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女生频道 > 大中国史 > 第十章 两晋和五胡

第一节 晋初异族的形势

从公元189年,董卓入据都城,擅行废立,山东州郡纷纷起兵讨卓之后,天下就此分裂;直到公元280年晋武帝平吴,天下才算统一,其间凡九十二年。却是晋武平吴之后,不及二十年,天下又乱起来了。所以致乱的原因,固然有许多,却是最大的有两端:其一,是晋武帝的厉行封建制。其二,是当时散布塞内外的异族太多,没有好法子统御它。前者是“八王之乱”的原因,后者就是“五胡之乱”的原因。如今且把五胡的形势,叙述于下:

一、匈奴,羯。羯是匈奴的别种,居于上党郡武乡县羯室(如今山西的榆社县),匈奴从呼韩邪降汉以后,其部众入居并州,已见第七章第二节。呼韩邪单于二十一传而至呼厨泉,因先世是“汉甥”,便改姓刘氏。魏武帝因为他部众强盛,把他留之于邺,而分其部众为五,每部设立部帅,又选汉人做他部里的司马,以监督他。五部中左部最强,呼厨泉哥哥的儿子豹,做它的部帅;晋武帝又把它分做两部。虽然如此严密监督,他的部落总是日渐繁盛的。于是平阳、西河、太原、新兴诸郡,都布满了匈奴。

二、鲜卑。东胡的起源,已见第一篇第六章第二节和本篇第四章第二节。从东胡给冒顿打破后,其众分为两支:南边一支叫乌桓,汉武帝招它保守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西五郡塞外。鲜卑更在其北方。

后汉时,匈奴灭亡后,鲜卑北据其地。当后汉末年,鲜卑出了两个著名的酋长(檀石槐、轲比能)。檀石槐时,其疆域北接丁令,西抵乌孙,东界扶余(参看第十三章第六节),几于不减匈奴之盛。可惜团结力不固,檀石槐、轲比能死后,就又分裂了(参看《后汉书》、《三国志》本传)。然而它的部落,分布极广,东边从辽东起,西边到并凉塞外为止,没一处不有鲜卑。

乌桓当后汉末年,曾经和袁绍相结托。袁氏败亡以后,袁尚和袁熙就奔依乌桓。魏武帝用田畴做向导,出卢龙塞,掩击乌丸于柳城(在如今辽宁凌源市),大破之,降斩二十余万,迁其余众于中国。从此以后,“乌桓”两个字就不见于历史上了(仅《新唐书·四裔传》,载有一极小部落,不足齿数。柳城一战,绝不能把乌丸灭掉,大约余众都并入鲜卑。因为“鲜卑”二字本是这一族的本名〈见第一篇第六章第二节〉。本节参看《后汉书》、《三国志》的《乌桓鲜卑本传》和《田畴传》)。

三、氐,羌。羌人当后汉时候,虽然大被杀戮,然而它的繁殖力颇大。晋初,冯翊、北地、新平、安定诸郡,又都给它布满。氐人本在巴中的,张鲁时代,因敬信鬼道,才迁入汉中。魏武帝克汉中,迁氐人于北方。于是扶风、始平、京兆诸郡,莫不有氐。

当时郭钦、江统等一班人,都创“徙戎之论”,要把它徙之塞外(参看《晋书》本传)。然而把戎狄置诸塞外,自以为安,其实是最危险的事。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中国管辖所不及,为强为弱,都不能去问它的信。这种部落里,要是出了一个英雄,“并兼”、“胁服”,便成了一个强大的部族,要为边患了。历代北族的起源,都是如此(参看后文辽金元清初起的事迹,自明)。所以“徙戎之论”,不过是条姑息之策。但是这些民族,杂居在内地,是要有法子抚绥它,驾驭它,慢慢和它同化。让一步说,也要政治清明,兵力强盛,叫它不至于生心。晋初既毫无抚绥制驭的政策;又有“八王之乱”授之以隙(汉族自然同化的力量虽大,一时间也不及奏效),就酿成五胡之乱了。

第二节 八王之乱

魏朝待宗室是最薄的。同姓诸王,名为有土之君,其实同幽囚无异。所以司马氏倾覆魏朝很是容易。晋武帝有鉴于此,于是大封宗室,诸王皆得“选吏”、“置军”,而且“入典机衡,出作岳牧”,倚任之重,又过于汉朝。这个要算“封建制度第二次反动力”了,然而也终于失败。

晋朝的景皇和文皇是弟兄相及的。武帝的母弟齐王攸,大约也有这种希望。当时朝廷上,也很有一班齐王的党羽。说太子(惠帝)不好,劝武帝立齐王。却是武帝的权力大,毕竟把齐王逼得出去就国,齐王就此忧愤而死。这也算得晋初“继嗣之争”的一个暗潮(参看《晋书》齐王本传,惠帝固然是昏愚的,然而《晋书》上形容他的话,也未必尽实。譬如说惠帝听蛙鸣,便问这个是“官乎私乎”?荒年,百姓穷得没有饭吃,人家告诉他,他说“何不食肉糜”,这个是傻子无疑了。然而荡阴之战〈见下〉稽绍以身护卫他,被杀,血染帝衣,左右要替他洗去,他说“稽侍中血,勿浣也”,智愚就判若两人。可见惠帝昏愚之说,一半是齐王之党所造的谣言)。武帝死后,太子即位,是为惠帝(公元290年)。

宗室之间既然起了暗潮,自然要借重外戚。武帝有两个杨后;前杨后,就是生惠帝的,临终时候,因为惠帝“不慧”,怕武帝另立了皇后,要废掉她。于是“泣言”于武帝,要立自己从父骏的女儿做皇后。武帝听了她,这便是后杨后。惠帝是个极无能为的人,既立之后,杨骏辅政,他的威权自然是很大的了。却是又有人想推翻他。惠帝的皇后是贾充的女儿(贾充是司马氏的死党。司马氏的篡弑,和贾充很有关系的。可参看他本传),深沉有智数,见惠帝无能,也想专制朝政,却为杨骏所扼,于是想到利用宗室。

