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最强义父董卓 > 第13章 原来他也是我义子!

第13章  原来他也是我义子!

次日朝会,吕布护卫着董卓前往未央宫议事。

        其他朝臣纷纷在宫门前解除了佩剑、脱掉了鞋子,至于董卓大则摇大摆的便直接进入了殿内。

        因为董卓拥有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的特权。

        董卓扫了一眼殿外的群臣,心中腹诽道,这才应该是大臣的模样。

        要说董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因为现在的朝臣虽说大多是世家子弟,但却不是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可以说骑马、射箭、剑法都不会差,所谓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样样精通。

        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素养,而且大部分都是骑马的。

        坐轿子?

        不存在,这时的大臣可还没那么娇嫩。

        汉末名臣,皇甫嵩、朱儁、卢植、张奂等等不少人五十多岁还在战场上平叛。

        还有一点让董卓心中舒坦,那就是不用跪。

        汉朝行礼大多只是拜而已,跪只会用在宗庙祭祀,或者在自己父母身上才用上。

        而不像后世某朝,动不动就下跪。

        你现在让朝臣跪一个试试看?

        他们敢立马和皇帝翻脸,所谓士可杀不可辱便是这个道理。

        这时的士大夫、公卿,有着他们自己的骄傲。

        待文、武大臣手拿笏板,分班列位,董浊则立于上首。

        没过多久,小皇帝刘协便在宦官的陪同下从来到了殿内,

        之后便端坐于上,其头戴通天冠,身着玄色皇袍,袍上绣有金龙。

        小小年轻,腰背挺的笔直,虽无什么威严,但也尽显皇家风范。

        董卓见刘协坐定,率先扬声道:“臣等参加陛下。”

        众大臣跟着董卓齐喝道,躬身行礼。

        刘协轻声开口道:“众卿平身。”

        言罢,便将眼光移在了董卓身上,询问道:“今日朝会,尚父可有事启奏?”

        董卓左手按剑,右手持笏板,扬声道:“回陛下。”

        “如今天下经黄巾贼作乱,四野凋敝、名不聊生,微臣有一屯田之策,可充实国库,安置流民。”

        刘协闻言,应声道:“尚父既有对策,依尚父之策便是。”

        果然不其然,董卓还未解说,刘协便直接开口答应了。

        完全是一个傀儡,应声虫。

        朝会也只是走一个过场而已。

        “禀陛下,光禄大夫、关内侯黄琬,曾治理雍州颇有建树,臣提议黄琬当为司空,领典农中郎将,专事此事。”

        “中郎将段煨可为其副,辅助黄琬。”

        董卓此言一出,那些之前没有资格接受董卓邀请参加筵会的人心中顿时一怔。

        司空?!

        典农中郎将?

        黄琬?

        众人眼光不知觉向黄琬瞟去,而此时的黄琬安静的立于殿内。

        黄琬之前便是司空,只不过因为反对董卓迁都被罢免了,现在又给他按了回去。

        众人心中难免有些诧异,看样子董相国是和黄琬修好了?

        刘协闻言,依旧轻声道:“依尚父所言。”

        “命黄琬为司空,领典农中郎将,段煨为其副,负责屯田一事。”

        这时只听董卓接着说道:“光禄大夫杨彪,博学多才,海内闻名,臣表杨彪为太尉。”

        太尉?

        杨彪?!

        这时就连黄琬脸上都露出诧异之色。

        太尉,那可是三公之位,管军事。

        只不过现在朝廷兵马都是有董浊亲信人马掌握,这个太尉只能算个名义上的军事长官。

        但这份殊荣也是不可多得,杨彪出任太尉后,杨家可就是有四位位列三公的人了。

        说出去可是比袁绍还要显赫一筹。

        刘协闻言也愣了一下,他年纪虽小,但却早慧,既然董卓这样说了,他还是开口道:“依尚父所言。”

        董卓见小皇帝应声,接着又说道:“中郎将蔡邕,旷世逸才,臣表其为司徒。”

        这……

        殿内众臣这一下完全懵了。

        今日这朝会不一般啊。

        司空、司徒、太尉,这三公九卿中地位最高的三个官职就这样被安排出去了?

        而且安排的外人也挑不出任何毛病来。

        杨彪任职太尉,可以说是家学渊源。

        黄琬任职司空,这是官复原职。

        蔡邕任职司徒,以蔡邕当世的名望没有问题,而且蔡邕早年曾为司徒掾吏,又为官多年,可以说能力上面也没有问题。

        让众人感到奇怪的是,董相国的变化实在太快了。

        难道是要走之前的老路子?

        众人想到了董卓之前拉拢其他士族子弟时的做派。

        这时刘协依旧应声道:“依尚父所言。”

        董卓已经习惯了刘协的回答,又开口道:“臣表吕布为奋武将军,张济为司隶校尉,李傕为前将军,郭汜为后将军,徐荣为左将军,樊稠为右将军。”

        董卓此言一出,群臣一片哗然,要知道之前董卓手下的人可不再高位。

        现在一下子提拔这么多人起来,明显与之前不同了。

        先是任命了三公,现在又提拔了将军。

        难怪听说前段时间长安城中的兵马调动有些不寻常,原来都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

        群臣望向董卓的眼光与之前完全不一样了。

        甚至有些人心中有些惊惧,难道这董胖子要篡位不成?!

        想到这里,又联想到杨彪、黄琬、蔡邕三人,这三人难道要做从龙的功臣。

        就在此时,尚书仆射士孙瑞出班喝到:“陛下!”“此事不妥。”

        群臣不自觉望向士孙瑞。

        要说士孙瑞是个什么样的人,只用一句话便能体现出来。

        每三公缺,杨彪、皇甫嵩皆让位于瑞。

        能够让杨彪、皇甫嵩让位的人物,可见其多了不起。

        士孙瑞见刘协并未开口,急声道:“张济、李傕、郭汜等人并无功绩,忽迁于高位,恐怕不妥。”

        刘协习惯性将目光移向董卓,而此时的董卓脸上并无表情。

        只听刘协用稚嫩的声音缓缓开口道:“既然尚父推荐,想必这些人定有过人之处。”

        “此事也依尚父所言。”

        士孙瑞颓然的叹了口气,又回到了自己原先的位子上。

        周围群臣目光怜悯的看着他,虽说士孙瑞名望甚高,但这样公开反对董相国,恐怕过不了多久就要遭殃了。

        这时,董卓行礼道:“禀陛下,臣并无其他事宜了。”

        刘协柔声道:“尚父为国操劳,辛苦了。”

        董卓心中一怔,这小皇帝怎么感觉有点不寻常。

        这时董卓忽然反映过来。

        卧槽!

        尚父!

        怎么把这一茬搞忘了!这小皇帝也算是我的义子啊。

        难怪总感觉有些奇怪。

        董卓想明白其中的因由,扬声道:“陛下放心,臣一定为陛下洗涤乾坤,重振汉室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群臣琢磨这董卓口中所说的话,这董相国到底有几分真情,有几分假义在里面?

(本章完)

(https://www.tbxsvv.cc/html/114/114863/30116419.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