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百家争鸣、群雄并立--大气磅礴的春秋战国(1)
从周平王东迁洛邑,到齐国降秦这五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最富有创造力、影响最为深远、成就最为突出的大气磅礴时代,这里有百家争鸣的思想大碰撞,这里有群雄并立的割据大分裂,这里有战争频仍的社会大动荡……
周平王迁都洛邑出现了什么情况?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
因为镐京在西边,洛邑在东边,历史上把周朝在镐京做国都的时期,称为西周;迁都洛邑以后,称为东周。
而东迁之后的周王朝很快就像众臣所预料的那样,势力范围已远远小于镐京,更在多数诸侯国之下。
从此,诸侯不听王命,甚至以兵力相要挟的现象时有发生。
周天子名义上是各国共同的君主,实际上他的地位只相当一个中等国的诸侯。
《春秋》这本著作主要讲什么?
《春秋》是鲁国国史,是中国史传散文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中国现存先秦典籍中年代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它的记事以鲁国十二公为序,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
《春秋》文笔简约,记载有诸侯的攻伐、盟会、祭祀、灾异、礼俗等大事,共17000多字。
相传,《春秋》是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
孔子在编订《春秋》时,在字里行间寄寓了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创立了后人所谓“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为后来诸子百家竞相著书立说开了风气之先。
谁开了春秋五霸之先声?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在骊山(今陕西临潼城东南)被犬戎攻杀,周都镐(今陕西长安沣河东)被洗劫一空,次年,周平王被迫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历史上的东周之世由此开始。
郑国是东周初期政治上最为活跃的诸侯国,郑庄公是郑国活跃时期领导集团中的核心人物,他在祭足等人的辅佐下,初践王纲,用武于列国,拉开了春秋争霸的历史序幕。
周桓王三年(公元前717年),郑庄公统军侵略陈国,俘获大批财物。
周桓王六年(公元前714年),郑庄公声讨宋殇公不朝周桓王的罪过,打败宋国军队。
同年,北戎出兵攻打郑国。
郑庄公率兵抵御,将戎军全部歼灭,大获全胜。
周桓王八年(公元前712年)秋天,周桓王率周军及蔡、卫、陈等诸侯联军伐郑,郑庄公率郑军抵抗,双方于繻葛(今河南长葛)展开激战,周师大败。
此战后,郑庄公因此名声大振,宋、卫等宿敌都来讲和。
周桓公十九年(公元前701年),郑庄公与齐、卫、宋等大国诸侯结盟,俨然已是诸侯霸主。
后代史家称之为“郑庄小霸”。
郑庄公在春秋纷争中脱颖而出,开了春秋五霸之先声。
管鲍之交是怎么回事?
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史称管子,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同乡鲍叔牙合伙经商。
鲍叔牙富有,本钱出得多;管仲贫穷,本钱出得少。
赚了钱后,管仲给自己分得多。
鲍叔牙手下的人不服气,说管仲贪财。
鲍叔牙却不这样认为,他说:“管仲家里等着钱用,是我乐意多分给他的,怎么能说他贪钱?”
后来,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管仲辅佐公子纠,小白、纠是齐襄公的两个兄弟。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不幸死于内乱之中。
纠和小白听到消息,都急着赶回齐国夺王位。
管仲对纠说:“小白在莒国,离齐国很近,万一让他先进了齐国,事情也就麻烦了,请公子允许我先带一支人马去截住他。”
果然不出管仲所料,小白正往齐国赶。
路上,遇到管仲的阻挠。
管仲向小白射了一箭,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里。
管仲以为小白已死,就不慌不忙地护送纠返回齐国。
他哪里知道,他射中的只不过是小白的带钩罢了。
待到纠进入齐国国境的时候,小白早已当上了齐国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下令杀死了纠。
管仲经鲍叔牙的举荐,加之齐桓公宽大为怀,不计前嫌,竟委任他掌管国政。
管仲感动地说:“在我为公子纠囚禁受辱时,鲍叔牙不以我为无耻。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
后来,人们就用“管鲍之交”来形容友谊之深。
齐国是怎么称霸中原的?