公元291年,贾后和楚王玮(武帝第五子)、东海公繇(宣王孙)合谋,诬杨骏谋反,把他杀掉。废太后,幽之金墉城(在洛阳西北)。以汝南王亮(宣帝第四子)为太宰,和太保卫瓘同听政。汝南王和卫瓘要免掉楚王的兵权。贾后和楚王合谋杀掉汝南王。把东海公繇也迁徙到带方(在如今朝鲜的黄海道)。旋又借此为名把楚王杀掉。公元292年,贾后弑杨太后。太子遹不是贾后所生,公元299年,贾后把他废掉,徙之金墉城。明年,又把他囚在许昌。这时候,赵王伦(宣帝第九子)掌卫兵,想要推翻贾后,就故意散放谣言说:殿中兵士想要废掉皇后,迎还太子。贾后急了,公元300年把太子杀掉。赵王就趁此起兵,杀掉贾后。公元301年,就废惠帝而自立。

这时候,齐王冏(攸的儿子)镇许昌,成都王颖(武帝第十六子)镇邺,河间王颙(宣帝弟,安平王孚的孙)镇关中,同时起兵讨赵王。左卫将军王舆起兵杀掉赵王,迎惠帝复位。成都王、河间王都还镇,齐王入洛阳。河间王忌他,叫长沙王乂(武帝第六子)攻杀齐王(公元302年)。明年,河间王和成都王又合兵攻乂,不克。公元304年,东海公越(宣帝弟,高密王泰之子)执乂以迎颙将张方,张方把乂杀掉。成都王颖入洛阳。不多时,又回邺,留部将石超守洛阳。东海公旋又攻超,超奔邺。于是东海王(越进爵)奉着惠帝,号召四方,以攻成都王。成都王遣石超拒战,惠帝大败于荡阴(如今河南的汤阴县),给成都王掳去,置之于邺。东海王逃回本国。这时候的成都王,要算得志得意满了。却是幽州都督王浚和并州刺史东赢公腾(越的弟),又起兵讨他。石超拒战,大败。成都王只得挟着惠帝南奔洛阳。时洛阳已为张方所据。于是张方再挟着惠帝和成都王走长安。

公元305年,东海王越再合幽并二州的兵,西迎惠帝。河间王颙派成都王颖据洛阳拒敌,大败。河间王把事情都推在张方身上,把他杀掉,叫人到东海王处求和。东海王不听,直西入关,挟着惠帝还洛阳,河间王逃到太白山,给南阳王模(高密王泰的儿子)杀掉。成都王走到新野,给范阳王虓(宣帝弟,范阳王康的儿子)捉到,杀掉。惠帝东归之后,为东海王所杀,而立怀帝。

晋世系图

第三节 西晋的灭亡

五胡乱华的事情,咱们得把它分做四个时代,便是:

第一,前赵强盛时代

第二,后赵强盛时代

第三,前秦强盛时代

第四,后燕、后秦对立时代

前赵就是匈奴。五胡之中,匈奴、鲜卑为大。而鲜卑根据地在塞外,匈奴在塞内,所以匈奴先兴起。

刘豹的儿子名字唤做渊,本在洛阳做侍子(从汉以后,外国王子到中国来做质子的,美其名曰“侍子”)。惠帝元年,才用他做五部大都督(但是人仍旧在洛阳)。成都王颖用事,又叫他监五部军事,也留之于邺。刘渊屡请还河东,成都王不许。到幽并兵起,刘渊乘机说成都王,要回河东去,合五部之众,来帮他的忙。成都王才许了他。于是刘渊回到左国城(在如今山西吕梁市离石区),自立为汉王(公元304年)。旋又迁居平阳(如今山西的临汾市),称帝。

这时候,洛阳以东群盗纷起,一时无所归向,便都去依附匈奴(其中最盛的,要算王弥和石勒)。于是匈奴的势力大盛。公元310年,刘渊卒,子和立,弟聪弑而代之。这时候,石勒的兵纵横河南。东海王越,自出兵讨之,卒于项(如今河南的项城市)。勒追败其军于苦县(如今河南的鹿邑县)。于是官军不复能讨贼,听其纵横司、豫。公元311年,刘曜(刘渊的族子)攻洛阳,王弥、石勒都引兵来会。城陷,怀帝被虏。刘聪的儿子粲又攻陷长安,杀南阳王模。公元313年正月,“刘聪大会。使帝着青衣行酒。侍中庾珉号哭。聪恶之……帝遇弑,崩于平阳”。

这时候,雍州刺史贾疋,已恢复长安(旋讨张连被害,众推始平太守麹允领雍州刺史),奉秦王业为太子。及得凶问,即位,是为愍帝。时“长安城中,户不盈百,墙宇颓毁,蒿棘成林……众惟一旅,公私有车四乘。器械多阙,运馈不继。诸侯无释位之志,方镇阙勤王之举”。就靠麹允、索(京兆太守)尽忠辅翼,屡却敌兵。公元316年,刘曜大举来攻,诸军毕竟不支。八月,京城被围。十月,帝出降。明年,刘聪“因大会,使帝行酒洗爵。反而更衣,又使帝执盖。晋臣在坐者,多失声而泣。尚书郎辛宾,抱帝恸哭,为聪所害。十二月……帝遇弑,崩于平阳”。于是西晋灭亡。

