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战火再起(2)
李重俊再三考虑,既然决定要打残吐蕃,再慢慢拖死吐蕃,就不能让吐蕃有任何一丝发展空间。
等干掉吐蕃大军之后,就将吐蕃和外界的通道切断,所有通往吐蕃的道路,都派重兵把手。
失去了发展空间,吐蕃也只能慢慢等死,最后被大唐一点点蚕食,直到彻底完蛋。
只要解决吐蕃的战力,又将吐蕃人困死在吐蕃境内,最后他们只能依靠大唐的救济。
只有彻底掌控吐蕃的命脉,再加上释门的教义来统一思想。
只有遵从大唐天下大同的理念,才是吐蕃的唯一出路,只有成为大唐的疆域,吐蕃民众才会有未来。
将来,必须要让吐蕃民众,深刻的明白这一点才行。
至于杜暹的方案,只要按部就班,徐徐图之,消灭吐蕃大军,也是迟早的事情。
这个方案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风险,却增加了时间成本。
拖的时间越久,就容易出现变数,甚至有可能出现全盘计划落空的可能。
李重俊自然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哪怕是有一丝的可能,都不允许发生!
这是李重俊不能接受的,与其按部就班,李重俊更希望能够以雷霆扫穴之势,快速解决问题。
然后,逐渐改造吐蕃,让吐蕃彻底成为大唐的一部分,这是李重俊的目标。
“杜爱卿的提议不错,但,朕觉得击败吐蕃,应该尽快解决,以免拖久了会有变数,出现不好的一面。”
“因此,对战吐蕃,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打败吐蕃是我们实现目标的第一步!”
“彻底征服吐蕃,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李重俊看着众人说道,并为此事确定了基调,以及他对吐蕃的态度。
众人听了心中疑惑,他们自然明白李重俊的意思!
只是,想要彻底消灭吐蕃,将吐蕃变成大唐的一部分,哪里有那么容易?
答案当然是困难重重!
吐蕃哪里是那么容易就能掌控的,真要把吐蕃人逼急了,还有可能鱼死网破。
再说,吐蕃那种环境,根本不适合农耕文明的发展。
即便灭了吐蕃,也没有多少好处,说不定还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进去,当真是得不偿失。
在李重俊看来,要想彻底征服吐蕃,就应该萝卜加大棒,先将吐蕃揍的生活不能自理。
让他们心生畏惧,才会诚惶诚恐的对你表达友善,否则,展露在你面前的只有他们满口的獠牙!
只要他们敢张嘴,露出他们的獠牙,就把他们的獠牙全部拔掉,他们就会变成温顺的猫咪。
这个时候,再用柔怀政策,释门的教义,来教导他们什么叫向善,什么是慈悲为怀!
再用经济、文化等,使他们从身心到灵魂都深深的迷恋大唐。
让吐蕃人都来遵从天下大同的理念,学习大唐帝国的中心思想,同化也只是时间问题。
后世王朝都能将吐蕃收拾风服服帖帖,他就不信,他还不能把吐蕃收拾的服服帖帖。
不灭吐蕃,李重俊死不瞑目!
如今的大唐,早已不是昔日的唐,凭借各种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一。
“圣上,臣觉得可以征调后突厥、铁勒九姓部族为助力,以优势兵力击溃吐蕃军的进犯。”
杜暹再次提议。
“杜爱卿这个提议还是可行的,后突厥等诸国,确实可以作为助力,就算不能重伤吐蕃,也能起到牵制作用。”
对于杜暹的这个提议,让其他臣属大唐的诸国出力,或许会表现的勇猛。
但前提是大唐的主力进攻顺利,他们打的顺风顺水,诸国才会用力。
一旦战局不利,或者久公不下,这些外邦当中,甚至有可能倒戈相向。
因此,李重俊不打算调遣外邦协同作战,打算将新军派上战场,好好锻炼一番,将新军锻炼成百战精锐!
李重俊接着说道:“西域诸国,虽臣服大唐,但其中必定有心怀二心之辈,他们不来拖后腿就不错了,怎么还能指望他们作战。”
“因此,对战吐蕃的关键,还是在于我军的行动,只有我军取得胜利,才能真正的威震天下!”
李重俊看着眼前的几人,接着说道:“这次与吐蕃作战,朕打算将新编的几个军调过去。”
“接着这个机会,好好的让新军见见血,只有经历过战火和血洗礼的将士,才能成为一名精锐。”
李重俊看着几人,将他的想法说了出来。
新军不能只是单纯的操练,而不让他们上战场,否则,一旦有大战发生,这些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新手,很有可能胆怯。
对于李重俊的这个想法,没有人提出反对,他们也明白,大唐的将士都必须经历血与火的洗礼,才能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战士。
“圣上说的有理!只是不知道圣上打算征调哪里的新军,前往清海增援?”
张说问道。
“就从朔方抽调靖方军,从河曲之地抽调九曲军之一的九河军!有了这两支兵马,足以应付吐蕃大军。”
李重俊笑道,不停的摩擦着双手。
这两支兵马,都是去年八月份开始招募,训练编制的新军。
不仅装备了燧发枪,还配备五把加特林,二十门重炮,以及三十箱手雷。
就这样的阵容,干掉吐蕃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要是有这些先进的装备,还被一群拿着冷兵器的吐蕃人打败,干脆买块豆腐撞死得了。
“那,该派人去指挥这些新军作战?”
杜暹问道。
“朕觉得,这次对战吐蕃,就以蓝玉为主帅,册封他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郭子仪、阿史那怀道为副总管。”
“由他们统率新军,共同对抗吐蕃的入侵,要是有可能的话,攻破吐蕃逻些城也不是不可以。”
李重俊用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来告诉大家,这件事就这么决定了,不容更改。
“谨遵圣上旨意!”
张说几人自然不会去触李重俊的霉头。
当天,使者带着李重俊的诏书,以及兵部的兵符,去朔方和九曲之地调兵前往清海。
(本章完)
(https://www.tbxsvv.cc/html/127/127317/341259.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