齐桓公五年(公元前681年)是齐桓公霸业的开始之年。
此前,齐国曾几度与鲁国交战,但没有取得多少胜利,这使齐桓公与管仲认识到仅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能称霸天下的,他们想到了利用周天子。
齐桓公首先与周室结亲,他迎娶周庄王之女共姬,向全国诸侯表明自己与周天子的亲近关系。
在拉拢到周天子之后,齐桓公又以尊崇周天子为口号,取得各国诸侯的支持。
正好在这时,宋国发生了宋万之乱,齐桓公便召集诸侯于齐国的北杏(今山东东阿)会盟,他借用了周天子的名义,说是要与诸侯共同帮助宋国安定政局。
但以鲁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却没把齐国提出的会盟当回事,齐桓公便以此杀鸡骇猴,制服了鲁国。
随后,齐桓公又软硬兼施,把卫国和郑国拉入同盟。
齐桓公七年(公元前679年),在齐国的帮助下,原先国内政局很混乱的宋国和郑国实现了初步的稳定。
齐桓公的霸主地位终于被各诸侯国认可,齐国开始称霸中原。
你知道讳疾忌医的由来吗?
扁鹊是春秋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齐国渤海莫(今河北任丘)人。
有一次,扁鹊来到了齐国,齐桓公知道他声望很大,便宴请扁鹊。
扁鹊见到桓公以后说:“君王有病,就在肌肤之间,不治会加重的。”
桓公不相信,连连说:“我没有病。”
五天后,扁鹊再去见桓公,说:“大王的病已到了血脉,不治会加深的。”
桓公仍不信,等扁鹊走后,对身边的人说:“医生就是这样,总把没病的人说成有病,好显示他们的医术。”
又过了五天,扁鹊又见到桓公时说:“病已到肠胃,不治会更重。”
桓公十分生气,不再理他。
五天又过去了,这次扁鹊一见桓公,就赶快避开了。
桓公十分纳闷,派人去问。
扁鹊说:“病在肌肤之间时,可用熨药治愈;在血脉,可用针刺、砭石的方法达到治疗效果;在肠胃里时,借助酒的力量也能达到;可病到了骨髓,就无法治疗了,现在大王的病已在骨髓,我无能为力了。”
果然,五天后,桓公身患重病,忙派人去找扁鹊,而扁鹊已经走了。
不久,桓公就死了。
齐桓公为何会饿死宫中?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重,无亏等五个公子相互争夺君位,易牙与竖刁则乘机作乱。
他们堵塞了宫门,加高了墙,不许任何人进入王宫,桓公在宫里没有人照顾。
有一个宫女翻墙来到了桓公的居室,桓公说他又饿又渴。
宫女说易牙和竖刁堵住了宫门,拿不到任何吃喝的东西。
桓公这才慨叹自己用错了人,不久饿死在了宫中。
桓公死后,五公子相互争夺君位,谁也不理会桓公的后事。
桓公的尸体开始腐烂生蛆,蛆还爬出了房门。
直到他死后的第六十七天,易牙与竖刁扶立无亏为国君,公子昭逃到了宋国,无亏才将桓公的尸体装入棺材之中,等待厚葬。
第二年,宋襄公帮助公子昭返国并且登位,是为孝公。
同年的八月,在齐孝公的主持之下,才正式安葬了齐桓公。
什么原因导致重耳走上逃亡路?
晋献公(?
-前651年),姬姓,晋氏,名诡诸,春秋时代的晋国君主,在位26年,曲沃武公之子,因其父活捉戎狄首领诡诸而得名。
晋献公即位后用士为之计,尽灭曲沃桓公、庄伯子孙,巩固君位。
他奉行尊王政策,提高自己的声望。
献公五年(前672年),晋伐骊戎,得骊姬及其妹,二人受到献公宠幸。
十二年,骊姬生奚齐,献公有意废太子,使太子申生居曲沃,公子重耳居蒲,公子夷吾居屈。
十六年,晋灭霍、魏、耿。
献公二十一年(前656年),晋发生了骊姬之乱,骊姬设计陷害太子申生,申生逃到新城,十二月自杀。
骊姬又诬告重耳、夷吾,二人只好离开都城,退居蒲、屈。
年老昏庸的献公以为重耳、夷吾要谋反,就派人前去追杀。
重耳逃到了翟国。
不久献公病重,临终前立了骊姬的儿子奚齐为王。
大臣们不服,献公一死,奚齐就为大夫里克所杀。
大夫苟息在骊姬暗中指使下,又立了骊姬另一个儿子悼子为王。
结果,荀息和悼子又被里克杀了,晋国陷入一片混乱。
国中无主,大臣们把逃亡在外的夷吾请回晋国,立他为王,这就是晋惠公。
晋惠公执政后,怕重耳与自己争位,就派刺客去翟国刺杀他。
重耳避难于翟国,身边有赵衰、咎犯、贾佗、先轸、魏武子五位贤士相随。
他在翟国住了十二年,已娶妻安家。
当发现惠公要害自己时,已经四十多岁的重耳只得与妻子作别,带着从人离开了翟国。
重耳一行先后流亡至卫、齐、曹、宋、郑等国,最后来到楚国。
楚成王非常器重重耳,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接待了他。
后来,秦穆公派人来接重耳,重耳决定到秦国去,成王为他饯行,还送了许多东西给他。
公元前636年,晋惠公去世了。
秦穆公派军队护送重耳回国,流亡19年、62岁的重耳回到祖国,当上了君主,是为晋文公。
晋文公是怎样当上中原霸主的?