第四节 胡羯的兴亡

西晋灭亡之后,匈奴的势力看似很厉害了。然而刘渊本不是什么有大略的人(看他自立之后,一无作为可知),刘聪就更荒淫。当时匈奴所有,实在不过雍州和河东斤土而已。于是石勒起于东方。

石勒,羯人(初名,其先匈奴别部羌渠之胄,祖父并为部落小率。汲桑始命以石为姓,勒为名)。太安中(惠帝年号。公元302、303年两年),并州刺史东赢公腾,执卖诸胡于山东,以充军实,勒亦在其中。后与魏郡汲桑,同从成都王颖故将公师藩为盗。藩和汲桑,都给青州刺史苟晞所击斩。石勒降汉。于是借其兵力,纵横东方。这时候,北方已经糜烂得不堪。其稍能自立的只有青州刺史苟晞、幽州都督王浚、并州刺史刘琨,都给石勒灭掉。群盗中最强盛的,是王弥(扰乱青徐一带)、曹嶷(也在青州。广固城〈在如今山东青州市,后来南燕所都〉便是曹嶷所筑),也给石勒所并。幽、并、青、冀、司、豫、兖、徐,差不多都是石勒的势力范围。然而他起初也不过是个流寇的样子,后来得赵人张宾,用他的计策,公元312年,北据襄国(如今河北邢台市),明年,又南定邺,就据了这两处做根据地,于是渐渐地成了一个规模。

公元317年,刘聪卒,子粲立。刘聪当生时,娶靳準的女儿为后,就委政于準。粲立,为準所杀。于是石勒从襄国,刘曜从长安,都发兵攻準。勒攻破平阳,準奔刘曜,为曜所杀。于是刘曜自立于长安,改国号为赵。明年,石勒也自称赵王。历史上称刘曜为前赵,石勒为后赵。

公元328年,刘曜伐后赵,围金墉。石勒往救,战于洛西,曜大败,被执。子熙奔上邦(如今陕西的南郑县)。明年,为石虎所追杀。于是前赵灭亡(后赵又并有雍、秦二州)。

公元342年,石勒卒,子弘立。石勒的从子虎,是向来执掌兵权的,弑弘而自立。虎残暴无人理(参看第十二章),后赵就不能支持,而鲜卑、氐、羌继起。

公元349年,石虎卒。石虎的太子邃以谋弑虎,为虎所杀。立其弟宣。宣的弟韬,有宠于虎,宣忌而杀之。虎大怒,又杀掉宣,而立小儿子世做太子(世的母亲是刘曜的女儿)。谪东宫的卫士名为“高力”的于梁州,“遇赦不原”。高力军反,攻破长安,出潼关,向洛阳。虎大惧,叫养子冉闵和羌酋姚弋仲去打他,总算把高力打平。等到收军回来,石虎已经死了。冉闵走到李城(如今河南的温县),遇见石虎第三个儿子石遵,就劝他去攻石世。石遵听了他,就用冉闵做先锋,打破邺城,杀掉石世母子。石遵本来许以冉闵为太子的,即位之后,却背了约。于是冉闵攻杀石遵,立了他的兄弟石鉴。石鉴想杀掉冉闵,又给冉闵所杀。于是冉闵自做皇帝,复姓冉氏,改国号为魏,这是公元350年的事。

冉闵做皇帝虽不过一年,却和当时时局很有关系,便是他杀石鉴时的“大诛胡羯”。《晋书·载记》上记这件事道:

……宣令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胡人或斩关或逾城而出者,不可胜数……令城内曰:与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勅城门不复相禁。于是赵人百里内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门。闵知胡之不为己用也,班令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一日之中,斩首数万。闵躬率赵人,诛诸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屯据四方者,所在承闵书诛之。于是高鼻多须,滥死者半(有人据这一句,疑心当时的胡羯形状颇像白种人。按:羯是匈奴别种,匈奴自是土耳其族。但是当时的所谓“胡”,范围是很广的。譬如鲜卑在匈奴之东,就叫东胡,西域诸国,有时也称为西胡。又如说北走胡,南走越。葱岭以东,原有属于白种的塞种〈见第二篇第四章第二节〉。这种人,自然也有迁居中国的;又有本来和匈奴混合,随着匈奴迁徙入中国的。所以大诛胡羯的时候,其中有高鼻多须的人)。

经这一次杀戮之后,胡羯的势力就大衰。冉闵虽然败亡,胡羯却不能再起了。

第五节 鲜卑的侵入

鲜卑是个大族。它当时所占据的地方虽在塞外,不如匈奴在腹心之地;然而它的种落却较匈奴为多。所以扰乱中原虽在匈奴之后,而命运却较匈奴、氐、羌为长。其中最先崛起的是慕容氏。慕容氏,《晋书·慕容廆载记》上说它是东胡之后,分保鲜卑山的。又述它的先世道:

曾祖莫护跋,魏初率其诸部入居辽西,从宣帝伐公孙氏有功,拜率义王,始建国于棘城之北。时燕、代多冠步摇,莫护跋见而好之,乃敛发袭冠,诸部因呼之为步摇,其后音讹,遂为慕容焉……祖木延,左贤王。父涉归,以全柳城之功,进拜鲜卑单于,迁邑于辽东北(棘城在如今热河道朝阳县)。

到慕容廆手里,迁徙到徒河的青山(在如今辽宁凌海市),又迁徙到大棘城(如今辽宁的义县),并有辽东(参看第十三章第六节)。慕容廆还受晋朝的官爵。廆卒,子皝立(公元333年),才自称燕王(公元337年)。又筑龙城,徙都之(如今的朝阳县)。皝卒,子儁立(公元348年)。这时候,辽西的鲜卑还有宇文氏和段氏。宇文氏为慕容皝所灭(见第十一章第四节)。段氏据令支(如今河北迁安市),也给慕容儁灭掉。于是前燕的疆域和后赵直接。

