐消散,但等到它完全消散,需要一段时间。而飞机后面产生的云毕竟要小得多,所以很容易就消散。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飞机后面的云是在飞机飞过的一刹那,由于空气温度降低,饱和蒸汽压下降,水蒸气才达到饱和蒸汽压。随着空气温度慢慢回升,水蒸气达不到饱和蒸汽压,小水滴和小冰晶又会逐渐蒸发成水蒸气,消失得无影无踪。

知识点:飞机、云、凝结、饱和蒸汽压、绝热膨胀

为什么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声

晚上脱毛衣时,有时会听到“噼啪”声,如果熄了灯,你还能看到一闪一闪的电火花哩!这是怎么回事呢?

你也许不会想到,在你身上刚刚经历过数百次的“电闪雷鸣”!这可不是危言耸听,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早在1752年,就用他著名的风筝实验,证明了雷电就是自然界中的放电现象。当然,雷电的放电规模很大,而你身上所经历的只不过是放电规模很小很小的“微型雷电”,所以你会全然没有感觉到。可是,身上怎么带起电了呢?

我们知道,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里面包含有若干电子,电子带有负电荷,原子核带有正电荷,当正、负电荷相等时,物质对外并不表现电性。如果我们用毛皮磨擦橡胶棒、用丝绸磨擦玻璃棒,这些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就会带上电。这一过程就是磨擦起电,磨擦产生的电不会流动,称为静电。生活中磨擦起电的例子很多,比如当天气干燥时,用尼龙或硬橡胶梳子梳理干净的头发后,就有一些电子从头发跑到梳子上去,使头发带上正电,梳子带上负电。把梳子放在头发旁,头发会被梳子轻轻吸起来。

我们身穿毛衣,整天不停地活动,使得毛衣与衬衫之间、衬衫与皮肤之间不停地摩擦,使衣服和我们的身体带上电荷。到了晚上脱毛衣时,一些正电荷和负电荷会发生中和,产生放电现象。于是,我们就听到“噼啪”声,看到一闪一闪的电火花。这种电火花就是静电。

虽然身上所带静电放电时产生的电流小,对我们人体没什么伤害,但它却可能引起其他严重的后果。放电产生的电火花会点燃汽油引起爆炸,因此,油库工作人员应避免穿尼龙或涤沦衣物。另外,运送汽油的液罐车都拖着一条铁链“尾巴”,这条“尾巴”的用途就是把车上积累的静电及时地传到地面上去。

静电也有可以利用的一方面。静电复印和激光打印就是用光学方法先形成一个静电潜像,靠静电的吸引力吸住墨粉,然后,像盖图章似的将墨粉转移到复印纸上,再加热使墨粉牢固地停留在纸上。

知识点:磨擦起电、放电、静电、雷电

为什么鸟儿停在电线上不会触电

如果人站在地面上接触到带电的高压线,会发生触电的危险。可奇怪的是,一些鸟悠闲地停在裸露的高压电线上,叽喳了一阵子之后又安全地飞走了。为什么鸟儿不会触电呢?

这并不是鸟儿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你看,它们都是停在一根电线上。这时,它们的身体只接触到一根电线,没有构成电路,也就没有电流从它们体内流过,所以不会触电。如果我们站在地上,而身体接触了电线里的火线,就等于接通了电路,电流就从我们的身体流向大地,于是就发生了触电。如果我们穿着绝缘性很可靠的胶鞋,站在绝缘的木凳上,即使用手触摸到火线,也不会触电。这时,你就像停在电线上的小鸟一样。一些有经验的电工,能够进行带电操作,就是掌握了这个原理。

既然没有电流流过,电压再高也不会触电。那么,为什么在高压线附近会有危险呢?

那是因为当人走近高压线时,站在地面上的人体受高压感应,如果距离太近,人体和高压线之间的空气层就有可能被击穿。本来空气是很好的绝缘体,被击穿后就变成了导体,于是巨大的电流就会流过人体,造成触电。因此,千万不要接近高压线!

知识点:触电、电流、高压电、绝缘体、导体

为什么大海是蓝色的,而海里的

浪花却是白色的

坐在海边,凝望着蓝色的大海,卷起千层浪花,多么壮观啊!可是,为什么碧蓝的大海中卷起的浪花却是白色的呢?