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的援助下回国继位,是为有名的晋文公。
他备尝“险阻艰难”,即位后发奋图强,任用有才干的赵衰、狐偃等人,并注意发展农业、手工业生产。
经过一年的发展,初登君位的晋文公开始了他的称霸中原的大业。
当时,晋国内,晋惠公的无能使作为大国的晋国默默无闻,而新君的继位,立刻激发了晋国人的希望,举国上下空前团结有力;晋国外,齐桓公的霸业已经结束,周天子被王子带逼迫到了外地,天下群龙无首,争执骤增,而狄人和楚国则乘机侵扰和图谋中原。
这与齐桓公称霸之前相似,中原各国又面临着由谁来完成“尊王攘夷”的使命。
这时,晋国率先解决了王室的政治矛盾,杀了王子带,让周襄王复国,完成了“尊王”的任务。
公元前634年,齐孝公为了当上霸主,挑起了中原各国的征战。
楚国乘机介入,率各国攻击齐国及其盟国宋国。
宋国眼看支持不住了,只好向晋国求援。
而此时的晋国对军队的编制进行了改革,正想找个像样的理由进军中原。
于是在公元前632年,晋文公联合齐、秦两国救宋,决心与楚国争霸中原。
晋文公采取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令晋军“退避三舍”,占据了有利位置。
随后,晋大败楚军。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战”。
战后,晋文公和齐、鲁、宋、卫等七国之君盟于践土(在今河南),并得到周王的策命。
这年冬天,晋又会诸侯于温(在今河南),周王也被召赴会,晋文公继齐桓公成为了中原霸主。
烛之武是如何迫使秦军撤退的?
公元前630年,晋文公联合秦国去征讨郑国。
晋国的兵马驻扎在郑国西边,秦国的兵马驻扎在郑国东边,声势浩大。
郑文公慌了神,连忙召集群臣商量对策。
郑国的大夫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如果请老臣烛之武去见秦穆公,凭他的口才定能说服秦国退兵。”
郑文公赶紧派人去请来了烛之武。
烛之武趁着黑夜以一根长绳滑下城墙,直奔秦营,在营门之前放声大哭。
秦穆公让手下人把烛之武叫了进来,问道:“你到我们军营里来哭什么呢?”
烛之武说:“老臣哭郑也哭秦呀!”
秦穆公感到奇怪,问他是什么意思。
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灭亡郑国如果有益于秦国,那也不枉您千里迢迢地带兵前来。
但郑国灭亡,直接受益的是晋国,您为什么要损耗兵力来使邻国强大呢?
邻国实力变得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被削弱了。
如果您不灭郑国,郑国就会成为秦国去往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我们为他们提供食宿给养。
再说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
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西边的疆土,如果不图谋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
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秦穆公觉得烛之武说得很有道理,就放弃了攻郑,并且决定与郑国结盟,接着又派杞子、逢孙、杨孙等大将帮助郑文公戍守郑国的边疆。
贩牛商人弦高是怎样变成使臣的?