石氏灭亡之后,慕容儁乘势侵略中国。公元350年,拔蓟,取幽州,南徇冀州。公元352年,和冉闵战于魏昌(如今河北的无极县),闵马倒被执。魏亡。于是慕容儁徙都邺。

当时前燕的实力仅及河北一带(幽、冀二州及邺),于是氐酋苻洪,羌酋姚弋仲,也都想乘机自立。按《晋书·载记》:

苻洪,字广世,潞阳临渭氏人也……世为西戎酋长。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时成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父怀归,部落小帅……属永嘉之乱……宗人蒲光、蒲突,遂推洪为盟主。刘曜僭号长安,光等逼洪归曜,拜率义侯。曜败,洪西保陇山。石季龙将攻上邦,洪又请降……拜冠军将军,委以西方之事……以洪为龙骧军流人都督,处于枋头(枋头城,在如今河南溶县。石氐亡后,“有说洪称号者,洪亦以谶文草付应王,又其孙坚背有草付字,遂改姓苻氏”)。

姚弋仲,南安赤亭羌人也……烧当……七世孙填虞,汉中元末,寇扰西州,为杨虚侯马武所败,徙出塞。虞九世孙迁那率种人内附……处之于南安之赤亭。那玄孙柯迥……迥生弋仲……永嘉之乱,东徙榆眉……刘曜……以弋仲为平西将军,邑之于陇上。及石季龙克上圭,弋仲说之……徙陇上豪强……以实畿甸……勒既死,季龙执权。思弋仲之言,遂徙秦、雍豪杰于关东。弋仲率步众数万,迁于清河(按:赤亭,在如今甘肃陇西县。榆眉,在陕西屽阳县。清河郡,辖区今分别划归临清县和高唐县)。

这都是被胡羯压服的,胡羯既亡,自然都想出头了。苻洪击虏赵将麻秋,不多时,给麻秋毒杀。儿子苻健,杀掉麻秋,引兵入关。姚弋仲也病死,儿子姚襄降晋。这时候,河南郡县无主,降晋的极多。晋朝就要起兵侵略北方了。

第六节 东晋内外的相持

从元帝即位建康以后(公元317年),到慕容儁入邺这一年(公元352年),晋朝的东渡,已经三十六年了。这三十六年之中却是怎样的呢?东晋的历史,我可以说是荆、扬二州冲突的历史。

元帝以公元313年都督扬州军事,镇下邳(如今江苏的邳州市)。这时候,北方丧乱。元帝用王导的计策,迁居建康。愍帝被弑以后,便在建康即位。江东的人心很归向元帝。却是从北方丧乱以来,南方也屡有乱事,都靠荆州的兵讨定(荆州的刺史是刘宏,他手下的名将便是陶侃、周访),所以当时荆州的兵力,远较扬州为强。元帝即位之初,王导和从兄王敦,同心翼戴(王导典机务,王敦掌征讨)。元帝便用王敦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军事。这时候,刘宏已死。王敦便把周访迁徙到梁州,陶侃迁徙到广州,自己专管荆州之事。元帝又有些怕他。引用刘隗、刁协、戴渊、周凯等一班人,叫戴渊都督司、豫(镇合肥,如今安徽的合肥市),刘隗都督青、徐(镇淮阴,如今江苏的淮安市)两州军事,以防制他。又叫谯王承做湘州刺史,以掣王敦的肘。王敦在诸将中只有些怕周访。却是周访死了,甘卓继任,卓年已老耄,王敦绝不怕他。公元32年,王敦发兵反,从武昌顺流而下。刘隗、戴渊发兵入卫,拒战,都大败。刘隗逃奔后赵,刁协给人杀掉。敦入城,杀周凯、戴渊而去,同时也发兵袭杀甘卓和谯王承。元帝忧愤而崩。明帝立,敦移镇姑孰(如今安徽的当涂县),阴谋篡夺。公元324年,死了,明帝和丹阳尹温峤合谋,发兵讨平其乱。这是荆、扬二州的第一次冲突。

明帝在位三年而崩,成帝立,还只有五岁,太后庾氏临朝。后兄庾亮执政。这时候,祖约屯寿春(祖约的哥哥,唤做祖逖。请兵于元帝,要去恢复北方。元帝叫他自己召募。于是祖逖在淮阴召募约八千人,慷慨北行。和后赵相持,河南州郡,归他的极多。公元321年,祖逖死了,祖约代领其众。抵挡不住后赵,退屯寿春),陶侃镇荆湘,又有个历阳内史苏峻(历阳,如今安徽的和县),讨王敦有功。都和庾亮不睦。公元327年,庾亮征苏峻为大司农,苏峻就举兵和祖约同反。苏峻的兵锋很为精锐。庾亮逃奔寻阳,去投温峤(这时候,温峤镇寻阳)。温峤以大义责陶侃,一同举兵,讨定苏峻。祖约逃奔后赵,后来为后赵所杀。这一次,不是温峤公忠体国,陶侃也还未必可靠,晋朝就危险极了。这是东晋所生肘腋之变,总算靠上流的兵力镇定的。

陶侃死后,庾亮代督荆江(公元334年),才出兵北伐。这时候,后赵方强(石虎时代)。庾亮兵出无功,惭愤而卒。庾亮的兄弟庾翼接他的手。公元342年,成帝崩。成帝两个儿子,一个唤做丕,一个唤做弈,年纪都还幼小。宰相庾冰便立了琅邪王岳,是为康帝。庾翼从武昌移镇襄阳,庾冰代镇夏口。公元344年,康帝又死了。康帝的儿子唤做聃,还只有三岁。庾冰要立会稽王昱(简文帝),宰相何充不同意。聃即位,是为穆帝。太后褚氏临朝。这一年,庾冰死了,庾翼移镇夏口,庾翼的儿子,名唤方之,代镇襄阳。明年,庾翼又死了。遗表请把自己的儿子之代镇荆州。何充不听,用了桓温,并且连方之都罢掉。从此以后,庾氏的势力,就消灭了。