捧起海水看一看,海水既不是蓝色的,也不是白色的,海水就像自来水一样,是无色透明的。是谁给大海和浪花涂上了颜色呢?是阳光。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太阳光照射到大海上,红光、橙光这些波长较长的光,能绕过一切阻碍,勇往直前。它们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被海水和海里的生物所吸收。而像蓝光、紫光这些波长较短的光,虽然也有一部分被海水和海藻等吸收,但是大部分一遇到海水的阻碍就纷纷散射到周围去了,或者干脆被反射回来了。我们看到的就是这部分被散射或被反射出来的光。海水越深,被散射和反射的蓝光就越多,所以,大海看上去总是碧蓝碧蓝的。

那么,浪花为什么是白色的呢?

你看,玻璃杯都是无色透明的,打碎以后的一片片玻璃还是透明的,但是,当我们把它们扫在一起的时候,却变成白晶晶的一堆了。而且,玻璃打得越碎,堆起来的颜色越白,如果玻璃碎成了玻璃末,那看上去简直就像一堆雪花。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玻璃能够透过光线反射光线,碎裂后的玻璃形成了许多不规则的角度,加上层层堆叠,光照射过去时,除了发生反射外,又发生了多次折射,而光线在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屈折以后,从各个不同的方向漫射或折射出来,我们的眼睛碰到了这种光线,就觉得一片白色。

浪花正像打碎了的玻璃末,它也使光线作了这一次次的变幻,所以看上去是白色的。

知识点:光的反、光的折射、光的全反射、海水、浪花、雪

为什么霓虹灯会发出五颜六色的光来

暮色降临,华灯初上。色彩绚丽的霓虹灯组成了各种文字和图案,把市区装点得如火树银花一般,让人目不暇接。

当你在观察这城市美景时,可曾想过,为什么霓虹灯会发出五颜六色的光呢?

人类最早使用的电灯叫白炽灯,是发明家爱迪生研制成功的。这种灯是让电流通过灯丝,达到白炽状态后发光,效率很低,因为大部分电能都变成了热能耗损掉了,只有小部分转化为光。1802年,美国有位科学家叫休伊特,把少量水银蒸气填充到真空管里,在灯管的两端引出两个电极,加上电压后,水银蒸气在电弧激发下发出炫目的辉光。这种灯光光谱与太阳光接近,亮度很强,很适合于拍摄电影。后来,大家都叫它水银灯。

水银灯的成功引起了人们的兴趣。1910年,法国化学家克劳德把无色的惰性气体氖充入灯管,通电后,氖气受到电场的激发,放出橘红色的光。氖灯射出的红光,在空气中穿透力很强,可以穿过浓雾。因此氖灯常用在港口、机场和交通线的灯标上。根据“氖灯”的英文译音,人们把这类灯叫做霓虹灯。

氩是另一种惰性气体,在空气里含量达l%,比较容易获得,在电场的激发下,氩会射出浅蓝色的光,因此它也被用来填充到霓虹灯管里。除了氖和氩之外,有的霓虹灯里充进氦气,它会射出淡红色的光;有的霓虹灯还充进了氖、氩、氦和水银蒸气等四种气体(或三种、两种)的混合物,由于各种气体的比例不同,便能获得五颜六色的霓虹灯了。

那么为什么不同的气体发出的光会有不同的颜色呢?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若干绕核旋转的电子组成。电子允许在若干特定的轨道上运行。内层的电子受电场的激发会吸收“一份”能量跃迁到某个外层轨道上,处于受激状态。由于受激状态很不稳定,过不了一会儿,电子又会跃迁回原来的轨道,并把刚才吸收的那“一份”能量以光的形式辐射出来。这一份能量恰好等于原子在受激状态和初始状态的能量之差。显然,不同的气体有不同的原子结构和能级,吸收和辐射的那一份能量就有大有小。所以由这“一份”能量决定的辐射光的频率就不一样,而光的颜色完全由频率决定,所以,充入各种同气体的霓虹灯,就发出了五颜六色的光。