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即位8年后病死,他的儿子襄公即位。
此时,秦廷中有人劝说秦穆公乘机讨伐郑国。
秦穆公于是派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为大将,蹇叔的两个儿子西乞术、白乙丙为副将,率领三百辆兵车,偷偷地去打郑国。
次年二月,偷袭郑国的秦军进入滑国地界(在今河南),忽然有人拦住去路,说是郑国派来的使臣求见秦国主将。
孟明视大吃一惊,亲自接见那个自称使臣的人,并问他前来干什么。
“使臣”说:“我叫弦高,我们的国君听到三位将军要到郑国来,特派我送上一份微薄的礼物,慰劳贵军将士。”
接着,他献上四张熟牛皮和十二头肥牛。
孟明视原打算在郑国毫无准备的时候,进行突然袭击。
现在郑国使臣老远跑来犒劳军队,这说明郑国早已有了准备,要偷袭就不可能了。
他收下了弦高送给他们的礼物,对弦高说:“我们并不是到贵国去的,你们何必这么费心?
你请回吧。”
弦高走了以后,孟明视对他手下的将军说:“郑国有了准备,偷袭没有成功的希望,我们还是回国吧。”
然后,他们便顺手灭掉滑国,唱凯而归。
其实,弦高不是使臣,只是个贩牛的商人。
当时,他赶着牛要到洛邑去贩卖,听说秦军要偷袭郑国,心里十分焦急。
他明白:如果秦军偷袭得手,那么自己的国家百姓就会遭殃。
他急中生智,冒充郑国使臣骗了孟明视,郑国至此安定了下来。
崤山之战的战况如何?
晋文公去世后,晋国听说秦国趁着晋国办丧事的时候攻郑,非常气愤。
晋国在秦军回国的必经之地崤山(今河南渑池、洛宁一带)布下了重兵,专等秦军的到来。
再说秦军灭滑以后,抢掠了大量金银珠宝、粮食衣物,班师回国。
四月初,秦将孟明视率领军队到了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
白乙丙对孟明视说:“离这儿不远就是崤山了,我父亲再三嘱咐要多加小心,咱们可得千万注意,防备晋军有埋伏啊!”
孟明视说:“有什么好怕的?
过了崤山,就是咱们秦国的地界,我在前边开路,你们放心走吧!”
孟明视派勇将褒蛮子做先锋,自己紧紧跟着,在前面开路。
秦军走着走着,忽然听到远处有鼓角的声音,有人大喊:“不好了,晋兵来了!”
秦军一听,队伍顿时乱了起来。
孟明视说:“不要慌,深山野岭,哪儿来的晋军?
你们放心走吧,我来断后。”
说完,他跟在队伍的最后头。
又走了一段路,有人跑来报告:“前边的路让乱木给堵死了,没法通过。”
孟明视跑到前面一看,只见横七竖八的木头上竖着一面红旗,旗杆有三丈多高,旗上大大一个“晋”字。
孟明视故作镇静,大喊道:“这是晋军吓唬人的,不要停留!”
他吩咐士兵放倒红旗,搬开乱木,开路前进。
这边秦军刚放倒红旗,那边晋国大队军马就杀出来了。
原来这里是崤山最高的地方,晋军人马都埋伏在山谷当中。
红旗是晋军的信号,按照事前约定,晋军见红旗一倒,便立即冲杀出来,直扑秦军。
秦军不敢抵抗,四散逃命。
晋军又放了一把火,霎时间山谷变成了火海。
秦军争相逃命,你推我挤、互相践踏,烧死的、挤死的、踩死的不计其数。
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员大将都成了晋军的俘虏。
华元用什么方法替宋国解围?
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途中必须经过宋国,庄王却又不许申舟按照当时的惯例向宋国借道。
申舟说:“郑国人固执死板,倘不借道,我很可能会被他们杀死。”
庄王说:“若果如此,我一定会替你报仇。”
申舟至宋,果为宋人所杀。
庄王闻讯大怒,亲率大军伐宋。
当年九月,楚师围宋都城。
宋使人至晋求救,晋人不愿发兵救宋,却派大夫解扬去告诉宋人不要投降,诡称晋之大军将至。
解扬经过郑国赴宋,被郑人抓住献给了楚庄王。
楚庄王厚待解扬,让他劝宋人投降。
解扬假意答应,但在登上观察敌情的巢车与城上的宋人对话时,却告诉宋人晋国即将尽起大军前来援助。
庄王以解扬背信而欲杀之,解扬说:“我完成了国君交给我的命令,这才是真正的守信。”
庄王释放了他。
楚军长期围城,从公元前595年直至公元前594年,并在城外盖房种地,做出打算长期围困的样子。
宋人害怕起来,执政华元亲自于夜间偷入楚营,把楚军主将子反从床上拉起来对他说:“我国已粮尽援绝,燃骨为炊、易子而食。
但我们宁愿与国俱亡,也不愿订城下之盟。
如果你们肯退兵三十里,我们就唯命是从。”
子反害怕华元用强,不得不答应华元的要求,并与他私下订立了退兵的盟约。
第二天,子反将此事报告庄王,庄王命楚军后退三十里,宋国遂与楚国结盟,决定修好停兵。
秦穆公称霸西戎的功臣是谁?