桓温却是个豪杰,他占据上流以后,布置起来,便觉得旌旗变色,于是就成了伐蜀之功。前蜀的起源,《晋书·载记》上说他是廪君之后。按:廪君的神话见于《后汉书·南蛮传》上(《晋书·李特载记》略同)。

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乃令各乘土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沈,唯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神女,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生,愿留共居,廪君不许。盐君暮辄来取宿,旦即化为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积十余日。廪君伺其便,因射杀之,天乃开明。廪君于是君乎夷城,四姓皆臣之(钟离山,在如今湖北宜都市。夷水就是如今的清江)。

《晋书·载记》上又述李氏的缘起道:

汉末,张鲁在汉中,以鬼道教百姓。賨人敬信巫觋,多往奉之。值天下大乱,自巴西之宕渠,迁于汉中杨车坂,抄掠行旅;百姓患之,号为杨车巴。魏武帝克汉中,特祖将五百余家归之。魏武帝拜为将军,迁于潞阳北土,复号之为巴氐。

这一支巴氐,实在是前秦、后凉、成汉的共祖。不过前秦、后凉是留居北方的,成汉却是入蜀的罢了。公元296年,关中氐齐万年反,关西扰乱,百姓都流亡入汉中。李特因将之入蜀。公元306年,李特的儿子李雄攻破成都,自称成帝(李寿改国号为汉)。又北并汉中。李雄刑政宽简,百姓颇为相安。公元334年,李雄死了,兄荡的儿子班立。李雄的儿子越弑之而立其弟期。期淫虐不道,又为李特的孙子寿所弑。李寿也是个荒淫无道的,成汉就此大衰。李寿卒,儿子李势立。公元347年,桓温两道伐蜀,直逼成都,李势出降。前蜀就此灭亡。

前蜀灭后两年而石虎死,北方大乱。河南诸州,都来降晋。于是晋朝就想北伐。然而这时候,荆、扬二州的龁又起。朝廷忌桓温的威名日盛,就引用名士殷浩,去抵抗他。石虎死的明年,殷浩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公元353年,殷浩用姚襄做先锋北伐,反为襄所邀击,大败。桓温因此逼着朝廷,废掉殷浩。于是荆州的势力,高压扬州,达于极点了。公元354年,桓温伐秦,大败其兵,直到灞上。苻健用坚壁清野的法子拒他,桓温粮尽退兵。明年,讨定姚襄(姚襄走关中,给秦人杀掉,他的兄弟苌,投降苻秦)。公元361年,穆帝崩,成帝的儿子琅邪王丕立,是为哀帝。公元365年,哀帝又崩。兄弟弈立,是为废帝海西公。公元369年,桓温伐燕,战于枋头,不利。这时候,中央猜忌桓温,于他的举动颇务掣他的肘。于是桓温就想要行废立。公元365年入朝,废海西公而立简文帝。明年,简文帝崩,孝武帝立。桓温颇有“图篡”之意。朝臣谢安、王坦之故意用镇静的法子对待他。公元373年,桓温死了,他的兄弟桓冲是个无能的人。把荆州让给谢安,于是荆、扬二州的冲突,又算告一个小结束。

第七节 苻秦的盛强

如今又要说到北方的事情了。慕容儁迁邺这一年就死了。子立,慕容恪辅政。公元365年,陷洛阳(公元356年,桓温破姚襄,收复洛阳。到这一年而陷于前燕)。公元367年,慕容恪卒,慕容评辅政。越二年而桓温北伐,慕容垂大败之于枋头。慕容评性最鄙吝,见慕容垂威名日盛,忌之,阴图谋害。慕容垂逃到秦国,于是前燕骤衰。而前秦从苻坚即位以后(苻健卒,子生立。苻坚弑而代之。坚的父亲名雄,也是苻洪的儿子),用了王猛,修政练兵,国势骤强。公元370年,王猛伐燕,克洛阳。明年,攻破了邺城。慕容被执,前燕就此灭亡。这时候,北方的国,又有:

1.前凉 前凉张轨,公元300年做晋朝的凉州刺史。这时候,中原丧乱,轨就保有了凉州。张轨和他的儿子实,都还“事晋,执臣礼”。张实卒,他的兄弟张茂立。刘曜来攻,才力屈称藩。张茂卒,张实的儿子张骏立。张骏卒,子张重华立。石虎来攻,屡败其兵。张重华卒,子曜灵立。为重华的兄祚所弑。祚淫虐不道,又为其下所杀。立了张重华的儿子玄靓。张骏的少子天锡,又弑之而自立。公元376年,为前秦所灭。

2.代 代就是拓跋氏,详见第九节。也是公元376年,为前秦所灭。

3.陇西 鲜卑乞伏氏《晋书·载记》述它的源起道:“在昔有如弗斯、出连、叱卢三部,自漠北南出大阴山。遇一巨虫于路,状若神龟,大如陵阜。乃杀马而祭之。祝曰:若善神也,便开路;恶神也,遂塞不通。俄而不见,乃有一小儿在焉。时又有乞伏部,有老父无子者,请养为子,众咸许之。老父欣然,自以有所依凭,字之曰纥干。纥干者,夏言依倚也……四部服其雄武,推为统主。”这一段神话虽荒唐,却可见得这一族是从漠北迁徙而来的。后来有一个部长,唤做祐邻(乞伏国仁的五世祖),才南迁到秦州的边境(在如今兰山道的北境)。祐邻六传至司繁,为前秦所击破,降于前秦。