知识点:水银灯、霓虹灯、氖灯、惰性气体、受激状态、原子结构

为什么用遥控器能对一些

家用电器进行遥控

近年来,家用电器也在走向智能化和遥控化。遥控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家用电器,控制电源开关,是遥控技术在家用电器中最广泛的应用。

家用电器的遥控开关,可以用声波、超声波、无线电波和红外线来控制,应用最多的是红外线遥控。

红外线是一种肉眼看不到的电磁波,波长在无线电波与可见光波之间,约为0.75-1000微米。

红外线遥控开关由红外线发射器和接收器两部分组成。发射器就是我们拿在手里的遥控器,遥控器里主要包括调制器和红外线发射管,可以对10米范围以内的家用电器遥控。红外线发射管能发射出一定波长的红外线,调制器能把控制开关的低频控制信号“载”在红外线上。所以,从红外线发射器发射出来的红外线,就包含了控制信号。

红外线遥控开关的接收器则安装在家用电器的正面面板上,它里面有接收管、抗干扰电路、解调器、开关控制器等。接收管是一种硅光敏三极管,通过光电效应,能将照射在它上面的红外线转变成电信号。抗干扰电路能鉴别和排除周围环境中的红外线干扰信号。解调器能将“载”在红外线上的低频控制信号“卸”下来,送入开关控制器,使电源开关接通或断开。

红外线好比是飞机,低频控制信号好比是乘客。红外线起到将控制信号从发射器运送到接收器的作用,好比飞机将乘客从甲地载到了乙地。真正起控制作用的,还是红外线上“载”着的低频控制信号,红外线不过是载运控制信号的工具而已。

遥控开关不仅能用来控制电源开关,也能用来控制电视机选择频道、音量的大小、电风扇调速、空调器的温度等。

知识点:遥控器、红外线、调制器、解调器

为什么真空包装能保鲜

真空包装也是根据物理原理。我们都知道,气体的压强是因为气体大量分子不停碰撞器壁产生的。所以,单位体积的分子数越多,温度越高,器壁单位面积上受到气体分子的冲击力就会越大,压强就越大。所谓的真空,是把容器里边的气体抽出来,抽出来的气体越多,在容器里的分子就会越少,压强就越小,因此常用容器里压强的大小,来表示容器里真空度的大小。

真空保鲜包装开始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初,它是真空环境下或者食品真空环境下,再充入保护气体来进行保鲜的。真空保鲜包装通常适用于如油炸土豆条、炸薯条、炸果仁等。小食品则采用金属化塑料膜真空包装保鲜,这种膜不仅阻气性好,并且遮光性也好。而其他食品、例如肉类、火腿、香肠、豆制品以及水产等等,用真空保鲜包装并不是很好。真空包装对厌氧菌及酶反应引起的变色、变质是没有效果的,因此需用盐腌、糖腌、冷冻、射线照射、加热以及药物消毒,并且适当添加防腐剂等方法配合,才可以真正达到保鲜的目的。

想一想,你身边见到的、或者亲口吃过的、在电视广播中看到的、或者广告中出现的有哪些食品是采用了真空保鲜包装?实际保鲜效果怎样?要尤其注意保质期,不要食用腐烂变质的、超过保质期的各种食品。

知识点:压强、真空、保护气体

为什么冻豆腐会有孔

水有一种特性,就是在4℃的时候,体积最小,到0℃结冰时,反而体积是最大的,比常温时水的体积还要大。

豆腐里一般有水分,这些水装在豆腐的空隙中,孔隙有的闭合,有的连通,各个孔隙的大小与水的分布是不规则的。而当豆腐冷却在0℃时,豆腐里的水就会结成冰,水一结冰,体积就会变大,豆腐里的孔隙就会被挤压成网络状,等到冰溶化以后,被压缩的豆腐网络不可以复原,所以,留下很多大小不一的孔。

知识点:水、体积、空隙、网络

为什么云掉不下来

白天,地面全被太阳晒热了,大江以及小河、湖泊、海洋里的水,有一些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升到空中,就会碰到冷空气,从而变成小水点,很多的小水点聚到一起,就变成云了。