秦国地处渭水流域,于西戎、北狄之间。
周宣王时封秦仲为大夫,秦仲在攻伐戎、狄的战争中战死;其子庄公继续攻伐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
西周灭亡,秦襄公因护送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占据了以岐、沣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建都于雍(今陕西凤翔),势力逐渐发展起来。
经过一百多年,到秦穆公时,秦国发展成为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秦穆公的霸业得益于善用人才,招来许多贤人为他辅佐政事,如当时著名的政治家百里奚协助秦穆公改革内政、发展生产,使秦国国力渐强。
在晋称霸时,秦也很想向东发展自己的势力。
秦晋殽之战后,秦向东扩张的道路被晋所阻。
于是,秦穆公采用谋臣由余的计谋转而向西发展。
在由余的指点之下,秦国对戎人的山川地理、民情风俗了如指掌。
于是,秦国开始了对戎人的大规模征伐。
短短一年里,秦国共消灭了戎人的十二个大的部落,开拓疆土千余里,终于在西方称霸。
为什么说楚庄王曾一飞冲天?
秦穆公称霸的同时,位于南方的楚国迅速发展其势力,乘机灭掉了周边一些小国。
但楚庄王登上楚国国君宝座后,却不理朝政,每天只知田猎消遣,回到宫中就与宫女日夜饮酒作乐,他还颁布一道禁令:有敢谏者,死无赦。
有一天,大夫伍举求见楚庄王,庄王问道:“你是来喝酒、听音乐呢,还是有话要对我说?”
伍举答道:“我不喝酒,也不听音乐,是来给您说隐语解闷的。”
伍举说:“有只大鸟三年不飞也不动。
大王,请您猜猜是什么鸟。”
庄公略一沉思,道:“我明白了,这不是凡鸟。
三年不动,是在决定志向;三年不飞,是在生长翅膀。
它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伍举明白了楚庄王的意思,高兴地退了出去。
又过了几个月,大夫苏从去向楚庄王进谏。
楚庄王下令解散乐队,遣散舞女,每天临政。
他杀掉了几百名恶吏,任用了几百位贤人,楚国出现了政治清明、国势强盛的局面。
鄢陵之战的结局如何?
公元前575年春天,楚国以汝阳之地为代价诱使郑国叛晋归楚。
此举激怒了晋国,晋厉公决定兴师伐郑,楚共王领兵救郑,两军相遇于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
楚军采用以往策略,在黎明时突然逼近晋军营垒。
晋军填井平灶,疏散行道,列队应战。
由楚逃晋的苗贲皇献计晋厉公。
他认为楚中军兵力强大,左、右军兵力薄弱,应首先改变晋军中、下军严整的阵容,诱使楚左、右军进攻中军,然后集中上、中、下军与新军共击楚精锐的中军王卒。
晋厉公听从了苗贲皇的计谋。
楚共王见晋军兵力薄弱,率中军进攻,遭到抗击。
共王伤目,中军后退,晋军乘势猛攻楚左、右军。
激战从晨至暮,楚军伤亡惨重,只得暂时收兵,在夜间补充兵力,准备鸡鸣再战。
后因主帅子反醉酒,不能商议军机,楚军被迫夜遁。
晋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攻进了楚国的军营。
楚军班师,到达瑕邑,共王派人对子反说:城濮之战,先大夫子玉使军队覆灭,当时国君楚成王不在军中,因而责任要由子玉来承担。
这次战败,您不要认为是自己的过错,这是寡人的罪过。
子反叩头认罪。
令尹子重和子反平时有矛盾,就派人去说了一些讽刺挖苦和威胁的话。
子反准备以死谢罪,共王赶紧派人去阻止,还没赶到,子反就自杀了。
鄢陵之战,并没有从根本上挫败楚军的精华,晋、楚争夺霸主的斗争仍然没有停止。
但这次战争使晋厉公扬威于诸侯,开始图霸中原。
晋国和戎有哪些原因?