其余诸小部落,一时也无不慑服。于是苻坚“三分天下有其二”,就想要灭掉东晋以统一天下。——于是西陷梁、益,东扰徐、豫。公元386年,就起了大兵八十万来伐晋。

第八节 淝水之战和北方分裂

北方的苻秦,虽然盛强;南方的东晋,形势却也变了。这是为什么?从谢安秉政之后,就叫他的侄儿子玄驻扎广陵。谢玄募了一支精兵,号为“北府兵”。统带这一支兵的人,名唤刘牢之,也是一个战将。

苻坚的伐晋,所靠的就是兵多。既然“多而不精”,就一定“多而不整”,这本是兵家所忌的。当时他的大军,还没有到齐,前锋就给刘牢之打败。南军的战气已经加倍。谢玄等遣使请战,苻坚要放他渡水,“半渡而击之”。谁知自己的兵,多而不整,一退不可复止,给晋兵杀得大败亏输(这种战事的始末,本书限于篇幅,不能详叙。欲知其详,参考《通鉴纪事本末》最便。其余的战役仿此)。

苻坚盛强的时候,北方的羌人和鲜卑人等,本是被他硬压服的,并不是心服。然而苻坚却待他们甚厚,而且措置之间,似于本族反疏。当时劝他的人很多,他都不听。这也有个缘故,氐本是个小族,若要专靠了几个本族人,而排斥异族,如何能站得住呢?这也是苻坚眼光远大之处。然而一朝败北,向来“力屈而非心服”的人,就如雨余春笋,一时怒发了。于是:

慕容垂据中山(如今河北定州市),为后燕。

慕容永据长子(如今山西的长子县),为西燕。

姚苌据长安,为后秦。

吕光据姑臧(如今甘肃的武威市),为后凉(吕光,潞阳氐人。苻坚的骠骑将军。替苻坚讨平西域的)。

乞伏国仁据陇右,为西秦(居勇士川,在如今甘肃榆中县。乞伏乾归徙苑川,在如今甘肃靖远县的西南)。

苻坚先为西燕所攻,弃长安,奔五将山(在陕西岐山县东北)。后来被姚苌捉到,杀掉。他的儿子丕,镇守邺城,为慕容垂所逼,逃到晋阳,自立。和慕容永打仗,败死。苻坚的族子登,自立于南安(如今甘肃的平凉市崆峒区)。和后秦相攻,公元394年,给姚苌的儿子姚兴杀掉。儿子崇,逃到湟中,给乞伏乾归杀掉。于是前秦灭亡。

前秦灭亡这一年,慕容垂也灭掉西燕,并幽、冀、并三州,又南定青、徐、兖三州。后秦也攻破洛阳。并有淮汉以北,又破降乞伏乾归。并称为北方大国。然而拓跋氏和赫连氏,也就起来了。

第九节 拓跋氏的兴起

鲜卑诸族以慕容氏为最大。然而慕容氏所遇的机会,不如拓跋氏之佳(慕容氏直氐、羌、胡、羯方张之时,而拓跋氏直诸族都已凋敝之后),所以拓跋氏就成了统一北方的大功了。拓跋氏的起源,《北史》上说:

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黄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时事远近,人相传授,如史官之纪录焉。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为氏。其裔始均,仕尧时:逐女魃于弱水北,人赖其勋;舜令为田祖。历三代至秦汉,獯粥、俭狁、山戎、匈奴之属,累代作害中州,而始均之裔,不交南夏,是以载籍无闻。积六七十代,至成皇帝,讳毛,立,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

拓跋氏的传说,大概是起于成皇帝的,以前都是捏造出来。成帝以后,《北史》叙述它的世系:五传而至宣帝推寅;宣帝以后,又七传而至献帝邻。《北史》记它之事迹道:

宣帝南迁大泽,方千余里,厥土昏冥沮洳。谋更南徙,未行而崩……献皇帝邻立。时有神人,言此土荒遐,宜徙建都邑。献帝年老,乃以位授于圣武皇帝(按:名诘汾),令南移。山谷高深,九难八阻,于是欲止。有神兽似马,其声类牛,导引历年乃出。始居匈奴故地。其迁徙策略,多出宣献二帝,故时人并号曰推寅,盖俗云钻研之义。

这其中固然杂有神话,然而它本来的居地,和迁徙路径,却可以推测而得。如今的西伯利亚,从北纬六十五度以北,号为冻土带。自此以南,到五十五度,为森林带。更南的平地,号为旷野带。又南,为山岳带,就是西伯利亚和蒙古的界山。冻土带极冷,人不能生活的地方极多。森林带多蚊虻。旷野带虽沃饶,然而正是《北史》所说“昏冥沮洳”之地。拓跋氏最初所居,似系冻土带,因不堪生活的困难而南徙,又陷入旷野带中。后来才越过山脉,而到如今的外蒙古,就是所谓“匈奴故地”了(有人说“大泽方千余里”,是如今的贝加尔湖,这句话是弄错的。贝加尔湖,是古时候的北海,是丁令人所居〈参看第十三章第二节〉,在北荒要算乐土了。“大泽方千余里”,明是广大的沼地)。

诘汾的儿子名为力微(神元帝),居于定襄的盛乐(如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北边)。四传至禄官(力微的儿子),众分为三部:禄官居上谷之北,濡源之西(如今的滦河)。禄官的兄子猗,居参合陂(如今山西的阳高县)。猗卢,居盛乐(公元296年)。公元308年,禄官卒,猗卢合三部为一。这时候,刘琨和匈奴相持,而拓跋氏同铁弗氏的交涉也于是乎起。