这些小水点,仿佛挂在空中的很多小皮球,地球也要把它们拉下来。但是,地面上的热空气及水汽不停升上去,仿佛有一只手把它们托住了。云就浮在空中,因此不会掉下来了。

知识点:水蒸气、热空气、水流

为什么在飞机上不能使用个人电子用具

近几年,电子干扰飞机导航事件日益增多,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由于乘客带到飞机上的电子设备逐渐增多,二是由于飞机采用了先进的电子导航系统,而且飞机上很多装置大都是由计算机的电信号来控制的。

除手机以外,便携式计算机、手持摄像机以及激光唱机、游戏机、剃须刀及电吹风等,都会对飞机的电子导航系统产生干扰。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很多电器都能产生电磁辐射,可以发射频谱很宽的电磁波,并且跟随某种强度的磁场。机上的电子仪器和导航通信设备,都主要由电信号来控制。在使用一些个人电子用具时,发出的电磁波就会混杂于飞行工作所必须的正常的电波信号内,从而产生的磁场对计算机磁化的驾驶系统进行干扰,造成飞行控制失误。

现在许多国家的航空公司都禁止在飞行中使用手机、计算机以及一切被证实是危及飞行安全的各种装置。

科学家们正研究可以使飞机装备不受磁场干扰的防护系统,从而为飞行控制加上防护罩,并且使用光缆,用来杜绝电子干扰现象。

可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乘客一定要遵守乘机规则,不随意使用个人的电子用具。

知识点:干扰、电磁辐射、电子导航、光缆

苹果熟了为什么不能飞上天去,而只会落到地上

人们发现,秋天苹果熟透了的时候,有的会自动掉在地上。其他果实也是这样,当它们掉落时,不会飞到天上去;即使你把他抛上天空,不论用多大的力气,把它抛得有多高,最终它总要落回到地面。你想过这是为什么吗?

原来,这是地球的引力在起作用。

传说,大科学家牛顿小的时候,躺在苹果树下午睡,苹果落下来,正好打在牛顿头上,触发了他的灵感:

为什么苹果只能落在地上,而不会飞上天去?由一件小事引发的疑问,促使他最后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样一个普适性科学原理。虽然有人怀疑这个传说的真实性,但大多数人还是愿意相信这个故事曾经发生过。

万有引力定律说明,宇宙中各种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互相吸引的力。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也存在着吸引力,力的方向指向地心,故称地心引力。地球上各种物体的重力,就是由地心引力造成的,所以,地心引力又称重力。正是在重力作用下,苹果等物体不能飞上天去,只能落到地上。

实际上,苹果对地球也有引力,而且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的道理,苹果的引力与地球的引力大小是相等的。那么,为什么是苹果落向地球,而不是地球落向苹果呢?这是因为,地球的质量远比苹果的质量大得多,因而保持运动状态的能力也就比苹果大,其实地球也会向苹果移动,但移动的距离微乎其微,可忽略不计。所以在人们看来是苹果落向地球而不是相反。

知识点:地球引力、地心、作用力

为什么体操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时要在手掌上擦一些粉

体操运动员在上器械(如单杠、双杠、高低杠等)表演以前,总要把手伸进一个装满白色粉末的盆里,往手里擦上一些白粉,你知道这白粉是什么吗?这样做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单杠、双杠、高低杠等器械的杠子抓起来比较滑,这是由于杠子表面做得很光滑,光滑的表面摩擦力较小,便于运动员做动作。摩擦现象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相互接触的物体在接触面上发生阻碍相对运动的现象。摩擦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阻碍物体间相互移动,造成物体的磨损,多消耗能量;另一方面,假如没有摩擦,我们会寸步难行,甚至无法握住东西。

由于杠子表面光滑,手掌与杠子间的摩擦太小,手容易滑离杠子,使动作失败甚至出现危险。为防止运动员在做动作时滑下杠子,就需要增大手掌与杠子的摩擦力。运动员擦的白粉就是起增大摩擦力的作用的,所以,运动员表演之前或多次运动的间歇都要在手上擦一些白粉。这种白粉是碳酸镁粉,它一方面能增大摩擦力,另一方面能够减少手掌出汗引起的麻烦。

举重运动员在抓杠铃前擦的也是碳酸镁粉,同样是为了防止手滑脱杠铃。

知识点:光滑、白粉、摩擦力、碳酸镁粉

(https://www.tbxsvv.cc/html/127/127503/31602258.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