公元前569年,山戎人无终国的君主嘉父想与晋国交好,派使者去晋国表达友好之意。
戎狄之人对中原各国的侵扰由来已久,他们虽然不至于影响到中原各国的存亡,但速来速去的侵扰却使各国伤透了脑筋。
但跟他们讲和,华夏大国又放不下架子。
所以,晋悼公就说:“戎狄之人贪婪而不讲情义,不如兴兵讨伐他们。”
晋臣魏绛则劝说:“诸侯新近才顺服了我们,陈国又来求和,正要观察我们的表现。
我们有德行,人家就会亲近我们,否则就会有贰心。
我们兴师伐戎,楚国就会乘机进攻陈国;我们不能救援陈国,就等于是抛弃了它,诸侯各国随即也会背叛我们。”
悼公听了这话,觉得也有道理,就问:“我们与戎人讲和又会怎样呢?”
魏绛回答说:“和戎有五方面的好处。
第一,戎人喜欢居住在有草有水的地方,看重货物而轻视土地,我们就可以用东西换他们的土地;第二,讲和之后,边境上平安无事,住在边境地方的人民就可以安心种地,不会往内地迁移;第三,戎人顺服我们之后,四邻都会受到震动,诸侯也会对我们望而生畏,不敢随便背叛;第四,以德行安服戎人之后,我们也不用兴师动众;第五,总而言之,不用武力而用道德感召力,远近的国家都会发自内心地服从我们。”
晋悼公最终采纳了魏绛的意见,决定与戎人讲和。
自此之后,晋国才把力量全部集中于处理中原事务,扼制住了楚国势力,称霸中原。
晋悼公在称霸之后重奖了魏绛。
赵氏孤儿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晋国有个大夫叫赵衰,曾辅佐文公成就霸业。
赵氏为晋国世族,赵衰的儿子赵盾,作为晋国的执政大臣,历事襄公、灵公、成公三朝。
赵盾的儿子赵朔在晋景公时,继任大夫之职,还娶了晋成公的姐姐。
公元前597年,担任司寇的晋国大夫屠岸贾图谋作乱以控制晋国政权,决定首先消灭赵氏势力。
借口赵穿(赵盾的族弟)曾刺杀晋灵公,指其责任在于赵盾,想借此铲除赵盾一族。
有个叫韩厥的人偷偷把消息告诉了赵朔,让他逃走,赵朔不肯,只是将自己未出世的孩子托付给了韩厥,说:“倘将来生女名文,生男叫武,文人无用,武可报仇!”
屠岸贾擅自带兵在下宫袭击赵氏,灭了赵朔整个家族。
赵朔的妻子因为是国君的姑母,没有被杀,她怀着赵朔的遗腹子逃进了宫里。
不久,赵朔的妻子果然生了个男孩,屠岸贾闻讯追杀到宫里来,赵夫人把孩子藏在裤子里,默默祷告:“姓赵的该绝种,你就哭吧;如不该绝种,你就不要出声!”
孩子一声也不响,屠岸贾搜不出来,认为孩子被运出宫了,便到处悬赏缉拿。
赵家生前有一位忠实门客叫公孙杵臼,在当日赵府被围的时候,便约同门客程婴一齐殉难。
程婴不同意这种做法,他说:“我们应该设法保住赵家血脉,这才是对赵家最大的报答。”
公孙杵臼问程婴:“扶立孤儿,让他以后继承祖业,与死相比,哪个更难?”
程婴说:“死很容易,扶立孤儿太难了!”
公孙杵臼说:“你受赵家的恩情比我深,你就承担那个比较难的任务吧。
要逃开屠岸贾的追杀,必须有人牺牲自己,我就去完成简单的任务吧。”
公孙杵臼说:“找到一个最近出世的婴儿,冒称是赵氏孤儿,由我抱着躲到首阳山,你去告密,屠贼搜着了假的,就不会再搜下去了。”
程婴说:“我妻子刚生下一个男孩,和孤儿的生日相近,可以代替。”
公孙杵臼说:“你立即去抱儿子过来,然后去找韩厥,把孤儿设法安置好!”