铁弗氏是匈奴南单于的苗裔,居于新兴。“北人谓胡父鲜卑母为铁弗,因以号为姓”(《北史》本传)。铁弗氏的酋长唤做刘虎,和刘琨相攻。刘琨借兵于拓跋氏,击破之。于是把陉北的地方赏他,封为代王(公元315年)。猗卢死后,国多内难,中衰。到公元338年,什翼犍立(昭成帝),才再强盛。什翼犍徙居云中(如今山西的大同市),仍和铁弗部相攻。公元376年,刘虎的孙子刘卫辰(刘荛死后,子务桓立。和拓跋氏讲和。务桓死,弟阏陋头立。和拓跋氏构衅。后为务桓的儿子悉勿祈所逐,逃归拓跋氏。悉勿祈死,弟卫展代立),请兵予前秦。前秦遣兵伐代。什翼犍病不能战,逃到阴山之北。秦兵退了,才回来。给儿子实君所弑。前秦听得,再发兵攻代,把实君杀掉。于是把代国的地方,分属于刘卫辰和刘库仁(刘武的宗人,昭成帝以宗女妻之)。什翼犍的孙子珪,这时候年纪还幼小。他的母亲贺氏带着他去依刘库仁。后来刘库仁死了,儿子刘显想害他。他就逃到贺兰部。公元386年,自称代王。旋称帝,是为北魏道武帝。后灭刘显(公元387年)和刘卫辰两部,迁居平城(公元391年)。代北的种落本来是很强悍的,他东征西讨,把这许多种族都渐次收服,就依旧变做一个强部了。

从前秦灭亡以来,北方连年兵争,凋敝已极。后秦和后燕虽然并地稍广,国力也都不充实。公元395年,慕容垂的儿子宝带兵攻魏,大败于参合陂,死者无数。明年,慕容垂自将攻魏,魏人敛兵避他。垂入平城。退军时候,看见魏国人所筑的“京观”,又羞又气,走到上谷,死了,慕容宝立。魏人大举南伐,陷并州,从丹陉东下(从娘子关到获鹿县),郡县望风而溃,中山以外,只剩了邺和信都(如今河北的冀州市)两城。慕容宝逃到龙城。魏兵退后,出兵想收复中山,手下的军队哗变起来,只得退回龙城。叛兵追上,把他围住。慕容宝就给手下的人所弑。少子长乐王盛,定乱自立。因用刑甚严,又为手下的人所弑。兄弟河间公熙立,奢淫无度,为部将冯跋所篡,是为北燕(公元409年)。魏道武南侵的时候,慕容皝的小儿子范阳王德镇邺,弃之,南走广固,自立,是为南燕。

后燕破败到如此,后秦也日就衰颓。刘卫辰灭亡,他的小儿子名唤勃勃,逃到鲜卑的叱干部,后来又转入后秦。姚兴叫他守卫朔方,以御后魏。谁知勃勃既得兵权,就叛起后秦来。公元407年,自立为夏王,改氏赫连。连年攻剽后秦的边境,后秦用兵,总是不利,国力更形疲敝(赫连勃勃居统万城,在如今陕西的横山县,或曰统万城为今靖边县北白城子)。

这时候的北方诸国,大都已到末运了。南方的东晋,却是怎样呢?

第十节 宋篡东晋和魏并北方

东晋从淝水战后,形势也大变了。这是为什么?就因为有了一支北府兵,下流的形势骤强。

孝武帝委政于自己的兄弟会稽王道子。道子也是个“嗜酒昏愚”的,又委政于王坦之的儿子国宝(谢安的女婿)。孝武帝的母舅王恭镇京口,和道子不睦。桓温的儿子桓玄在荆州,郁郁不得志,也游说刺史殷仲堪造反。公元396年,孝武帝崩,安帝立。明年,王恭、殷仲堪同举兵反,以诛王国宝为名。道子大惧,把王国宝杀掉,差人去求和,二人才罢兵。于是道子又引用谯王尚之(宣帝弟进的玄孙)做腹心。用他的计策,新立了一个江州,用王愉(国宝的兄)做刺史,割豫州所属四郡归他管辖。豫州刺史庾楷(庾亮的孙子)大怒,说王恭、殷仲堪,再举兵内向。道子的世子元显,遣人运动刘牢之,袭杀王恭。谯王尚之也杀败庾楷,而殷仲堪用桓玄、杨佺期(南郡相)做先锋,直杀到石头城。朝廷不得已,用桓玄做江州刺史,殷仲堪做荆州刺史,杨佺期做雍州刺史。三人才罢兵而还(公元398年)。未几,仲堪和佺期都给桓玄所并(公元399年)。于是上流的权势又归于桓玄一人了。元显年纪虽小,却颇有才气,从经过一次事变以后,朝廷的实权尽入其手。公元402年,荆州大饥,元显趁势发兵以讨桓玄。桓玄也兴兵东下。元显就仗一个刘牢之,桓玄差人运动刘牢之,刘牢之又叛降元显。元显弄得手足无措,兵遂大溃。桓玄入都,杀掉道子和元显,并且夺掉刘牢之的兵权。刘牢之要谋反抗,手下的人都恨他反复,没有人肯帮他的忙,牢之自缢而死。于是桓玄志得意满,公元403年,废掉安帝而自立。

然而北府兵的势力,毕竟还在。宋武帝(刘裕)便是这一支兵里最有实力的人。公元404年,刘裕和何无忌(刘牢之的外甥)、刘毅、孟昶、诸葛长民等,起兵京口、广陵,以讨桓玄。桓玄大败,挟安帝走江陵,为益州刺史毛璩所杀。安帝复位,于是刘裕在中央政府总揽大权,同时起事诸人,分布州郡。东渡以后,中央政府常为外州所挟制(起初为荆州所挟制,后来也兼为北府所挟制)的形势,到此一变。

