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帝国崛起 > 第三百一十八章 逆血

盛京,睿亲王府。

        向来以沉着冷静,英明睿智,英勇善战,享誉大清国的摄政王多尔衮此刻一脸阴霾的坐在主位上面,沉默不语。

        山海关战况以最快速度传到了盛京,听清战报的多尔衮彻底傻了,  慌了,往日果敢睿智的形象已是荡然无存。

        惨烈,自老汗十三副铠甲起兵以来,萨尔浒之战,征服草原之战,宁锦之战,  松山之战……

        大金乃至大清国虽偶有败绩,但更多的则是风卷残云般的大胜。

        偌大的大明王朝说是亡在大清国手里都不为过,若非大清国死死牵制住明朝边军主力,以至于让大明没有空闲腾出手去剿灭国内叛乱。

        那什么狗屁张献忠、李自成早就被剿灭八回了,若非流寇屡剿不灭,崇祯帝又岂会不择手段的强征赋税,以至于国内民不聊生,流寇动辄就能卷起数十上百万大军。

        数十年如一日,大清国才有如今之国势,本该高歌猛进,一举夺了汉人天下,却没想到凭空冒出来一个武锐军。

        大清国何曾经历过西安城下那等惨败,何曾经历过山海关如此沉痛之败!

        在大清国眼里不可逾越的雄关在武锐军的眼前孱弱的如同一堵土墙,仅仅只是轻轻一推便轰然倒塌,随之埋葬的还有三千骁勇善战的女真旗兵。

        可笑可怜的是,山海关破了,大清国死难战卒上万,还有两万蒙古军直接逃回了草原。

        如今的大清国仿佛就是风中飘摇的棉絮,只要风势一大,或许便会飘的漫天都是。

        多尔衮想不通为何本该是如日中天的大清国,  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就日薄西山了。

        当然,  这都拜武锐军所赐,多尔衮也觉得自己已经无限高估了武锐军的强横战力,可到头来才发现,他还是低估了,远远的低估了。

        想当初因西路军之败,他顶住无比巨大的压力,让尝到甜头的大清国诸王公选择将东路军撤回,旋即面对来势汹汹的武锐军,又直接毅然决然决定让大清国回转关外。

        为此,他被诸王公在背后戳脊梁骨,尽管还是被其以皇太后懿旨强令拉出了关,因为他意识到武锐军势大绝难力敌,所以想以空间换时间,也是笃定冯恺必然会发起一统战争,而不会将战略重点放在关外。

        觉得自己算无遗策的多尔衮彻底算错了这一步棋,但同时也为了以防万一,故而在山海关驻扎了三万雄兵,  枕戈待旦!

        该做的都做的,  该算的也都算了,  最后却换来这样的结局,多尔衮只觉得胸口堵的难受,逆血更是在喉口吞咽,若不是强咽着,只怕早就喷吐而出。

        面对突破山海关的武锐军,大清国已然到了危急存亡之际,若不拿出对策,只怕灭国之祸不远。

        耻辱,真正刻骨铭心的耻辱,

        此刻,大清国诸王,八旗旗主,汉人洪承畴、范文程等,蒙古科尔沁等部王公云集于睿亲王府,一个个面色晦暗,彷徨难安。

        “说说吧,我大清国何以应对?”

        任谁都能听出多尔衮话音中的虚弱,顿时一个个生出兔死狐悲之感。

        多尔衮的目光在洪承畴和范文程的脸上转来转去,论起谋略,大清诸王估计捆在一起都不是这两人的对手。

        最主要的是多尔衮绝对不怀疑洪承畴和范文程两人的忠诚。

        范文程自不消说,这位为了大清国不敢说鞠躬尽瘁,但绝对是大清国的忠臣孝子,妥妥的一条忠犬。

        至于洪承畴,此人或许已经后悔,但是没有退路,只能追随大清国一条道走到底。

        此时在场的大清国王公对于多尔衮的质疑已然荡然无存,想想看,武锐军面对那么雄峻的山海关都能旦夕而破,要是不撤回关外,死守北京的话,估计此刻他们已经被冯恺尽数生擒!

        洪承畴问道:“摄政王是打算和冯恺决一死战还是打算暂避锋芒?”

        多尔衮眉头一皱,心道这还需要你问?

        要是大清国有克制武锐军火器之力,他会调回东路军回来,为何不在潼关和冯恺决一死战。

        若不是明知武锐军不可力敌,他会如丧家之犬一般丢掉北京?

        决一死战是不可能的,送死还差不多……

        可以说武锐军的连番战绩,已然彻底灭掉了大清国的精气神,看看在场的蒙古王公,除了已然和大清国休戚与共的科尔沁部外,其余的……

        估计已然想跑了,而且就算科尔沁也未必,毕竟和族群利益相比,大清国的生死存亡不甚紧要。

        生死关头,谁都没有和大清国共患难的心思。

        至于暂避锋芒……北京都让了,算你冯恺够狠行不行,惹不起打不过,我大清退还不行?

        现在还暂避锋芒,避到哪去,难不成把盛京也让出去,大清国难道不要脸面的吗?

        战无可战,避无可避,多尔衮这辈子都没活的这么憋屈过。

        那咽喉中的逆血似乎都快压制不住了。

        洪承畴并不觉得自己的回应是废话,悠然道:“树挪死,人挪活,壮士断腕不过是为了卷土重来,摄政王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多尔衮沉默,他知道洪承畴说的有道理,但是没用,你让诸王公从北京撤回关外,虽有压力但问题不大,可让他们舍弃盛京,舍弃老汗、先帝陵寝,那真的是太难太难了……

        他真要这么干,身败名裂的下场就已经在向他招手了。

        除非,能有借口说服诸王,或者等待武锐军兵临城下之后一场恶战之后再谈其它。

        前者多尔衮自己不好撸袖子亲自上阵,因为他还能起到缓冲的作用,自己上,等于断了自己后路。

        所以只能是提议的洪承畴,因为洪承畴早就没了退路,就算是吸引了火力,只要有他力保,也会安然无恙,当然,若是舍车保帅,那么洪承畴一定会死的很难看。

        后者……真要等到兵临城下,估计那个时候想后悔都没机会了,就算武锐军不可能灭了大清,可大清国想要恢复元气,还不知道需要多少年……

(https://www.tbxsvv.cc/html/123/123854/22120239.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