安排好了之后,程婴去找屠岸贾,说:“我没能力保护赵氏孤儿,你们如果能给我千金,我就告诉你们孤儿藏在哪里。”
屠岸贾马上答应了程婴,派兵跟随程婴去找公孙杵臼。
公孙杵臼被发现后,故意抱着婴儿大骂程婴不仁不义,屠岸贾毫不怀疑,将公孙杵臼和婴儿杀死了。
程婴带着赵氏孤儿躲了起来。
十五年之后,韩厥借晋景公占卜神灵的机会,将下宫事变的真相告诉了景公。
景公下令将屠岸贾抓了起来,并召回了程婴和赵氏孤儿赵武,将赵氏的封地也赐还给了赵武。
孤儿赵武光大了赵家门楣,赵家逐渐成为晋国最有势力的家族之一。
哪位大臣“以不贪为宝”?
有个宋国人在山上开凿石料的时候,发现了一块宝玉。
他非常高兴,便将宝玉拿回家,请一个玉工鉴别。
玉工看了后,赞不绝口地说:“这块玉是个宝贝啊。
你得小心了,别在别人面前展示宝玉,还要时刻防备别人把它偷了去!”
其实,宋人请玉工来家,已引起了邻居的注意。
宋人心里很不安,怕万一有个闪失,到头来空欢喜一场,便把宝玉秘密藏好。
尽管如此,他还是担心宝玉会被人盗走。
可是如果把它卖掉,又怕给别人占了便宜。
他想来想去,最后决定把它赠送给一个有身份的人,这样多少还能留下些人情。
过了几天,他见没人注意,便带了宝玉悄悄地前往都城。
到了都城,宋人去拜见掌管工程建设的大臣子罕,献上了宝玉。
子罕姓乐,名喜,字子罕,是宋国的一位贤臣,是著名的清官。
子罕见来人献宝给他,不解地问:“你把如此贵重的宝物送给我,大概是要我帮你办什么事吧?”
宋人慌忙摇头说:“我没什么事要您帮我办。
据玉工鉴定,这块宝玉是稀有之物,所以把它献给您。”
子罕说:“我以不贪为宝,而你以玉为宝。
你把玉给了我,你就丧失了宝;我收下了你的玉,也就丧失了‘不贪’这个宝。
这样,我们两个人都丧失了宝,还是让大家都各自保留自己的珍宝吧。”
宋人见子罕说了不收宝玉的道理,也无可奈何,只得跪下恳求道:“小人拥有如此珍贵的宝物,反而很不安全,把它献给您,也是为了免除祸患。”
子罕想了一下,就命一位玉工把这块宝玉雕琢修饰一番,送到市场上卖了一个公道的价钱,把钱交给了宋人,并派人把他送回家。
宋人非常感激子罕。
费无极是怎样陷害忠良的?
楚平王执政之时,晋国的力量强大,他非常害怕,就联秦拒晋,派了朝中最巧言善辩的费无极到秦国为太子建求亲,秦哀公就把自己最漂亮的妹妹孟嬴嫁给楚国。
费无极一见孟嬴长得这么漂亮,就想讨好楚平王。
于是,他就自己骑着快马,先赶到郢都,去到宫中向平王说:“秦国嫁来的孟嬴真是绝代美人,您可以自己娶她,我再去给太子另娶一个不也行吗?”
平王听了正中下怀,便答应了。
后来,太子建知道了这件事,便非常恨这个奸佞的家伙,费无极便想陷害太子。
于是,他便在平王身边不停地说太子想谋反。
平王本就有愧,听他这样一说,心里就有些不踏实。
一天,他把太子建的老师伍奢召来,询问这件事。
伍奢为人耿直,且足智多谋,他估计到定是费无极捣的鬼,便对平王说:“太子对您一贯忠诚,您怎么能怀疑他呢?”
平王就把费无极说的话对伍奢说了,伍奢正色道:“您怎么能听从小人的话,来疏远自己的骨肉呢?”
平王被他问得哑口无言。
后来,费无极看到平王不时夸奖太子建,一打听是伍奢干的好事,就把一腔愤怒转移到了伍奢身上。
费无极向平王说:“我听说太子的老师伍奢有造反之意,整天与一些人在一起密谋,想杀了您而拥立太子建。
您如果再不动手,那可就晚了。”
楚平王听了这话,就要传命废去建的太子称号。
费无极说:“太子拥兵在外,现在废掉他,恐怕事情有变。”
平王说:“那可怎么办才好呢?”