后燕、后秦的衰弱,已如前述。北魏道武帝,从破燕之后听信了方士的话,吃了寒食散(大概是一种金石剂,性质极其猛烈。初服的时候,觉得诸病悉除。但是到后来,毒发起来,也非常猛烈。六朝人受其害的很多,巢元方《诸病源候总论》里,载有解救的法子,还可以考见其中毒的情形),躁怒无常,国政颇乱。所以也不过谨守河北,不能出兵。刘裕“休兵息民”了几年,公元408年,出兵伐南燕(这时候,慕容德已死,儿子慕容超在位)。明年,把南燕灭掉。又回兵平定了卢循、徐道覆的乱(这件事情,虽然不过是妖人创乱,于当时的时局却颇有关系的。先是有琅邪人孙泰,习妖术于钱塘杜子恭。孝武帝时孙泰做了新安太守,就想反。事觉,伏诛。他的侄儿子孙恩,逃入海中,聚党为乱,众至数十万。屡剽扬州沿海,直至京口。这时候,刘裕还在刘牢之麾下,拒战有功。刘牢之便把这件事情专委他。到底把孙恩打平〈恩穷蹙赴水死〉。刘裕的“崭然见头角,自此始”。桓玄篡位,孙恩的妹夫卢循,南陷广州,玄不能讨,就用他做刺史。卢循又用自己的姐夫徐道覆做始兴相〈始兴,如今广东的韶关市曲江区〉。刘裕北伐,卢循、徐道覆乘机分两道北犯〈从如今的湖南、江西〉,直出长江,军势甚盛。何无忌败死,刘毅拒战,也大败。刘裕赶归守御。这时候,“北归将士,并皆创病,建康战卒,不过数千”。诸将都要奉安帝渡江,刘裕坚持不可。徐道覆劝卢循急攻,卢循不听,久之,无所得,想要回兵。给刘裕袭破,卢循、徐道覆逃回广州。却广州又已给刘裕遣兵袭取了。卢循攻交州,兵败自杀。徐道覆在始兴。也兵败而死)。灭掉割据四川的谯纵(毛璩的参军。公元405年,攻杀毛璩,据蜀。公元414年,刘裕遣朱龄石把他讨平。历史上也称谯纵为后蜀)。渐次剪除异己(荆州刺史刘毅,豫州刺史诸葛长民。谯王尚之的兄弟休之做荆州刺史,也给刘裕攻破,逃奔后秦)。公元416年,出兵伐后秦(这时候,姚兴已死,他的儿子姚泓在位。)从合肥向许洛,所至克捷。明年,就攻破长安,把后秦灭掉(后秦求救于魏,魏人不能出兵,但列兵河上为声援。给刘裕打败)。

这时候,晋国大有可以恢复北方之势,而刘裕急于图篡,引兵南归,只留着一个儿子义真,留守长安。诸将不和,长安就给赫连勃勃打破(公元418年)。“裕登城北望,流涕而已。”公元418年,刘裕弑安帝而立其弟恭帝。明年,就篡晋自立。

宋武帝篡晋之后,三年而殂。子少帝义苻立,为徐羡之、傅亮、谢晦、檀道济等所弑。立了武帝第三个儿子义隆,是为文帝(庐陵王义真是次子,徐羡之等也和他不睦,先诬以罪,把他废掉)。文帝和檀道济谋,讨除徐羡之等三人。不多时,又把檀道济杀掉。于是和武帝同时起兵的人,既给武帝除掉,就武帝手下的宿将,到此也剪灭无余,更无力经营北方,北方就都并于后魏了。

北魏道武帝,以公元408年,为儿子清河王绍所弑。明元帝讨绍自立,又服寒食散,不能治事。公元423年,传位于太武帝,国势复强。赫连勃勃取了长安,就是这一年死了。儿子赫连昌立。魏太武帝立后二年,自将伐夏,攻统万,赫连昌逃奔上邦。又给魏人追攻擒获。他的兄弟赫连定自立于平凉。后来为魏人所破,逃到吐谷浑。吐谷浑人把他执送北魏,于是西夏灭亡(公元431年)。

凉州地方,从苻坚淝水败后,就为吕光所据(公元386年)。公元397年,匈奴沮渠氏叛(《载记》说“其先世为匈奴左沮渠,因以官为氏焉”),推吕光所命的建康太守段业为主,据张掖。公元401年,沮渠蒙逊杀段业而自立,是为北凉。业所署沙州刺史李暠,也据敦煌自立,是为西凉(公元400年)。河西鲜卑秃发乌孤(《载记》说:“其先与后魏同出。”按:拓跋秃发,就是一音的异译),义据乐都(如今青海乐都县)自立,是为南凉(公元397年)。后凉的地方,就此分裂了。吕光死后,儿子绍继之。绍兄纂,杀绍自立。纂弟超,又杀纂而立其兄隆。北凉南凉,时来攻击,遂降于后秦(公元403年)。南凉秃发乌孤,传弟利鹿孤,利鹿孤又传弟傉檀。傉檀降后秦,姚兴以为凉州牧,移镇姑臧。后为西秦乞伏炽磐所灭(公元414年)。西秦乞伏国仁,传弟乾归,为姚兴所破,降于后秦。后来逃归苑川(见上节),自立。传子炽磐,袭灭西秦,炽磐死后,子暮末立,为赫连定所杀(公元431年)。西凉李暠,迁居酒泉,并有玉门以西。传子歆,为沮渠蒙逊所灭(公元421年)。南凉亡后,沮渠蒙逊并有姑臧。又灭西凉,取敦煌。在凉州诸国中,最为强大。传子牧犍,为后魏所灭(公元439年)。还有冯跋所立的北燕,传子冯宏,也给后魏灭掉。于是天下就剩宋魏两国了。

(https://www.tbxsvv.cc/html/123/123600/31898465.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