费无极说:“我看先把伍奢囚禁起来,以后再对付太子建。”
平王便按他所说的办,派人火速到城父将伍奢召回,押回京城关起来,又命司马奋扬召回太子建。
太子见势不好,便趁着黑夜逃向宋国。
伍子胥为何要逃出楚国?
楚平王囚禁了伍奢后,想杀掉他。
费无极对楚平王说:“要杀伍奢,必须连他的两个儿子一起杀掉,否则后患无穷。”
楚平王一听大悦,忙派费无极去办此事。
费无极找到伍奢,逼着他写了一封家信。
伍尚和伍子胥听说父亲被楚平王囚禁起来,不知是何原因,正在着急,忽然收到父亲的信,信上写道:我因违背楚平王的旨意,被囚禁起来了,如今大王想命你们二人前来听候大王的命令。
如果你们二人替父把这件事办成,大王可免父一死,盼速来,否则大王会治我们的罪。
伍尚对伍子胥说:“我们立即收拾东西,马上动身。”
伍子胥拦住了哥哥,说道:“请再仔细看一遍家书,那个‘来’字和‘治’字,还有‘罪’字,墨迹重而且比其他字都大一号,若连起来读就是‘来治罪’。
父亲一定是被逼所写,他已经暗示我们去了一定会被治罪。
而且我们一去,楚平王可能会一起杀了我们父子三人;如果我们不去,楚平王怕我们为父亲报仇,还不敢轻举妄动,对父亲也奈何不了。”
伍尚为人忠厚,深受礼节影响,认为不听父亲的话是不孝之子。
而且他也十分忠君,认为如果楚平王真想杀了他们,他也不想再活着了。
兄弟二人谁也劝不了谁,只有洒泪而别。
伍尚刚一到楚都,就被费无极派人抓了起来。
费无极问伍尚:“你兄弟现在何处,如果你说了出来,我就让你们父子团聚,放了你们。”
伍尚破口大骂:“你这个祸国殃民的奸臣。”
费无极气急败坏,用各种刑法折磨伍尚。
过了不久,伍奢和伍尚便被费无极处死。
接着,费无极又下令四处张贴告示,重金悬赏捉拿伍子胥,伍子胥只好逃出楚国。
吴王阖闾是怎样夺回王位的?
春秋时,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都很有才干,他最喜欢最小的儿子季札,便想让季札继承王位。
可是,兄弟四人和睦团结,季札无论怎样也不肯答应。
寿梦只得临死前立下遗嘱,死后王位先传给老大,老大传给老二,老二传给老三,老三传给老四,总之,王位必须先传给兄弟,不可传给儿子。
寿梦死了,根据他的遗愿,老大继承了王位。
老大做了几年国王后便亲自带兵攻打楚国,战死在沙场,王位由老二来继承了。
老二做了国王以后,也带兵打仗,战死在阵地,王位只得由老三来继承了。
公元前527年,老三得了重病,临死时,要季札继承王位,季札一直没有做国王的念头,只得跑到深山去隐居起来了。
这样,根据当时的继承法,王位就该由老大的儿子光继承了。
老三死了,丧事还没办完,老三的儿子僚串通一班大臣篡夺了王位。
光十分气愤,一心想把王位夺回来。
于是,光便找由楚逃吴的伍子胥商量,伍子胥又找来一位侠客专诸,三人一起商量了刺僚的计划。
吴王僚喜欢吃鱼。
一天,光对僚说:“我请来一位专烧大鱼的名厨,明天请您一同品尝这厨师烧的鱼,怎么样?”
僚很高兴地答应了。
第二天,吴王僚带上几十名卫士来到光家里吃饭,僚十分谨慎,每上一道莱,先让让卫士尝一口,然后才端上去。
待到煮鱼时,专诸早已将一把锋利的匕首藏在鱼肚里。
大鱼煮好后,专诸将鱼端了上来,僚闻到那鲜美的鱼味后,早已是垂涎三尺。
突然,专诸从鱼肚里将匕首抽了出来,立即向僚胸口刺去,僚措手不及,连遭数刀,被杀死了。
接着,光带上士兵,直奔王宫,杀死了僚的一批大臣,占领了王宫。
在士兵们的拥护下,光夺回了王位,他就是后来的吴王阖闾。
(https://www.tbxsvv.cc/html/120/120633/32169510.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